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物理学院在弘雷楼311会议厅举办了第十三届“博雅魂·技能风”科技文化节开幕式暨第三届地理科学展示大赛(决赛)。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物理学院党委林雨书记、梁伟民副书记、地理系尚志海主任、黄日辉副主任、万海波博士、宋秀丽博士、辅导员梁碧斐和许恩兰老师。此外,大赛还邀请了第五届中国高校地理科学展示大赛获奖团队做专题展示和经验分享。林雨书记讲话(陈琦雯摄)通过观看视频回顾了往届活动的成果和精彩瞬间后,院党委林雨书记为第十三届第十三届科技文化节开幕式致辞并宣布开幕。他肯定了物理院学子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并鼓励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技能活动,利用科技文化节平台,提升自身综合素质,锻炼人格和提升思想境界。作为“博雅魂·技能风”科技文化节系列活动的重头戏——地理科学展示大赛也迎来第三届,本次大赛的主题是“新时代的地理学”,旨在通过对地理现象进行探索、研究与展示,提升学生的地理专业学习、科研应用、团队协作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展示学生风采,助力学院学科建设。PPT展示(陈琦雯摄)在比赛中,十支决赛队伍选题紧贴地域特色,既有研究岭师积水、赤坎步行街活力改造、雷州与智利的对跖点,也有探讨赤坎养老需求、湛江古建与台风、“空心村”、外卖与出行的问题。在展示形式上,选手们秀出十八般武艺,请来了“熊本熊”,扮老人,当中介,做专家,惟妙惟肖,使比赛增加不少趣味,体现了选手们精心的准备和较为扎实的地理素养。据悉,本次大赛中表现优异的选手将有机会代表学校出征明年中国高校地理科学展示大赛。一等奖(陈琦雯摄)二等奖(陈琦雯摄)三等奖(陈琦雯摄)优胜奖(陈琦雯摄)地理系黄日辉副主任代表评委团做总结,并对参赛选手提出三点建议:一、认真备赛;二、拓展视野,强化地理思维;三、结合导师课题,刻苦钻研。他希望同学们能不断进步,追求更卓越的自我!合影留念(陈琦雯摄)此外,物理院300多名学生到现场观赛,院团委文工团声乐队为大赛穿插歌唱娱乐环节,使整个活动既益智又怡情。 具体获奖情况如下:第三届地理科学展示大赛具体获奖名单组名组员名次博雅商业咨询曾祺盛一等奖、500元林熙涛黄晓莹陈宝怡黄飞鸿炖梨张文飞二等奖、300元李彤邓素炎洪嘉欣F4花美男队陈锦华二等奖,300元陈怡仙蔡灼芬李一锋欣欣豪bling方颖欣三等奖、200元董锡豪李金玲莫广欣外卖盒大队王渝三等奖、200元覃嘉怡叶瑞超李莱茵银发护发使者陈日凤三等奖、200元陈虹彤梁嘉晓林晓梦大肥虾梁文慧优胜奖陈莹莹优胜奖邓晓婷优胜奖黄莹映优胜奖记得保持微笑喔盘炜优胜奖王小花优胜奖李奕信优胜奖叶丹丹优胜奖肥宅队植文静优胜奖戴鑫儒优胜奖庞美玲优胜奖张立婷优胜奖乘风破浪谭嘉颖优胜奖康志明优胜奖李明灿优胜奖陈洁薇优胜奖
11月30日,2019年岭南师范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年会在雷阳区举行,活动由表彰大会、成果联展和实践论坛三大部分组成,参会人员有校党委黄达海副书记、大学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校团委领导、二级学院党委副书记、负责教学工作的副院长、团委书记(负责人)、获奖代表及19级部分学生。2019年物理学院积极响应校团委的号召,精心筹备、动员师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及年会联展。物理院社会实践团队支教服务学生人数560人,共累计370课时,在搜狐网、网易新闻网、凤凰网等平台被报道5084次,其中全国性媒体报道约1800次,省级媒体报道1847次,取得了2019年“省级团队、校十佳团队、校十佳个人、优秀指导老师”等荣誉,两篇调研论文在校调研报告评选中脱颖而出,荣获“二等奖”。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果联展作为本次年会的重头戏在体育馆前隆重开展,各学院各展风采,参观人群涌动。校党委黄达海副书记在观看物理学院成果展区,细心听取了展区内容的讲解后,肯定了我院师生为社会实践活动做出的努力,期望在新的一轮实践中将物理院学科建设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主题要凸显专业特色,打造实践新亮点,形成实践新成果。领导们 物理学院社会实践团队在此次年会中收获满满,但也看到了自身需要增强的方面。所以,在总结往年实践成效和借鉴其他学院的经验基础上,我们将在2020年的大学生实践活动中凸显物理院学科专业特色,主推“科普下乡”作为明年的学院社会实践工作的重点主题,打造具有物理特色的三下乡“品牌”。同时,希望同学们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强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
