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新闻

新闻

  • 突破农村垃圾处理难题,建设美丽乡村

    突破农村垃圾处理难题,建设美丽乡村长期以来,由于意识不足、缺少经费等原因,农村垃圾、人畜粪便及污水处理等长期处于粗放式管理状态,加之农村环境保护宣传力度较弱,农村人居环境已经成为当前美丽乡村建设的突出短板。从“美丽新农村建设”到“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被提上工作日程,而困扰乡村生态环境的一个突出要点就是生活垃圾。“锄禾”实践队经过详细的探讨后做出了一份贴合课题的调查问卷后,走访组展开了问卷调查走访的进程。8月14日晚上走访组成员何晓雯在线上采访了三位来自云浮农村的青年,一位工厂工人,两位学生,采访者围绕调查问卷向他们了解粤西地区农村垃圾处理的现状。这三位青年对于所在地区垃圾处理现状的满意度都不一样,分别是比较满意、一般和不满意。采访后得知他们所在村子都有垃圾集中处理的基础设施,政府也有定期派人清理垃圾点,所在村里最常见的垃圾处理方法都是垃圾由清洁车转运到垃圾转运站焚烧,村里都进行过有关垃圾处理的环保政策宣传,对于垃圾分类,基本是愿意的。根据问卷调查和走访,农村主要产生厨房等生活剩余垃圾、可回收物品如废纸塑料瓶和其他垃圾,虽然大部分人处理生活垃圾的方式都是回收有用的,没用的扔垃圾箱,但是就地焚烧的情况也有,众所周知有些垃圾直接焚烧是会污染环境的。从整体来说,人们对垃圾处理的问题是越来越重视的,垃圾处理的方法也比较科学,跟以往的农村形象相比可以说是改善了非常多。很显然,农村的垃圾处理不能只靠村民,政府的相关措施和政策也是非常重要的。采访中三位青年都认为农村垃圾随意乱扔的原因是农村素质不高缺乏环保意识和缺乏有力监管。这就需要政府的相关政策和加大环保宣传的力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指出,“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相信粤西农村垃圾处理的问题能解决好。

    2020-08-20 23:15:00 作者:李子玲
    • 0
    • 9742
  • “锄禾”实践队青春活力助力乡村环境

    作者于婷曾在建成小康社会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中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常态背景下,我们必须要立足国情,充分认识到环境问题是实现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一个瓶颈问题。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队员程汇所居住的农村环境问题近几年得到改善。农村的垃圾处理,一直是提高村民生活水平需要攻克的重点,难点。以往农村垃圾处理方式往往不正确也得不到有效的建议,例如养殖垃圾错误排放于河道,生活垃圾堆积无人清理等问题在以往有所体现。想要农村垃圾处理问题搞好,其相关硬件不能少。垃圾分类收集箱在农村较为常见且分布合理,每隔一段时间便有相关的人员打扫清理。,对于牲畜排泄废物可应用于作物生长等方面,尽可能地最大化利用起来。其实要想解决好农村的垃圾处理问题,改善农村环境,便要结合实际探索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同时,还要加快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步伐,因地制宜探索出适合农村特点的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在这些的基础上,也可以涌入一批青年的力量。其实很多地区开展过“青年活力带动垃圾分类”的活动,年轻人成为主力军,带头配合好相关工作。让年轻人利用自己所学到的运用到其中,这样也可以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让垃圾分类处理成为全民参与的活动。

