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文摘> 星空夜话

蛇口工业区:在沉寂中奋进

时间:2008-12-22 00:00:00     作者:佚名      浏览:9692   评论:0   

 



    蛇口工业区,中国改革开放的发轫之地。

  如今的年轻人未必知晓今天大名鼎鼎的招商银行其实来源于蛇口的一间财务室;位列我国保险业三甲的平安保险起步于蛇口的退休基金;全球第一大集装箱企业的“深中集”发迹于蛇口一家焊铁栅栏的小作坊;中国第一份超产奖诞生于蛇口;“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就是从蛇口喊出后唱响大江南北,在观念更新方面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20多年来,多少磨砺,多少辉煌,蛇口工业区高扬改革创新的大旗,创造出中国改革和经济建设的一个又一个奇迹,成为中国改革的“试管”,对外开放的“窗口”,并以经济建设的“蛇口模式”广为世人瞩目。习惯了鲜花与掌声的蛇口工业区如今似乎风光不再,蛇口沉寂了,不再那么吸引视线了,人们谈论它也少了。其实蛇口还是那个蛇口,只是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从一枝独秀到百花盛开的大环境变了,蛇口人求真务实的创新精神没有变,蛇口人开拓进取的拼搏劲头没有变,蛇口在沉寂中奋进。

 

 

  时势造英雄 风水轮流转

  蛇口工业区是在一片荒滩野岭上兴建的。当年为支持蛇口工业区杀出一条血路来,为全国改革开放探索经验,深圳特区之中的蛇口工业区,曾是一块独立于深圳市的改革试验区。1990年前的蛇口工业区,有独立的人、财、物、治安自治和制度创新的改革权力。蛇口工业区筚路蓝缕,一马当先,在全国率先推行了干部聘用制度、奖金制度、工程招标制度、商品房租售制度、社会保险制度和企业股份制等,当时这些改革创新的每一项新举措出台都牵动着全国的神经,成为人们争论的热门话题。蛇口的改革实践因此被冠之为“蛇口模式”,影响深远。

  那么,名噪一时的蛇口为何后来变得沉寂了?有经济学家分析认为,这与后来深圳罗湖陆路口岸开通后,深圳改革开放的重心东移,罗湖取代蛇口成为新一轮投资开发的热土不无关系。蛇口工业区企业规划部副总经理母莉则说:“我觉得这是时代的进步使然。当初,国家只给了一块地和特殊政策,蛇口只能从改革创新中找到出路,这也迫使蛇口从一开始就按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如今改革开放已经渗透到全国的每个角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已经遍地开花,蛇口作为一个先行者,已经承担了改革开放试验田的历史使命。”面对蛇口的变化,蛇口工业区党群部部长张宇雄这样解读: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从当年蛇口一马当先到如今万马奔腾,从优惠政策到普惠政策,蛇口的“淡出”是情理之中的。蛇口的沉寂与蛇口工业区深入改革、实施转型有关。蛇口工业区原来实行政企合一的管理模式,承担着不少政府职能。后来实行政企分开,变成一个地地道道的企业,角色单纯了,它的改革也好,创新也好,充其量就是一个企业的成功,其示范作用也好,辐射效应也好,自然变窄了,轰动效应也自然减弱了。改革开放初期的蛇口处于开拓创业期,摸着石头过河,很多做法具有吃螃蟹的探索意义。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蛇口进入了稳定发展期,企业已经建章立制,平稳运行,就不可能再像开疆拓土时期一举一动那么牵动神经,那么富有传奇色彩。张宇雄客观地评价说:“蛇口虽然比以前沉静了,可创新和发展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在转换角色之后,蛇口工业区重新定位,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水平,已经发展成一个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大型企业。今天用企业的标准衡量蛇口,无疑还是成功的。”

 

 

  找准定位 成功转型

  要理解蛇口的变化,回顾一下蛇口工业区转型的过程和转型后的举措无疑是必要的。

  1990年,深圳市南山区成立。蛇口工业区抓住这个历史机遇,适时提出“还政于政”的改革方针,先后向政府“上缴”了项目审批权、进出口权、劳动人事和社会保险管理权、海事权等,再后来,医院、学校、幼儿园和市政设施也交给了政府。把属于政府的还给政府,集中精力把企业管好办好,蛇口工业区找到了自己新的角色定位。