特殊的诗歌坐标 ——胡杨将军诗集《傲雪雄风》序 静川 我是军人的儿子,我喜欢军旅诗人内心直立的器宇,无论他们的诗风现代抑或传统,军旅诗,都在这个特殊的诗歌世界里,有意无意间逐渐“清素”起来。军旅诗也是多元化的,立意不乱,无论是李瑛、刘家魁、马萧萧、艾寇、高发展、赵琼还是胡杨,他们的诗外延都很大,但他们都能保持一种身负使命的高度。他们虽然也是个体行为,但他们积极参与诗界文化,有效介入到对时代主题、军队改革大势下情感和记忆交互辩驳的充分延展,这也是中国军旅诗文化的骄傲! 读胡杨的诗,也许是偶然中的必然,我90年代就认识了军旅诗人李瑛、叶文福,后来我又读马萧萧和艾寇等一大批军旅新老诗人的作品,与他们相聚在网络和微信平台。我能和这些军旅中的一线诗人在一起切磋诗歌,是我的荣幸。当然,这也是我的乐趣,只缘我爱军旅诗人,更爱他们的诗。心中有所期待,自然就想觅到他们的踪迹。好在如今的网络飞速发展,论坛、微信平台,比传统的媒体更具有鲜活性。我关注了很多微信诗歌平台,包括《军旅诗界》。当中不乏让我眼前一亮的作者,胡杨就是其中之一。 我自小就爱好古体诗词,其中的边塞诗,我尤为喜欢,如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高适的《燕歌行》、徐陵的《关山月》以及王褒的《渡河北》。胡杨的诗,有传统的韵律美感,古味如茶,令人回味。我在2017年的《军旅诗界·第44期》读过胡杨纪念志愿军赴朝作战66周年而作的一首诗,叫《血祭英烈战旗红》,诗中写道“钢雹铁雨,山崩地裂。中华勇士无所惧,强敌淫威灭;鼙鼓催征,弓握夙夜。热血男儿漫山野,擎刀待贼孽”品读胡杨的这首诗总能让我感到意气风发,因为他让我感受到诗中每个字都铿锵有力,气魄不输古人。这首诗,让我想起姜念光的《弹铗而歌》,“穿过石头和琴瑟;把全部锋刃倾向我的额角;面对贫穷、死难以及泪水的重量;我要重振沉寂的剑和失神的诗歌。”还有程步涛的短诗《读碑》“读每一座碑都需要仰视;因为身躯在地下;灵魂在天空用手去抚摸碑;碑是烫的;烈士的血;什么时候都不会停止沸腾用脸颊去亲近碑;碑会流下泪滴;那是砝码;测试我们的生命;是重;是轻”包括李瑛的《在乱山漩涡里》他们用自己独立的视角构建了诗的纵深感,从而呈现出军人为国牺牲的生命价值与崇高意义的内在本质,发掘并构建一种神圣的美。 胡杨的诗有铿锵豪迈的气场,也有平凡柔情的诗意。他在群里读了黄兴蓉的一篇短文《我叫山果》,一位将军被文字里的底层群众故事所打动,他也以文风朴实的诗,感动了我。“她从大山走来,背着沉重的竹筐。稚嫩的肩膀,承载着全家的希望。她本该坐在学堂,畅游知识的海洋。美好憧憬,还在不在她心上?她从大山走来,期待着致富处方。奔全面小康,党和政府的夙愿。响应习主席号召,挑精准扶贫重担。”这首诗一共分六段排比写法,真实感人。胡杨的诗涉猎广泛,军旅、民间、百姓、回顾,或瞻仰不该弄丢的传统美德和道德,在胡杨的诗里都能找到重温的痕迹。他在《雷锋的铺》中写道:“一个普通士兵的床铺;它为什么;能令人凝神肃立心潮起伏;老式的军装;见证了无私奉献的一路尘土”胡杨将军的诗,我先不谈诗的语境,就说一位共和国新时代的军人对全民族的道德意识永存于心,就值得我尊敬。 作为军旅诗人,他们的创作特征在军旅题材面前似乎有了比较明确的精神主体性,因军人的职业属性、军营生活的古今时空共性、职业与职责使命的摩擦系数等在诗人内心世界的经验放大、精神定位、审美品位及情感激荡,强调着艺术的个人特质和多元情感世界中的美的标准,这也使胡杨的诗离不开对部队的留恋和回忆。一首《中秋夜的情思》,最后的情感还是揉进了他戎马生涯40余年的部队生活,还有《鞋与路》《战友喜相逢》等诗歌,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具体读他的诗,还是前几日《吉林日报》“东北风”的主编培光老师让我为胡杨的诗集写点文字,我在50多张图片里,第一次这么集中赏读了胡杨的诗。这些诗,和我在《军旅诗界》平台看到的大不相同,诗风有所改变,他的诗歌语境剥离缠绕在坚硬词汇之上的无限生成逸美的空间,他对最后的故乡吉林,用细腻的文本担承大美吉林的情怀,写出内心的爱意。如《大美吉林》、《走进长白山》、《锦绣延边》和《立春的长春》等很多诗作,这都是诗人内心为诗为家乡涌动的真情。美国诗人惠特曼说过,“时代之所以需要诗人,是希望他们能揭示沟通现实与他们的灵魂的道路。”诗是诗人个人的创造,表现时代也是通过诗人的自我去实现的。但作为主体的诗人,创作的文化性格、价值取向和审美意识,都会烙上时代印记。优秀的诗人是以先知般的直觉,领悟到时代的精神命脉。作为军旅诗人,使命与担当使然,无可回避地要将目光和胸怀打开,投向诗人的大我视野,这是一种责任和情怀。历史只会在时代和审美的坐标上选择诗歌作品和诗人。我花了一夜时间,读完军旅诗人胡杨的全部诗作,作为将军,业余写诗,我在这些诗歌的文本里,已经感受到一位军旅诗人无法赝制的真实情感。最后祝胡杨将军,继续拥有诗意的生活! 【胡杨】1976年入伍。原吉林省军区政委,少将军衔。曾编著《逐梦要塞》、《讴歌旋风》、《情注长白》等书籍。 (选自胡杨将军2018年出版的诗集《傲雪雄风》上下集序)
物理学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推进,11月27日下午,物理学院党委组织全体党员到廉江市党员教育基地良垌镇中塘革命纪念馆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自觉接受红色革命精神的洗礼。合影留念(陈琦雯摄)中塘村是一块英雄的热土,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革命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活动中,党员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先后参观了“中塘概况”、“抗日斗争烽火”、“解放战争风云”等多个展板,回顾了中塘村革命斗争的历史。