    2020-08-20 15:18:55 作者:chh
    • 0
    • 9907
  • “锄禾”走访居民提疑篇

    8月6日,“锄禾”实践队在有条不紊地开展了前期工作后,以“粤西地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为调研中心,对队员严清莲所居住的小镇随机工作者进行提问收集信息。毛泽东领导层表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同理,对于农村垃圾处理亦是如此。队员严清莲对任职于镇上街道办的工作人员提出疑问,“本镇对垃圾处理的相关政策是什么?”受访者表示将会因地制宜地制定村庄保洁方案;一般由市里下发发展方案,然后根据本镇实际情况来修改方案,最后落实到每村。如,从去年开始开设的垃圾定点收集点,并根据村镇的分布范围,实施2-3天安排一辆垃圾车进村收集垃圾。而被收集的垃圾处理方式为,先运送到镇的垃圾中转站,后运到岗美镇,全市通知,最终处理不清楚。而对于垃圾分类,街道办工作人员表示,由于乡村民情原因,先培养村民定点收集垃圾的意识,然后再落实垃圾分类。对于第二位职业为医生的受访者,我们了解到普通农村家庭垃圾的主要有塑料袋,食品残渣,卫生间垃圾等几大类。且受访者具备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可以根据垃圾袋颜色区别储存对应的生活垃圾,对垃圾分类便于垃圾处理的作用明确。在谈到家附近是否有垃圾回收站,是否有专门人员来清理垃圾等问题,受访者表示清理垃圾的工作人员普遍,并于每周收集垃圾一次。而对于近年来村容村貌的变化,两位受访者均表示,近年来的村容村貌变化很大,目标是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有很大变化,河流水沟水变清了,乱扔垃圾的现象减少。接下来进行污水化收集,垃圾分类等工作。村村相通硬地变化,生活垃圾定点收集,河流水沟无污染,村容绿化得到改善。垃圾分类在农村得到重视,村民便有足够的信心实现建设美丽乡村。

    2020-08-20 15:15:28 作者:chh
    • 0
    • 9707
  • 青年回乡创业情况以及对乡村振兴的作用

       通过线上填写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在对当代青年回乡创业的看法中,近一半的青年51.79%认为回乡创业值得一试,46.43%的青年认为要积极参与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极少数1.79%认为没有前途;在青年这一角色对乡村振兴的重要程度中,93.75%的人认为青年必不可少。从这些调查数据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青年对回乡创业的热情之高涨,青年回乡创业也必将带动地区脱贫致富,为乡村振兴助力扬帆。    调查中发现,许多青年有想法却没有实践起来,如何把激情化为实际行动,这需要外在条件的大力支持。在青年返乡创业资金上,虽有小额担保贷款的大力支持,但会受到担保基金、贴息资金以及贷款条件的限制;返乡青年创业能力欠缺等。对于这些情况,国家应加大扶持力度,地方政府应落实扶持政策,开展加强创业培训,并且落实相应的培训补贴,这样才不会使得回乡创业青年心有余而力不足。    青年是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青年回乡创业为乡村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人力、人才要素,同时也推动更多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向农村流动,农村必将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

