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文摘> 感天动地

台湾女商人夏美琪曲折动人的亲情故事

时间:2008-05-02 00:00:00     作者:佚名      浏览:9727   评论:0   

 



窄窄的海峡阻隔不了两岸同胞的骨肉之情。统一的大势如同太平洋的波涛,谁也不能阻挡。随着大陆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飞速发展,许多台湾商人把投资大陆作为最佳选择。在这支为两岸经济和统一作出重要贡献的台商大军中,由台湾女商人组成的队伍不容忽视。据统计,仅在上海,就有9万名台湾女人,她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自己和两岸的新命运。她们是商海先锋,不但掌握当前中国经济腾飞的脉动,也享受上海男女平等的文化气候。她们挣破台湾男尊女卑的父权枷锁,在上海寻回在台湾所失去的,并且还赢得过去在台湾所不敢想像的。
  来自台湾澎湖的夏美琪就是这支女台商大军中的一员。当我们走近这位善良美丽的中年女台商时,发现事业成功的她,在感情生活上的经历非常具有传奇性,她自己,就像是一部传奇爱情小说的主人公。
十九岁遭遇生与死的考验
  台湾有一种说法是:红帖子出去,白帖子追回。说的是已经下通知办喜事的人家,因为万不得已的原因而撤销婚事。这种事的几率当然是很小很小的。所以夏美琪虽然从小就知道这句俗语,但却一直不理解是什么意思。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种事竟然被她撞上了。
  25年前,19岁的夏美琪丰姿约绰、风华正茂,与其他年轻人一样,浪漫、幸福、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她与恋人沉浸在甜蜜中。一切都是那么圆满。两家的老人也都非常支持他们。喜庆的日子定下了,喜帖也发了出去。夏美琪连婚纱都订好了,再过四天就是大喜的日子。就在这时,一个噩耗如晴天霹雳将夏美琪击倒了:她的恋人、再过四天就将成为她法定丈夫的心上人,突遭车祸,虽然全力抢救,还是撒手人寰了!

