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新闻> 璀璨文坛

各地作协庆祝新中国60华诞

时间:2009-10-15 16:34:06     作者:佚名      浏览:10976   评论:0   

     近一段时间,各地作协举办了多种形式的文学活动,汇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热潮中。

  湖南省文联、湖南省作协在长沙毛泽东文学院举行题为“辉煌60年”的湖南省文艺界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座谈会暨当代湖湘文艺人物资料中心揭牌仪式。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和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周强发来贺信。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路建平,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文联主席谭仲池,中国作协副主席、湖南省文联名誉主席谭谈,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魏委,湖南省文联党组书记罗成琰,湖南省作协主席唐浩明,湖南省作协党组书记龚政文等出席座谈会。大家回顾了文艺湘军60年的光辉历史,深刻总结了湖南文艺工作的宝贵经验,表示对今后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几位文艺家代表从自身创作经历出发,表示湖南文艺界一定会牢记教诲,不负重托,始终做到与祖国血脉相连、与人民心手相牵、与时代同步前进,用手中的笔和镜头、用歌喉和舞姿、用一切得心应手的艺术形式谱写湖湘文艺更加灿烂的篇章。据悉,毛泽东文学院当代湖湘文艺人物资料中心是湖南省比较完整的文艺家档案库,为新中国成立后在湖南从事创作并取得突出成就的52位作家和53位艺术家建立了资料专柜,收藏了他们的著作、手稿、图片等创作资料。

  为回顾总结浙江文学60年发展历程,探讨浙江文学事业繁荣发展的前景,表彰先进,激发广大作家的创作热情,浙江省作协主办了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座谈会。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浙江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吴天行,浙江省作协主席程蔚东,浙江省作协名誉主席叶文玲,浙江省作协其他领导张廷竹、黄先钢、何志云、袁敏、嵇亦工、吴琪捷、郑晓林、王益军,以及浙江省作协顾问沈虎根、盛钟健、傅通先、汪浙成、薛家柱等出席。座谈会上,还表彰了获得浙江省作协“2006—2008年度优秀文学作品荣誉奖”、浙江省作家协会“2006—2008年度优秀文学作品奖”以及2008年度“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称号的作家,并举行了2009年度文学作品“两项工程”签约作家的签约仪式。

  重庆文学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座谈会上,50余名老中青三代作家畅谈60年来重庆文学的发展与进步,表达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与祝福。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樊伟,重庆市作协主席黄济人,重庆市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王明凯与会。老作家代表张继楼、余德庄等深情回顾了与新中国共同成长的历程,表达了热爱文学、祝福祖国的拳拳之心。中年作家代表李钢、莫怀戚、何炬学、许大立等认为,作家应关注国家的命运和变化,用文字深刻记录社会的变革和历史的变迁,写出更有深度和分量的作品。青年作家代表谭竹、强雯等以自己创作为例,生动阐述了社会的发展、祖国的强大对于作家进步的巨大影响,他们心怀感恩之情,表示青年作家一定要有对梦想执著的憧憬和追求,怀着对祖国的热爱,更加努力地为时代歌唱、为人民写作,为重庆文学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在陕西省作协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座谈会上,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雷涛以及肖云儒、李星、曹谷溪、李凤杰、红柯、杨韦晰、冯积岐、吴克敬、鹤坪、高鸿、周瑄璞等老中青作家、评论家畅谈60年来陕西文学创作的成就及其基本经验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陕西文学创作的新贡献、新经验,同时对下一步发展繁荣文学创作、发展培养文学新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大家谈到,60年来,陕西文学涌现了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柳青的《创业史》、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秦腔》等作品,从关注革命转变为关注社会变革、关注生存现状,取得了不少宝贵的经验。陕西文学的发展及其繁荣离不开三秦大地这片热土的哺育,离不开陕西人民对文学的热爱和崇敬,离不开陕西省作协对作家的关爱和扶持。他们希望陕西的作家更加具备现代眼光和国际视野,在文学生态上更加丰富多样,同时多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共铸陕西文学更加辉煌的未来。

