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端

原创

  • 清明·野蜂飞舞

    (一)“速度,激情!弹奏马克西姆《野蜂飞舞》要把握住蜂群振翅疾飞的速度和激情,酣畅淋漓!”老师边演奏边讲解。我的脑子里成千上万的蜜蜂正从远方汹涌而来,歌唱着飞舞着,漫山遍野。那一年夏天,舅舅用箩筐把我和小姐姐挑到老家。老家的祖屋后院栽有李树、桃树、广柑树,屋后的山上还有一大片槐树林。每到春天,洁白的李花如片片初雪,桃花朵朵开,广柑花也娇艳欲滴,香气四溢。舅舅总爱说,广柑的瓣是弯弯的月牙,掰一瓣放进嘴里,香喷喷甜丝丝,就像咱们家的蜂蜜。我一直不懂,在大队当会计的舅舅怎么会去养蜂?转场追花期的风餐露宿,深山的空寂,割蜜的辛劳,还有被蜂儿千万次的“吻”……但是舅舅说,这就是缘分。那个初夏的午后,舅舅正在用竹杆打树上的李子,突然,飞来一窝蜜蜂,紧接着又是一窝,迅雷不及掩耳一般围住舅舅手舞足蹈,然后又疾速飞往后山,舅舅丢了竹竿就往后山追去,一边追一边用细砂泥向蜂群散打过去,嘴里一边喊“蜂王住……蜂王住……”几分钟之后,蜂群就落在了后山槐树上,密密麻麻聚拢足有脸盆那么大一团。舅舅后来回忆说:“估计足有一万多只蜜蜂。”舅舅一直认为蜂群围住他就是一种暗示,这就是缘分。从此,舅舅成了非职业养蜂人。每年春天,舅舅也跟蜜蜂赶油菜花季、李花桃花广柑花季,到了槐树开花,后山满树一嘟噜一嘟噜的槐花幽香馥郁。舅舅那些土头土脑的土蜜蜂似乎特别兴奋,天还没亮就欢欢喜喜飞舞着采蜜去了,一拨又一拨围着盛开的花朵,一趟一趟地飞来飞去,看得我眼花缭乱。舅舅说:“如果要到山上来玩,不要穿黄色的衣服哟,不然蜜蜂会认为你是漂亮的花朵哈。”每天黄昏的时候,我就坐在后院那挂简陋的秋千上等舅舅回家,等到蜜蜂“嗡嗡嗡”飞近我,我就害怕得满屋躲。舅舅说:“家里的狗狗你怕不怕啊?”我仰起小脸儿说:“不怕啊,它认得我是家里人啊。”舅舅循循善诱地说:“娃儿,蜜蜂也认得你是家里人啊,不会螫你的哟。”但是我一直半信半疑,蜜蜂也认得我是家里人?其实,在那个物质生活贫瘠的年代,舅舅养蜂的方式原始朴素。竹编的蜂桶,用牛粪把缝隙滋起来,留一些孔洞让蜜蜂出入。那些蜂儿似乎懂得知恩图报,天刚刚打开亮口,就勤劳地钻出洞去采蜜,就是飞到一百多里远的地方也照样能飞回来,或者这就是舅舅一直叨叨着的缘分吧?老家的人都认为蜜蜂是灵物,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才能养得住。舅舅养蜂不为赚钱,每年夏天割了蜜,舅舅都会一罐一罐攒起来,舅舅说乡亲里有人需要蜂蜜做药引子,又说城里的孩子娇生惯养体质弱,蜂蜜营养补人,那时候天天都有舅舅家的蜂蜜水喝,直到半年后才离开老家回到了城里。(二)九岁那年,我生过一场祸及生命的重病。舅舅知道后,急急地从老家赶到城里,背了鸡和鸡蛋还有好几罐蜂蜜。舅舅说:“自己家割的蜜纯得很,原蜜滋养人,每天给娃儿喝蜂蜜快快把身体养好!”舅舅家的蜂蜜色泽金黄、蜜香芬芳,像猪油一般凝固翻砂。或者还真是舅舅的蜂蜜创造了奇迹,我慢慢痊愈了,又能背起书包上学堂了。从此,心里也会惦念舅舅家那些土头土脑的土蜜蜂了,不管在哪里看到有蜜蜂在飞舞,总会呆呆地想:“这些小蜜蜂会不会是舅舅家的啊?它们认得我是家里人吗?”我不知道世间还能不能找到比蜂蜜更甜润的东西,反正我固执地认为:蜂蜜就是最甜最润最温暖的了,香气浓郁,润肺暖心。关于蜂蜜,在我的记忆里,那就是爱。宋·苏辙在《和子瞻蜜酒歌》中有:“蜂王举家千万口,黄蜡为粮蜜为酒。”道尽了蜜蜂为人类酿蜜劳苦一生的无私贡献。