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佛山8月9日电(通讯员 谢颖怡)为了深入感受石湾陶塑文化非遗的魅力,传递非遗陶艺匠人精神,给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贡献一份力量。8月9日,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南夏”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来到了封伟民陶艺工作室,拜访了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封伟民老师。
守陶根 做陶魂
据了解,封伟民是土生土长的石湾人,最初从事了10年的陶瓷壁画创作,因陶瓷壁画市场需求量的逐渐萎缩,后来全身投入创作陶瓷。封伟民说在当时的石湾陶塑环境下,自己对于是否转型陶瓷创作是迷茫的,不确定坚持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是否以后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石湾陶艺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和不可替代性,让他看到了未来石湾陶塑的可能性;同时他有美术基础,陶瓷壁画创作需要山水、花鸟、人物等多种元素,而他最感兴趣的却是人物创作,再加上自身的石湾陶塑情结的影响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柏林老师的鼓励,于是就水到渠成的转型陶艺。“实践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封伟民自信的说。
艺术是相通的,是对生活的萃取和提炼,再将其融入作品创作中。陶塑作品是陶艺工作者综合素质的体现。传统的石湾公仔总是以神话故事、宗教传说、历史人物和民间习俗为创作题材,而封伟民大胆采用西方的雕塑造型;传统的石湾公仔釉色艳丽,封伟民则加入油画的色彩进行搭配、颇为含蓄和克制。“保留石湾釉火的韵味,大胆采用西方的雕塑造型和油画的色彩搭配,这便是我的陶塑风格。我将个人对陶艺的见解融入于陶瓷创作中,但我仍会继承石湾传统陶塑的根。”封伟民说。
图为封伟民老师与队员们分享创作经历。邹艳玲 摄
窑火不熄 创新不止
队员们在拜访封伟民大师前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到2019年4月,腾讯游戏项目组找到封伟民,一场年轻化的电竞产业与传承千年的石湾陶艺跨界合作就此开始。5月16日,作品《霸王崛起》在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名声大噪。封伟民和队员们分享道“当时项目组提出的电竞文化与石湾陶艺跨界合作的想法和我不断创新继承传统石湾陶塑文化的理念不谋而合。从4月达成合作,到5月作品亮相,这一个月的制作过程中,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修改和完善。现在重新回想起来,那段时间虽然创作时间很紧迫、压力也很大,但是最终出来的效果让我很满足,那个过程是让我愉快的。”《霸王崛起》的诞生,为石湾陶艺打开了新局面,让传统技艺与时尚潮流接轨,使更多年轻人了解到石湾陶艺这项非遗文化。
图为封伟民老师的妻子霍秀兰女士向队员们分享部分原创陶艺作品。邹艳玲 摄
队员们在参观工作室的同时,还有幸旁听了石湾柴烧研讨会。在研讨会上,陶瓷艺术大师们就柴烧技艺传承及创新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和交流。时代在不断进步,环保意识需要柴烧技术的不断改善,而石湾技艺既要生存又要体现艺术感,这无疑是一大难题。对此,封伟民呼吁通过此次研讨会联动石湾优秀的陶瓷艺术家,为石湾陶瓷行业树立一个新的标杆。
地域性的优势让珠三角地区的收藏爱好者成为石湾陶塑的消费主体,但这些优秀的陶塑作品的私人观赏性不利于更好的推广石湾陶塑文化。为了突破地域性的限制,吸引更多年轻人的目光。与很多陶塑大师沿着传统的方式走到极致不同,封伟民选择不断去探索对石湾陶塑创新的出路,他主张从小培养陶艺的兴趣,创作出的作品要不断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我的孩子刚从广美附中毕业,我希望她能够将传统石湾陶艺与当代审美方式相结合,保留传统石湾陶塑技艺的根的同时加入现代元素,积极开拓年轻化的市场,更好的推广石湾陶塑文化。”封伟民说。
通过本次对封伟民老师的采访,队员们从他身上看到了石湾陶艺人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艺术态度。在有着上千年陶塑文化底蕴的石湾,有很多像封伟民一样的陶艺工作者,用作品不断启发更多人对石湾陶艺的认识,从造型、手法、题材上不断寻找新的体现,为石湾陶艺的传承和发展开创新形式。
图为“南夏”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队员们和封伟民老师合影留念。邹艳玲 摄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