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新闻 > 动感校园

动感校园

  • 学会营造更轻松的学习氛围

    不知不觉就已经辅导了四次了,从开始的想方设法出一些趣味小竞答来增添课堂趣味,到现在的渐渐少了,反而直接开门见山,一上课就直奔主题。这一过程也反映了我辅导心态的变化吧,从一开始的满腔热血到慢慢平静下来,但却也不代表没有了。我仍然想通过一些方法来为辅导对象营造更加生动、轻松的课堂氛围,却有点无奈于不知怎么做,如果一如既往地通过竞答的方式,就有点显得单调,而且这样渐渐地也会没什么意思;如果是通过播放一些视频的方式,太久的话会耽误时间,而且担心学生的心思一时收不回来而耽误上课,况且家长也不希望每节课都给小朋友放视频看而不是上课吧。所以,这也是一直困惑我的问题,到底该怎样为学生营造更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呢?为此我绞尽脑汁,毕竟对于语文学科来说,上课的方式并不多样,语文是需要长时间积累的。不管怎么说,作为未来的教师,这也是一直需要解决的问题,无论是在志愿辅导的过程,还是在以后教学的过程,我都始终会寻找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努力打造好的课堂。

    2020-08-10 09:17:22 作者:何宇靖
    • 0
    • 9731
  • 活动让你我更亲近

        8月7日晚,我们的队伍在线上举行了第一次团辅活动,这次团辅活动让我有很多不同于以往的感受。首先是因为我们的队伍成立时间不久,成员彼此之间也没有见过面,大家之间更像是一起工作的陌生人。然而,通过这次活动,我能感觉到我们的队伍成员通过在活动中的互动,逐渐了解和熟悉,真正感受到我们是一支队伍,彼此间是一起努力的伙伴。    活动里有一个项目是“烦恼涌上枝头”,这一部分让我感受最深。在这个活动部分,小伙伴们都把自己的心中的烦恼说了出来,那一刻,我觉得我们不仅仅是一起工作的同事,更是一起承担,共同分享的朋友。活动还通过“你画我猜”这个小游戏让成员之间积极互动,成员们都积极参与其中,玩笑之间,距离就拉近了许多。    总之,这次团辅活动给我感受颇深,也让我坚信我们的队伍能成为一支优秀的队伍。

    2020-08-10 09:16:20 作者:颜菀
    • 0
    • 9845
  • 【机电工程学院】万人志愿三下乡线上支教实践队—感慨而言

    一、线上支教开展 在骄阳似火的七月,岭南师范学院组织开展了三下乡活动,为了响应学校的号召,我们小队开始了我们的线上支教活动,旨在为疫情期间的各地孩子们提供相关课内的知识辅导、兴趣爱好的培养以及对孩子们不良情绪的疏导,用自己最为擅长的科目教会我的学生,一种自信,一种为师的欣慰,不求回报只求知识的传递,收获颇多,感慨万千。二、线上支教模式 本次实践队采取了线上一对一教学模式,熟练运用多种社交软件给学生进行讲解。我们小队有的小伙伴采用线上面授,看到对方的脸增加了对此次教学的印象,让孩子们对于远在网线那边的老师有一个更好的了解,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也有偏远地区的孩子,设备不支持我们面授,为了保障每个孩子的学习质量,我们有的进行了语音通话,听见彼此的声音;有的一个个打字发送,为了让他更好的看清楚。三、线上支教感慨 这个假期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按照学校以往开展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一般是要到学校里面去进行支教活动的,真的要“下乡”。由于今年情况特殊,我们的支教活动由原来的线下支教转为线上的方式进行。这种模式的转变,我们一开始还不是很适应,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慢慢的开始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并开始享受这种模式带来的全新体验。虽然存在很多设备问题,我们还是与学生一一沟通并解决了,孩子们得到了我们的关心和鼓励,我们从孩子们哪里得到了珍贵的回忆和相处之道。

    2020-08-10 00:06:23 作者:Wrain
    • 0
    • 9623
  • 【暑期“三下乡”】我院团队开展“共享爱的阳光,托起明天的希望实践小分队云团队关爱留守儿童”调研活动

