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新闻> 璀璨文坛

珠三角文学进入“发声期”莞深聚集庞大作家群体

时间:2013-02-05 10:32:37     作者:佚名      浏览:9593   评论:0   

 东莞、深圳聚集了庞大且充满活力的作家群体,吸取广东这片热土的阳光雨露,未来的文学大家或许从中脱颖而出

 

  珠三角还有文学吗?上周,东莞一个年度文学传媒大奖评出10部优秀作品,将这个话题再次推到世人面前。经济腾飞的珠三角,曾一度被外人质疑是“文化沙漠”,甚至有人问“文学是否已死”。珠三角文学“沉寂”了吗?有多少作家在坚持创作?这里的文学有多大的影响力?

 

  樟木头现“作家第一村”

 

  面对外人对珠三角文学的质疑,东莞作家协会主席詹谷丰认为,东莞的实际情况恰恰与此相反,东莞文学创作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繁荣,展现了文学的生命力。尤其在近几年,东莞文学发展兴旺,自然形成的“中国作家第一村”,是东莞独特的文化与社会学现象。

 

  樟木头镇,曾因众多香港人聚居而有“小香港”之称。2010年9月,“中国作家第一村”在此正式挂牌成立。“作家都有一种追求浪漫的情怀,他们愿意聚集到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作家村有40位作家入驻,包括张雅文、葛水平、王十月等3位获得鲁迅文学奖的“村民”。

 

  该村办公室主任陈昕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春节后,“作家村”中一栋崭新的两层办公楼将投入使用,作家们将有自己的个人办公室,作为创作和交流会客的地方。

 

  深圳欲申请“文学之城”

 

  珠三角文学中另一支有影响力的作家队伍来自深圳。

 

  去年,深圳欲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文学之城”,消息一传出,引起社会热烈讨论。申请理由中提到,“深圳显然是当代中国文学特色最鲜明的、文学创作最活跃的、写作者最密集、文学生态最完整的文学沃土。”目前,全世界取得这一称号的仅有5个城市。

 

  “深圳坚持长期持续写作的作者,不低于1.5万人;基本持续写作的,不低于5万人。文学队伍占据广东的半壁江山。”深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于爱成说。

 

  在于爱成眼里,深圳不仅拥有庞大的作家群体,文学创作还充满活力。“每年出版100多部文学书籍,在省级以上文学期刊发表1000多篇文学作品,这样高的产量,超过全国任何一座城市。”

 

  广东省文学院院长熊育群表示,“深圳和东莞撑起广东文学的半边天,中山、珠海等也发展得有声有色。珠三角文学发展与经济发展成正比,现在正进入‘发声期’。”

 

  现实精彩远超作家想象

 

  珠三角汇聚的作家大多是外地人,有人质疑:他们不能称为珠三角当地作家。对此,陈昕说:“这不重要,关键看作家坚持在哪个地方写作、写哪个地方的故事。”

 

  熊育群认为,珠三角吸引了全国各地一大批文学艺术家,使整个文化气场越来越强。于爱成则介绍,深圳作家队伍基本来自全国各地,他们带着过去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沉淀来到深圳,造就了深圳文学的独特性。

 

  “现实的精彩远远超过作家的想象!”

 

  熊育群认为,在广东这片热土上,有着各种传奇的经历或光怪陆离的现象,为作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他说,目前珠三角作家的主要题材为纪实题材,这类题材的作品超过一半,同时写作风格也以纪实为主。

 

  “有的省市虽有一些着名作家,却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广东有如此多的中青年作家,这在其他省是不可思议的事!”熊育群透露,最近广东文学院签约了76个作家,基本上是中青年作家。他相信,未来的大家一定会从他们之中脱颖而出。

 

  东莞长安镇已形成50人“作家群”

 

  “我们像山沟里的梨树桃花”

 

  1993年,为了谋生,邹萍离开丈夫和3岁的孩子,从湖南来到东莞,成为一所中学的老师。由于思念亲人,她开始写作。“珠三角激发了我的写作热情,长安成就了我的写作梦想。”邹萍如今是东莞作家协会长安分会的会长。

 

  与她经历相似的,还有很多来东莞打工的外地人。“文学不可能带来富贵,想升官发财则要远离文学。”詹谷丰说,坚持梦想是作家们的动力源泉。比如陈启文,为了专心创作,辞去湖南岳阳文联的“铁饭碗”工作。又如詹文格,家里3个孩子,妻子无工作,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创作。

 

  东莞长安镇近些年文学异常繁荣,一大批国内知名文学家汇聚在此。“长安作家群”、“长安文学现象”

 

  也成为文学评论工作者研究的对象。长安文学队伍近50人,包括着名散文家塞壬。这支作家队伍一年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的作品有10部以上,有的作家一年在核心期刊发表作品最多达4部。

 

  长安镇除了办有《长安文学》杂志,还定期举行“四季论坛”,邀请国家核心期刊编辑对作家的作品进行点评修改,同时还为作家个人举行研讨会,让名作家进行文学碰撞。

 

  有人认为:巨大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广东文学缺少精品。对此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秘书长张淑玲表示:“文学需要时间沉淀和打磨,倘若没有文学氛围,就谈不上有文学精品,没有必要‘急功近利’。”

 

  邹萍说:“我们像山沟里的梨树桃花,有自己的阳光雨露,外界的人却欣赏不到我们。其实,我们的文学思想并不闭塞,我们文学作品也有影响力,但并非很多人知道。”(王晓云 赖逸秀)

责任编辑: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