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华南师大校庆专题

时间:2007-08-13 00:00:00     作者:汤炎忠      浏览:9480   评论:0   

 

 

刊发这篇成文于2003年的校庆专题作品,谨于献给我亲爱的母校——华南师范大学

                                              ——题记

 

 

春秋七十誉满神州   桃李芬芳声播四海

——写在华南师范大学喜迎七十年华诞之际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汤炎忠

¤¤ 20031201 ¤¤

                     

           

                  

                        2003年七十周年校庆庆典现场

 

 

广州,中华名城,经济发达,人杰地灵。数千载的风风雨雨,几千年的沧桑更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无数叱咤风云的贤士与智者,造就了众多永垂青史的辉煌和璀璨。

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就座落在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2003127,一路辉煌、硕果累累的华南师范大学,将在欢天喜地的气氛中迎来她的七十华诞。

七十载砥砺,七十载光辉。华南师范大学见证并参与了我国高师的发展,抒写着教育兴国的绚丽篇章。

70年来,华南师大人筚路蓝缕,秉承兴教育人、富国强民的时代重托,造就了一个钟铃毓秀的学术园,开创了“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为人师表”的人文风范,编织了一个又一个的璀璨。

 

                

    

2003年七十周年校庆庆典现场    

         

 

迄今为止,学校为国家培养了近20万各类优秀人才。遍布华南地区,粤、港、澳、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既有雄才伟略、指点江山的政坛骄子,又有运筹帷幄、纵横四海的军中名将;既有名满华夏、享誉世界的科技精英,又有为国争光、载誉天下的的体坛名流……而更多的是在各级教育部门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骨干力量和呕心沥血、为人师表的教坛楷模。据统计,华南师大学子中有200多人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办主任、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国家级荣誉称号。

这是哺育人才的摇篮,厚德载道,传承人类文明,撒播科学精神;这是一座凝重而厚实的学府,泱泱长河,沐浴神州灵气,促进中华繁荣;这是一片圣洁而光荣的沃土,巨掣春秋,孕育无限希望,收获美好未来。

作为广东省“教育母机”和“人才智力保障中心”,华南师范大学将在127喜迎七十华诞。届时,华南师范大学近5万名师生将与党政领导、各界名流、各界朋友欢聚华南师大,同庆盛典。
  良辰美景,嘉友团聚,举杯祝酒,欢颂华章!

 

 

 

                            岁月峥嵘  七十春秋

 

华南师范大学,历经70年岁月铅华的洗礼,曾九易校名,数度迁徙,虽几经沧桑,却依然弦歌不辍,桃李满天下,走过了一条曲折而充满生机的发展之路。

穿越七十年时空隧道,我们依然可以看到那源头不熄的神圣火种。

 

 

  

            2003年石牌校区中心公园风光 


   1933年,勷勤大学师范学院成立,这标志着华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办学实践的正式开端。这时的勷勤大学,虽草创伊始,百业待兴,但作为国内两大高等师范院校之一,与北平师范大学南北相对,遥相呼应。

1935年,学校改称为勷勤大学教育学院,增设教育系。1938年,勷勤大学教育学院独立成为广东省立教育学院。1939年,改称为广东省立文理学院,并在并入广东省立体育专科学校后增设体育专修科。1950年,学校改称为广东省文理学院。

1951年,为加强高等师范教育,加速培养中等教育师资以迎接即将到来的文化建设高潮,在广东省文理学院的基础上,将省内原中山大学的师范学院、广东文理学院、华南联合大学(由广州大学、国民大学等私立大专院校组成)的教育系合并,正式成立华南师范学院,设有91科。1952年,高校院系再次调整,又将岭南大学的教育系、广西大学的教育系、湖南大学的地理系、南昌大学的部分文科专业及海南大学的本科部分并入华南师范学院,从而使华南师范学院得到扩大和充实,成为当年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高等学校之一,为以后的发展与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4年石牌校区主教学楼远景

                                    (图片提供:汤炎忠) 

 

 


   1970年,在全国大专院校调整、易名的浪潮中,华南师范学院改称为广东师范学院。1977年,恢复旧称华南师范学院。  
   1982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易名为华南师范大学,并将它确定为广东省属首间重点大学进行建设。