    2020-08-19 23:26:15 作者:
    • 0
    • 9774
  • 【文讯】中学生励志读物《我的北大梦》公开出版发行

    作者简介:  周天亮,北京大学硕士毕业,中学一级教师,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会员,深圳作家协会会员,曾翻译出版小说《寻圣光的人》,作为唯一作者于著名翻译期刊《译界》发表学术论文一篇,于《江西教育》《广东教育》《班主任之友》发表文章、论文3篇。参与制作的《学习策略与核心素养发展》资源包在广东省教育中心主办的数字出版活动中入选并出版。从教以来荣获:深圳市南山区中学英语教师演讲比赛一等奖、深圳市南山区十六届英语节先进个人、深圳市南山区优秀班主任、外教社杯十一届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大赛全国优秀指导教师;文理学校第二届教师素质大赛特等奖。 《我的北大梦》自序:或许,每个学子心中都有个北大梦;或许,对于多数学子,北大也就仅仅是个梦;又或许,还有许多学子对北大,连梦都不敢梦。初中时,北大对我来说,是一个古色古香,雄浑庄严的校门,我只透过练习册的封面,想象校园内博雅的光辉。高中时,北大对我来说,是一个美丽却又卑微的梦,在天之骄子们高谈阔论她时,我只能装作没听到,匆匆而过。再之后,北大对我来说,变成了一种图腾,一种信仰。而我也在寻觅图腾的苦旅中再现了夸父追日般的悲壮,历经了上千个日日夜夜的凄怆。最终,如愿以偿。但曾经的日子太苦了,以致我稍稍回想起那段过往,内心就有那么一团遮天蔽日的乌云笼罩着,挥之不去。于是,踏入燕园后,我都不太愿意回首这段往事。那又是什么让我鼓起勇气,写下那段寻梦苦旅呢?是致自己终将逝去的青春吗?还是莫名的文思泉涌不吐不快?都不是,是需求。毕业后,我成为了一名老师,一个班主任。在教育一线,与学生们的长时间接触与沟通,我发现学生成长过程中面对的诸如学习动力不足、没目标没追求、自信心缺失、亲子关系不和甚至是早恋轻生等问题,这些我都经历过。我也发现,当和学生们一起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与其夸夸其谈拿出各种理论行为模式去论述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倒不如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孩子们:当年,面临同样问题的我是怎么选择怎么做的,结果或者说后果又是什么。在我任教的课堂上,每次讲自己的故事,学生们都听得津津有味,并且大都能转化为正向行动,这让我有了创作此书的原动力。我以“北大梦”为主线,以亲情、友情、师生情为支线,记录了我这么一个先天条件不太好,运气有点糟的普通人的成长历程。许多人都会用“天之骄子”形容那些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但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天之骄子”和我毫无关系,搬个云梯我也高攀不上。我就是一个智力平庸之人,硬是凭毅力爬进北大的。没错,是“爬进”。本书写作的语言尽量贴近青少年希望读者在若有所思的同时也能微微一笑很精神。每讲完一个故事,我都以师者对话读者的形式做个小结,涉及到读书学习,感恩父母、师长、朋友等方方面面,充满正能量。“爬”进北大之后,我还记录了在北大的精彩校园生活,希冀给孩子们勾勒出一幅美好的蓝图。总之,我希望此书能将梦想的种子在读者的心田种下,梦想的圣光能为孩子们照亮成长之路的前进方向。虽然,此书是主要写给青少年读者,但或许最好的状态是家长们与孩子们一起看,相信家长们也会有所感悟。如果再将读者群放大,我相信那些在寒冬里用左手温暖右手的逐梦者读完之后,多少也会有几丝暖意。梦想还是要有的,并且,一定会实现的! 读者反馈:读者A(学生):这本书整体的文字活泼轻快,语言生动优美,还列举了一些历史名人的典故。进入的都是您的成长经历中,最真实,最精彩,最难忘的故事。我读得酣畅淋漓,有时会会心一笑,并且收获了很多。这本书给我一种读其他书从未有过的奇妙的感觉:书的主人公就是我身边的人,我的老师原来还经历了这些...结合您的童年和初中经历,我进行了比较和反思。1.我现在的物质生活比您以前丰富了太多,可以寻求知识的途径也有很多,可是回忆这三年的初中生活,我发现自己还是缺少勤思多问的精神。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努力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多向老师提问请教。2.相同的是,我们的母亲都是慈爱,坚强,善良的,她们总能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和善意,我的母亲是我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虽然我还没有经历过高中大学,但是这本书让我提前得到了预习。1.克制住懵懂的情感(直到现在还没有过),等到自己有能力去撑起爱情的责任时,再去向他吐露心声。2.我个人感觉自己一直缺少一股隐忍决绝的狠劲,初中三年成绩都不是很出色。总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就心满意足了。现在想来,如果当初自己再去进行一些额外的阅读和知识的补充,可能会带来一个质的飞跃。所以要针对自己的短板,迎难而上。3.对于您在书中说到的,因为物质条件或是成绩带来的自卑。大家的家庭条件相差不大,但是我的确体验过后者,这样的感觉在我们班格外明显。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次大考后都会见到班上学习好的聚在一起讨论(只有英语考完后才会来找我讨论下)。这让我明白,只有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才能吸引身边优秀的人。对于您终于考上北大,这整个为了梦想拼命后失利,重振旗鼓在次奋起后被击垮,最终终于"爬进"北大,好事"过三"。这通过自己日日夜夜不懈努力得到的成功,充满了血汗泪,也一定无比畅快。而对于我,一直没有这样一个宏伟的北大梦,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老师(从小学就定下的梦,具体教什么还不确定)。不过我相信不管命运如何变化,knowledgeisalwayspower.只有踏入了一个好的平台才能拥有更高的视野广度和机会。总的来说,您的故事给我以巨大的激励和切身的感悟。今后当我迷茫时,便可拿起这本书读读,就好像再次置身于您生动幽默的课堂上,每次都有新的收获。感谢您初中三年传授给我的知识和为人处事方面的经验!  读者B(社会人士):你的书,开篇就吸引住了我。天之骄子,可遇不可求。而平凡人追求梦想的过程,却让众人都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引发共鸣。也正因为平凡,其实现梦想路上付出的努力和坚持,才更给予人予力量。看到你第四次考试时,你母亲和你电话的那片段,差点要流出眼泪来,你母亲很伟大。看完全书,多少唤起我们这些老男孩,对于梦想这一词的回忆。入社会多年,几乎都慢慢觉得提起“梦想”就觉得矫情了,但是看完之后内心深处再次被触碰,有梦想的人是幸福的,有信仰的人是有着惊人的力量的,为之付出并追求的人是值得所有人敬佩的。 读者C(家长):昨天追书到半夜,今天下午有空又继续看到最后,您追的梦用您的信念、拼搏、坚持、努力最终实现梦想让我触动很大,感人之深。您的这股子“狠”劲是我们家孩子目前太欠缺的了,这本书就像照亮孩子黑夜里前进中那盏明灯。屡败屡战,希望也能激起他的斗志,做个阳光肯努力拼搏的男孩。明天开始让孩子看,一直不敢有梦想,这本书就是为他量身打造的。 名家推荐: 这本自叙传讲述了一个平凡的学生,如何努力实现“北大梦”的故事。让我感动的不是他怎么“成功”,有什么秘诀,而是他阳光的心态、理想和毅力,在追梦过程中让青春释放光彩。以老师的角度回顾学生时代,许多经验之谈很接地气。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山东大学讲席教授 温儒敏 这是一位一线青年教师的内心独白和价值取向,他通过自身的努力拼搏向读者诠释梦想与奋斗的力量,一路走来,一路辛酸,一路精彩。这种坚持与超越,皆因为心中的那个梦想。更让我感动的是,北大毕业后,天亮老师以自身之所长在一线教书育人,播下希望的种子,传承思想的洗礼和信仰的力量。 ——全国名校长、特级教师、广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专家组成员吴希福 天亮从紫金的苦楝树下到北大的未名湖畔,从懵懂少年到人民教师,通过平实、幽默的笔触书写了一位平凡少年通过不断努力走进心目中的最高学府。作品所叙故事生活气息浓厚,从点点滴滴小事引领读者感受他在追梦征途上的艰辛苦楚,触及心灵深处。他的坚毅与执着,充满正能量、催人奋进令人感动,值得一读再读。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谢友义 

