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滘古村历险记 ——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原来我一直没有好好的发现这座城市的魅力。7月27日开始,我和我的队员们就开始了为期两个星期的“三下乡”,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没有像上一届师兄师姐那样去往山村支教,这让我感到惋惜又庆幸。我们很快就定好了活动地点——广东省佛山市乐从镇沙滘古村,之所以选择沙滘是因为离我们大部分人的家都挺近,并且“度娘”告诉我们它是第四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拥有着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村落遗迹。这一下就吸引了我,当时我天真地想着“我们肯定是最棒的,我们肯定能做好”,却不知真正实施下来有多难。勇战“桑拿天”实践一开始我们就遇到了第一大拦路虎——高温天气,并且在我们为期两个星期的实践中常常能见到它的身影。火辣辣的太阳不知疲倦地散发它的光和热,使天地变为一个巨大的桑拿房,直叫我们汗淋淋、累趴趴,多少层防晒霜,多少把遮阳伞,多少顶遮阳帽都抵御不了它强大的物理攻击和化学攻击。可是奇怪的是,那些古老的小巷却为人们留住了一片清凉,老人们在小巷里慢悠悠地摇着蒲扇互诉家常。村里的古榕树也极力伸展着腰肢为人们遮挡猛烈的太阳,小孩们在树下跑着跳着好不快乐。我们在村里走着,每一处都是风景,心里渐渐平静也就不那么热了。最后的最后一定要亮出我们的“甜品大招”,在一整天时间结束后来到糖水店喝一碗糖水,再凶猛的“老虎”也在这甜滋滋、冰冰凉的攻势下败下阵来。勇闯“迷宫阵”沙滘古村,一个拥有百年历史的自然村落,村落小巷纵横交错,外地人在里面行走实在难以找到方向。我们这一行人即使拥有手机导航,也常常在村子里迷失方向,这时,即使向当地村民问路也会找不到目的地,因为每隔一个巷子名称就大不相同当地人也记不清名字,实在难找。不过在这些交错的小巷里行走也别有一番风味。这悠长的小巷像是故意一般逼着人们慢慢走慢慢看,在小巷里有肆意绽放的花朵、有懒洋洋睡着的小狗、有一座座沉睡的老屋等等的这些,都等着我们去发现。走进如迷宫般的小巷似乎带着我们穿越时空,真正的融入了这个村子。“迷宫阵”对于我,对于我们倒也不显得可怕了,谁知道在下一个巷口会不会找到“宝藏”呢?勇挑“队长担”学院一开始发通知说要组建“三下乡”队伍时,我并不在意,当时的我只想着别人能拉我一把进队伍。可是当我查阅资料发现这座离我家还算近,又是第四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还拥有岭南代表性建筑群的古村落——沙滘古村时,一大串想法蹦入我的脑海,这时的我想着“稳赢了”。也正是这样的想法,我的队伍火速建立了。成为队长的我却慢慢地发现,队长真的不好当。身为队长,最重要的就是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对于我来说,第一次担当队长之责,还显得有点吃力。因为大家都是身为已经成年的大学生,本身就拥有自己对于任务和实践活动的态度与理解,很难再去要求和改变。但是我找到了一个秘密武器,就是“沟通与交换”。大家都在为自己的实践活动做贡献,人人都是自己实践的“队长”,大家遇到问题及时沟通,有想法了及时说,并且在一次次想法的交换当中,我们队的好点子越来越多,越做越好。而我呢?其实就相当于“舵手”,将大家的想法收集整理后,找到最佳方案,带领大家一起朝着目标不断奋进。成为“队长”对于我,是一段十分难忘的经历,是一次成长的历练,我相信我能挑起“队长担”,带领我们队伍乘风破浪。这次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与以往我所参加的所有实践活动都大不相同,它更像是一次我人生路上必须要经历的历险。在这次的活动中,我终于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圈,成为了队长,担起了更大的责任,与队友们互帮互助不断前进;成为了探险者,来到不熟悉的地方勇敢“冒险”,以另一种角度发现我所处城市的魅力;成为了亲历者,来到沙滘古村亲身感受这村落的发展变化,感受这座城市的发展变化。最后的最后,这次的实践活动已经不仅仅是一次学校派发的任务,而是一次历练,我就是需要历经千锤百炼才能练成的钢铁。往后的日子里,我将发挥我钢铁般的精神朝着目标不断前进、不断磨练。