早在距今3000年前殷商甲骨文中就有“蜜”字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蜂蜜是向王公贵族进贡的珍品,也是贵族间互赠的礼品。《礼记》载:“子事父母枣栗饴蜜以甘之。”那时,蜂蜜就已被用于孝敬老人和长者,蜂蛹则是帝王贵族的珍贵食物。《本草纲目》第三十九卷收载的蜂蜜、花粉、蜂蜡、蜂子均属上品药,兼有治病和养生保健功效。蜂,也深得才子佳人宠爱。唐·罗隐的《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春天里,百花盛开,金色的蜜蜂穿过树林,掠过小溪,飞向微波荡漾的花海,香气四溢,蜂儿在飞舞……然,每次读到王和卿的《醉中天》“弹破庄周梦,两翅驾东风,轻轻飞动,把卖花人搧过桥东。”又会被蜜蜂的霸气惹笑。其实,蜜蜂是勤劳、良善又可爱的小精灵。据西德权威部门统计:蜜蜂酿造一公斤蜜,必须进行相当于六次的环球飞行,要飞扑七百万朵花。蜜蜂在花期,清晨4点就开始往返采蜜,许多工蜂往往飞在中途就力竭而死了。蜜蜂的勤劳和毕生制造的甜蜜,居然是以生命为代价,何其壮烈?我曾看过一部《蜜蜂与胡蜂生死大战》的纪录视频,记者用镜头拍下了中蜂为生存抗争胡蜂的一个个悲壮瞬间。胡蜂冲进蜂巢,立即被几十只中蜂紧紧包围裹住,尽管胡蜂凶狠,中蜂依靠产生的高温最终杀死胡蜂。《诗经·周颂·小毖》中有“莫予荓蜂,自求辛螫。”蜜蜂对天敌不屈不挠的意志跃然纸上,尽管这一螫就会耗尽它们的生命,但是不畏强暴,以命相搏的精神可歌可泣!(三)或者人类在保护蜜蜂,可知蜜蜂也在竭力保护人类?如果没有蜜蜂,世界会怎么样?爱因斯坦曾预言:“如果蜜蜂从世界上消失了,人类也将仅仅剩下四年的光阴。”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研究证明,蜜蜂是自然生态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人类所利用的1330种作物中,有1100多种需要蜜蜂授粉,否则这些植物将无法繁衍生息。如果没有花朵,无性繁殖的植物将迅速灭绝,动物也因为失去家园而灭绝,大自然的整个生态链就会断裂,人类将告别粮油、禽肉、蔬菜瓜果……无法生存。在北京植物园卧佛寺西侧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院内,坐落着中国蜜蜂博物馆,它是中国第一个有关蜜蜂专题的博物馆。那么,目前,中国有多少养蜂人?2020年3月26日,和闺蜜途经石柱大风堡回返重庆,沿途群岭叠翠,鸟鸣山幽,漫山遍野粉色、紫色、黄色野花在风中摇曳,姹紫嫣红,暗香浮动。突然,排山倒海般一大片黑压压的什么迎着车头汹涌扑来,瞬间遮住了前行视线。闺蜜紧急刹车,待我们清醒过来,看清楚那是一大窝密密麻麻的蜜蜂,惊诧不已。闺蜜赶紧关窗,但是,已经有十几只蜜蜂飞进了车里。闺蜜幽默说:“听过香妃引蝶,你身上什么香气啊?怕么,要不要停车把蜜蜂赶出去?”看着那些小蜜蜂调皮地飞出去又飞进来,一股亲切的感觉油然而生。我说:“不用啊,或者它们都认得我是家里人啊。”我跟闺蜜讲舅舅家的蜜蜂,讲我每天坐在后院那挂粗糙的秋千上,等着舅舅和那些小精灵回家的每一个夕阳西下。闺蜜沉默了几秒忽然笑起来:“难怪,你跟蜜蜂也算是有不解之缘了。”但仍然百思不解蜂群为什么从天而降,为什么一直追随我们依依不舍?突然脑子里电光火石一般:“难道它们是舅舅家的蜜蜂?”晚上表弟打来电话说:“父亲走了,很安详。”遥远的天边,舅舅的蜂房若隐若现,如美丽的金色琴房。听着《野蜂飞舞》1秒16个琴键疾风骤雨的速度,泪眼朦胧。脑子里反反复复闪回、定格——那个每天坐在简陋的秋千上等舅舅回家的小女孩,漫山遍野金色的小蜜蜂,在飞舞。速度、激情、悲壮!

