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端

文摘

  • 爱的真谛

    堂上,教授让大家玩个游戏。一位已婚女子踊跃上去做示范。教授让她在黑板上写出100个认为是最亲密的人的名字来,女人毫不犹豫的将父母、丈夫、孩子、亲戚及周围邻居写了上去,这时教授让她在这些名字里去掉3个不是很重要的名字,女人把邻居去掉了。教授又让她去掉3个不是很重要的名字,考虑了一下,将几位亲戚的名字去掉了。就这样重复着……最后黑板上剩下了4个人的名字:父母、丈夫和孩子。这时教授让她再去掉2个名字,她哇的一声哭了……她该怎么办?她该去掉谁的名字?考虑的半天,还是将父母的名字去掉了……可是教授还要她在2个人中间再去掉一个名字,她下不了手了……孩子和丈夫都是她的最爱,谁也舍不得。但是游戏规则必须只能剩下一个,在心如刀割的情况下,最终把孩子的名字去掉了…游戏结束了,黑板上剩下的是她丈夫的名字。教授问她为什么会这样选择?她是这样解释:虽然父母的爱是伟大的他们也是最亲的人,但是他们终究有一天会老去;孩子是自己的亲骨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长大了,也会离开父母的怀抱独自去发展;这时唯一能够和自己相亲相爱走完后半生的只有自己的丈夫了……虽然只是一个小故事,但这个故事给我们上了一堂什么叫友情、亲情和爱情的课。堂上,教授让大家玩个游戏。一位已婚女子踊跃上去做示范。教授让她在黑板上写出100个认为是最亲密的人的名字来,女人毫不犹豫的将父母、丈夫、孩子、亲戚及周围邻居写了上去,这时教授让她在这些名字里去掉3个不是很重要的名字,女人把邻居去掉了。教授又让她去掉3个不是很重要的名字,考虑了一下,将几位亲戚的名字去掉了。就这样重复着……最后黑板上剩下了4个人的名字:父母、丈夫和孩子。这时教授让她再去掉2个名字,她哇的一声哭了……她该怎么办?她该去掉谁的名字?考虑的半天,还是将父母的名字去掉了……可是教授还要她在2个人中间再去掉一个名字,她下不了手了……孩子和丈夫都是她的最爱,谁也舍不得。但是游戏规则必须只能剩下一个,在心如刀割的情况下,最终把孩子的名字去掉了…游戏结束了,黑板上剩下的是她丈夫的名字。教授问她为什么会这样选择?她是这样解释:虽然父母的爱是伟大的他们也是最亲的人,但是他们终究有一天会老去;孩子是自己的亲骨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长大了,也会离开父母的怀抱独自去发展;这时唯一能够和自己相亲相爱走完后半生的只有自己的丈夫了……虽然只是一个小故事,但这个故事给我们上了一堂什么叫友情、亲情和爱情的课。本站声明:本站转摘本文,为的是好文共赏、传播美好,为的是发展和繁荣广东校园文学事业,并不表示赞同文中的观点。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原载单位来函与广东校园文学网联系,我们将在接到投诉后第一时间删除本文!最后,感谢作者创作这篇优秀的文章,感谢原载单位发表这篇优秀的文章。

    2007-08-04 00:00:00 作者:佚名 9658 0

  • 爸爸把手还给我啊?

    这件事情发生在美国。一个四岁小女孩在爸爸新买的汽车里发现了一个象硬币一样的硬物,她觉得很好玩,竟拿着在汽车上划了起来.....她一点也没有意识到自己闯祸了,当爸爸看到划坏的汽车特别心疼,气得不得了,竟一时气愤将孩子的双手用铁丝捆绑了起来,让孩子站在车库旁,自己走了。到爸爸想起来孩子去看时,孩子的双手因为长时间血液不流通,已经肿胀发黑了,经医院抢救仍然没有保住那双可爱的小手。医院作了截肢。后来,这个爸爸重新给车作了喷漆,高高兴兴的把车开回了家。小女孩看到崭新的车很高兴,问爸爸这车怎么又象新的一样了,爸爸告诉了她原因。小女孩听后,伸着自己失去了双手的双臂,天真的问爸爸:"那什么时候爸爸把我的手还给我啊?”爸爸看着自己天真的孩子非常愧疚,在自己孩子面前,掏出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本站声明:本站转摘本文,为的是好文共赏、传播美好,为的是发展和繁荣广东校园文学事业,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原载单位来函与广东校园文学网联系,我们将在接到投诉后第一时间删除本文!最后,感谢作者创作这篇优秀的文章,感谢原载单位发表这篇优秀的文章。