“三下乡”多彩乡村主题教育活动心得很早就听闻了岭南师范学院的“三下乡”活动,但由于今年疫情的影响,我们没能向往年一样对贫困地区的小学进行支教,不过今年我们却迎来了更多更有意义的“三下乡”活动主题,而“多彩乡村”主题教育就是其中一个。我很荣幸能够在佛山地区和我的同乡小伙伴们组成了一支活力充沛的实践队伍。在学校的号召下,我们以“多彩乡村”为主题,定位佛山顺德乐从沙滘,并开启了探寻走访沙滘之旅。本以为乐从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家具城,都是颇具规模的现代商业城,不过确实如此,只是没想到在这众多高楼大厦、交通繁忙的城镇中,竟然存在着一座耐人寻味的古村落——沙滘村。当我们第一天到达沙滘村时,我发现这里的人的生活节奏非常舒适,在集市中、在大街上、在小巷里、在树荫下、在小湖边,尽管都是人来人往,但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存在,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我们实践队伍每次都是早上来访沙滘,街上早餐店的热气腾腾,感觉又是沙滘村忙碌而又美好的一天的开始。来到沙滘,必然要走访闻名广东乃至全国的陈氏大宗祠。来到它面前,我被它的气势震慑到了,当我拿起相机想拍下这壮观的一面时,我发现我的相机已经装不下它的宏伟规模,以及极具特色的建筑形象,我需要走到很远的地方,才能拍下它的全貌。它的建筑风格与一般的宗祠设计风格有非常大的不同,它的门前双狮并不在门前,而是在大门顶部横梁上,十分有气势。而大门顶部的横梁石雕也是非常有设计感,对称的双龙,色调艳丽,每一块区域都呈现了不同的雕刻手法,讲述着不同的故事。一进门便是一阵历史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里面的陈设风格,是令人感到前卫的中西合璧,极具创新,尽管其已有百年历史,但在如今来看,其也是非常独特新颖的存在。整个宗祠都在讲述着其前世今生,以及沙滘的发展历程,在里面我们能看到当时中国历史的缩影。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有幸碰上顺德自媒体电视台对陈氏大宗祠的来访,我们也遇见本次陈氏大宗祠的主要讲解人霞姐,她非常热心地带着我们一路讲解大宗祠,让我们对其有了更深的认识,她对大宗祠独特的见解让我明白原来一座建筑并非只有砖瓦,还有它承载的精神、文化、历史、韵味等等,它的一砖一瓦都是有感情的,都向我们诉说着不同的故事。除了大宗祠,沙滘还保留了很多古民居住地,每一条小巷都保留了其独特的历史气息,每一条石板小路都承载了不同年代的专属记忆。当我们走进这些古民居时,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沙滘村民大大的情怀和浓浓的乡愁。随着时代的发展,沙滘村也建设了很多现代化的设施,比如小型加油站、共享单车等等,而且还有很多赏心悦目的特色公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南村公园,公园里不仅有运动设施,有老年人娱乐的茶话社,有儿童玩乐区,还有亭亭玉立的荷花池,满眼望去,真的就是一幅国泰民安、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画。