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湛江师范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协会在廉江市安铺镇急水村及其周边开展了主题为“暖心行动”的公益活动,将募捐到的衣服捐赠给了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几户人家。“暖心行动”是湛江师范学院校训之一“崇德”精神的具体体现,代表了大学生以德为本,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上午9点,人力协会实践队的队员们手上都提着一袋袋募捐来的衣服,带上微笑,顶着烈日,向急水村及其周边地区走去。
来到第一户,一个四十来岁的阿姨给队员们看开了门,看到她身上的泥巴可以看出他是刚从田地里回家,当被问及她要干多少农活时,她的脸上挂上了一丝的忧伤,说:“孩子他爸要到外地去打工挣钱,而四个孩子都还小,所以家里的六亩多田地都得靠自己一个人在打理。”这才让人知道她头上的那些白发是这样熬出来的。阿姨谢过队员之后,队伍又下一家进发了。
接着的一家应门而出的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爷爷,最令人感到心酸的是一张摆放在露天的楼梯底的床,在那狭小的地方还放满来了各种农具。爷爷紧握着队长戚孟君同学的手说:“真的非常感谢你们,这么为我们贫困的人着想。”“我们现在就只能靠自己微薄的力量,希望对您有一点点的帮助。”队长戚孟君说。
又到了一位老婆婆家,在她的驼背上还有一个约两岁的小孩,见到队员们的到来,婆婆急着开门让大家进屋,由于激动,她试了好多次都没有打开家门,最后是人力协会副队长陈淑杰同学帮忙开了门。副队长陈淑杰问到婆婆的其他家人时,她说儿子儿媳妇们都外出打工了,都是因为家境困难,迫于无奈,就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家带小孩。队员们离开时,老婆婆一边道谢一边目送着大家,不一会就擦起眼泪来。
实践队访了一家又一家,虽然他们的贫困在一定的程度上有所不同,但是,他们共同点都是蜗居的,全家六七口人挤在四十来平方的瓦房里,家徒四壁,破旧而简单,不通风,不透光,可就在那里面住过了好几代人。看到他们瘦骨嶙峋的身躯,深陷的眼睛,内心的怜悯油然而生。
经过3个小时的走访,实践队成功的把所有的衣服捐给将近25户的贫困户。这时接近中午了,太阳更猛烈了,何进忠主任说累的同学可以坐他的车,可没有一个队员喊累的。不管太阳多猛,口多渴,大家都一路高歌走回了实践基地。
实践队队长说,我们的力量有限,不能帮太多的人,如果在社会上形成合力,多展开一些捐赠活动,把自己穿不了的衣物捐给别人,这样会帮助更多的人,因为我们不需要的,很可能是某些人急需的。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