    在我国快速的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进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近20多年来,流动人口不断增加。流动人口主要是从农村到城市流动的青壮年劳动力,青壮年劳动力占全部流动人口的70%左右。由此,在很多流出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普遍出现了“留守家庭”问题,尤其是““留守儿童”问题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我们社会实践小分队在此次暑期七月底至八月上旬期间帮助留守儿童开展学业帮辅、心理援助等活动,响应号召,为社会安定团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调研活动展开前,小组成员积极进行调查和活动策划。由于今年突发疫情,很多线下的学习交流、聚集辅导难以正常进行,因此这次实践我们创新的采用“云辅导”、“云帮扶”“线上线下组合辅导”等形式来进行这次活动。在活动开始时,通过线上的方式,与我们身边留守儿童等群体进行调查,了解该群体的人数、年龄阶段、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等。将调查资料联系实际,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互联网+”教育辅导计划。小组人员分工合作,一同为身边留守儿童解答学习上的困难,心理上的疏导。面对着线上小朋友们瘦小却充满活力的脸庞,我们寓教于乐,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线上语音开麦的形式进行提问,保证线上教学的效率。开展线上心理小课堂,帮助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快乐的成长,同时也会到往附近留守儿童的家中进行线下辅导,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解惑人,知心朋友。活动每天结束后,我们小组都会在线对当天活动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希望通过云课堂,云辅导,直播面对面的形式,让孩子们感受到更多来自社会的温暖。本次实践活动是一次难得的体验,也是我们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让我们更直观、更形象地认识到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现状,让我们意识到作为当代大学生,对于这样一群特殊群体的责任感、使命感,每一代人都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关爱留守儿童,同在一片蓝天下健康成长。我们青年一代有使命,有信心,也有能力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在时代的浪潮中追逐青春梦想,书写人生华章。

    2020-08-10 00:06:05 作者:陈雅迪
    • 0
    • 9628
  • “摇光”探访“高拱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摇光”多彩乡村社会实践队在社会实践期间走访了位于梅州蕉岭县新铺镇的矮车村,并对其进行调研。 顺着蜿蜒的水泥路,我们的调研队走进了位于梅州蕉岭县的矮车村,探访民国时期建立的大下坝高拱圳。大下坝高拱圳为蕉岭县文物保护单位建于中华民国二十六年(1937)。圳道共有42拱洞,圳道前段约340米由拱桥和灌溉圳道组成,左侧为行人道,右侧为灌溉水圳;后段约1660米为水圳。该圳是集灌溉、交通、防洪于一体的混泥土拱桥圳道,当地俗称“高拱圳”。 1937年距今已有83年的历史,但是到现在这座水利工程仍然在使用,保持现状较好,现仍灌溉农田400亩,是蕉岭县境内唯一的集灌溉、道路、防洪于一体的水利建设工程,并对研究蕉岭县境内民国时期的水利建设具有一定的价值。2010年经蕉岭县人民政府批准列为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穗禾青青,从民国留存至今的水圳仍然为蕉岭县的百姓们灌溉着水田,就像民国时期一样。时间并没有使得高拱坝变成一座观赏性的历史建筑,而是继续发光发热,仍然是一座运行还算完整的水利工程。就像都江堰和灵渠一样,尽管已经建造了许多年,仍然可以正常运转;就像袁隆平先生和南仁东先生他们一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2020-08-09 23:50:27 作者:
    • 0
    • 9707
  • 实践随笔

    实践随笔今天是我们“幸福红领巾”社会实践队支教的第九天,明天早上举办完文艺汇演后,我们就结束我们在陈家小学十天的支教生活了。今天我一整天都没有课,下午我们举办了文艺汇演的彩排。我们学校没有舞台,我们就把学校的一个角落围成一块,这就让我们有了一个简陋的“舞台”了。我们在学校里面找了两个主持人,帮他们写好主持稿,然后带领他们进行排练。其次就是各班节目的彩排,本次彩排基本走了全部的程序,但效果并不好,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不大配合老师的安排,导致彩排效果没有达到预期。明天早上我们将举办我们的文艺汇演,届时全校领导老师和学生家长都会到来,我相信我们的文艺汇演会取得圆满的成功。今天下午我刚想煮饭的时候听到外面有人说停电了,我只好向学校旁边的村民借了个高压锅来用煤气煮饭,在热心学生的帮助下,我们的饭很快就做好了。大家在闷热的天气里吃了一顿不一样的饭。很多学生对我们说,如果还是停电,今天晚上可以到他们家里洗澡。这使我觉得我们的支教生活是值得的。我特别珍惜与学生们的这一段感情,我可能没有传授给他们很多知识,但我在教学和生活中积极发展与他们的关系。我在上课期间会对他们很凶,但课后我会跟他们一起玩耍。今天晚上在他们的带领下,我在陈家村游了一遍,这使我更了解他们生活的环境,也增进了我们的情谊。在九天以来,每一天都不一样,每一天都在发生着不一样的事情,每一天都有着新鲜感。九天的支教生活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我特别珍惜我们的这一段感情,这是一段美好的奇遇,这个奇遇会伴随着我们的终身,促进我们的成长。时光匆匆,很多事情都在茫茫的事情里被埋没。多少年后,当我们抹去岁月积下的灰尘,我们仍会发现这一段经历的特别和厚重。非常感谢同甘共苦的小伙伴们,是我们的努力和坚持使我们支教的梦想能够实现。我不后悔我到陈家村来支教,在这里,我得到了人生的又一次洗礼,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景,多出去走走,才能使人更好地成长。 

    2020-08-09 23:48:03 作者:张浩明
    • 0
    • 9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