    2024-04-08 20:00:00 作者:疏影 362 0

  • 放学回家之路

    我在隔壁城市上高中的那段日子,两三周才能回家一次。站在教学楼的顶楼,每逢放假那周,星期五的上午,只需要向外一望,就能看到排列整齐的校车。车顶上银闪闪的,太阳照着,闪烁着幸福的光辉,直接照进心里。班车是最缓慢的回程方式,但同样,可以将回家的快乐无限拉长,像麦芽糖那样甜得拔丝。十一点五十放学,发车要到十二点半,进家门快三点钟。可是今天是假期,有的是时间给我消磨,就让那辆大巴车自己任性地走去吧。放学路上一切景色都鲜活深刻。某次放学在十二月,起初,仅仅是土地的罅隙里描绘上白色,太阳很快陨落,晚霞黯淡却色彩变幻,像是金属,平滑富有光泽。天和麦茬地的接壤处用枯笔皴擦,冷铁那样的灰。雪越下越大,大巴车缓缓驶向雪的巢穴。沿着村庄外的土路穿过时,家家亮灯,门户紧锁,把温暖都锁在屋里。大巴车艰难地前行,最初隐身在沟壑里的雪,逐渐声势壮大,在迅速暗下来的四野焕发微光。不断有雪迎面冒出来,创造着生长着的,高傲的,庄严的雪、雪、雪。另一次难忘的景色在冰雪消融的四月,依旧是午后,在两个县城的近郊,大巴车慢了下来,打开窗户,柔软的风试探性地卷起纱帘。随着无穷无尽的颠簸,同学们打起瞌睡。速生杨刚开始发力生长,春草呈黄绿色,没到疯长的年纪,柔嫩欣喜,面迎春阳,还有点摸不着头脑。重走大雪中的土路时,腾起一片剧烈的沙尘,可是驶过土路,转过弯来,是一条直通市里的宽广马路,两旁全是梧桐树,梧桐树上全是梧桐花,大巴车误入一场春日宴。花心是紫色的,阳光从心里翻飞出来,沿着花瓣中的脉络熠熠生辉。花瓣颜色极浅淡,有光,在歌颂中,花几乎要脱离枝头,飞往天空。冬天里濒临枯死的沉默枝桠,在春天里足以生长到令人刮目相看。春天就是这样,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在恍然大悟,处处让人惊叹。高二之后我就不再乘班车了,休息日呆在出租屋,或者去学校近处的街上转一转。任桑兴致勃勃地跟我说,他周末要去打球,回自己的初中,再去外婆家转一圈,我羡慕地看着他,心想,我只了解了东营那么小的一角,以我的学校为圆心,以大门到最后一排宿舍楼为半径,我活动的地方不过这么大小,在大周末休息的时候,他们晚上可以出去散步,可以打球,我困在出租屋,除了难得寂静漆黑的学校,就是建筑工地遥远的打夯声、起吊机声。不过,好在有我的朋友们与我分享。好在有邓雯,她拍下很多照片,跟我说她在哪儿吃过烤串,在哪儿参加过钢琴比赛,公交车里放着什么歌;好在还有小任,绕着揽翠湖跑了一圈又一圈,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是连绵垂柳的绿烟雾。初中时,他曾坐公交去每一所初中,一中、六中、附中,都一一地指给我看。不得不说,还有谢同学,停暖气后,每逢倒春寒,我在出租屋里抱着暖水袋僵死,他边炫耀边安慰我,电厂每年都能多半个月暖气,住在他们的小区,宛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可以看到老头赶着牛经过。多亏了他们的描述,我渐渐地了解这座城市,这儿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水鸟,有像毛细血管一样蜿蜒在市区里的河汊。上完补习班,我乘公交路过西城的市场。年关将至,路边很多小摊,对联和窗花密匝匝堆叠了一地。刚转过街角,整条路的彩灯哗然亮起,公交车卡在了热气腾腾的回家的川流中。虽然我还是要回出租屋——那冷清的一角去,但是那时看着窗外对联的我,还是长舒了一口气,在暮色里枯枝化作精致的剪纸,在紫叶李的枝桠上,已经萌生新芽。过年时,我许久未见的发小去拜年,中途聊起各自的学校生活。我滔滔不绝地说,说石大附中的初中部就在老校区里;学校旁边新建的高楼,新刷的彩色斑马线,金银花繁茂的花和叶;演话剧时,我还去了租演出服的小店,在服装的海里打捞寻找整整一下午,直到双腿发酸。发小惊讶地瞪大眼睛:“你连在哪里租衣服都知道?你原来可是心不在焉的。”我恍然惊觉,我的讲述已经主观起来,我没去过森林公园目睹蜀葵盛放的缤纷花海,也没能闲逛过每一所初中,可是因为他们——我的朋友们一点一滴的叙述,他们生活的碎片才得以辗转交到我手中。我把它们一针一线地缝合拼凑,眼前的这座城市,不再只是所谓的求学地,出租屋也不仅是我的落脚之处——他们的描述帮我扎了一点浅浅的根。这种带着安宁和底气的叙述,让我有处可归。我说:“是呀,没想到吧,这些犄角旮旯都逃不过我的法眼。”有生活的痕迹,有自己牵挂的人,有牵挂自己的人。这三样珍宝存在的地方,就是用“家”来命名的地方。