1985年,学校成立行政管理干部学院。1987年,在原函授部基础上成立成人教育学院,并于1999年正式改名为继续教育学院。

19834月,华南师大与中山市签订第一个委托人才培养合同,在全国率先实行合同制委托培养人才的办学形式,从而实现了本科、专科、委托培养、联合办学等多形式、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方式。而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学校同样成效卓著,主要表现在建立和健全了学士、硕士和博士三位一体的学位体制。 1991年,学校设立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点,从而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具有师范特色的教学、科研体系。
   1996年,华南师范大学顺利通过国家"211工程"部门预审,成为全国进入“211工程”的6所师范大学之一和广东进入“211工程”的4所大学之一,实现了从一所地方高等院校向国家重点建设大学的转变,标志着学校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997年,学校与香港康大发展有限公司合作,联合办学,在广东增城市创办了华南师大增城学院,开创了广东省高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先河。2000年,学校又与南海市(现佛山市南海区)政府联合在南海市成立华南师大南海学院,以进一步拓展办学空间,适应广东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1999年,学校根据一体两翼的发展思路,逐步走学院制发展道路,相继成立教育科学学院、体育科学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2000年,又成立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文学院、政法学院;2002年,又成立生命科学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同年6月,作为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试点院校,学校成立网络学院,开展了面向社会的远程教育。
     20032月,经广州大学城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华南师大成为首批进驻广州大学城的十所高校之一。同月开始,学校全面启动广州大学城校区建设工作,预计在20049月,将有首批4000多名新生入驻。

岁月不居,天道酬劳。70年沧桑,英才辈出;70年风雨,基础夯实;70年奋斗,璀璨正当;70年跨越,丰碑铸就。如今的华南师大,已成为综合性的省属重点大学,并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

 

 

 

 盛世当前  风流今朝

 

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特别是“九五”期间,华南师范大学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建设的新时期,学校的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实力均实现历史性突破,已建设成为具有文、理、工、艺术、历史、经济、法学、管理、体育、教育等学科的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并实现由教学型师范性大学转变为教学科研型综合性大学。

目前,学校有广州天河校区、番禺小谷围大学城校区、南海学院校区、增城康大学院校区等四个校区,另有部分学生入住五山大学生公寓。其中,本部天河校区占地面积约130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60多万平方米。校内芳草茵茵,花木扶疏,环境幽雅,景色宜人,人文景观遍布,碧水绿草常现,处处充满浓郁的诗情画意和文化氛围,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而位于番禺小谷围的大学城校区面积近1100亩,学校将投资810亿元巨资力求将新校区建设成为规模一流的新校园。

学校现有经济与管理学院、政法学院、人文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物理电信工程学院、体育科学学院、信息光电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开放学院)、网络教育学院、通讯学院、南海学院、增城康大学院等15个学院,有化学系、音乐系、数学系、美术系、旅游系、计算机系、地理系等7个学系,共有51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心理学、教育技术、物理科学、体育科学等六个专业是广东省名牌专业(总量在广东高校中排第三),省优课程5门,省重课程29门。

华南师范大学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硕士、学士授权单位,并建有博士后流动站。现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具有师范特色的教学科研体系。现拥有心理学、教育学等2个国家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5个博士后流动站,2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72个硕士点。

学校现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光学、教育技术学等3个国家重点学科,6个“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项目,1个全国多媒体教学软件与培训基地,1个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训基地,8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主。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是立校之本,强校之魂。高质量的教育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华南师大用海纳百川的胸怀在国内外招贤揽才,组成了一支素质良好、结构合理、富有活力、善于创新的雄厚师资队伍。全校现有教职工23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100多人,含中科院院士2名,高级职称700多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400多名,省级以上突出贡献专家14名。同时,学校的汉语言文学等13个学科获得了国家教育部授予的教授资格审批权。另外,广东省师资培训中心、广东省教科所等亦设在校内。

学校现有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3000多人(1998年以来,还招收教育硕士1445人),港、澳、台及外国留学生400多人,全日制本科学生16000多人,全日制在校总人数达20000多人。还有各类成人教育和网络教育学生近20000多人。按照未来的发展规划,学校在未来的10年里在校普通教育本科以上的学生将达到4万人。

近年来,华南师大每年向社会输送各类毕业生近6000人,奠定了广东师范教育的龙头,成为广东省“教育母机”和“人才智力保障中心”,为广东实施“科教兴粤”战略,建设教育强省,实现“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宏伟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特别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

 

 

  

       2003年南海校区风光 

 

 

 软硬相兼   双管齐下

 

面对崭新的机遇和挑战,华南师大领导审时度势,提出发展的新思路:以“质量、水平、效益”为办学目标,软硬相兼,双管齐下,力图促进华南师大再次实现跨越式发展,铸就一个新的璀璨。