    2007-08-04 00:00:00 作者:佚名 9653 0

  • 世界七大奇迹有那些?

    1.吉札金字塔金字塔是古代埃及王自己修建的陵墓。埃及的吉札金字塔被称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在埃及的大小金字塔,大多都建筑于埃及第三到第六王朝。一些有4000多年历史的金字塔主要分布在首都及尼河上游西岸吉等地。吉札金字塔左边属于卡夫拉王,右边属于库夫王,附近连著一座狮身人面像。主要建材是石灰岩,部分为花岩。建造时间:大约公元前2700-2500年建造地点:埃及开罗附近的吉萨高原相传,古埃及第三王朝之前,无论王公大臣还是老百姓死后,都被葬入一种用泥砖建成的长方形的坟墓,古代埃及人叫它“马斯塔巴”。后来,有个聪明的年轻人叫伊姆荷太普,在给埃及法老左塞王设计坟墓时,发明了一种新的建筑方法。他用上采下的呈方形的石块来代替泥砖,并不断修改修建陵墓的设计方案,最终建成一个六级的梯形金字塔——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金字塔的雏形。在古代埃及文中,因金字塔是梯形分层的,所以被称作层级金字塔。这是一种高大的角锥体建筑物,底座四方形,每个侧面是三角形,样子就像汉字的“金”字,所以我们叫它“金字塔”。伊姆荷太普设计的塔式陵墓是埃及历史上的第一座石质陵墓。埃及共有金字塔八十座,其中最大的一座金字塔是在公元前2600年左右建成的吉札金字塔,全部都是由人工建成。古代埃及人如何把坎石雕刻及砌成陵墓,陵墓内部的通道和陵室的局宛如迷,古代埃及人是用什么方法建造它呢?2.宙斯神像宙斯是希腊众神之神,为表崇拜而建的宙斯神像是世上最大的室内雕像,宙斯神像所在的宙斯神殿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源地,部份奥运项目就曾在此行。建造时间:大约公元前457年建造地点:希腊西海岸奥林比亚(Olympia)的古城中宙斯神殿建于公元前470年,于公元前456年完工,由建筑师Libon设计,宙斯神像由雕刻家Pheidias雕刻。神殿是以表面铺上灰泥的石灰岩建成,殿顶则使用大理石兴建而成,神殿共由三十四高17米的科林斯式(Corinthian)支柱支著,神殿的面积是41.1米乘107.75米,宙斯神殿是多利斯式的建筑,整座神像及他穿的长袍都是由黄金制成,他头戴橄榄编织的环,右手握着由象牙及黄金制成的胜利女神像,左手拿着一把镶有闪烁耀眼金属的权杖,上面有一只鹰停留着,而他所座的宝座则以狮身人面像、胜利女神及神话人物装饰,不包括宝座,仅神像就相等于四层高的现代楼宇,使坐在宝座上宙斯头部差不多顶着神殿顶。位于奥林比亚的神殿于公元5年被大火摧毁。宙斯神像虽然因被运到君士坦丁堡而幸免于难,可是最终亦难逃厄运,于公元462被大火烧毁。3.罗得斯岛巨像罗得斯岛巨像是七大奇观中最神秘的一个,这座巨像建在罗德市港口的入口处。它是希腊太阳神赫利俄斯的青铜铸像,高约33米。因为它只在短短五十六年间便毁于公元前226年的一次地震中,考古学家甚至连它的确切位置及外观都未能确定。建造时间:公元前282年完工建造地点:爱琴海,希腊罗德港罗得斯岛巨像位于希腊罗得斯岛(islandofRhodes)通往地中(MediterraneanSea)的港口。公元前的罗德岛是重要的商务中心,它位于爱琴海和地中海的交界处,罗德港于公元前408年建成。历史上罗德岛曾经被许多势力范围统治过,其中包括毛索洛斯(他的陵墓也是七大奇迹之一)和亚历山大大帝。