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年,我网顾问、泰国华人著名作家曾心微型小说《三愣》,在中国被热炒起来,受到广大读者的热捧。
相关链接一:作家曾心微型小说《三愣》主要收录情况
(1)2002年1月被收入郑允钦、吴雁主编的《外国微型小说三百篇》,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2009年9月被选入《星空点灯——世界经典文学故事 法律趣味案例荟萃》,中国文联出版社;
(3) 2009年10月被选入《世界微型小说经典•亚洲 卷》,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4)2011年4月被选入《最好小小说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
(5)2012年2月被当作“2012语文全新教程精品练习”:单元综合检测。
(6)2012年4月被当作辽宁省大连市2012届高三双基测试卷语文试题。
(7)2012年5月31日“语文报•高考版”发表了《淡妆浓抹总相宜——现代文小说阅读“人物形象”》,以《三愣》为典型例文。
(以上散见谷歌:曾心三愣)曾心
相关链接二:作家曾心相关作品收录情况
(1)《三个指头》被选入《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双年选2000-2001》,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年4月。和《世界中学生文摘》。
(2)《三个指头》被中国当作“初二语文试卷”和“九年级语文统练试题”(浙江教义版)。
(3)《三杯酒》获“全球华人迎奥运征文一等奖”,收入“国家电网杯”《全球华人迎奥运征文活动文字作品选》,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年,8月。
(4)《三杯酒》获2009年“第七届中国微型小说选二等奖”。
相关链接三:微型小说《三愣》语文报·高考版
淡妆浓抹总相宜
——现代文小说阅读“人物形象”类题型探究
(语文报·高考版)
(谭新阳)
近年来高考现代文大阅读一直考查小说,常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这一内容,小说考查形象,其实就是考查人物形象。设题以主观题为主,少量会涉及选择式的客观题。多数是从全篇来设题。考查的能力多为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也会综合起来考查,如结合景物描写或表现手法来考查人物形象。
这类试题的题型模式有:
1.××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细节描写,表达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请具体说说。
3.探究文中景物描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4.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的形象特点。
5.对小说中画线的人物语言进行赏析。
6.从人物、情节、主题、环境中选择两点来探究小说的情节安排。
7.××人与某人不同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概括说明。
8.小说以“××”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典型例文
三 愣
〔泰国〕曾心
外面下着毛毛细雨,一个干瘦佝偻的病人,头上遮着一张旧报纸,步履蹒跚地推开一间医务所的弹簧门。
正坐在案头看《黄帝内经》的李医师,抬头一看,见那新来的病人,正扯下那张湿漉漉的旧报纸,一时觉得,他挂在鼻梁上那副黑眼镜显得特别大、特别耀眼。
“请坐!”
“嗯。”
“贵姓?”
“张亚牛。”
“多大了?”
“五十九。”
李医师伸出三个指头给他诊脉。片刻,又叫他亮出舌头,然后说:“请把眼镜脱下!”
病人似乎没听到。
“请把眼镜脱下!”李医师再重复一遍。
只见病人那干瘪的右手举到耳边,颤颤巍巍地脱下黑眼镜。李医师不禁一愣,原来他是个“独眼龙”,右边凹陷的眼窝里不见眼珠子。左边那呆滞的眼睛,只发出直勾勾无神的目光。
李医师张开嘴,想再问下去。却见病人举着颤抖的手,把黑眼镜挂回鼻梁上,嘴角搐起一阵凄酸的蠕动。
“哪里不舒服?”李医师用习惯性的话问诊道。
“没有一处舒服。”
“吃得下吗?”
他慨叹说:“做人真工(辛)苦,过去爱(要)吃无好吃(没得吃),现在有好吃唔(不)敢吃!”
病人答话绕着圈子,李医师心里却完全理解他的话意,问:“有消喝病吗?”病人点点头。
李医师安慰病人几句后,便伏案开处方。
“服药三天后,再来看一次。”李医师把一张处方交给病人。
“多少钱?”
“一百铢!”
“医生,八十可以吗?”他居然还起价来。
李医师不禁又一愣!觉得他当了二三十年医生,从来是医生说多少,病人就给多少,甚至有的慷慨的病人还多给,从来没遇到过讨价还价的病人。这还是头一遭呀!李医师心里嘀咕着。
“可以吗?”
李医师不大自然地笑着,点头。
病人拿出一张一百铢。李医师还他二十铢。病人高兴地推开弹簧门走了。
在细雨中,李医师看着那个佝偻的病人,头上遮着旧报纸,步履蹒跚地挤上了一辆公共汽车。
李医师站在门口自忖:“也许他是个数米而炊的人!”