在“软件”建设方面,华南师大推陈出新,敢于和善于创新,踏踏实实地履践着强校富国之梦。

在学科建设上,学校按照“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学科建设思路,突出加强重点学科,巩固发展优势学科,调整优化传统学科,拓展扶持应用学科,大力培植新兴学科。在未来的“十五”规划中,学校将加大调整和优化学科的结构和发展方向,培育应用学科、交叉学科、工科为主的新兴学科,使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交叉学科与工科之比达到46,从而形成更为科学更为合理的学科结构。

 科学的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在贯彻国家的高校扩招政策的同时,学校对办学规模快速扩张始终保持高度觉悟,把办学质量、办学效益放在首要位置。为保证教学质量,学校以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主线,按照“文理打通、大文大理”的人才综合培养构想,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分步实行大类培养制度,  尝试“本硕连读”、“4+2、“4+1等人才培养模式,从管理体制上推进创新人才的培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实行完全学分制和综合人才培养两项改革试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真正确立“人格培养”的中心地位;强化“综合性”的发展方向,加快跨学科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打破学科单一化、专业结构单一化的培养模式;以专业建设为核心,加强教学基本建设,通过名牌专业、优秀课程、优秀教材的评估与建设,促进教学基本条件的建设,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力求达到“宽口径、厚基础”,造就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校十分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并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办教育技术学,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电化教育系李克东、谢幼如、李运林、梁仲熊等创造的《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在93年国家教委组织的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评奖中获国家级一等奖,并在全国大、中、小学中广泛应用,有力地推动我国教学现代化。

在“硬件”建设方面,华南师大人群策群力,不断加强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系列可喜的成就,为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办学实力增添一笔笔宝贵的财富。数年来,学校相继建成了手球馆、游泳池、文化广场、田家炳教育书院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并建有堪称广东高校第一高楼的两栋33层的高层建筑,用作高校教师和学生住房;同时,高达16层的广东省考试中心和高达13层的学术交流中心亦即将投入使用。

 2003年9月1,新建成的符合“211工程”建设标准、可同时满足全校15000名各科学生上课的多媒体网络化第一教学大楼投入使用。大楼长130,宽70,面积达35000平方米。整栋大楼由四栋楼房组成。其中塔楼12层,前楼6层,左右两个裙楼各2层。共有多媒体教室113间,其中300人教室4间,250人教室4间,150人教室21间,100人教室28间,60人教室52间,小教室4间。根据大楼智能化设计方案,大楼设置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智能化教学∕教务系统、楼宇自动控制系统、大楼安防系统、内部电话系统、直饮水系统和动力应急系统等有9个智能化子系统。为培养各类高素质的师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为适应学校的飞速发展,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本着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 学校建有面积达23500平方米的多功能图书馆,馆内藏书200万余册。其中外文书刊18万余册,国内外期刊3000多种。学校校园已实现教科网和因特网的高速互联,可广泛地与国内外高校和其他行业进行信息交流。

 

 

教研结合 鼓足后劲

 

科研是高校的发展动力和内在灵魂。经过数年努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取得巨大成绩,学校对科研的重视和投入力度大大加强,承担科研项目的层次和数量有了明显提高,教学科研实力逐年强劲,以科学带动学校发展取得良好效果。

1999年,刘颂豪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第一位“土生土长”的院士;"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为我国南方地区唯一教育部心理学研究基地;激光与光电子学科进入全国高校五强;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软件研发正在全国600所中小学推广应用;运动人体科学与体育教育,在全国“211工程”重点学科中,是成功获得博士学位授予点的唯一一个体育学科。2001年,学校心理应用研究中心获批挂牌为全国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2年,教育技术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光学等三个学科获批为全国重点学科,校体育科学学院获批挂牌为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教育部师资培养培训基地。

重点学科,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开展基础性研究和高科技研究的重要基地,是解决社会发展中重大科技问题和实际问题的主力,代表着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科优势和科研水平。目前,华南师大共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6个“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项目,1个全国多媒体教学软件与培训基地,1个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训基地,8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学校主办有《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语文月刊》等刊物,在国内外公开发行。还主办有《中学数学研究》、《热带地貌》、《中学历史教学》、《世界教育文摘》、《教育论丛》、《小学德育》、《中学政治理论与自修》等刊物,好评如潮。
     近十年来,学校共出版学术专著110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9000多篇,获国家部委级、省级等奖励项目439项,经鉴定的技术成果134项,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2007年大学城校区风光 

