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新闻> 璀璨文坛

张钟元:贾飞新书《除了青春,一无所有》读后感

时间:2013-03-01 08:07:59     作者:张钟元      浏览:9577   评论:0   

     

        用了一段时间,终于将贾飞的新书《除了青春,一无所有》看完。看后,许多感概,遂粗浅谈谈书里那些触动我的地方(我是按书中折角记号顺序而写,思绪零散,根本不能作为书评给多数人看,抱歉
      “有一个当市长的爹比读一个博士强。因此,没有一个强悍的爹,就只有自己给自己当了。虽说也是自我激励,读来不免淡淡苦涩。拼爹的年代,谁说不是呢?不禁想起个笑话:父亲问儿子如果中了五百万怎么办,儿子回答说自然悉数交给父亲,父亲还来不及高兴,儿子就说让我也体验一把做富二代的感觉
      “命运就是这样,或许你奋斗一辈子,也没有别人起点高……特权在这个社会就是一个奢侈品,作为穷人,你很难拥有。一个人的起点几乎决定着那个人将来的阶级,人生大起大落者毕竟少数。而特权,永远只为少数人服务,自然不是穷人。最终能拼得特权的穷人太少。
        关于校报,确实许多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言论。牢骚之语充斥每个角落,那些略忧伤的笔触总是轻易触动少男少女青春的迷茫心境,说好听些大概被世人称作文艺。不少人自称文艺青年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成天嘴里喊的不是无聊啊,好无聊就是忧伤”“忧郁”“忧国忧民”……还不如多去喝点优乐美!
        说道“D的设定,我感到亲切而又陌生——单单从记叙性语言说,感觉像整体设定在成都,可是细节描写全在文理学院。一个个熟悉的地点掠过脑海,那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情人坡、分手坡(PS:请叫我们龙腾山、凤翔山)、人工湖畔、后街(春熙路)、后面能望见的铁路……越看越真实。大约这就是松哥讲写作时说的整体虚构与细节真实吧?
      再往后看到安琪对民警的失望。是啊,谁去在乎她呢?数以万计的案子已经让民警头大,她的个例不算新奇,唔,是她不够资格让人重视。如果她是重要的人,情况……
     “命运总是伤害贫穷的人这是不争事实。读书改变命运倒也不能说是十足的谎言,可是对穷人来说,读书既是唯一出头之路又充满了未知数。举债供养出来的大学生其实不值一名,反而成为家庭负担的报道屡见不鲜。念了大学的穷人也不免被命运摆了一道又一道,安琪就是典型。到她那地步说出平淡是福或许更有说服力,她每每挣扎却身处沼泽,愈陷愈深。贫困在哪一片土地上不是龟裂的纹路,怎么用水浇灌都深入地下河……
        读到安琪不愿意让林峰赔自己走以后的路,明白她失望了,失望得彻底。男人没能在关键时刻予以保护,对双方都是阴影,女人从此缺乏安全感,男人从此面对女人就像回顾自己的软弱无能终究是难以自处。两人注定分离,恐怕双方心里隐约有所觉察(只是当时安琪不知还有更可怕的未来)。
      城乡融合。孙丽也好,徐安琪也好,她们互相诉苦所反映出的不仅是大学生处境困难还有城乡居民心理差距问题。尽管城乡结合的脚步加快,但是城乡居民的心理距离并未随之消减多少,反而城市的快节奏和现实让我们乡下人感到了绝望
      孙丽说,一切爱情的谎言都是去骗童话中的孩子的。爱情不是童话,但它还有很童真的时候。
       安琪所听到的政治老师讲说和贾小刀误入传销组织所听到的一模一样,不得不说这是极大的讽刺。无用的结局无奈的叹息,《青春》通篇都是。多少背负了期望的人发现 麻醉在心中的幻想不现实,在疼痛中终于学会了妥协,一场又一场,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庸俗,走向人的常态。
