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新闻 > 动感校园

动感校园

  • 初略山瑶村,未道闻有灵

    学校为了鼓励我们深入民生,了解社会实情,举办了暑期三下乡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活动。而我们在这次实践活动中,结合了外语学院和本文传学院的同学组成了一个小队,名为“I山药”社会实践队。在这次三下乡的实践活动中,我们前期分为了推文组,海报组以及视频组,通过推文的前期宣传,以及海报组制定的队旗等标志,让我们在前期的准备当中较为充分的展现了团队协作的能力。在线上交流期间,对内开放了几次视频会议,让队员之间充分了解社会实践的各个环节作用,并,再一次又一次的交流当中,队员之间的情谊也在不断的升温。线上准备了几天后,线下组通过乘车等方式到达了实践的地点,山瑶村。在山瑶村的第一天,先下组,早晨八点就开始探索这个神秘而又充满着寓意的村庄。山瑶村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塘缀镇东南面,与黄坡镇接壤,全村总人口3448人,总面积2.5平方公里。早晨八点,温暖的阳光照在实践队员的身上,村民们圈养的家禽都还没睡醒,待脚步声渐渐地走远,山瑶村还如一开始那般恬静。通过当地山瑶村村民的带领,队员们逐渐到了向阳村的一个小景点,名为泉兴池。这是一片清澈池水,也是一个恬静的地方,并没有喧杂的声音,有时还会传来一两声鸟鸣,是让人静心冥想的好地方。紧接着他们到了当地的灯光篮球场。但由于天气原因,灯光球场的地上堆积着大小不一的水洼。可映衬着灰白的天空,竟在白天也有了灯光的效果。在山瑶村文化广场,有一条众所周知的文化长廊,这个让大家闲暇时娱乐,展示山瑶文化的地方,是多少山瑶人从小到大的回忆。下一站是参观当地老房子。山瑶的历史,有着不可书写的。厚重在岁月的沉淀中,有一些房子见证了山瑶的变迁。家具使用的痕迹是时间的证明,山瑶人愿保留朴实的一面,去迎接未来。不知不觉来到了农贸市场。山瑶人的早晨,在农贸市场互通有无,满足基本需求之外,有时,他们还在这和邻里拉拉家常,讲讲最近发生的新鲜事。一天走走停停,山瑶村的大部分地方还等待着我们去挖掘。“I山药”社会实践队已经安排好地方住了下来。那么,接下来的几天,我们会继续探索这有灵气的山瑶村,看它是如何低调又迷人。