                               (图片提供:汤炎忠)

 

 

                        强强联合  共谱辉煌

 

面对改革开放和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华南师大走“联合办学、服务社会”的新路,不断同企业、政府以及国内外的兄弟院校强强联手,共同办学,同织美梦,进一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1994年,利用香港康大发展有限公司的财力优势,华南师大同香港康大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创办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康大学校。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康大学校,是一所包含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的全寄宿制学校,是广东省内仅有的两所“民办教育实验基地”之一。校园占地3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学校已于1995年9月正式开学,现有在校学生近1800人,学校计划招生规模2500人。学校致力于师德高品位、专业高学识、能力多方位的师资队伍建设,从全国各地选聘了一大批教育界的精英。学校现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21人;特级教师8人。学校一直将提高教学质量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办学六年来,教育教学质量成绩斐然:学生33人次获国家级奖励,61人次获省级奖励,100多人次获市级奖励。2000年首届高中毕业生高考升学率93%2001届高中毕业生高考升学率达100%,高考各科平均分在全市均名列前茅;初三毕业班连续三年中考成绩列市前三名,其中语文、英语的平均分和合格率三年均列全市第一名;小学各年级各科成绩已达到广州市东山区的优秀水平。

1998年,华南师大又与康大发展有限公司携手在增城市石龙镇创办了华南师大的第一所二级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康大学院,开创了广东省高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先河。

华南师大增城康大学院于1999年开始招生,四年来,已投资1亿多元,建成了面积达12万多平方米的教学、生活用房,学生公寓可容纳4500多人。现设有本科专业和专科专业,在校学生3700多人。按照华南师范大学发展规划和学院董事会的决定,学院将逐步扩大本科招生,减少专科招生,至2005年左右,逐步变成为华南师范大学的一所本科二级学院,在校生规模将达45005000人。

20008月,华南师大利用自身的教学与科研优势和南海市(现佛山市南海区)的经济发展优势,再次强强联合,同南海市政府成立和筹建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学院,并以20019月正式招生。

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学院,是一所以新机制、新模式运行的华南师大二级公立学院。学院位于南海市狮山科技开发区南海软件科技园,占地32万平方米。校内课室大楼、实验大楼、计算机网路中心、图书馆、体育馆、田径场、游泳池、学生活动中心等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校园建筑布局合理,格调新颖。校园背带青山,前抱绿糊,湖光山色,交相辉映,风景秀丽。目前学院设有4个系,共28个专业,其中有9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生5600多人。学院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并通过校本部的支持设置部分研究生专业,以进一步适应广东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同时,华南师大与南海区政府现正策划在学院附近共建占地近40多万平方米的软件园,为进一步促进学校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基地。

华南师大注重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现已与美、英、俄、日、澳……等数十所境外大学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部分院校建立了经常性的交流协作关系,互派学生、联合办学、合作研究,国际交流与合作领域不断拓展。

2003年,华南师大同境外高校合作办学又取得系列成绩,分别同澳门亚余进修中心携手创办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澳门教学点;同美国圣道大学合作创办华南师范大学华圣教育中心;同澳大利亚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联合创办中澳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同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共同创办华澳国际会计学院。

 

 

 

                          百家争鸣  竞领风骚

 

华南师大学生勤奋好学、思想活跃、课余活动丰富多彩。校本部现有校团委、校学生会、校学生社团联合会、校青年志愿者协会、校艺术团、勤工助学管理中心、大学城网站等7大社团,另有30多个其他各种各样的社团。同时,各院系均设有团委、学生会、艺术团等组织。各社团群策群力,竞领风骚,呈现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百家争鸣,万花齐放”之盛景,令华南师大当之无愧地成为广东省高校中课外活动最丰富的大学之一。

华南师大每年举办学生科技学术节、校园文化艺术节、当代大学生论坛、女生节、运动会等五大活动系列,为同学们激发创造力、施展才华和智慧搭建魅力大舞台;为提高素质教育水平与学生的综合能力创造巨大空间;为优化学校育人环境、营造学术气氛铺就良好的平台。

