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文摘> 星空夜话

潘鹤雕塑艺术园 刻尽百年风云变幻

时间:2008-05-06 10:43:19     作者:牟晓翼 文艺 赵旭虹      浏览:9685   评论:0   

  “老友来访,问及今后创作计划,我如实奉告,竟出乎意料,他劝我不如趁有限的余年,赶快把旧作品中有关20世纪民族命运的耳闻目睹的原始记录雕塑,组成系列作品留给后世,远比无关痛痒的新作有意义。20世纪是中华民族在半封建、半殖民地及军阀混战的亡国边缘上挣扎生存,经过20多次的战争,才有了今天的和平崛起。这种急剧的历史变革,在古今中外人类发展史上是罕见的。欧洲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亦不外如此。上一代雕塑界未曾留下多少这一类的作品,下一代雕塑界不会再有切肤体会,估计难以有感而发。历史一去不返,幸存下来的人如果不留点有亲身体会的作品,实在难以向历史交代。

  我深感言之有理,遂夜不能寐,起床查阅旧作照片,从近200件旧作中,寻找出50件有民族百年兴亡痕迹的作品,哪怕是有点牵强附会,也算是一部见闻录。”——潘鹤

 

 

  “我已经83岁了,能在有生之年实现童年的梦想,十分感谢大家!”5月4日下午,潘鹤雕塑艺术园开园仪式在海珠区潘鹤雕塑艺术园举行,全国著名雕塑艺术家潘鹤老人向与会嘉宾表达了感激之情。潘鹤雕塑艺术园是全国最大的以雕塑家命名的雕塑公园。

  省政协副主席蔡东士,原国家建设部副部长、中国房地产协会会长宋春华,广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晓玲及红线女、潘鹤、刘斯奋、杨之光等著名艺术家出席了开园仪式。

  落户后滘村 占地3万平方

  投资1300万元建设的潘鹤雕塑艺术园,是由广州市委宣传部、海珠区及广州美术学院共同兴建的大型户外雕塑艺术园。该园坐落在广州市海珠区后滘村,总占地面积近3万平方米。

 

  潘鹤先生是广州美术学院的终身教授,从事美术教育40多年,致力于雕塑艺术创作60余年。潘鹤先生几十年来孜孜不倦,以拓荒、创新、执着追求的“开荒牛”精神,共完成《艰苦岁月》、《开荒牛》、《珠海渔女》、《广州解放纪念像》等雕塑作品370多件。其中,大型户外雕塑100余件,分别安放于国内外60多个城市,还有60多件中型雕塑分别为国家美术馆及博物馆收藏,多件作品获国家级金奖和最佳奖,是中国乃至世界雕塑界的奇迹。

  五个主题区见证历史进程

  潘鹤雕塑艺术园的主题为“世纪见闻录之历史长河”,园中陈列的雕塑是从潘鹤先生多年创作的作品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共约60件。这批作品题材丰富,由潘鹤先生以雕塑艺术记录的中国近现代百年发展史作为一条主线连贯。根据这条主线,将雕塑艺术园的作品划分为五个主题区域:求生存、求独立、求解放、求富强、求和谐,以此印证了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进程。

 

  该园是一个开放的艺术公园,环境优美,园内有云溪、果园、绿地和喷泉,并配有供游人休憩的长廊及露台,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近距离享受高雅艺术、共享文化建设成果的文化休闲场所。正在筹建中的广州美术学院潘鹤雕塑艺术馆也与雕塑艺术园相接,以展示潘鹤先生的架上雕塑、绘画、文稿及影视资料为主,同时配有多功能展厅,可举办雕塑展、艺术沙龙及各类主题艺术研讨活动,搭建多元的文化艺术交流平台。

  提升广州城市文化品格

  据悉,完全建成后的潘鹤雕塑艺术园和潘鹤雕塑艺术馆,将不定期举办各种艺术展览,并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国外各个国家和城市的雕塑家保持联系与沟通,互换学者进行短期学术交流和生活体验,从而具备开展学术研究、举办艺术展览、普及审美及爱国主义教育、收藏艺术精品、促进文化艺术交流的广泛功能。

 

  主办方认为,潘鹤雕塑艺术园是广州市建设“文化广州”,提升城市文化品格和文化软实力的一项重要举措。相信潘鹤雕塑艺术园将为广州创造一个独特的雕塑人文景观,营造一个雕塑家与市民沟通互动的艺术平台!

