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他们如此坚强
他是三年级的班长。我上完他们班的语文课后便与他混熟了,平时一起玩游戏聊聊天。他是很聪明的孩子,偶尔聊天的内容都显示出它的幽默和聪慧;他也很懂事,会察言观色,对每一位老师都很有礼貌。起初我以为他的家庭状况应该不错,后来一次,天已全黑,他却迟迟没有回家,他的哥哥骑着自行车打着手电筒过来寻他,哥哥表情焦急非常,背部的衣裳已被汗水濡湿,想来是一路匆匆赶来的缘故。我们在一间教室寻到弟弟,许是弟弟太过调皮贪玩而没注意时间。弟弟见着哥哥,立即停下当前动作,也许意识到自己的错,心虚地看着哥哥。哥哥只擦了擦弟弟额头的汗,也无批评或责骂,牵起他走向自行车。待到确定弟弟坐稳后,哥哥蹬着车离去,弟弟抱着哥哥的腰,一向活泼的他此时默默无言。弟弟是极开朗乐观的,我们几乎没见过他皱过眉头。后来听同事说他情绪不好。十几天相处,唯一一次见弟弟发脾气就是彩排那天。起因是一个高年级的男孩说了哥哥的坏话被弟弟听到,两人争吵起来,说着雷州话反驳,表情愤怒凶狠,最后差点动手。一旁的老师看形势不对赶紧拉住弟弟。那瞪得大大的红得充了血丝的眼睛和倒竖的眉毛却留在每位老师心里。不是为他的意气用事,而是他对亲人的维护。两兄弟似乎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的他们很乖巧听话、独立自主,每天的伙食由两兄弟轮流负责,许多家务想必也是他们自己独立完成。两人成绩在各自班上也是名列前茅的,弟弟还当上了班长,可知他在老师同学心目中也是不错的。现在想想初时他灿烂的笑容,原来底下藏着这般心酸和孤独,他有否因为想念父母又担心哥哥看见而偷偷哭泣?他有否为减轻哥哥的负担努力学习各种技能?他有否希望父母能看到自己被老师夸奖?许多孩子都令人怜爱,更让人心疼的,不是那些沉默寡言、伤痕累累或把忧愁挂在脸上的,是有时很想哭却不得不笑的,他们把伤心留在心底,却鼓励别人去积极乐观。他们如此坚强。(撰文/吕靖雯,图/何婉欣)
2012-07-23 21:17:59 作者:吕靖雯 9465 0
有那么一个令人心酸小男孩
在雷州北和镇吴蓬小学支教,有一个小男孩让我印象深刻。一年级,每次煮饭时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刚开始他只是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我们,后来,他会小心翼翼地靠近我们,帮我们生火烧柴。他很少与同学一起玩闹,孤立于人群中,他甚至不说话,我们温和地他问题,他要么点头摇头要么就沉默注视地面。然而他都听懂我们的话。他乖巧到让我们不知所措。一年级班主任告诉我说他平时上课十分乖,虽然不似一些学生积极配合你举手回答问题,但只要布置作业或练习他都能细心做完。更甚的,一年级的他仿佛自学了三年级的内容(我们曾经问过,他只是低着头不回答,我们无法得知他是否真的有提前学习高年级的课本知识),他能背下乘法表和做两位数的乘法了。最让我难忘的,是他的手。因为要准备晚会事宜,队员们都忙于彩排,导致后勤组缺少做饭的人。小男孩这时又出现了,走到炉灶旁蹲下,静静的为我们烧火。只见他用一根长木棍不时搅拌压在底下的柴使它们接触空气充分燃烧,眼睛专注盯着燃烧的火焰,小脸被火光照的通红明亮。该添柴了,小男孩拾起地上的柴往火里放,柴的长短不一使到它很难塞进灶口,他便将长的拗断。眼看着柴上锋利的刺尚在,小男孩似毫无所觉地抓在手里使劲拗,我惊呼:“小心!有刺!”旁边的班主任听到,说:“他没关系的,他不会伤到的。他在家都是自己生火做饭吃,已经习惯了。他的父母都在外工作,他的手跟别的小孩不一样,他的手很粗糙的,已经长茧了。”我惊讶的看着小男孩掰着柴,还是那静静的表情,那么认真,仿佛没听到我们的对话……(图文/“温情吴蓬”实践队,吕靖雯)
