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2016广州青年诗歌创作交流会”在广州恒智书院隆重举行。
本次交流会,由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主办,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广州恒智书院承办,并邀请知名诗人、中国作协会员、广东省作协理事老刀担任主讲嘉宾。
知名诗人粥样,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主席汤炎忠,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副主席兼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广东省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吴作歆,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副主席、广州恒智书院秘书长梁海文,以及郭锦生、朱守银、黄宇、彭海波、陈骏伟、郑秋梅、高菊英、谭勇华、罗燕燕、曾少考、刘瑜琼、席笛海、崔光红、吴少玲、宋亚东、闫宏伟、陈锐华、刘赞雄、赖思琪、詹钿宜、谢海栋、苏清宁、许元河、周惠君、杨满香、邓丽婷、蔡景明等(排名不分先后)特邀会员文友出席了盛会。
本次诗歌交流会由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理事兼诗歌创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石文娟主持。
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副主席兼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广东省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吴作歆以“多读、多想、多写”六字箴言引出诗歌创作的主线,指出青年诗人“要有世界的视野、中国的情怀” 。
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副主席、广州恒智书院秘书长梁海文以东道主身份表达对来宾们的欢迎,并预祝本次交流会取得圆满成功。
知名诗人粥样
老刀诗歌创作经验分享
老刀老师用通俗的语言、饱满的热情、诗人的情怀分享现代诗创作经验:
一是积极认识诗歌。他从《诗经》,到唐宋元明清的诗词,再到民国及当代诗歌;从中国诗歌,到外国诗歌,用生动的事例告诉青年诗人们,认识诗歌是写好诗歌的基础。他指出,“古体诗离我们很近,中国新诗离我们太远”。他认为应该先学现代诗,“在现代诗的基础上再去钻研学习古体诗” 。他同时表示,“诗歌是情感的结晶,诗言情,万物散之,以情为线,真情是诗歌的生命,没有情,就没有诗歌” 。
二是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诗歌支点。他认为,“真善美是一切艺术的品质保障,但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只有深入到人性的根部,用人性才能真正认识真善美。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文化,真善美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不同的表现式表,会有差异性,这种品质上的差异或说异质,就是诗歌的支点”,“只有真才是诗歌的生命,诗人西篱有句话,你真在什么位置,诗就到什么位置。诗歌不能虚情假意,情感要水到渠成。真是诗歌的生命状态,仅有真还不是诗歌,还要有不同的情感体验,也就是异质性,还要有一个好的表现视角” 。他认为,“写诗不要陷进他人的情感里,把他人作品引起的共鸣,认为是真情,误以为真,会让诗歌变俗;不要戴着面具写作,要时刻警醒自己,更不要把面具当脸。要拿起来,但更要懂得放下,放下比拿起来更加重要。学会向下仰望,学会和语言一起生活” 。他还强调,“诗有别材,能感受到别人感受不到的是作为诗人的前提和基础,能把与别人不同的情感和感受表达出来,是诗人的能力”。
整个分享会现场,妙语连珠,掌声阵阵,大家受益匪浅。
问答交流,答疑解惑
现场聘任老刀前辈担任
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顾问
陈骏伟提出初学者应该读哪个诗人的诗?如何定义异质性等问题。老刀老师告诉我们,惠特曼给他的影响比较大,《梅里美的小说》中对异质性的定义是最到位的。
郑秋梅提出如何寻找亮点?老刀老师以“平常多观察多思考,保持一颗敏感的心,抓住心中的一动、闪光的一点。”作了简要精辟的回答。
最后,老刀老师用一句话勉励青年诗人:“用心,别用眼,学会用情感去看世界” 。再一次赢得在场青年诗人们热烈的掌声。
纪念品赠送仪式
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雅赠老刀书法作品
广州恒智书院雅赠老刀书法作品
交流晚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