  4月27日,离潘鹤雕塑艺术园正式对外开放只剩一个星期了,本报记者一行随我国雕塑界泰斗潘鹤教授到雕塑艺术园参观。潘鹤教授那些著名雕塑如《艰苦岁月》、《广州解放纪念像》、《虎门硝烟》、《睡狮》、《省港大罢工》、《开荒牛》、《睬你都傻》等让人随时脱口而出,但真正来到这些原稿面前,我们还是有触电的感觉,从那双刀削斧劈般的手中诞生的雕像个个气势磅礴、正气凛然;强悍、不屈不挠的精神气概,仿佛这些石雕铜像会呐喊。“这里的每件作品无不是与中国百年历史紧密相连的,它们寄托着我个人的情怀。”潘鹤教授感慨地说。

  《虎门硝烟》翻开新一页

  “咔嚓”!一双紧握的铁拳将烟枪折断,那声怒哮般的巨响划破长空,穿越了160多年的历史风云依然震耳欲聋。《虎门硝烟》翻开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页,《张之洞》洋务运动救国兴实业,《孙中山》立志推翻封建王朝,《青年毛泽东》思索社会如何变革,视死如归的广州起义烈士《杨殷》等作品构成了“求生存”部分;将帝国主义赶走,叫他们滚蛋!吼出了“求独立”的民族呐喊,包括觉醒的《睡狮》,永远的丰碑《省港大罢工》,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艰苦岁月》等;“求解放”部分包括《北海解放像》、《广州解放纪念像》等5件作品;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求富强”奏出了时代的强音,于是就有了深圳特区的《开荒牛》精神、《珠海渔女》,开发西部的《克拉玛依水来了》等。

 

  《艰苦岁月》因善于“走私”

  同样的文艺思想,同样的现实主义手法,为什么有的人的作品只能风光一时,而潘鹤的作品却能历久弥新?十多年前,有一个朋友向潘鹤教授的创作秘诀,潘鹤教授一语道破:“他们太老实了,不会走私。”潘鹤教授举例:《艰苦岁月》、《广州解放纪念像》、《开荒牛》等创作无一不是出于服务政治的需要,但是所谓优秀的艺术品,无不是那些能够超越历史局限,反映人类最普遍的价值和永恒人性的东西。

 

  《广州解放纪念像》预见历史

  矗立在广州海珠广场的《广州解放纪念像》,原来的构思是一个把国民党旗拉下来的解放军战士形象,并从108件候选作品中脱颖而出。潘鹤却为自己的匆忙大意不安起来,广场雕塑是百年大计,政治斗争瞬息万变,国共两党久合必分,何尝又不会分久必合呢?如果这件作品长期放在广场上,将来会对国共两党的交往不利,潘鹤灵机一动立刻打报告请示可否允许继续完善。当时的省市领导批下“同意”二字,作品才得以改成今天这个一手握枪、一手捧着鲜花的战士形象。

  《开荒牛》见证深圳创业精神

  1981年,当时的深圳市市长梁湘委托潘鹤在市政府广场建雕塑,有人建议做腾飞的《大鹏》、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甚至是威武的《狮子》,但都被潘鹤教授有理有据地说服,并坚持选用原来的设想,于是便诞生了这座代表创业者精神的标志性城雕——《开荒牛》,一头悍烈的老黄牛正埋头屈膝,倔强地想把将代表封建意识、小农意识、官僚意识等旧观念连根拔起。

 

  《笑到最后》换成自己

  在雕塑艺术园里,潘鹤教授像在询问又像自言自语地说道:“我有5件作品不知道五大主题的哪一部分才适合?”记者看到,居里夫人一脸《无奈》,她所发明的镭本来是要造福人类的,没想到却被利用制造成武器;《想唔通》的司徒乔纵有超群脱俗的才艺却始终弄不明白,艺术难道真是必须靠后台靠手段才能出人头地?《睬你都傻》实在是潘鹤教授自己的自画像——不屑一顾,不值一提的傲然和超脱;一手抓锤一手拿锹不断《自我完善》的少女,体现了潘鹤教授的艺术理想;《笑到最后》是潘鹤教授的近作,原来是为某个已故国家领导人作的雕塑,那怡然自得坦然自乐的笑容特别灿烂,无奈家属对此有所保留,但潘鹤教授坚持自己的构想,最后就不了了之了。潘鹤教授怎会就此放手,他索性把自己的头像放上去,便成了他自己的塑像。不追一时之名,不求一时之利,唯有锲而不舍地追求艺术的真善美,才能做到问心无悔《笑到最后》,潘鹤教授如是说。

 

责任编辑: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