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文摘> 星空夜话

端午随想

时间:2009-05-30 01:44:41     作者:文 / 沙路净无泥      浏览:9844   评论:0   

 

 

端午节,又是粽子飘香的时节,冀中平原飘着是有是无、时急时缓的阵雨,敞开心,闻到香,品道甜。想到端午,自然想到屈原,想到龙舟,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不愿他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人们怕鱼虾把他吃掉,但多为蛟龙所食,做成后来的粽子样。故事流传了千年,人们仍然以这样的方式去纪念屈原大夫。想起端午又回想起饮雄黄酒,想起白娘子,因为许仙让白素贞喝了雄黄酒显出了原型。传说中常出现用雄黄来克制修炼成精的动物,古人饮用雄黄酒来祈望能够避邪,让自己不生病。但是恐怕相当多的人是从粽子的香味,尤其是那淡淡的苇叶的香味,记住了端午节,我就是其中之一。

    端午节在冀中地区又称作“五月单五”,粽子当然也和南方有所不同,粽子主要有江米、蜜枣、花生、豇豆、苇叶、麦秆包扎而成,因而粽子有苇叶、和麦子的双重香味。在我的记忆中家里是很少包粽子的,印象中包粽子是为了“追节”,所谓“追节”,就是新媳妇过门后,婆家人和新媳妇的亲戚,为了更加亲近要在过节之前再团聚一下,使感情更加进一步。再追节时要拿的就是粽子,但是往往这些包粽子的材料在当时是不容易找到的,因而往往在追节时,拿粽子的一般是丈母娘。再者,端午节,冀中地区人们又有一个习俗就是吃油条,为什么?不得而知,大概也是因为以往经济条件差,吃不到粽子,用油条在过节时改善一下生活,因而,追节时也有拿油条的。

    记忆中的第一个粽子是母亲的一个老亲戚,在追节回家途中,路过我们家时,给了一个粽子,当时母亲把跑的汗流浃背的我叫过来,我迫不及待的剥开,三嘴两嘴就把那个粽子报销了,那留着指间粘粘的、糯糯的、甜甜的感觉让我终生难忘。记忆中还有一个粽子让我始终不能忘怀,那是在高中,我们都不能回家,知道这一天家里一定包饺子过节,但是粽子是不可能吃到了。那一天,和我初中的同桌增昌,把我从班里叫出来,从书包里拿出两个粽子,我们来到一个楼梯的拐角,偷偷的剥开一层层的苇叶,狼吞虎咽一番,不是糯米做的,不那么粘,枣子也不是蜜枣,也不那么甜,米是大米,抱不成团,零散的很,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粽子,让我记住了那一段美好的时光,也记住了那一段美好的友情。

    过节往往和吃是分不开的,端午节我们吃粽子,现在生活好了,粽子越来越大、越来越甜不知道这越来越香的粽子能否吃出一段段美好的回忆,能否吃出一段段美好的情感来?

 

 

本站声明:

本站转摘本文,为的是好文共赏、传播美好,为的是发展和繁荣广东校园文学事业,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原载单位来函与广东校园文学网联系,我们将在接到投诉后第一时间删除本文!最后,感谢作者创作这篇优秀的文章,感谢原载单位发表这篇优秀的文章。

 

责任编辑: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