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3月12日电 (记者薛原)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12日上午举行记者会,邀请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以及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许琳等人,围绕孔子学院在海外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采访。
近年来,孔子学院在海外发展势头良好。许琳说,作为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和正规的汉语教学渠道。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孔子学院已经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和推广汉语教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统计显示,目前全世界已有81个国家建立了256所孔子学院和58所孔子课堂。2008年,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共开设各类汉语课程6000多班次,注册学员13万人,举办各种文化交流活动2000多场次,参加者达140多万人。
在谈到孔子学院发展迅速的原因时,章新胜认为,国家发展、国际形势的变化、力量对比的变化;中国和平、发展、合作的外交方针受到各国的理解;中华传统的和合文化提倡和谐,这些都是孔子学院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
纪宝成说:“现在全世界学习汉语的愿望迫切,根本原因是中国自身发生了巨大变化。”他认为,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经济实力有了很大提高,世界各国对中国政治、经济的兴趣必然扩展到文化领域,必然对学习中国语言提出要求。
章新胜说,面对金融危机,孔子学院也显示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由于绝大多数孔子学院以外方投资为主,但在运营启动资金上,中方坚持1∶1的比重,因此孔子学院还保持一个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