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文摘> 感天动地

从爱到爱的路上

时间:2008-04-27 14:18:48     作者:张建伟      浏览:9714   评论:0   

  一个女孩上大学已3年了,却很少回家,她只给父亲写过一封信,而就在这惟一的一封信里,却充满了对父亲的埋怨和不解。

  信上说她不理解父亲。小时候,父亲很爱她,一下班就回家,给她讲故事,陪她玩耍。她有什么愿望,父亲总能帮她完成。但令她觉得委屈的是,她的高考成绩不太理想而想复读时,父亲作为一名正式教师,每个月有893元的工资,却以家里经济困难为由,拒绝了她的要求。另外,从2002年的暑假开始,女儿发现原本生活、工作都很有规律的父亲,经常一出去就几天不回家,其理由竟然是打牌。然而,学校的陈校长却不相信这个曾经的慈父、以前极其敬业的老师会迷上赌博。在陈校长的再三追问下,他说出了自己的秘密。

  原来他并未去打牌,而是在离家10里远的一个煤矿当上了矿工。作为矿工,一个月还可拿到1500多元,这在当地已是很高的收入。可令人奇怪的是,在家里的一个笔记本上,却详细地记着他欠下的两万多元的外债。那么,他这些年挣的钱都用到哪儿去了?

  这与一个承诺有关。

  2002年,他偶然知道奇隆村的蒲志华家里非常困难,刚上小学的小女孩面临辍学。小女孩对读书的渴望让他想起自己未读过书的姐姐。他清楚地知道:这个小女孩如果不读书,她一辈子都可能摆脱不掉贫困。这时,他伸出了手。

  他就是乡村教师刘念友。


  这个隐藏了3年的秘密被揭开后,一个被埋藏了28年的更久远的秘密呈现在人们面前。从28年前走上讲台起,刘老师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资助贫困学生,现在他正在教的17个孩子,全都接受过他的资助。

  从爱到爱的路上,他一个文弱书生下矿井挖煤,节衣缩食,承受着女儿的不解和埋怨,甚至还要经受社会上某些人的嘲讽。可是,他依旧执著。

  记者问他:你会一直资助下去吗?

  刘念友说:资助贫困学生已经成了我的一种习惯。

  记者又问:习惯是什么意思?

  刘念友说:习惯就是一种责任。” 

 

 

 

本站声明:

本站转摘本文,为的是好文共赏、传播美好,为的是发展和繁荣广东校园文学事业,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原载单位来函与广东校园文学网联系,我们将在接到投诉后第一时间删除本文!最后,感谢作者创作这篇优秀的文章,感谢原载单位发表这篇优秀的文章。

 

责任编辑:
上一篇: 伴我同行 回到列表
下一篇: 伴我同行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