    2020-08-10 13:35:34 作者:
    • 0
    • 9651
  • 云游览黄埔村 古村韵味品一波

           黄埔村作为现代黄埔港名称的由来,南宋时期已是“海舶所集之地”,建于明代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的海鳌塔,就是为外来船舶导航而设,如今仍屹立于珠江河畔。  慕名而来的游客中,我们可以发现"星月"社会实践队的嘉欣同学和映倩同学的身影。今天,就让这两位同学作为导游带领我们云游览一番著名古村落遗址,品一品黄埔村的韵味吧!   “云游”黄埔村,首先看到是黄埔古村牌坊。  从牌坊走进去大约1里是北帝庙。在那里,你会遇见许多同样对黄埔村怀着或好奇、或热爱的朋友呢!  进入古村之后,许多风格不一但同样气势恢宏的公祠与你相遇,在这炎热的夏天给你沁入心脾的清爽与平静呢。  在这里,进入眼帘的是梁氏宗祠,它现已成为黄埔古村人文历史展览馆。而隐云冯公祠是黄埔古村现存规模最大的祠堂,占地面积六百多平方米。此次我们参观的是其中的一个祠堂——文塔冯公祠。走完了公祠,两位导游带领我们一睹凤浦的芳华。凤浦牌坊关于凤浦,这里还有一个由来呢!据说黄埔村原本叫“凤浦”,清代的时候这里停靠了许多外国商船,外国人发音不准,老是把“凤浦”说成“黄埔”,久而久之,原来的“凤浦”村就成了“黄埔”村。从凤浦牌坊出来走1、2公里就到了著名的黄埔古港遗址。黄埔古港在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中有着重要地位,这里海上贸易发达,商船繁多,商贾云集,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  下面让我们一睹为快吧!尽管河水干净清凉,但也要注意安全,看清警示牌,水深危险!那颗对游泳对清凉心动的心要抑制住呀!  船停靠岸边。  这次的参观差不多就要结束了!大家肯定还意犹未尽吧!别担心!出村的路上我们还可以享受视觉的盛宴。我们还会看到许多独具特色的岭南古建筑呢!  这些古建筑都被保存得非常完好。从这些古建筑中,我们好像仍然可以看到它们昔日的繁华光景。  "云游"黄埔村,在指尖下参观,虽然不够尽兴,但相信大家也能品尝到黄埔村独特的韵味!下面来看看我们嘉欣导游和映倩导游实地参观的感想吧!嘉欣:其实我之前参观过黄埔古村,但这一次对黄埔古村进行走访调查却有不一样的感受。 我第一次去黄埔古村的时候是七年前,当时这里还是挺安静的。后来双层巴士开通后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这里也开始变得热闹起来。 现在走在黄埔古村的石板街巷里,我仍能从经过的每栋古屋一窥昔日的繁华光景。但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在村子里可到之处的每一个角落,古老的气息似乎都随着人来人往的街道、韵味悠扬的历史故事,渐渐地传到我的心里面去。 我了解到这里在进行古村改造的时候保留了文物、历史建筑以及有广州传统色彩的建筑,维护传统格局,延续历史风貌,所以这里才会充满岭南风味。 一块青砖,承载一段辉煌;一片瓦砾,掩盖一个故事;一块碑石,铭刻着一处繁华;一截雕梁,缠绕一缕乡情;一扇窗花,画满了一片希望。这不正是黄埔古村的真实写照吗?映倩:这是我第一次去黄埔古村,感觉此行没有辜负自己的期待,传统建筑历经岁月流逝依旧完好存在。黄埔古村的旅游气息很浓郁,沿途都有热情的村民在摆摊卖当地特色小吃和特产,传统的店铺例如猫记艇仔粥,奶婆姜撞奶等都吸引了不少游客,而且黄埔古村的传统宗祠也很多,非常值得一逛。虽然去的时候艳阳高照,但去游玩的人流依旧没有减少,尤其是中午偏下午的时候,我也十分享受这次去黄埔古村的实践活动。看完了嘉欣同学和映倩同学的实地参观感想,再回看指尖上对黄埔村的云游看,大家是不是也很想实地去参观古风古韵的黄埔村,探寻那一砖一瓦掩盖的历史故事呢?广州市黄埔村欢迎大家的到来!作者:“星月”社会实践队

    2020-08-10 12:25:37 作者:
    • 0
    • 9629
  • 【暑期“三下乡”】我院团队开展”共享爱的阳光,托起明天的希望实践小分队云团队关爱留守儿童“调研活动

    共享爱的阳光,托起明天的希望今年疫情期间,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问题也成了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滁州学院,“共享爱的阳光,托起明天的希望”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特在此暑期疫情期间帮助留守儿童开展学业帮扶,兴趣辅导,心理援助等公益行动。团队成员以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实践活动当中,通过传播正能量,展现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与滁州学院精神风貌。在活动开始之前,我们首先对“互联网+”教育辅导模式展开调查,学习借鉴优秀成功案例,结合本次项目自身特点创建活动流程,对留守儿童等群体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人数、年龄阶段、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等,并调查学生群体对“互联网+”教育的看法及建议。由队长和队员与线上辅导学生父母或监护人等人取得联系,了解辅导援助儿童的实际情况并制定详细活动方案,全面铺开实践;同时,做好实践过程中可能发生事件的心理准备、辅导儿童学习的工具及实践相关物品。活动开始后我们充分使用网络资源,创建“互联网+”教育平台,对不同学龄阶段的学生依次有序地展开线上学业帮扶、兴趣辅导、心理辅导等志愿服务,并在辅导结束后及时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小组团队人员线上交流辅导心得并根据调查意见的反馈及时调整完善“互联网+”教育模式,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继续为学生提供线上“云辅导”。由于今年特殊的情形,很多线下的学习交流、聚集辅导不能正常的进行。疫情阻隔了我们的会面,使线下的帮扶活动不能顺利进行,但不能阻挡青年大学生关爱留守儿童,奉献社会的热情。因此本次实践我们创新的采用“云辅导”、“云帮扶”等形式,在保证疫情期间的安全性的同时,最大程度的给偏远地区贫困村的儿童带来切实有效的帮助。为了提高本次活动的影响力,我们采用线上帮扶和线下辅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对于偏远地区的留守儿童采用云辅助来助力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对于小组成员各自家附近贫困地区的儿童采用线下辅导的方式。在疫情期间做好防控安全的前提下,就近探访需要帮助的留守儿童家庭,利用大学生的课业优势免费为其提供学习方面的辅导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援助。线上和线下同时进行,互为补充,更加完善本次公益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让我们更直观、更形象的认识到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现状,让我们意识到作为当代大学生,对于这样一群特殊群体的责任感、使命感。我们团队的力量也许微不足道,但这是我们新时代大学生对国家、社会最真挚情怀的体现。凡人星火,微光成炬,我们每个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都是在为他们点亮一盏照亮未来的灯。共享爱的阳光,托起明天的希望,愿每一位留守儿童都能在阳光下快乐成长。

