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文摘> 感天动地

黄金72小时66岁总理辗转9次视察7地灾情

时间:2008-05-18 00:00:00     作者:佚名      浏览:9809   评论:0   

 

 

 







       (图片来自互联网)

 

 

 

 

温总理的72小时,是给灾区带来生机与希望的72小时,他的行程表始终指向“第一时间”。 

  12日下午,刚刚从河南考察完农业和粮食情况抵京的温家宝总理,第一时间折返机场奔赴灾区。 

  12日晚8时,在前往震中的路上,在得知前方道路受阻的第一时间,温总理在都江堰搭起指挥部就地部署救灾工作。 

  温总理总是在结束一地工作的第一时间就赶往下一地点,步步向震中地区靠近。 

  14日下午,当第一批空降勇士成功着陆汶川的消息传来,温总理又在第一时间乘直升机直飞汶川。 

  几乎所有网民每天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看看总理已经身在哪里了。因为总理已成为全国人民心中的一杆指引着生机和希望的精神旗帜。

  动作的迅速,说明了思路的清晰和意志的坚决。在飞机上、在指挥棚里、在抢救现场,温总理反复强调一个工作中心,那就是“救人”。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 

  他要夺取时间:“现在第一位的工作是抓紧时间救人,多争取一分一秒的时间就可能多抢救出一个被困者。”“务必要在今天晚上12时以前打通通往震中灾区的道路,全面开展抗震、抢险、救人工作。” 

  他要钢铁意志:“有一线的希望,就会付出百倍的努力。”“废墟下哪怕还有一个人,我们都要抢救到底。” 

他的动员令果决而断然,“我就一句话,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

 

 

温总理的72小时,是为灾民带来勇气和信心的72小时。

  温总理爬上残破的断墙向聚集的灾民喊话:“解放军要多少兵力就支持多少兵力……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尽百倍努力,决不会放松!……” 

  温总理透过废墟的缝隙鼓励受困的孩子们:“我是温家宝爷爷,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 

  温总理在汶川用沙哑的声音告诉大家:“中央没有忘记这些地方!” 

不眠不休的总理依然步伐快捷地穿梭于抢救现场、避震人群、幸存孩童中间,他不停为灾民传递着勇气和信心。一个细节让人难忘,当温总理在向灾民讲话,鼓励、安慰大家时,他身边一位当地干部那么自然地靠近过来握住总理的手,就像抓着自家长辈的手,静静地从那只温暖的手中获得力量和勇气。 

 

 

温总理的72小时,是为中国带来安慰和感动的72小时。

  强震来袭,大地重创,痛在人心。面对毫无生机的遍地尸骸,面对哀哀哭泣的受灾百姓,面对顿失双亲的无依孤儿,甚至面对全国满腔悲怆的民众,如何来安慰?如何能够安慰?然而,面对这巨大的民族心灵创伤,温家宝给予了最贴心、最有力的抚慰。 

  看着灾后惨况,温总理老泪纵横,用感同身受的泪水冲刷着人们郁积的恐惧和悲伤。 

  在破毁的山路上,温总理揽着遇救的女童,慈爱地亲吻她们的额头,为她们抚平幼小心灵的伤痛。 

温家宝握着小孤女的手,一字一字地说:“你们幸存活下来,就要好好活下去。” 

 

 

温总理的72小时,时刻与全国人民心血相连。

  温总理的72小时,感动了所有善良的人们。短短两日,海内外爱心人士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献血捐物,捐赠物资款项瞬间便达近十亿元。海外媒体也罕见地盛赞中国救灾行动和总理身先士卒的杰出表现。 

  人们在电视里、网络上看到他紧锁的眉头、微颤的唇角、花白的鬓角,无数网民在用手指敲击着对总理的心疼。“温总理,您休息一下吧!”“总理您多保重!”“我们为有您这样的好总理而骄傲!”

  一位网友从现场发来消息说“总理摔倒了”,“总理的手臂擦破了”,网民的心也跟着揪起来了,立时无数跟帖追问总理情况。

网上网下、前线后方随时互动,人民与总理同悲同忧,汇聚出齐心共抗时艰的更加强大的力量。

 

 

黄金的72小时正在过去,温家宝总理仍在为了人民奔波,不离不弃。

  5月15日14时28分,距离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整整72小时。

  在这堪比黄金的72小时中,66岁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辗转9次视察7地灾情,召开6次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他用高效、迅速、果断的72小时为中国赢得了强震下拯危救困的宝贵时间。

  路透社等海外媒体的积极报道更让海外人民看到了一位亲民爱民的好总理形象,让人难以忘怀。 中欣

 

责任编辑: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