2012-07-23 21:16:56 作者:吕靖雯 9464 0
三下乡的实践心得
——湛师“向阳”实践队梁婵心得这次,我随着体科院的团委的“向阳实践服务队”去了雷州北和镇的康港小学支教。在那短短的十天里,伴随着晨钟暮鼓,朝起朝落,每天走在同一条路上,看着来来回回的熟悉而热情的康港人们,望着那一张张稚气的面孔,我心中总是满怀感恩。在十天中,我接触到了很多的东西,似乎一切都是一个新的尝试。第一次扯着喉咙,声色俱厉地向学生“咆哮”,第一次上课时需要一写一回眸,只因为学生正在下面“忙碌”着,第一次需要在上课时到校园里寻找自班的同学,第一次要像哄孩子一样哄着这帮调皮的小鬼……太多太多的第一次,太多太多的新开始,总是那么地令人惊喜,那么地令人意想不到。在那十天的实践中,我的能力得到了潜移默化的锻炼,包括交际能力以及教学能力。学生很多时候都是有个性的,青春期的少年总是那么地充满朝气,充满活力,又是那么的充满骄傲,仿佛他们的骨子里本来就流淌着叛逆的血液,叛逆似乎是与世俱来,喜欢跟老师顶嘴,喜欢在课堂上走来走去,窜来窜去,手永远都是无法闲下来,不是拿小刀弄弄桌子,就是跟别的同学嬉笑打骂,还喜欢有事没事地去别的班上课。这就是那样的一帮少年,一帮喜欢特立独行的少年,一帮只是渴望得到关注的少年。记得,有一次上语文课,课堂上闹哄哄,女同学就很安静地坐着,生怕一不小心就会犯错,那谨慎的样子让人害怕去碰及,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打碎,男同学就使出“十八般武艺”,睡觉,玩东西等等。而我呢,就站在讲台上望着他们,同时扯着嗓子在维持纪律。后来,课堂不得不停止,因为实在是太吵了,后来只能是由几个会说雷话的老师来训斥一番。这样才能把他们“镇压”下来。那时,我觉得这些人也太无法无天了,上课就我自己一个人在那里唱“独角戏”,他们各做各的。但后来,一切都变往正常的轨道发展。他们上课时会很认真地听你说,即使不会,他们也会发表他们自己的看法,课堂开始变得有趣而又充满快乐。原因皆是因为师生之间的交流多了。我总是喜欢有事没事地在课间时,跟他们随便地聊一聊天,谈一谈他们的兴趣,谈一谈他们最近做的事情,不知不觉中,那些学生开始慢慢地信赖你,愿意听你的话,愿意因为你而努力地去改变一些不好的习惯。这令我倍感欣慰,教师最大的快乐莫过于这样吧,学生愿意与你分享他的一切,愿意逐渐地改变。这就是我最大的感触,师生间的情感是用信赖来维系的,而信赖是来自于平常的交流,所以,我觉得,作为一名老师,促进师生间情感交流的最好桥梁就是交际能力,在此次“三下乡”中,我也深深地获知了这一道理。除此之外,我另一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要学以致用。在学校里,老师常常会强调,作为一名老师,懂得如何地调动课堂上的气氛,懂得如何循循善诱,懂得如何化纸上谈兵为实际,这样才算得上是一位好老师。学生需要思考才能更好地把纸上的知识纳为自用,老师需要诱导才能更好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我以前总是不以为然,以为那只不过是一些空话罢了。可在这次“三下乡”中,我才真正明白其中的精髓,明白到那是一种多么实用的东西啊!譬如,在课堂上,很多时候,学生会转不过弯来,例如玩一些字谜的游戏,像“十个兄弟”。学生可能不会知道是怎样猜的,这时,你就需要联系前面所猜出来的字谜来归纳一下猜字谜常见的一些规律,然后在指出关键词“十”、“兄弟”,这样以后,学生可能就能更容易地得出“克”这个字。