在约一个月的学生科技节期间,各种报告会、研讨会、讲座、展览……挥引着莘莘学子燃烧昂扬青春,踏响追寻脚步,既丰富七彩人生,又充实学海宝库;在为期一个月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之中,精彩纷呈的综合文艺汇演、群星闪烁的校园歌手大赛、青春亮丽的形象设计大赛、荡气回肠的民族风情展、中西民族舞蹈汇演……专业教育与艺术教育相合,高雅中含普及性,小舞台中蕴万千世界,既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激情四射的当代大学生论坛中,各路队伍招兵买将,厉兵秣马,唇枪舌战,为学校校园营造了一股思辩雄论的浪潮;而在每年三月举办的女生节,则是一个扬女生风采,塑文明形象,展优良风貌的舞台。还有运动会亦年年搞得有声有色,佳绩连连。

为减轻学生负担,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成立勤工助学管理中心,发挥企业、社会和学生的纽带作用,提供各种各样的兼职中介服务,并直接在校内为贫困学生创造各种勤工助学的条件,令华南师大无可厚非地成为广东省高校中勤工助学工作办得最出色的大学之一。

为让优质教育走进平常百姓家,支援山区的教育事业,学校、学院年年开展“三下乡”活动,组织优秀学子到贫困山区义务教学,真诚服务,奉献爱心,回报社会。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大大提高了莘莘学子的综合素质。仅2003年下半年,意气风发的华南师大人就用青春和热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厚实而光荣的成绩。

20037日,广东省大学生足球联赛在华南师大西区体育场隆重举行,华南师大参赛的两支队伍均喜获佳绩,展示了学校的足球实力。

2003年,在922925举行的200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华南师大共有10支队伍参赛,在广东省赛区的评比中有7支队伍获得全省一等奖,在广东省高校中排名第一,并且7支队伍在全国的评比中全部获奖。其中3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总成绩与武汉大学并列全国第六名,在参赛的师范高校中位居首位,显示了华南师大的素质教育水平与学生的综合能力大大提高。

20031120,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开幕式在华南理工大学隆重举行, 华南师大作为本届全国“挑战杯”竞赛的发起高校,共有6件自然科学类作品顺利进入终审决赛并获将。

200311152003动感地带中国大学生街舞挑战赛华南地区初赛在华南师大音乐厅举办,华南师大街舞精英在大赛中大放光彩,取得赴京决赛资格。

2003年11月21,“东方之珠”杯第二届亚洲体操锦标赛在华南师大手球馆隆重举行了开幕式,这是亚洲体操锦标赛开幕式首次在广东省高校举行。华南师体操健儿以良好的素质和出色的表现,赢得与赛各界朋友的好评。

 巍峨白云山,记载了华南师大风雨不变的坎坷与情怀;奔腾珠江水,沉淀着华南师大雷打不动的辉煌与期待!

 

 

乘风振翼  再攀高峰

 

木铎金声,世纪传扬,七秩师大,春华秋实。

回首过去,华南师大人倍感丰碑铸就之艰辛;展望未来,华南师大人深知时代重托之份量。

127,华南师范大学七十华诞即将来临之际,学校将以隆重、简朴、务实为基调,开展系列的宣传筹备活动。通过对学校发展历程的回顾和传统精神的研究,发挥内聚人心、外塑形象的效果,促进学校教学、研究、管理等事业的发展。

整个校庆活动包括三大工程:凝聚力工程,形象工程,动力工程。

凝聚力工程:启动校庆庆徽、新校徽、新校歌的创作大赛,征集新校歌、新校徽;在校内外开展校友“情系华南师大”和“我与华南师大”等栏目的征稿活动,并组织编写出版《情系华南师大》;举办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如举行莫熙穆老教授从教65年报告会、华南师大老院长陈唯实座谈会等,力图通过系列研讨会,了解学校历史细节,体会学校精神实质,共谋发展的道路。

形象工程:启动校门、广场、学术交流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有170多位院士承诺为学校校庆题词。届时将在文化广场建名为“理性之光”的“院士墙”,配上“科学史发展”等浮雕。同时将邀请女子乒乓球世界冠军举行表演赛。

动力工程: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将应邀来学校进行学术交流。邀请傅高义博士和美国科学院院士等著名学者前来作学术讲座。举办世界太极文化研讨会、举办院士论坛、校友论坛等。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风光无限好!

我们相信,新一代华南师大人将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把握今天,与时俱进,把华南师范大学建设成为整体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居全国高校先进行列,在国际上有影响,具鲜明特色、开放式、综合性的教学科研型大学!      

 

 

 

致谢:

    本文在成文过程中,参考了华南师范大学官方网站资料、华南师范大学70周年校庆资料等大量文献,在此不再一一列出,一并致谢!

 

 

   

   

 

 

 

 

责任编辑: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