但在亚历山大大帝归天之后,全岛又陷入了长时间的战争。马其顿(Macedonia)侵略者德米特里带领四万军队(这已超过了整个岛上的人口)包围了港口。经过艰苦的战争,罗德岛人击败了侵略者。为了庆祝这次胜利,他们决定用敌人遗弃的青铜兵器修建一座雕像。雕像修筑了十二年,高约33米,与纽约的自由神像的高度差不多。雕像是中空的,里面用复杂的石头和铁的支柱加固。但这个伟大的雕像建成仅仅50年多后就被强烈地震毁坏了。传说中雕像两腿分开站在港口上船只是从腿中间过去,非常壮观而有趣。这座巨像其实是希腊人的太阳神及他们的守护神赫利俄斯(Helios),由建筑师Chares设计,经过十二年的兴建,罗德岛巨像于公元前282年完工,整座巨像共高33米,以大理石建成,再以青铜包里,以后更被用作灯塔。但公元前226年的大地震却把这幢伟大巨像推倒,脆弱的膝盖成为了巨像的致命伤,巨像从此倒在Mandraki港附近的岸边。公元654年,罗德岛被阿拉伯人入侵,入侵者更把遗迹运往叙利亚,使这个奇观的考察更加困难。4.巴比伦空中花园与罗得斯岛巨像一样,考古学家至今都未能找到空中花园的遗迹,事实上,不少在自己著作中提到空中花园的古人也只是从别人口中听回的,并没有真的看到,到底空中花园是否纯粹传说呢?建造时间:大约公元前600年建造地点:巴比伦,幼发拉底河(Euphrates)河东面,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南50里外左右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当然不是吊于空中,这个名字的由来纯粹是因为人们把原本除有"吊"之外,还有"突出"之意的希腊"kremastos"及拉丁文"pensilis"错误翻译所致。一般相信空中花园是由Nebuchadnezzar王(公元前604-公元前562)为了安慰患上思乡病的王妃安美依迪丝(Amyitis),仿照王妃在山上的故乡而兴建了空中花园。据说它要由奴隶们转动机械装置从下面的幼发拉底河里抽上大量的水来灌溉花园里的花草。巴比伦空中花园最令人称奇的地方是那个供水系统,因为巴比伦雨水不多,而空中花园的遗址相信亦远离幼发拉底河,所以研究人员认为空中花园应有不少输水设备,奴隶不停地推动连系着齿轮的把手,把地下水运到最高一层的储水池,再经人工河流返回地面。另一个难题,是在保养方面,因为一般的建筑物,要长年抵受河水的侵蚀而不塌下是不可能的。由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Mesopotamianplain)没有太多石块,因此研究人员相信空中花园所用的砖块是与别不同,它们被加入了芦苇、沥青及瓦,更有文献指石块被加入了一层铅,以防止河水渗入地基。5.阿提密斯神殿阿提密斯是希腊的狩猎女神,阿拉伯人称她Lat,埃及人称她依西斯(Isis),而罗马人则称她戴安娜(Diana),在古代的希腊阿提密丝女神深受敬仰,因此建了七大奇观之一阿提密丝神殿。建造时间:大约公元前550年建造地点:希腊古城爱菲索斯(Ephesus)中,大约在土耳其的Izmir(Smyrna)南面50公里神庙建筑以大理石为基础,上面覆盖着木制屋顶。整个建筑的设计师是Chersiphron父子,它最大的特色是内部有两排,至少106根立柱,每根大约12至18米高。神庙的底座约为60乘120米。原庙毁于公元前356年的大火,在原址后建起的庙于公元262年再罹火难。