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原创> 特刊·访谈·专题

林观旺:志愿服务让我成为更好的人

时间:2020-06-02 16:40:46     作者:李梓莹、肖婷、李昆霄、雷小媚、谢雨欣      浏览:9608   评论:0   


林观旺,二十岁,广州市南沙区青春志愿服务研究院志愿网络学院的执行院长。

投身公益七年,他仍然在路上。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安慰,总是去帮助。”这句美国名医特鲁多的名言去形容林观旺再合适不过了。

在林观旺的微信朋友圈里,百分之九十的内容都是围绕着他的心血——志愿网络学院展开的。

志愿网络学院,是由广州市南沙区青春志愿服务研究院发起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以生动的方式、专业的理论知识打造推出一系列线上志愿服务培训课程。这不仅为更多想要成为志愿者的社会热心人士提供了解和参与志愿服务的教材,也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志愿活动中来。



  

  成为志愿网络学院执行院长的契机,还得从一次交流活动中说起。了解到当时处在筹备阶段的志愿网络学院项目后,林观旺分享了自己对于志愿服务的经验与心得,最终他得到了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军文老师的欣赏,获得了成为项目负责人的机会。



回忆起当时自己被任命为项目负责人时的心情,林观旺一方面是觉得激动和荣幸,另一方面,他深感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作为一个全国首创的项目,他既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也没有手把手教学的前辈,唯一有的是一个坚定的目标——志愿服务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在志愿服务的路上,他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开启林观旺志愿服务之路的,是学校对面的社工站。林观旺回忆道,最初做志愿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与自己的童年经历有关。从小他便是留守儿童,爸妈在外工作,自己与爷爷奶奶一齐生活。这样的日子持续了12年。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与父母都有一层深深的隔阂,甚至到后来一起住时,他都不愿意与父母进行沟通甚至是接触。


  抱着去帮助更多与自己有相似经历的留守儿童的初心,观旺开始去接触不同的志愿活动。有一次,他到城市郊区的小学中进行支教。当中的一个小女孩让他印象尤为深刻。当时所有的小朋友都去午休了,只有这个小女孩回来的特别早。观旺注意到了这个小女孩,并主动和她聊天。小女孩告诉他,自从弟弟出生以后,爸爸妈妈去了城市里工作,留下她和爷爷两人。小女孩觉得爸爸妈妈只爱弟弟,不要自己了。观旺听了觉得心疼又熟悉,他安慰小女孩,把自己的经历告诉她。渐渐地,他也分不清自己是在开导小女孩,还是在开导幼小的自己。这次仿佛是和小时候的自己的对话,让他第一次意识到,帮助别人同时也是一个自我治愈的过程。


与父母关系的缓和,也得益于一次志愿活动。在这之前,观旺的父母无法理解,观旺为什么要将这么多时间花在志愿服务上。直到观旺参加了一场名为守夜人的志愿活动。观旺已做好了父母反对夜晚出门的准备,我本以为他们会不同意,但是不同意也没办法,我已经决定要去做这个志愿活动了。和预想中父亲的反应不同,父亲主动提出要送观旺去目的地。那一刻,观旺觉得自己第一次被理解、被支持。对于不善言辞的父亲来说,这无非是一种无声的肯定,观旺更加坚定了自己对于志愿服务的热爱。


在参加过的许许多多个志愿活动中,观旺觉得最特别的一个是与问题青少年交流的心理活动。这是他第一次切实的进入看守所里。进去之前,他的内心也有过纠结和忐忑,“其实我进去之前挺害怕的,因为我对他们的认知和了解就是,进来的人可能都是犯过事的,或者犯罪的,我不知道我将要面对的人是什么样的。”接触之后,观旺发现他们和自己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看守所里的青少年对待他们的到来是友善且兴奋的,并且他们对新事物渴望的眼神,让观旺久久不能忘记。“他们也应该拥有改过自新的机会,而不是外界异样的目光,”他更加懂得,作为一名公益人,就不应该对任何人抱有偏见。


在朋友圈的照片里,观旺多是穿着正式的西装衬衫,与同龄人相比,似乎有些格格不入。公益让他提早看到社会不同的样子,也让他多了一股超乎于同龄人的成熟。与许多具有坎坷经历的人打过交道后,观旺看到他们没有抱怨、没有绝望,而是仍然努力的生活着的样子,这更是让他懂得乐观,懂得知足,我从不在朋友圈里抱怨或者提出不满,如果真的要比的话,比你惨的人实在太多了。

坚持公益这么多年,从一开始的兴趣爱好,到现在的责任使命,志愿服务已成为观旺的人生方向。观旺觉得,每个人的娱乐消遣的方式不同,而他做志愿服务也是一样的道理。在看到被帮助的人脸上浮现的笑容时,他感到的那份温暖,也同时回馈到了自己的身上。



 



责任编辑:校园文学君
0
欠扁
1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