    2024-04-06 20:00:00 作者:汪纪彤 344 0

  • 因为

    因为寒冷追寻温暖因为酸苦寻觅甜蜜一点点已让我沉沦渴望更多的甜奉送自尊的缰绳容忍脱口而出的责备肆意的猜忌宽容无限的指责日渐的加码深度呼吸证明自己的存在永远复盘寻找解脱的千万种方法努力追寻高大的背影祈求一份小小的褒奖风雨也是灌溉只要不怕淋湿不被看待也是一种成长只要心有梦想台灯黑夜无言的陪伴胜过白天聒噪无限不经意中抬头身旁大树不再遥不可及周边多了一些和风细雨空气中有了羡慕的味道成长是变成自有发光体温暖由内而发不再外求强大原来只是奔跑永不停歇终于我成为了自己

    2024-04-05 20:03:39 作者:江曼 312 0

  • 走过那家旧餐馆

    夜风送我走过那家旧餐馆走过三月这烟雨的江南轻慢的脚步踩乱了岁月的节拍不经意踏出顾盼的流连玻璃窗里锁住的那个世界觥筹交错美酒佳肴盛放在每一个人面前人生的五味和着浮世凡尘中如雨的缠绵熟悉的小调飘过耳边飘不过烟雨旧梦的清帘华光里浮生再现只不见旧时我们的脸

    2024-04-02 20:00:00 作者:林丽霞 326 0

  • 一沓家书

    看书看到一篇名为“家书抵万金”的散文,写得情真意切,看完令我大为感动。也让我的思绪从广州的家里飘向了几百公里外的乡下老家,一个十八线的小县城——广西灵山县。我初中时的某个周末,在家里翻找东西时,无意中找到一沓书信。借着昏暗的灯光,我细细地打量这些信件,黄色的信封已蒙上一层厚厚的灰尘,我拂走灰尘,小心翼翼地从信封里面抽出信纸,信纸已泛黄,字迹却依然清晰可见,再看落款的时间都是二十多年前了,这沓书信比我的年龄都大。时至今日,我仍记得其中一封信的内容,“娘,我在中山打工一切都好,您老无须挂念我。我在厂里面认识了个姑娘也是老家那边的,我和她处对象了,她叫家慧,是个善良、懂事的姑娘。等过年的时候,我们一起回去看您,如果您和爹没意见,我们就结婚。”我一口气看完了这沓书信,大约有二十封,信里面的内容基本都是伯伯刚出社会时写给爷爷奶奶的,每个月都写一封信告知爷爷奶奶他在外的情况。初看时,只觉得是一个身在异乡的游子惦念着家里的父母亲,害怕他们担心自己孤身在外,所以时常主动写信告知自己的情况,那些信只有伯伯写给爷爷奶奶的,并没有爷爷奶奶回信给伯伯的。当我再次回想起那些信件,心中不禁涌起一阵酸楚。伯伯与奶奶见的最后一面,是我大一暑假回老家办身份证时,我和奶奶在伯伯承建工程的工地上一起吃的晚饭。伯伯一大早特地吩咐工地做饭的阿姨另外买些菜,下午早早地安排好工作就赶紧回来做饭,我和奶奶在旁边打下手。不大一会,伯伯就做好了一大桌子菜,都是奶奶平日里爱吃的,有白切鸡、香芋扣肉、白灼菜心等。“娘,儿子近段时间忙,一直没空回家看望您老人家,您没怪儿子吧?”一边说还不忘一边往奶奶的碗里夹菜。“傻孩子,娘怎么会怪你呢,你忙自己的事业,娘高兴还来不及呢,有空了就陪娘吃饭、聊聊天,娘就已经很开心了”,奶奶吃着伯伯给她夹的菜慢悠悠地说道。吃过晚饭后,伯伯送我和奶奶到车站坐车回来广州。分别时,伯伯握着奶奶的手说:“儿子有空了就去弟弟家看望您老人家”,奶奶抚摸着伯伯的脸轻声说道:“娘知道小六子孝顺,赶紧回去吧,路上慢点开车”。看着眼前岁月静好的一幕,我很开心,虽然奶奶年轻时过得很艰苦,但老年时,儿女孝顺,孙辈承欢膝下,这不正是我们大多数人一生的追求吗?此后,奶奶一直与我们一家生活在广州。因工作繁忙,伯伯除了偶尔有时间会与奶奶视频外,一直没有时间来广州看望奶奶。未曾想,上次老家一别,他们母子此生竟再也未能再相见。奶奶四年前寿终正寝于乡下老家,而伯伯六年前因心脏病病逝于老家县城医院。奶奶生前一直不知道伯伯先她而去的消息,只是很奇怪一贯孝顺的大儿子怎么去了国外承包工程竟连电话都不给她打了。如今,伯伯和奶奶在天上相聚已经两年了,想必在那边,伯伯还是奶奶那个一如既往孝顺的大儿子,而奶奶也不会再念叨着怎么好久没有见过伯伯了。透过泛黄的信封,我仿佛看到了伯伯与奶奶那份深沉而真挚的母子情,那份母子间的真情,永远留在了我心中。

