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渔牧立体立体种养模式在工业经济时代开辟新天地
“做农业也能做成这样的规模啊,真是开了眼界了”,7月15日,物理学院“朝阳”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一分组深入横山镇六格村开展调研后纷纷发出这样的感慨。
果蔬园废弃的菜叶,成为养殖场的绿色饲料;畜禽的粪便和打碎的秸秆混合制成有机肥还田;动物粪尿通过集中发酵成沼气,沼液经管道流入农田,成为瓜果蔬菜的肥料……,这样的立体种养循环新模式在横山镇六格村里受到广大农民青睐,取得了很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而且,这样的循环模式与此次的调研主题紧密相连,很有调研价值。
该调研小组还走访“农渔牧立体立体种养”农场,得到了梁负责人的热情接待。耐心讲解此农场的运作模式,积极回答组员们的提问。据了解,此农场,大胆打破传统农业生产常规的束缚,把两种或多种不同品种的农作物、畜禽、鱼虾蟹等组合在一起,根据不同特性和共性,在农渔、粮菜、林畜等之间实行混养、套种、间作等生产,形成新的农业生产理念。该农场已办有5年多了,养有150头猪,25000条鱼,5000多只鸡,还仲有果树,合理利用资源,符合时代的发展,经济效益一年比一年好。当谈及,在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时,负责人感慨而发:“技术,如此的立体庭院种养必须要与现代农业科技相结合的,很多的经验都是自己摸索和与行家交流取经,希望国家政府能够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提供帮助。”此外,调研组们还了解到一些问题,如:,投资成本高,市场价格的不稳定也是他们面临着不定时的风险等。
调研组一行,还了解到多数农民在政府的帮助下,通过创造多种新颖的立体种养模式,将农业生产搞得有声有色。合理循环利用资源,越干效益越高,越干越有劲头。立体种养已成为当下农民津津乐道、跃跃欲试的农业生产时尚模式。在这次调研活动中,调研组对廉江市农业生态化的发展状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该实践队的调研成果打下坚固的基础。
记者:冯煜棋 摄影记者:李仕宜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