本地村民也非常热情亲切,听说我们是大学生要来本村进行实践活动,他们丝毫不吝啬并大方地向我们介绍沙滘村的种种,在他们的脸上,我看到了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其实最让我感叹的,还是沙滘人的信仰。沙滘村分为北村、南村、西村、东村四个部分,每个地区又有着不同特色的古庙,南村有财神庙,西村有观音庙、大仙庙,东村有天后庙等等,一路走进沙滘,也有着不少供奉土地神的社公,尽管是小小的社公,也是工艺精细,玲珑别致。沙滘的每个自然村都有各自不同的民间信仰,但不论拜哪座庙里的神灵,沙滘村民多是祈求神灵庇佑,怀着阖家安康、事业畅顺、学业进步等的美好祝愿的,这体现了沙滘的民风淳朴。每座古庙有具有上百年的历史,虽然经历了风吹雨打,但至今看来,栩栩如生,古色古香,色调艳丽,还是不得不让人感叹,沙滘人的信仰真是永垂不朽啊。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东村的天后庙,因为它不容易找到,它处在众多家具商店当中,彷佛与周遭格格不入,但其实不然,当我们到达它门前时,它就是独特地存在于众多现代化建筑当中,可见,尽管沙滘由古到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沙滘人的信仰永远不会改变,这是让我最敬佩沙滘人的其中一方面。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我们对沙滘从陌生到熟悉,从胆怯到从容,沙滘的每一寸土地都向我们讲述着它的故事,一路走来,我们彷佛走过了沙滘的前世今生,领略到了佛山古村落的韵味及风情。虽知还有很多关于沙滘的故事我们还没有听完,但时间有限,我们期待下次再见,并愿闻其详。
搭乘网络快车,寻知识芬芳 疫情作妖后的暑假显得格外的漫长,这也使得大学生三下乡实践活动开创了前所未有的线上文化支教方式。虽然对无法下乡开展实践活动而不能跟队友们密切合作抱有遗憾,但我们同时对于线上开展的便利和零距离充满期待。线上云支教已经开展多日,我们千千万万的大学生们达搭乘着网络便车,悄然进入到各地孩子的家中展开了高效的一对一教学。 这就好像小时候的畅想实现了一般,不用去到学校也能做到让学习无孔不入。网络教学在2015年就已经使大批的偏远山区或者教育资源落后的城市孩子享受到了平等的师资教育。可以说到现在,网络教学日趋成熟。就连最传统的面授形式也在不断更新并与网络进行交互。网络教学必定成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我在这次的支教活动中匹配到的是一位即将开始英语学习的二年级小朋友。为了便利辅导,我去书店购买了配套的辅导资料,制作了对应内容的PPT。本以为准备全面的我,最后却败在了小朋友根本不会发音的难题上。也许是他根本没有接触过英语,字母表背起来都有点费力,对单个的字母组成的单词根本没有记忆点。这与我平常看到的二三年级就能掌握上千词汇的邻居小朋友完全不同,也让我看到了教育以及思想资源的分布裂痕。小朋友本就缺乏自主性,若是周围环境少了“别人家的小孩”施压,家长没有超前的引导意识,大可能缺少了应有的上进心。 最后,我选择了让他在单词的下面写谐音字或者拼音方便记忆。这个方式更能被他所接受,现在每一单元的单词他都能够流畅的朗读。根据辅导书上安排来看,并没有将音标表放置进课本。这一阶段学习音标可能对于小朋友来说是有难度的,但是音标却是熟悉和记忆单词最好用的方法。后续我就按照课本进度讲解了日常生活见面打招呼、七彩颜色、与朋友们过生日......等等内容的表达。我从来不只是以上课的目的来开展教学,上课的过程中我会主动引导他进行表达一些自己真实内心的想法,尽力去了解他的生活环境以便给与他最大的帮助。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内容会增加会不断改变,找到自己适合的学习方法才能融会贯通。 我们现在总是缺少了更超前的眼光来看待身边事物,我们需要不断从前者身上学习,学会以未来的角度分析现在身边事物。这些孩子们的学习刚刚开始,而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未来又何尝不是新起点呢?