         贾小刀与张河的重逢,怎么不是一场暗战?有意无意,人总会做个比较。看着当年不如自己的张河如今有了个模样,对比自己接受不公正待遇之后的不如意现状,贾小刀心里的迷茫跟着就来了。最近不少同学聚会的经历。初中同学一个个变化很大,似乎都有了稳定的发展方向,一些当年看上去吊儿郎当的人也正经起来。不免心生喟叹,这人的一生究竟有多少变化在等待着呢?当年记恨的早已放下,爱恋亦变得风轻云淡。我就像陌上看花人,看着眼前的少男少女们,回想着当初他们的故事,细细品味一个叫做时过境迁的词。一团和气之下,也有一条湍急的暗河,是攀比,是距离,谁都看见了谁又都不愿捅破,享受着相互间久违了陌生的熟悉。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很多人一厢情愿地以为着。可是真有外面的世界吗?一切不过是自己心的投影罢了。
       “人最大的悲哀就是是去了奋斗的勇气,许多人都是因为自己母亲啊状况而灰心,他们丧失了坚持的决心。说别人都会说,现实令人心寒的时候可不一定能想到要这么鼓励自己是吗师兄?可是不管怎么选择,要相信背后总是有人支持的,有人也在相信着。
       “ 天下文章一大抄,猴子满山是大王,看着心有戚戚,确实作文这件事越发缺乏新意,即便有些求新创新的要求似乎也显得为新而新,找噱头。要知意还得向里求。(师兄或许当时很喜欢外国文学,又或者因为大二刚好接触了,总之书里涉及很多。)
      “光秃秃的山,没有河流。图书馆只修了个框架。被描述得孤芳自赏的校园,一看可不是我当年入学时光景么?一片杂芜,各种鸣虫活蹦乱跳,南瓜花鸡冠花在图书馆周围的荒土地上随处可见……当时只觉得一片自然野趣。反倒是现在,各种修缮之后觉得离自然又远了一步,反倒没有当初亲近。或许从硬件看来咱们学校不够好,跟大城市校园完全没法比,这一点我知道。但是有一种认同感是从自身开始向外散发的。不管在哪里,我想学就能够好好学,由是一开始我就不排斥学校,反而觉得这是某种可遇不可求,后来的经历也让我觉得,何其幸运,遇见一群淳朴正直的朋友,活泼友善的后辈……当然还有本书作者!你让我感觉到一种将梦想照进现实的可能,你是脚踏实地的榜样。
      “再美丽,看久了也会麻木……”还真敢说真话!审美疲劳是不可避免的悲哀,厌倦是男女间一切冲突爆发的源头。被小刀问起为何不打扮,林峰的回答是“……鲜肉都到手了还用得着去洗手吗,拿起吃就是当新鲜感不再,一切大势已定,怎么看都腻味了,谁还去苦心经营一段感情呢?激烈的人们往往分开,以前的七年之痒已经变成如今三年便有一次的离婚小高峰。只是女人往往舍不得曾经付出的爱,男人懒得再那么热烈地追求一回,将将就就凑合着,一辈子似乎也能过了,落在外人眼里保不准还是对儿模范夫妻。
 那些写给莫名的信,又是另一条线索。不得不说这样的构架很值得学习。
       “……唐璜却是一个花心的人,爱上了那么多姑娘。然而我比较信奉另外一个说法,那就是人一辈子可能会爱上不止一个人。一个阶段会有属于那个阶段的。虽然我固执地认为只是一种说辞,如果被认定有了所谓爱的感觉或者作出了爱的反应,就非要被称为的话。否则,小梅,原野,英姐……贾小刀不也挺花心来着?别说因为不是对的人所以都不构成真爱。其实哪里有真爱,其实相处只要有一分珍爱的心足矣。
      “我总是在春天怀念冬天,在夏天还念春天,在秋天怀念夏天,在冬天怀念秋天。珍惜了还是那样怀念,因为再回头一切那样平静、美好。这两句我很喜欢!只读前半句会让我觉得很俗气嘛,又在后悔没珍惜了?可一读到后半句就让我十分感动了。珍惜了还是那样怀念——再回头那种理直气壮的怀念可不是正因为好好珍惜过吗?所以才平静,所以才美好啊!
        爱一个人最遥远的距离究竟是对方不知道自己爱意委屈,还是不能在一起的现实,抑或是回不去的惆怅?加入存在的话……
       火车快要到站,书也接近尾声,贾小刀也沉闷地提出“……哎,回头一想,世上哪有爱情呢?女人用一篇《虚构一场爱情》作为答复。
      可我仍然不太懂。贾飞可否不吝赐教,用最简单的语言对你这位期待交流的读者说说看,你的爱情观?

责任编辑: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