  由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作协主办,河北文学馆承办的“河北文学60年成就展”在国庆前夕开幕。中共河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聂辰席,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景武,河北省作协名誉主席徐光耀、党组书记相金科、主席关仁山等出席开幕式。展览内容包括60年中的“10大重要事件”和“60部优秀作品”,同时展出首发刊物、书籍500余种。其中,“10大重要事件”包含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河北省委、省政府在领导河北文学事业不断走向繁荣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全面贯彻党的文艺方针、紧密结合河北实际提出的一整套符合艺术生产规律的文艺方略、采取的一系列有利于作家成长和文学精品生产的举措,有河北省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的成立、设立河北文艺振兴奖、河北省作协独立分设等,为河北文学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创造了宽松和谐的政治环境和优越雄厚的物质环境,极大调动了河北文学工作者艺术创作的积极性。包括铁凝的《笨花》、徐光耀的《小兵张嘎》、关仁山的《天高地厚》、张学梦的《现代化和我们自己》、郁葱的《郁葱抒情诗》、张立勤的《痛苦的飘落》、刘家科的《乡村记忆》、梅洁的《创世纪情愫》、北董的《拇指牛》、陈超的《打开诗的漂流瓶》等在内的“60部优秀作品”则全面反映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河北的文学创作成就。同时,河北文学馆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进一步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传承和发扬河北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由四川省作协主办、《当代文坛》杂志承办的“2009中国当代文学论坛——共和国六十年文学与文学批评学术研讨会”国庆前夕在成都举行。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朱丹枫,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四川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吕汝伦,专家学者雷达、胡平、彭学明、孟繁华、贺绍俊、栾梅健、肖鹰、张永清、李建军、王兆胜、张学昕、何言宏、朱小如、冯宪光等以及四川省作协有关人士勾春平、傅恒、意西泽仁、何世平、曹纪祖等出席研讨会。与会者围绕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文学发展与社会进步、60年文学与文学批评的回顾与思考、中国文学与文学理论面临的挑战与出路、60年文学创作转型研究、消费社会背景下的文学现状研究以及海外学者眼中的中国当代文学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大家认为,新中国文学60年的发展道路并不平坦,但总体上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前所未有的繁荣。新中国文学60年,是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60年,是广大作家勤奋创作、大胆探索、不断开拓思想和艺术新境界的60年,是作家队伍不断壮大、呈现空前团结的60年。在新世纪新阶段,面对市场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给文学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文学界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黑龙江省作协等有关单位共同举行了《黑龙江红色历程丛书》《黑龙江开发建设丛书》系列丛书以及《脊梁》的首发式。两套丛书共13本,是为实施“黑龙江省精品图书工程”和贯彻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深入挖掘保护利用黑龙江历史文化资源的部署,由黑龙江省作协创意策划,重新出版或组织黑龙江省作家创作的作品。这些反映黑龙江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争取自由解放和开发建设家乡为题材的系列长篇小说,以饱满的激情、个性鲜明的艺术语言、浓郁的地方特色、强烈的时代气息和生动的人物群像从不同侧面再现了黑龙江人民的精神风貌,展现了黑龙江革命斗争的历程和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示了黑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脊梁》是同名电视专题片的文学脚本,是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立项的献礼作品,反映了黑龙江为全国发展建设提供了石油、木材、煤炭、重型装备等多方面的支持,保障了新中国建设及全国工业发展的需要,同时涌现出哈尔滨电气集团、大庆油田、齐齐哈尔一、二机床厂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成为国家栋梁和民族脊梁的感人事迹。

  为充分展示广西少数民族文学的创作成果,广西作协主办的《广西文学》杂志以第九、十期合刊的形式推出“广西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专号”,刊登了壮、瑶、苗、侗、仫佬、毛南等民族作家的文学作品。他们当中既有颇具影响的作家,也有目前创作势头良好、已在广西乃至全国文坛崭露头角的青年作家,刊发作品呈现了广西各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风貌和民风民俗,充分展示了广西各民族的精神个性与民族心灵史,为人们深入了解这片土地上的各少数民族真实的生活状态提供了一扇精神窗口。

责任编辑: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