    2020-08-10 12:12:54 作者:任宁
    • 0
    • 9627
  • 尽己所能,助人学习

    尽己所能,助人学习  2020年是充满爱的一年,但是也不平凡的一年,在2020年的春节,在人们脸上堆满笑脸的时候,危险悄悄降临在我们的身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壮病毒像一头猛兽一样扑向我们。但在此同时也有很多让我们值得尊敬的人在守护着我们,他们把自己置身于水深火热中,却默默地奉献社会。他们的举动让我觉得震撼,也深深地影响着我。所以在疫情期间,我尽自己所能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期间参加了学校的万人线上志愿者活动,用心去辅导学生,利用网络传授知识。我们的爱和希望一定会比病毒蔓延的更快。困难是一时的,爱却是永恒的。没有逾越不了的寒东,没有不会到来的春天。我们齐心协力,一起等待春暖花开。    人们常说,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我也同意这个观点,虽然我们的出生是改变不了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未来。努力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为未来做准备。我很热爱学习,当然也有很多热爱学习的孩子们,为了让他们能够得到帮助,可以更好地学习,所以我参加了三下乡实践活动,很荣幸地加入了一支“觅光”文化支教实践队。我辅导了一个小学生的数学,教他六年级的新内容,为六年级的数学做好准备。上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次上课都要先提前准备好资料,备一下课,课本的练习题也要先完成,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高效率的上课进度。我也会课前做好每单元的PPT,尽自己所能提高教学质量。虽然所要消耗的时间和精力很多,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很快乐,当开始上课的时候,会充满激情,因为我想到的是自己在传授知识给学生,是在奉献自己,就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也是可以用自己的力量来帮助他人的。这难道不值得我开心吗?虽然有时授课的时候会遇到其它的问题,也有很多时候题讲了很多遍,很详细了,但是学生还是不太理解,但当我耐心地讲到最后一遍的时候,他懂了之后,我内心是很开心的,充满了成就感。平时学生也会积极回应我,上课的积极性很高,所以,每次上课我都是充满着喜悦的。    就像我们“觅光”文化支教实践队的口号一样“辅你所需,导你所向”。了解学生的需求,找出学生比较薄弱的知识点,因材施教。每一次授课我都会做好充分的准备,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进程。让学生可以尽情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2020-08-10 11:59:02 作者:Smyslenny
    • 0
    • 9629
  • 尽己所能,助人学习