  “转型之前,蛇口工业区的主要发展目标是把蛇口建设成一个适合投资发展的区域;转型之后,主要目标就转变成了把工业区作为大型企业来经营,争取利润和股东回报最大化。”母莉说。

  从1995年起,转型后的蛇口工业区开始了一次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经过两年清理,工业区从一百几十家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中退了出来,只保留下那些有发展前途的企业,蛇口工业区开始谋求从产业链的底端向中端和高端转移。到2002年,经过几番产业梳理和整合,蛇口工业区确立了新的定位,形成了目前以地产、物流为核心产业,高科技、园区服务为主营业务的新的产业格局。

  在这块充满神奇的土地上,上世纪80年代曾经孕育了招商银行、平安保险、中集集团、开发科技、金蝶等一大批叱咤风云的知名企业。而今,蛇口工业区又升起两颗光彩夺目的新星:招商地产和招商局物流。2004年,在深圳市国土局公布的年度销售龙虎榜上,招商地产以超过20亿元的业绩首次荣获冠军。同年,国务院国资委对190家以地产为主的中央企业进行调查,招商地产名列前5位。2003年和2004年,招商地产连续两年以每年近120万平方米的规模在深圳、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苏州等全国各中心城市获取土地储备,为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现在,其全国战略已全面展开,招商地产正在成为一个规模与品牌兼具的全国性地产商。招商局物流则成为中国第三方物流业的领跑者,现已形成SAP信息系统支撑的全国性配送网络,范围达及国内700多个城市和50多个国家和地区。BP、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宝洁等众多的世界500强公司都不约而同地将其在中国的物流服务商选定为招商局物流。2004年,“招商局物流”在世界品牌实验室主持的“2004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评选中占居第116位,在中国物流品牌中名列第四,品牌价值为47亿元。此前一年,招商局物流还被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评为唯一一家“中国物流示范基地”。这标志着招商局物流的品牌地位获得了中外物流界的广泛认可。

 

 

  落实科学发展观 打造核心竞争力

  “目前,我们正在通过腾笼换鸟推动工业区新一轮的产业升级。”蛇口工业区总经理办公室李晟说。“南海大道两旁包括三洋电机、华益铝厂、海虹油漆等在内的企业都正在外迁。这些企业迁出后,腾出的地方将进行重新规划和改造,重点引进世界500强研发中心和其他科研机构。”

  2004年10月,招商局集团与深圳市政府签署全面合作备忘录,双方在既有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合作与交流。招商局集团授权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具体负责前海湾港区联动物流园区、深圳汽车城、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南油重组等重大项目的实施,其中位于宝安的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将承接现蛇口工业区内一些企业的外迁。对南油集团的债务重组和企业改制,揭开了深圳市进一步推进国企改革的新篇章。蛇口工业区在特区新一轮的改革创新中将勇挑重担,不负厚望。

  对蛇口经历的变化,蛇口工业区总经理孙承铭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他说:“作为企业,以变应变才能基业常青。随着产业政策的调整、所在城市区域功能定位的变化,蛇口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积极推进产业升级。蛇口工业区经过26年的发展,经济实力和经营规模迅速壮大。截至2005年6月底,工业区有限公司总资产达到181.44亿元,净资产61.02亿元,连续15年资信等级评估为AAA级。现在蛇口工业区主要是作为一家大型企业集团出现在世人面前。”

  创新是特区的灵魂和生命线。孙承铭说:创新也是蛇口人生生不息的精神财富,创新精神如今已经深深镕铸在蛇口工业区的企业文化中,深深地扎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个环节中,这是蛇口工业区持续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新的挑战,蛇口工业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知难而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培育蛇口工业区的核心竞争力。或许再过三五年,面对经历凤凰涅槃的蛇口工业区,人们又会惊叹:风景这边独好。

  《华南新闻》 (2005年10月31日 第三版)

 

 

责任编辑: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