醒来,她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急救室里。医生告诉她又一个令她震惊的消息:她已经怀孕了。她的第一反应与其说是吃惊,还不如说是喜悦。因为这是爱人的骨血,是爱的延续。爱人的生命、精神、气质还有其他令她难以忘怀的东西,可以由这个小生命来传承。所以她当即决定把孩子生下来。
  然而,这件事在夏家却引起了轩然大波。在夏美琪的记忆中,夏家上上下下从来没有这样团结、这样齐心协力,比吃年夜饭到的人还要多。上至七十多岁的爷爷,下至兄弟姐妹,三十多个人态度都非常的一致而且坚决:把孩子拿掉。他们把夏美琪拖到了医院,而夏美琪的一个表哥就是当地有名的妇科大夫。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夏美琪表现了惊人的镇定。她坚定地表示,要保留这个孩子。当全家人要跪下求她时,她抢先给全家人跪下,请求他们允许她留下这个孩子。她说:“死的已经是救不活了,哪怕我们家财万贯;那么,这个活的为什么不让她活?!”在医院里,就出现了这样奇特的场面:一大家人,老老少少全跪在那里,而另一边是一个青年女子,也跪着。僵持之际,一开始最激烈地反对她保留孩子的母亲第一个站起来说:“好吧,让她生吧,大不了我帮她一起养。一枝草一滴露,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妈妈既然这样说了,夏美琪的爸爸也就表态说同意女儿保留这个孩子。别的人也就不再好说什么。爷爷、叔叔、姑姑们也就各自起身散去。一场风波就这样化解。
  一枝草一滴露,天人菊盛开在澎湖岛.之后,夏美琪在生产时,又遇到难产。为保佑女儿平安,夏妈妈三步一跪,从医院一路磕头到城隍庙。夏美琪是在女儿百天时才知道这事的。她发现母亲走路总是一瘸一拐的,非常艰难,就问是怎么回事。母亲支吾着说没什么。父亲告诉她,母亲在一千多米长的路上磕了上百个头,保佑她平安生产。眼泪一下子充盈了她的眼睛。妈妈的爱像一股热浪,包围着她。自己今生不知道用什么东西可以来报答父母的恩情。看看怀中熟睡着的女儿,她对母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夏美琪说,现在回头来看这件事情,其实我蛮感恩的,我反而很庆幸。这件事使我一下子越过了十九岁、二十九岁、甚至三十九岁。早早成熟的她,在养育着女儿的同时,还上学、自修、完善和提高自己,并在父母亲的支持下,在商界拼杀出自己的事业。
  她说,澎湖湾人的性格,就像澎湖湾64个岛上到处盛开的天人菊。
天人菊是澎湖列岛的岛花。这种花的杆子很细,但柔软中带着很强的韧性,花朵也比较小,但颜色很特别、花香也很特别。最大的特别就是坚强。我们都熟知《外婆的澎湖湾》那首校园歌曲。在我们一般人的想象中,澎湖岛应当是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但实际上岛上的条件相当恶劣。土质很差,水稻都不能生长;夏天的太阳也特别的酷晒,冬天风又多又强烈,而且裹着细的和粗的沙砾,叫“风飞沙”。这风飞沙劲头很大,岛上的人穿着两层牛仔裤,打上去还会感觉到痛。但就是在这种恶劣的天气和地质条件下,天人菊在澎湖岛上一年四季都盛开着。所以,澎湖岛人也像天人菊一样,不但有海一样宽广的胸怀,还有天人菊一样的坚强。夏美琪自己,就是一朵盛开的天人菊。她的女儿,也是一朵小小的天人菊。她第一次带女儿下海学游泳,女儿毫不畏惧,跳下水就游了十二米。这在其他女孩子,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生女儿不容易,养女儿更难。说到这一段,夏美琪说她很想把心里话与大家分享。她说:“我从来都没有认为我们做妈妈的、或者做女人的什么叫做‘不能’。没有不能的事。都能。只要你有爱、只要你愿意,你就会有力量做成任何事情。”当时,她的工作的时间一天有时候最长要达到十四个小时。那时候她做了两份工作,还拉保险,严格讲起来是三份工作。孩子在幼儿园读书,同事朋友也都帮她,只要她没有时间同事们就去帮她接女儿,接来就放在办公室,让女儿一边吃饼干、一边写功课、一边玩儿。下班的时候,母女俩骑摩托车,夏美琪把女儿夹在腿中间,然后把外套反穿,把背面穿到胸前挡风,她的两只大手和女儿的两只小手握着摩托车的车把,摩托车突突突先拐到黄昏市场买菜。回家后夏美琪把晚饭烧起来,同时把早饭也做好,以便第二天早晨热一热就能吃。
  作为单亲家庭的母亲,夏美琪决心带给女儿完整的爱。这比照料女儿饮食起居更困难。从小她就对女儿说,你有爸爸的,你的爸爸在很远的地方当兵,不能回来。然后,当女儿渐渐长大后,夏美琪就安排了一位部队的朋友,以“爸爸”的口气给女儿写信。直到女儿十五岁时,夏美琪与女儿进行了一次认真的谈话。她很严肃地告诉女儿事情的真相。而女儿,什么也没有说,只是默默地流泪。而夏美琪却控制着自己,一滴泪也没流。她说,在那个场合,我是她妈妈,我如果哭了,我怕她会控制不住。我必须要安定她的精神。就在这次谈话中,夏美琪把母亲讲的那句“一枝草、一滴露”的话传承给了女儿。她对女儿说:清晨你到野外仔细观察一下,不论大小,每一枝草尖上都顶着一个露珠。我们人也一样。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都要自己克服人生上的困难。

 


对女儿实施“另类教育”,彰显出她聪明和智慧

夏美琪的女儿已经二十五岁了,在美国读书,是双硕士。受妈妈的教育和熏陶,她利用打工来支付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女儿的优秀和懂事,得益于夏美琪成功的“另类教育”。
女儿小时候,她与女儿是母女关系。而当女儿十四岁之后,她就开始努力跟女儿做朋友。她自己的评价说,到今天,母女的关系当然是永远存在,而“朋友的关系”更好一点,处得相当的融洽,有时候真的有点像“哥们儿”。

一、“你是去玩儿,别当真”