这其实就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源自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能够有效地调动课堂地气氛,更好地辅助你展开课堂的教学活动。这就是我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中所得出来的一些心得。在未来的人生中,我会好好地记住这一次三下乡所带给我的认识,努力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不断地培养娴熟的教学能力,力求做到桃李满天下,为人师表。
2012-07-23 20:38:19 作者:梁婵 9464 0
三下乡调研心得
——湛师“向阳”实践队朱燕颜心得“三下乡”这个名词,对于大学生来说应该是很熟悉的。这个暑假,我作为了一名三下乡的一名调研队员,亲身实践了三下乡的整个过程。刚刚踏上下乡的征程,我是既兴奋又害怕的。兴奋的是我可以直接同学学生接触,体验做一名老师;害怕的是自己不能吃苦,完成不了下乡的任务。我们的实践基地是雷州北和镇的一个小学。之前对雷州就有所听闻,它是湛江的一个县级市,当地人主要使用雷州话,经济、教育都比较落后。当我去到所在的那个小学后,我就切切实实的体会到,当地的教育落后的现状,那里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剩下的是十几岁一下的小孩和大约在40岁以上的中年人、老年人。很多当地的成年人都不会普通话,在我们调研的过程里,我们遇到的都是只会说本地雷州话得村民,有的人会的话,也就是那一两句:吃饭、我不懂、我很少讲普通话。我觉得,这样一个地方必须要抓紧教育,不然怎么走出这个落后的地方,怎么融入到外面热闹的世界,怎么建立对外面的认识与探索呢?在我们的调研中,很多人都说想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可是就是语言不通。当地很多的村民不会使用普通话,这个现象是很普遍的,也造成了他们的生活的困扰。我想,语言的问题很重要。我们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其中的方言千千万万,如果没有普通话,我们的沟通交流就成一锅粥了,又好比如我们经常讲的“鸡同鸭讲”的状况。我想到了自己小的时候很不情愿学普通话,总觉得怪怪的,很多时候还发错音,现在,我是多么感谢自己学会了普通话,不然怎么和其他地方的人进行沟通呢?也有人说,他们满足现在的生活,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也远离大城市的喧闹。如果说崇尚大自然生活,喜欢平凡宁静的生活的话,这里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居住环境,当地人都是很淳朴的,没有太多的思想杂质。这是非常不容易的,面对今天的物质社会,这算是一方净土了。但是,如果不会普通话话,在外边,你是很难生活下去的。还好,我看到了希望。据了解,这里的小学生说的普通话都很流利。在我们的调研活动中,有的小孩子,还充当了我们的翻译官呢!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三下乡里,我真真实实的体会到语言的障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还是言语比较多,占据了我们生活的大部分,看电视,听广播,看视频等等日常活动都离不开语言的支持。打哑谜,真的太辛苦!我们“打”不起呀!