参观中塘村展板(陈琦雯摄)中塘村是南路革命中心地区之一,较早成立“保粮军”,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中塘村民在革命先辈的带领下,拥护共产党领导,建立交通情报站,做好人民武装和地方工作人员的给养、伤病员救护等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中塘村有21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中塘村21条自然村被评为革命老区村庄。党员认真听讲解员解说当年中塘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详细了解中塘烈士们的英雄事迹,当年残酷的斗争画面犹如浮现在眼前,让党员们内心深受感动。随后,在学院党委书记林雨的带领下,全体党员面对党旗庄严起誓,重温了入党誓词。党员们重拾入党的激动心情,更加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增强拥护党的信心和决心。宣誓(陈琦雯摄)活动结束后,党员们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敢于斗争的大无畏精神革命精神,在新时代要敢担当有作为,认真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11月,岭师篮球场上伴着此起彼伏的欢呼声。经过时长三周、七场比赛,物理院男、女篮均取得小组五胜的好成绩,正等待“能否进入八强”的结果。现在先让我们一同回顾赛果!11月2日男篮物理院比开放院,41:21 11月2日女篮物理院比开放院,29:211月3日男篮物理院比商学院,29:47 11月3日女篮物理院比化学院,21:2411月9日男篮物理院比教师院,49:30 11月9日女篮物理院比教师院,36:011月17日男篮物理院比音舞院,45:2111月10日女篮物理院比音舞院,35:1511月18日男篮物理院比信息院,45:3911月19日女篮物理院比外语院,19:2711月22日男篮物理院比化学院,49:3911月21日女篮物理院比商学院,30:2711月23日男篮物理院比科教院,26:4211月23日女篮物理院比美院,27:19女篮合照男篮合照在每场比赛的赛前30分钟准时到场热身,比赛途中每位运动员们都全力以赴做到最好,再到赛后不论输赢都真挚诚恳地向对手、裁判、教练表示感谢,以及散场后队员们围坐一团认真分析比赛教训、争取下场比赛发挥更好 手中热乐此不疲拍着球,心中有热情之火熊熊燃烧。让我们期盼本周三、周四即将揭晓的八强名单。让我们本周五、周六继续关注赛事喊出那响亮的口号:青春入火,超越自我,量子导航,物理最强! 合影留念
11月20日下午,校长助理张正栋教授以《教育创新与学科建设》为题,结合主题教育要求,向物理学院全体教职工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张正栋教授带领大家重点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自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重要的地位,提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启了建设实施科技强国的新征程。张正栋教授从坚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出发,对如何准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技治理等重要论述进行讲解,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的内涵进行解读,并全面地梳理了广东省推动科技创新的相关政策。张正栋教授就当前我校学科建设现状指出,目前很多学院包括学术骨干对学科建设的内涵、内容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并结合我校学科建设和申硕过程中的亟需强化的方面提供了建议。他认为学科建设的重要载体就是科学研究,研究成果转化成生产力才是我们学科建设的重要目的。目前国内很多科研成果仅停滞在文章发表环节,向服务社会、指导生产的成果转化能力不足,今后高校科研团队要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他以华南师范大学为例,深入探讨如何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并认为未来的科研课题的申报将以切合国家战略的定向课题为主,自由选题为辅,而通过校企间、高校间、团队间强强联合组团申报重大科研课题的模式将成为趋势。张教授勉励物理学院做好学科建设长远规划,凝练好学科方向,抓好学科建设。宣讲会由物理学院党委林雨书记主持,院全体教职工参加了宣讲会。张正栋校长助理的宣讲会加深了老师们对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理解,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推动学院学科建设规划的制订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图:张校助作讲座现场 图:物理学院全体教职工聆听张校助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