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新房,乔迁第一天的晚上,我正在收拾房间,忽然听到敲门声,开门一看,是一位陌生的青年人。他气喘吁吁地抱着一堆东西就往里挤。我吃了一惊,急忙一边挡着门,一边迟疑地问:“您是……”
他不由分说地挤进来,弯腰把东西放到地上,诚惶诚恐地说:“姜科长,我厂子里的事都靠您帮忙啦!”
姜科长?我愕然,我倒是姓姜,却是一介书生,不是“科长”啊!脑子刹那间急转了一百八十圈,就是想不起面前这位是哪位久违的亲友。我的脑子瞬间出现了社会上流传的种种诈骗伎俩,但是看他诚恳的样子,也不像诈骗的。我不好意思把他推出去,只得应付道:“哦……您是……坐,请坐……”
他呼呼地喘了一会儿粗气,说:“姜科长,您以后多多照顾我们呀!”转身就走。
我一头雾水,问:“你说……哪个事儿?哎,先别走,先坐下……”
他不容分说,转身出门,飞奔下楼,转眼间已经拐到下一段楼梯,看不见了。我在后面叫道:“哎,你等等,等等……”
楼道底层传来他的声音:“姜科长,麻烦您啦,别送啦,回去吧……”
我看着这堆意外的礼物,蒙了。小心翼翼地蹲下一看,哇,是两条烟,一箱本地酒。唯恐里面是什么危险品,我带着十二分的小心,心惊胆战地拆开酒箱子一看,似乎是真货;撕开烟的包装一看,似乎也是真货。我对着这些东西,困惑极了。
我灵机一动,急忙跑到北边的窗户边往楼下看,居委会的干部小胡和那个青年站在车旁。小胡两手揣在裤兜里,好像在听对方说什么。我和小胡认识多年,他性格粗豪,交游甚广,很会办事,是个很“江湖”的人。那个青年低声说着什么,小胡忽然破口大骂:“你这个笨蛋!那不是姜科长,是第二中学的姜老师!我明明告诉你是二楼,你怎么跑到三楼啦!”
青年大惊:“啊?我……唉,我把东西拿回来?”
“拿个屁!我也认识姜老师,他和这里的人都熟,拿回来的话,影响更不好。”
青年问:“怎么办?”
“笨蛋!再去买一份儿!想办事儿,大方点儿!”
二人钻进车,“砰砰”关上车门,车一会儿拐出小区,扬长而去。
妻子回来,听我说完当时的场景,笑得前仰后合。如何处置这些东西?我们最后商定,过几天直接退给小胡。
第二天,我悄悄到传达室一打听,才知道楼下的邻居和我同姓,是xx局的科长。
第三天晚上,我正想给小胡打电话,忽然有人敲门,开门一看,是一位中年人。他提着一个盒子,谦恭地问:“请问,姜科长在家吗?”
送走这位不速之客后,我让妻子拿来一张红纸,用正楷写上“这是姜老师的家”,贴在防盗门的显眼处。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