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新闻> 动感校园

访湛江师范学院扶贫驻村工作组组长俞建国

时间:2013-04-01 23:13:54     作者:聂洁茹        浏览:17735   评论:0   

“在您参与的驻村建设中,哪一项印象最深?”笔者问。“每一项农村建设,每一件为老百姓做的实事,都很重要、很深刻。能使老百姓得到实惠的工作,我都会尽心尽力去完成。”他答道。  

用心工作、用脑思考、用情关注,多年来,我校主任科员、扶贫驻村工作组组长俞建国,为扶贫开发事业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深入基层屡建功  

1997年,俞建国老师从部队转业到我校人事处离退休管理科工作。20057月起,他被抽调到遂溪、吴川、雷州等农村扶贫点,参加“固本强基”工作。20099月,他又到徐闻县锦和镇金门村开展扶贫开发工作。他白天深入田间地头,晚上积极走村串户,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他工作作风扎实,长期吃在农村、住在农村,想村民之所想,忧村民之所忧,急村民之所急;排村民之所难,解村民之所困。他视百姓为朋友,当村民为亲人。认真解决群众的困难,在扶贫开发工作中亲力亲为,深受扶贫点干部和村民好评。锦和镇政府及金门村委会赞扬他:“政治思想好,业务能力强,脚踏实地开展工作。关心群众疾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广大群众中享有很高声誉。”他连续五年被评为湛江市“下基层、驻农村”先进个人,我校连续五年被评为湛江市“固本强基”先进单位。  

最近, 俞建国 老师被湛江市推荐到省参加广东省优秀驻村干部评选;我校被湛江市推荐到省,参加广东省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优秀单位评选。  

尽心尽力惠百姓  

“长期吃住在农村,皮肤会黑很多。为了与村民打成一片,我平时的穿着也简单朴素。” 俞 老师说道。初见 俞 老师,黝黑的皮肤,憨厚和蔼的笑容,朴素的穿着,简单而亲切。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他,是农民的儿子,熟悉农村生活,热爱农村生活,与农民兄弟情同手足。在扶贫开发工作中,他谋划多项农村建设项目,帮助建立健全各项村规民约,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  

俗话说,路通财通。由于条件差、经济薄弱,农村道路建设比较落后。为切实解决交通问题, 俞 老师积极到政府各职能部门送报告、跑指标、要资金。几年来,共为遂溪、吴川、雷州、徐闻等村庄建设硬底化村道二十多公里,改变了村容村貌,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个村的发展不但要“输血”,更要“造血”。 俞 老师始终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重点来抓,积极建立长效的集体发展项目。金门村面临大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优势,他反复进行调查研究,酝酿海水养殖的发展项目。功夫不负有心人,该集体项目2011年立项建设,总投入资金98万元,当年便盈利10多万元。  

  老师心系村民群众,关心贫困户的衣食住行。他共帮助85户贫困户进行住房改造,每户获上级扶持资金1.5万元以上。他协助修建农田排灌渠,提高村民农作物收入;把好资金关,落实帮扶项目;积极筹措资金45万元,为农村建设服务;想方设法帮助贫困户购买新农合和新农保,做好保障工作,使贫困户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心系集体树楷模  

  老师在工作中舍小家顾大家,舍个人顾集体,全身心投入到扶贫开发工作中。在谈到扶贫工作的感想时, 俞 老师说,非常感激家人对他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几年来, 俞 老师的家中发生了几件大事,但都没影响他的工作。他父母亲去世时,刚遇上省、市扶贫工作考核验收,他身为工作组组长无法离开;爱人多次生病住院,他因工作繁忙,无法在她身边悉心照顾。她爱人一直支持鼓励他专心工作,毫无怨言。 俞 老师颇为感慨地说:“作为丈夫、儿子、哥哥,我做得很不够,深感有愧。但因为有学校党委和二级党组织的支持、亲人的理解,我心里很坦荡;这也是我一直能坚定不移地做好农村扶贫工作的信念与动力。”  

正是 俞 老师这一桩桩的实事好事,解决了一件件老百姓的难题,把党的温暖送到农村的角角落落,点燃了村民们脱贫致富的热情。 俞 老师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使命,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湛师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深厚情怀。  

(通讯员/聂洁茹)  

   

责任编辑: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