2012-07-23 20:37:04 作者:朱燕颜 9464 0
和你在康港
——湛师“向阳”实践队余诗蕾心得依稀记得16号那天中午,康港的天空一如既往地蓝。太阳像往日一样烤着文化楼,没有一点风,很热很热,气氛也很是沉闷。车来了,我们也要离开了。10天很快就过去了,三下乡也圆满地画上了句号。来不及撑伞,呆呆地站在文化楼门前的空地中间,让康港的太阳晒晒,感受一下它的气息,然后好好地看一看我生活了10天的康港。因为可能就在下一刻,物是人非!我发现有好几个我班的同学一直呆在文化楼前某一角落里,傻傻地看着我们!时不时叫声余老师,他们总是重复一个问题,老师你们什麽时候走啊?明年还来不来啊?孩子们的眼神最真实,满是不舍和留恋。我无法正视他们的眼睛,因为我不敢给他们太多的希望,也无法给他们太多的承诺。下一站在哪里,谁也说不定!德远,时不时出现在文化楼!太阳很猛,让我产生错觉,看到这孩子我有一股想哭的冲动。这孩子最是让我不舍。还记得8号那天上的第一节班会课,有一个孩子,特搞蛋,我还没开始说话,这个小孩子就给我下马威!他开着他的宝贝音响,然后肆无忌惮地和隔壁的同学吹水,时不时还发出不屑观众存在的笑声。可恨的是,我不知道他在说神什么。这些孩子操着一口有趣的雷州话,说话像是在骂人。我用标准的普通话跟他们说了几句话,拿着音响的小男孩,立刻马上用雷话回了我几句。片刻,全部同学哗然。心里着火,但顾及此时自己的身份的转变,我没有把愤怒写在脸上,也不知道咋办,只得求救于队员光云。唉,会讲雷话的就是不一样,光云和他唠叨几句之后,教室又恢复了平静。原来他欺负我不会讲雷话!这殊不知在三下乡的那些日子里,我的幸福已经掌握在他手上。我本以为这孩子能被体科院的老师们给制服,但事实上,我低估了这孩子的能耐。这个调皮捣蛋的小朋友就是德远,一个让众老师头痛的捣蛋鬼。第二天我站在讲台上讲课的时候,德远伴着音乐毫不客气地走进教室。班上那二十几个同学看了看他,然后又瞪大眼睛看着我。也许他们早就习惯了,他们想知道的是我会怎么处理!这孩子的表情依然像昨天那样不可一世,音乐肆无忌惮地响着,再也压不住心中的怒火,我果断地骂了他几句!这孩子抬头看了我一眼,丢给我几句雷话。请说普通话,我依然保持风度跟他说话。但这孩子不领情,嚷着雷话,好不容易说了一句不怎么标准的国语,请说雷话,隔壁几个调皮鬼,配合他哈哈大笑起来。这孩子存心不给我面子,让我在众多小朋友面前下不了台。我也没心情跟他说话,果断把这个东东交给体科院的老师来处理,除了给个面子那几个队长,其他的老师,他都毫不领情。一连好几天这孩子都是这样。有一次校长来巡逻,看到这调皮鬼在捣蛋,把他拖出哦教室,骂了他几句,他也不客气,学着校长的语气和手势对骂。唉,有他的日子,还真没法上课!大概在第五天的时候,早上一二节课,德远没有来上课,到第三节课的时候,他突然走进教室坐在第二排,什么也没说,也没有开音响,就这样安静地听我讲课。我很奇怪,估计这孩子受挫了。接下来那几天,德远不怎么来上课。只是每天傍晚都会来文化楼,偶尔和我聊几句,有时候不知道他说什么,就点点头。这孩子变了!而此时我对这原本捣蛋的孩子多了几分留恋与担忧。生怕这个孩子会学坏。16号中午,这孩子时不时地出现在文化楼,直到帮我把行李抬上车!却始终不肯接受我递过去的绿茶,只是跟我握握手,道了声再见。鞭炮响了,车也开了,文化楼也远了,我们带着孩子们的的不舍与祝福离开了!回到学校以后,德远给我来电话,问我是否记得他曾和我说过的一句话“老师你走了,就没人跟我聊了,我就很无聊了”此时心灵很是震撼,原来每一个捣蛋的孩子只不过是想让别人多关注他们而已,他们也需要更多的关爱。过了几天,我收到他的一条短信“那些年,一个人,风也过,雨也走,有过了泪,有过错……”
2012-07-23 20:34:52 作者:余诗蕾 9464 0
写在手心上的号码
7月17日,湛师人文学院“灿烂夏花”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已经完成支教任务和即将离开吴川二中,离别之伤让每个人的心隐隐作痛。笔者在离别之时发现一个令人感到的场面。“老师,可以把你的电话号码写给我吗?”“好啊,写在哪里呢?”“就写在我的手上吧。”“好的,记得打电话给我哦。”这是离别之际,一位小老师与学生之间对话。短短的几句话,蕴含着温馨的师生之情,也道出了浓浓的离愁别绪。这位学生说要和小老师保持联系,有机会的话还要到湛江师范学院看望老师。虽然这次的实践活动只有短短的9天,但在这段时间里,师生之间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这9天将会成为师生们美好而又难忘的回忆。
2012-07-23 20:28:37 作者:黎明荣 948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