女儿小时候,想学什么夏美琪就让她学什么、就放手让她去试。但是每次女儿要去学一样东西的时候,她都会对女儿说:你是去玩的,你别当真。女儿长大后曾问她:我小时不论去学什么,你为什么老是叫我别当真?她告诉女儿,那是因为妈妈不想让你有压力,你只有带着去玩的心态你才会喜欢。妈妈如果让你有压力,要求你今天去就要学一个什么回来,明天又达到什么目标,你不是太可怜了?女儿若有所悟地点点头。

当夏美琪觉得女儿应当学一点钢琴的时候,她并没有对女儿说什么,更没有做女儿的工作,而是直接把钢琴买回了家。唯一不同的是,她在钢琴上绑了一个红丝带,打一个蝴蝶结。当女儿蹦蹦跳跳回来之后,夏美琪跟她讲:妈妈今天给你买了一个玩具,这个玩具可好玩了,只不过太重了,搬不动。来,你把这个丝带打开,里面就是一个玩具。女儿还没打开就说:这是钢琴嘛!夏美琪对女儿说,你每天无聊的时候,你就上来玩一两个小时。女儿说我不会玩儿。

没关系,妈妈教你。

就这样,女儿跟着她学起了钢琴。一点也没有什么负担,完全是好玩的心态。效果却很好。


二、“我不能因为爱而懦弱”

然而,该严厉的时候,夏美琪却一点儿也不手软。特别是在“原则问题”上。

比如,孩子顶嘴。

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女儿也有敏感期,也有易于逆反的年龄。自幼在严格家教下长大的夏美琪,也免不了把“拳头教育”用在女儿身上。她说,女儿最后一次挨打是在十四岁的时候,那是因为女儿顶嘴。“顶嘴一定要打。没有规矩、没有上下当然要打。”

女儿到底是因为什么和她顶嘴她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是她来到上海之后。那天,商场的朋友来她家里吃饭。女儿不但与她顶嘴,而且“顶得蛮凶的”。这令她很没有面子。她给了女儿一个耳光,对女儿说:“请你去把你的东西整理好,滚出去。”

女儿的脾气有点儿像她,很犟。登登登跑上三楼去收拾东西。然后就提个包跑出门去。夏美琪没有喊住女儿、更没有拉住女儿,而是任凭女儿跑了。可是女儿刚跑到小区的门口,就被值班的保安截住了。这一夜女儿是在门卫室过的。第二天早晨,女儿回到家,哭着向妈妈认错。

其实,这一切都是夏美琪安排好的。当女儿赌着气上三楼的房间收拾东西时,夏美琪急忙拨通了保安部经理的电话,她简单地向经理说明了情况,叫经理配合她拦住女儿,并对女儿进行教育。她说,打不是目的。教育才是目的。那种打了就放任不管的父母,那种真与儿女赌气的父母,不是合格的父母。合格的母亲要做到收放自如。

三、“我曾被女儿抓到”

也是在上海,大概是女儿十五六岁、读国际学校的时候吧,同学来自许多个国家,女儿交了许多国外的朋友。有一天女儿对她说,周末她与同学们要到银河宾馆去跳迪斯科。夏美琪听了,心里本能地格登了一下,她心里担心得很,在她看来,与国外的男女同学一齐到这种地方,很不安全,特别是还有人吸毒、吃摇头丸。心里这样想着,嘴上还是说:“好啊,同学都去你就去啊。”随后加上一句:“要我送你们去吗?”女儿说:“不用,我们同学家有车,我们一块去。”这一回答令夏美琪心中更加害怕。她越想越怕,仿佛已经看到女儿跟着他们一起吸毒,或是有什么出格的行为。于是她决定也到银河宾馆的迪厅去,远远地盯着女儿,以防万一。只要他们不吃药不干什么坏事,他们一结束,她也离开,因为她开着车直接回家,而对方要一个一个地送下孩子,所以她肯定能比女儿早回家,也就露不了馅儿。

