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7月15日 ,也是我们三下乡的第八天,同时也是我们正式上课的第八天。支教活动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上好课,把自己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认真开展以“传道授业奏响支教主旋律,联袂荷花谱写人文新篇章”为主题的“三下乡”支教活动。
今天,印象较深刻的就是由我负责的语文课。早上7:20,上课的时间到了,同学们都很积极回到自己的座位准备上课,作为班主任的我认真点名,仔细地记录学生每天的出勤情况。并且帮助科任老师管理班级纪律。上课内容是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这次语文课。一,给学生介绍写作背景。《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二,《雨巷》创设了一个富于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三、艺术特色。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这首《雨巷》,是新诗中一颗发光的明珠,值得我们珍读!四,意义。这首诗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雨巷》一诗就是作者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五,组织他们认真朗诵,分别有整体朗诵,分小组朗诵和个人朗诵。
一整天下来,我的日子是很开心和充实的。因为支教的活动确实让我们受益良多,不仅让我们学会了怎样当好一名教师,而且也让我更多了解这群小学生们的的现状。面对着城乡教育差距的问题,更好地发展乡村教育的任务和趋势是必不可少的!并积极落实江泽民同志于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比较全面阐述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三个代表”思想的科学内涵。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