三天后,不见张亚牛再来看病,但是李医师在另一个地方见到了他。
那天李医师驾着轿车,到他三十年前读过的某所华文小学。这所学校已被封闭近半个世纪,最近又即将复办。许多校友和热爱华文的人士,闻讯都赶来捐款。
坐在捐献台前,正是那个佝偻且戴着一副黑眼镜的张亚牛。他正在讲述自己一段求学不幸的遭遇:“三十年前,我曾在这个学校读过两个月书,不幸学校被封。我们组织了华文学习小组,但读不到两个月便来抓人。老师被抓走了,我越墙逃跑时,天黑不见五指,一个铁钩,把我的右眼球钩坏了。”他讲到这里,声音低沉沙哑,伤心地从耳边脱下那副黑眼镜。在座的人的眼光即刻聚成一束光束,焦点全落在他那只没有眼珠的凹眼窝里。
“读过书的人,那是无法理解没读过书的人的痛苦。我右眼瞎了,是痛苦的事。左眼虽能看见东西,但不识字,也好像瞎了一样。”也许他讲得太激动,血脉有点亢进,脸上不禁涨红起来。他又脱下眼镜,用手擦起滚动在左眼里的泪珠。
“现在学校要复办,我报名参加学习,当个胡子学生。”
在座的人都瞪大眼睛,哑然失笑。
“最近,我把一块地皮卖了,想把部分钱捐给学校。”他边说边把放在脚边的皮箱拿上台面来。他那颤抖而干瘪的双手慢慢打开皮箱。
呵!是一箱崭新的一千铢的纸币。
李医师和在座的人都愣住了。
看着捐献台上成叠的千铢纸币,李医师低头看看自己手上已写好的支票,脸上有点泛红,觉得太少了。于是他提起笔来,在数字后面再添上两个零字,又在旁边签了名。
作家链接
曾心,1938年生于泰国曼谷。祖籍广东普宁圆山乡。1967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汉语言文学系,后深造于广州中医学院。1982年返回泰国。上世纪90年代初,工作之余,开始文学创作。著有《大自然的儿子》(散文集)、《凉亭》(诗集)、《蓝眼睛》(微型小说集)等。现为泰华作家协会理事、《泰华文学》编委、厦门大学泰国校友会秘书长。
曾心是一位艺术感受力异常细腻的作家,他善于敏锐地发现生活中富有深厚内蕴的事物,发现人物内心某种闪光的或阴暗的东西,并及时予以捕捉并巧为编织。他的小说生活气息浓厚,人物描写真实而传神。
典题分析
以上设置的三道题目,第1题考查对小说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第2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与鉴赏能力,第3题是探究题,可以有不同观点,从情节方面来综合考查小说内容。
第1题,“泪”这一个字很关键,促使眼泪滚出来的原因主要在张亚牛的叙述中,应抓住一些关键词:低沉沙哑、伤心、痛苦、激动。答案:①当年被钩坏右眼珠的不幸遭遇;②没有学到知识的痛苦;③现在终于可以捐款助学并可当一位胡子学生的激动。
第2题,是从整篇文章来设题,应抓住一些能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词句、一些细节、一些事,然后进行概括。答案:①生活节俭:用旧报纸遮雨、看病讨价还价;②渴盼知识的激情:报名学习,当胡子学生;③报答母校、慷慨捐助办学的高尚品德:看病讨价还价、卖地皮捐款华文小学。
第3题,属开放型题目,观点主要有两个,只要能自圆其说就行。答案:
观点一:同意。张亚牛捐款后,大家都愣了,文章在此戛然而止,给人留下无穷想象的空间,产生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观点二:不同意。文章这样结尾,既照应了开头,又突出了张亚牛高尚思想的感召力,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主题更深刻。
方法要诀
2011年,全国17套高考试卷中有8套考查了小说,其中4篇是外国小说,这些小说的命题涉及人物形象的题有15道,而“概括某某人的形象特点”类型较多,如新课标全国卷:“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这一题型,多从整篇小说来设题,也有局部设题的,如2010年的安徽卷:根据小说第④至第⑥段的内容,概括王石匠的形象特点。考查的题型有两大类:指向型(如2011年安徽卷12题)和综合型(如2011年江苏卷13、14题)。主观题设分多为4—6分,分值对答题有一定的暗示性,如4分题有可能从四点(步骤)来作答。
典题呈现
1.简述张亚牛左眼里滚着泪珠的原因。
2.简述张亚牛这一人物形象。
3.有人说,结尾段删去,文章效果会更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简述理由。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