    2020-08-19 20:18:02 作者:
    • 0
    • 9725
  • 岭南师范学院“繁星”文化支教社会实践队——线上辅导心得

      疫情当下,“时代中的一粒灰,落在个人那里,可能就是一座山”这句话引发了不少人的共鸣。诚如此言,严峻的疫情让很多人都有种“无力感”,但也激发出了普通人的力量,而我们就是那一群普通人,我们就是那一群在疫情来袭时也同样应当“逆流而上”的普通人。在这一个特殊的暑假,我们学校开展了“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想,这是我略尽绵薄之力的一次绝好机会,于是,我在这个迟迟不得开学的假期,体验了一下身为人师的感觉。 由于在高中阶段语文和文科综合成绩比较突出,并且当时的笔记都还保留着,于是在补习的时候主要辅导这两大科目。结合学生的实际,在语文方面我给学生安排的是阅读和作文的辅导,在地理方面我侧重讲解习题,总结规律和分析答案。我的语文辅导对象是一名小学生,看着其家长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我心里虽也着急,但我深知语文是一个需要耐心的科目。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我坚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尽量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知识点,一段时间之后,看着学生的成绩渐有起色,我倍感欣慰。  疫情当下,我们当上。即使我们再平凡,但疫情肆虐之时,无名之人也能为新冠疫情的防治贡献着有为之举。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意义非凡,希望我和我的祖国,都能越来越好。

    2020-08-19 17:09:59 作者:张茵茵
    • 0
    • 9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