计划得很周全,可她进入迪厅不久,就被女儿发现了。女儿来到她身边,用讥笑的口吻说:“这位美女,你今年贵庚啊?”夏美琪盯着女儿,窘迫得好一阵说不出话来,最后只好也学着女儿的口吻说:“我不认识你,我还年轻。”事情既然挑明了,夏美琪就干脆与女儿他们一块玩儿。其实,女儿他们并没有什么出格的举动,更没有吸毒。倒是迪厅的气氛,使夏美琪觉得非常放松。她觉得自己变得年轻了,与女儿真的是很融洽的朋友。

 

四、不允许女儿总是考第一;相反,却为考倒数第三的女儿骄傲

女儿小学六年都读第一名,为此还挨过妈妈打手心。为什么呢?因为夏美琪告诉过女儿,不可能读第一名。“因为读第一名太可怜了,没有小朋友跟你玩,你前面没有进路,后面没有退路啊。你又那么小,何必把自己活的那么苦?”

在夏美琪看来,读第一名的孩子并没有那么幸福,幸福的是那一对虚荣的父母。

女儿在初一的时候,进入台湾的一个很明星的学校,叫“晓明女中”。要进入这个中学只有一个条件:就是各个小学的第一名。女儿班上有52个学生,第一次考试,女儿考了第50名。夏美琪觉得很骄傲。因为,这52个学生中有51个是通过补习才考出好成绩的,她女儿是唯一一个没有补习的,还能考50名,还能赢过两个补习过的。而且,所有的学生都是小学六年毕业时学校第一名的孩子,总是要排出个名次的,第一只有一个,而且必定要有最后一名。谁能说最后一名就一定不优秀呢?夏美琪还振振有词地说:我让女儿考50名是表现出我与女儿的慈悲,把好的名次让给其他同学,让其他同学和家长高兴。但是校方的教育理念与夏美琪恰恰相反,非常注重名次,多次找夏美琪谈话,让她女儿参加补习。“道不同,不与谋。”夏美琪就让女儿离开了这个令许多家长眼红的明星学校。

 

五、女儿第每个星期天都要清洗家中的六个马桶

渡过了商界打拼的困难期之后,夏美琪家的条件应当说是相当不错的了。然而她却非常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自立能力和劳动观念。她说,女儿今天之所以能在美国一边读书一边打工,与她在家中对女儿进行的训练密不可分。在夏美琪的安排下,家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家中有保姆,但夏美琪规定,女儿不能用保姆。她明确地告诉女儿,保姆是妈妈付钱请来的,你不能使唤。因为你没有付钱给她。所以,如果你确实很忙,保姆帮你煮一碗面、帮你洗一件衣服,你一定要记得跟她说声谢谢。要懂得感恩。因为这不是保姆份内的工作。人家之所以替你做,是因为她愿意帮你。

所以,在家中,女儿如果用到保姆、用到司机,她必须付出劳动。女儿的劳动就是洗马桶。家六个马桶全部由她来洗。每个星期天,女儿都要把自己的这份工作干好。通过洗洗马桶,夏美琪还教育女儿做人的道理。她对女儿说,才只有一个礼拜,马桶就脏成这样,如果时间再长一点,就更难清洗干净了。所以必须要经常的洗。而人也有很多不好的毛病,如果不注意时时检查自己、反省自己,一旦养成了习惯,再改就难了。当然,只要认识到了,下决心改正,再难也是能改正的,在改正自己缺点错误和坏习惯时,绝不能气馁,也不能姑息迁就自己。而且,晚改绝对不如早改。早改早受益。

在女儿眼里,妈妈是一个很自强的女人、一个很有亲和力、同时又很有威严感的妈妈。妈妈永远是女儿的好妈妈,同时也永远是女儿最亲密的朋友。

目前,夏美琪与八十多岁的母亲、二十五岁的女儿分别居住在中国大陆、台湾、美国,而浓浓的亲情将她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就如同同宗、同根、同祖、同文把大陆和台湾的同胞、把全世界的华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样。

 

 

本站声明:

本站转摘本文,为的是好文共赏、传播美好,为的是发展和繁荣广东校园文学事业,并不表示赞同文中的观点。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原载单位来函与广东校园文学网联系,我们将在接到投诉后第一时间删除本文!最后,感谢作者创作这篇优秀的文章,感谢原载单位发表这篇优秀的文章。

 

 

 

责任编辑: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