“北京没有爱情故事,有的只是奋斗与梦想。”作为局外人,我不甚清楚,这个女孩用手在键盘上轻轻敲下这一行文字时,喉头是怎样的暗哑和呢喃。当这个南国来的女孩结束短暂的北漂,奔赴长沙的那一刻,我却知道,她又将开始一段不可预知的旅途。而现在,当她真正的与我促膝长谈,我带着书生固有的倦气与紧张,又略觉半是感动与温存。
“那年月,我很是叛逆,和父母沟通不来,便揣上钱,背上久违的行囊,一个人去参加艺考培训,去独自面对一场又一场了无终结的笔试面试。也曾徘徊过橱窗,住地下室还被骗房租。”这个女孩在用她那笃定的神和调侃的味道向我倾诉着。
习惯了地铁5号线从耳边呼啸而过,便也学会了看待繁华背后的疲驶与谴倦。地铁里还没来得及理好衣领的上班族,一隅看报的文艺青年与他鼻梁上啤酒瓶底似的眼镜片,盯着手机屏幕发呆抑或是傻笑的人们,还有一些小贩背上大小不一的背包,装作乘客,实际是为在这一班车上兜售一些毛刷和简单的生活用品。就是这样一种底层甚至浑浑的生活状态,常常让人心酸而又庆幸。出地铁口,是来来往往的人群,匆忙的,懒散的、木讷的,都是因为一张再薄不过的红榜。老北京的吆喝与榜上有名的人是对城市和青春的一种包袱。梦到最后,还是搁浅在路途,任清泪茫茫。
再到后来,来长沙。你清楚的记得父亲拖拽着行李箱孤独地穿过斑马线的身影,就像这个季节没有给他惊喜。脚步蹒跚而又坚定。我躲在站牌侧面的电箱后,看着他渐行渐远。他的背以前不是这般驼的,风来雨去,和着九月长沙的干冷与凄清。尔后,我只是默默地颜面哭泣,任那南来北去的风吹乱我的发梢。
躲在某一时间,想念某段岁月的掌故,躲在某一地点,想念那个站在末路也站在去路的,让我牵挂的人。
活在当下,既是反省,也是求索。可我们真的需要些这样的声音,呼唤千年暗室,一灯即明。至于明天会有怎样的风景,我们又会结识怎样的人,又会在红尘一瞥中经历怎样的失去与获得。暂把这些抛给岁月去考证,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出发,用一种姿态,去立在苍茫的人情冷暖中。倦了就想想王若琳的慵懒与恬淡,累了就学学阿Q,失恋了就想想柏拉图。让灵魂一路徜徉,且行且歌。所有的所有,但愿我们都能在征途中懂得舍得与珍惜。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