    2024-03-30 20:00:00 作者:包日骞 345 0

  • 爷爷泡的茶

    “爷爷泡的茶有种味道叫做家,陆羽泡的茶像幅泼墨山水画……”在我的印象中,爷爷是不太爱说话的,但他很会泡茶,我也很爱喝他泡的绿茶。他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食饱饭,饮杯茶。”双手布满老茧的爷爷有着精妙的泡茶技术,那茶香四溢而悠长,伴我同行了许久。“山泉在地表蜿蜒,从很久很久以前,我有一张稚气的脸,泉水渗透进矿层岩,爷爷栽种的樟木树苗在上面。”在我们南方确实有着歌中的山泉与樟木,爷爷会泡茶,但不会制作茶,爷爷泡的茶都是他在外面精挑细选买回来的。那时与他买茶的场景,一直深深印在我脑海里。依稀记得,那辆载着我的嘉陵牌摩托车,穿过呼嗖的风声,那个被我抱紧的有些驼但坚实的后背,以及那齐整的一头白发,那张带有一丝神气的又有些皱纹的脸庞,满脸笑容地说出那句话:“坐稳了,要上坡了。”他挑茶的时候,会用他那双厚大的手,拨弄挑选着茶铺里的一筐筐茶叶,选好后就将它们分成小撮放入自己带的小铁罐中。爷爷要泡茶时,我会坐在长长的藤椅上,注视着爷爷泡茶的整个过程,想着有朝一日我也可以有这般精湛的泡茶技术。只见爷爷备好茶具,放入适量的茶叶,慢慢把刚烧开的水注入壶中。刚泡出来的茶水黄中带绿,杯中有着几片细小的茶叶,此时茶香弥漫。我迫不及待地凑过去趁热嗅嗅茶香,捧着茶杯吹了口气,嘶嘶地喝着。爷爷最常对我说的话就是“小心烫着,慢点喝。”他还会不时跟我说要小口细品,我却早已一饮而尽,品茶是没品出什么意境,却知道茶水很解渴。爷爷不仅泡茶技术高超在村子里出了名,他的乐善好施更是出名。在一次午后的大雨中,有人敲响了家里的大门。爷爷打开一看是位避雨的陌生大叔,便将他邀请进来,递上一壶热乎乎的绿茶,聊起了天。大叔坐了一会说他着急赶往隔壁的村里,见雨还大着,爷爷就将自己刚买的雨衣赠予了对方,自己却戴着破旧的斗笠目送着他离去。每每喝起茶来,我都会想到爷爷,想起那娴熟的动作,令我神游天外,茶叶在茶壶中经过热水的冲泡慢慢地舒展开来,那微苦又清淡的香味此刻不能被茶所收藏,它们渐渐地扩散开来,我似乎领悟到了什么。厚道与温度才能激发纯正的茶香,像久泡之茶温以待人,不失茶的本性……时光像是不停流淌的水龙头,不论是否在使用,它都不断地在流失。如今无法再见到爷爷,我站在我所驻足的位置,想着他那远去而模糊的身影……爷爷泡的茶,饮之回甘。有茶之道,人之道,更多的是爱,在儿时就深植于我的心里。经过时光的耕作,岁月的洗礼,它们慢慢地成熟着,伴随着我的成长,为我指明道路照亮前方。

    2024-03-28 20:00:00 作者:星炜 36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