在山瑶村短暂居住的这几天,我们亲身感受到了这座文明村庄淳朴的乡村风情。 初到村庄是晚上,当时夜幕中的山瑶村已渐渐步入梦乡。万籁俱寂,那天晚上的月亮尤其圆和亮。我们一行人在皎洁的月光下热烈的讨论着明日的行程,丝毫没有舟车劳顿之意。 第二天一大早,山瑶村村主任亲自前来我们下榻的村民家中,与我们进行了亲切的会谈。村主任询问了我们的行程安排,并告诉我们他会一路随行。村主任的帮忙极大地便利了我们的实践活动,减免了我们进入学校与村委会此类地点所需的手续和步骤。 山瑶村村落成团状分布,村民彼此的住宅之间离得很近。常见村民互相串门访问。 住得临近我们落脚的人家的村民得知我们的到来,经常热情地过来问候我们,主动提出给我们送食材,送午餐,送晚餐。在我们的再三推辞之下方才作罢请客吃饭之意。在做饭煮菜时缺少的食材,到邻居处去问一问,拿回来的不只是一碟酱油或一勺盐,而是一整瓶酱油或一整袋盐。 几日来,我们和村民越来越熟悉。 下乡第三日,我们需要借用交通工具前往镇上购买物品。小卖部内看店的小哥哥毫不犹豫借予我们他日常出行所用的电动车。也正是他的热心帮助,让原本打算放弃去镇上的念头的三位队员,顺利地完成了采购。 几日的生活体验下来,处处可见家家户户门前干净的通道,干净无异味的鸡舍,整洁有序的村内农贸市场等等。处处可以感悟到这个乡村的文明发展,以及村民们热情待客、真诚友好的生活态度。 至此,愿山瑶之情,四海共享。
飞檐翘角,雕栏画屏,这是一座集明情古建筑艺术和佛山传统文化的民俗类博物馆,它凝聚了佛山深厚的历史,汇聚了众多古代的工艺遗珍。很难想象,这座博物馆坐落在一片繁华的闹市之中,它就是祖庙,也是文传院“岭南文化”社会实践队的主要走访地。走进佛山祖庙天地,感受岭南特色文化。“岭南文化”多彩乡村社会实践队通过线下考察与线上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记录佛山祖庙与岭南天地的精神风貌,并传承、弘扬岭南传统文化。实践队派出小分队走进祖庙,细细品味这座拥有“东方民间艺术之宫”美誉的博物馆的独特风韵,穿梭在建筑之间,在一砖一瓦、一棱一角中,遨游于历史长河。精武会馆、黄飞鸿纪念馆、叶问堂,再现一代宗师风采;万福台、锦香池、钟鼓楼,蕴含独特岭南之美。“宜家越来越少后生仔来祖庙咯(现在越来越少年轻人来祖庙(参观游览)了)。”实践队在祖庙进行采访时,一个爷爷感叹道。这也更坚定了我们的信念,未来,我们将积极传承与发展传统岭南文化,使优秀岭南文化得以在新时代里更好地传承下来,生生不息而愈发熠熠生辉。撰文:“岭南文化”多彩乡村社会实践队
虽没有三尺讲台、空旷的教室和学生们稚嫩的脸庞,但青春热情的大学生“小老师”通过互联网连接来自各地勤奋好学的学生们进行线上辅导学习,下面来了解一下“觅光”文化支教社会实践队的线上支教故事吧!课堂上隔空的“见面”在线上辅导的过程中,队员们与辅导对象处在不同的地方,但远距离并没有拉长我们教学的距离,他们小老师通过腾讯会议,视频通话等方式实现了线上见面,用网络开启了崭新的见面与上课模式。 精美有趣的课堂PPT为了更好地完成授课任务,队员们都会在课前认真细心地做好备课的工作,例如在网上查找大量相关科目的资料,然后花大量时间去筛选合适的资料制作成精美有趣的教学PPT,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们上课的注意力,还可以通过PPT将讲授的知识点清新地展示在学生们面前,让学生更易于掌握知识。辅你所需,导你所向队员们参与线上辅导的目的是帮助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或者需要进行心理辅导的学生,为他们解决学习上与心灵上的困惑,让他们在学习上有更大的进步,心灵得到慰藉与鼓舞。而在辅导过程中,其实不只是辅导对象得到成长,他们小老师也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们一起成长,一同前行。这次线上文化支教活动,不仅给实践队员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把他们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去,在整个辅导过程中,队员们加深了对学生的了解,学会了如何以老师的角度去与学生沟通交流,学会了聆听学生们的心声与打开他们的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