    尽己所能  2020年是充满爱的一年,但是也不平凡的一年,在2020年的春节,在人们脸上堆满笑脸的时候,危险悄悄降临在我们的身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壮病毒像一头猛兽一样扑向我们。但在此同时也有很多让我们值得尊敬的人在守护着我们,他们把自己置身于水深火热中,却默默地奉献社会。他们的举动让我觉得震撼,也深深地影响着我。所以在疫情期间,我尽自己所能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期间参加了学校的万人线上志愿者活动,用心去辅导学生,利用网络传授知识。我们的爱和希望一定会比病毒蔓延的更快。困难是一时的,爱却是永恒的。没有逾越不了的寒东,没有不会到来的春天。我们齐心协力,一起等待春暖花开。    人们常说,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我也同意这个观点,虽然我们的出生是改变不了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未来。努力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为未来做准备。我很热爱学习,当然也有很多热爱学习的孩子们,为了让他们能够得到帮助,可以更好地学习,所以我参加了三下乡实践活动,很荣幸地加入了一支“觅光”文化支教实践队。我辅导了一个小学生的数学,教他六年级的新内容,为六年级的数学做好准备。上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次上课都要先提前准备好资料,备一下课,课本的练习题也要先完成,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高效率的上课进度。我也会课前做好每单元的PPT,尽自己所能提高教学质量。虽然所要消耗的时间和精力很多,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很快乐,当开始上课的时候,会充满激情,因为我想到的是自己在传授知识给学生,是在奉献自己,就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也是可以用自己的力量来帮助他人的。这难道不值得我开心吗?虽然有时授课的时候会遇到其它的问题,也有很多时候题讲了很多遍,很详细了,但是学生还是不太理解,但当我耐心地讲到最后一遍的时候,他懂了之后,我内心是很开心的,充满了成就感。平时学生也会积极回应我,上课的积极性很高,所以,每次上课我都是充满着喜悦的。    就像我们“觅光”文化支教实践队的口号一样“辅你所需,导你所向”。了解学生的需求,找出学生比较薄弱的知识点,因材施教。每一次授课我都会做好充分的准备,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进程。让学生可以尽情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2020-08-10 11:56:40 作者:Smyslenny
    • 0
    • 9641
  • 【暑期“三下乡”】我院团队开展“共享爱的阳光,托起明天的希望实践小分队云团队关爱留守儿童”调研活动

               共享爱的阳光,托起明天的希望  今年疫情期间,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问题也成了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滁州学院,“共享爱的阳光,托起明天的希望”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特在此暑期疫情期间帮助留守儿童开展学业帮扶,兴趣辅导,心理援助等公益行动。团队成员以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实践活动当中,通过传播正能量,展现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与滁州学院精神风貌。  在活动开始之前,我们首先对“互联网+”教育辅导模式展开调查,学习借鉴优秀成功案例,结合本次项目自身特点创建活动流程,对留守儿童等群体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人数、年龄阶段、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等,并调查学生群体对“互联网+”教育的看法及建议。由队长和队员与线上辅导学生父母或监护人等人取得联系,了解辅导援助儿童的实际情况并制定详细活动方案,全面铺开实践;同时,做好实践过程中可能发生事件的心理准备、辅导儿童学习的工具及实践相关物品。  活动开始后我们充分使用网络资源,创建“互联网+”教育平台,对不同学龄阶段的学生依次有序地展开线上学业帮扶、兴趣辅导、心理辅导等志愿服务,并在辅导结束后及时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小组团队人员线上交流辅导心得并根据调查意见的反馈及时调整完善“互联网+”教育模式,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继续为学生提供线上“云辅导”。  由于今年特殊的情形,很多线下的学习交流、聚集辅导不能正常的进行。疫情阻隔了我们的会面,使线下的帮扶活动不能顺利进行,但不能阻挡青年大学生关爱留守儿童,奉献社会的热情。因此本次实践我们创新的采用“云辅导”、“云帮扶”等形式,在保证疫情期间的安全性的同时,最大程度的给偏远地区贫困村的儿童带来切实有效的帮助。  为了提高本次活动的影响力,我们采用线上帮扶和线下辅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对于偏远地区的留守儿童采用云辅助来助力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对于小组成员各自家附近贫困地区的儿童采用线下辅导的方式。在疫情期间做好防控安全的前提下,就近探访需要帮助的留守儿童家庭,利用大学生的课业优势免费为其提供学习方面的辅导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援助。线上和线下同时进行,互为补充,更加完善本次公益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让我们更直观、更形象的认识到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现状,让我们意识到作为当代大学生,对于这样一群特殊群体的责任感、使命感。我们团队的力量也许微不足道,但这是我们新时代大学生对国家、社会最真挚情怀的体现。凡人星火,微光成炬,我们每个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都是在为他们点亮一盏照亮未来的灯。共享爱的阳光,托起明天的希望,愿每一位留守儿童都能在阳光下快乐成长。

    2020-08-10 11:05:54 作者:任宁
    • 0
    • 9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