阿提密斯神殿曾经历过七次重建,首座阿尔忒弥斯神殿于公元前550年由建筑师Samos、Chersihon及他的儿子Metagenes设计,以爱奥尼亚柱式(Ionian)大理石柱支撑的建筑。是首座全部由大理石建成的当时最大的建筑物。整座建筑物均由Pheidias、Polycleitus、Kresilas和Phradmon等当时著名的艺术家以铜、银、黄金及象牙浮雕装饰,在中央的“U”形祭坛摆放着阿尔忒弥斯女神的雕像,供人膜拜。后来在公元前356年,神殿为大火及侵略所毁,其后的重建,大理石柱长度增至21.7米,并且多了十三级阶梯围绕在旁边。最后,由于爱菲索斯人转信基督教,神殿在公元401年被St.JohnChrysostom摧毁后,从此永远在世界上消失了。6.毛索洛斯墓庙据说,哈利卡纳苏斯的毛索洛斯墓庙约45米高,底座上部呈阶梯形的金字塔状,卡里亚王国摩索拉斯国王的塑像可能矗立在顶端。陵墓毁于公元三世纪的一次地震中。建造时间:大约公元前353年建造地点:现在的土耳其西南地区这座伟大的白色大理石陵墓是为摩索拉斯和他的妻子修建的。整座建筑由两名希腊设计师设计,外面装饰以奇异的雕刻花纹。甫一建成就声名远播,公元15世纪初毁于大地震。现在伦敦大英博物馆还收藏有一点剩余的雕刻。毛索洛斯墓庙位于哈利卡纳素斯,底部建筑为长方形,面积是40米(120呎)乘30米(100呎),高45米(140呎),其中墩座墙高20米,柱高12米,金字塔高7米,最顶部的马车雕像高6米。建筑物被墩座墙围住,旁边以石像作装饰,顶部的雕像是四匹马拉著一架古代双辆战车。此墓庙著名之处除了它的建筑外,还有那些雕塑。毛索洛斯墓庙的雕塑由四名著名的雕刻家Bryaxis,Leochares,Scopas,和Timotheus制造,每人负责墓庙的其中一边。在15世纪初哈利卡纳素斯被侵占,新的统治者为了建一座巨大的城堡,因此在1494年将毛索洛斯墓庙的一些石头用作建筑材料.时至今日,有不少的雕塑仍然幸存,并存放在英国伦敦的博物馆内.自从19世纪开始,毛索洛斯墓庙一直有进行考古学的挖掘,这一些挖掘提供不少有关毛索洛斯墓庙的资料,令我们对毛索洛斯墓庙的形状和外观有更多的认识。7.法洛斯灯塔遵照亚历山大大帝(马其顿国王)的命令,亚历山大城的法罗斯灯塔于公元前300年建在一座人工岛上,它至少有122米高,用闪光的白色石灰石或大理石建成。建造时间:大约公元前300年建造地点:在埃及(Egypt)的亚历山卓港(Alexandria)附近的法洛斯岛(islandofPharos)上。在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theGreat)死后不久,他的手下之一PtolemySoter便称霸埃及,并建都于亚历山卓,有鉴于亚历山卓港附近的海道十分危险,PtolemySoter便下令由建筑师Sostratus及亚历山卓图书馆(AlexandriaLibrary/Mouseion)合作兴建法洛斯灯塔,灯塔于公元前290年竣工。当亚历山大灯塔建成后,它的高度当之无愧地使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他的设计者是希腊的建筑师索斯查图斯。一位阿拉伯旅行家在他的笔记中这样记载着:“灯塔是建筑在三层台阶之上,在它的顶端,白天用一面镜子反射日光,晚上用火光引导船只。”1500年来,亚历山大灯塔一直在暗夜中为水手们指引进港的路线。它也是六大奇迹中最晚消失的一个。十四世纪的大地震彻底摧毁了它。法洛斯灯塔与其余六个奇观绝对是不同,因为它并不带有任何宗教色彩,纯粹为人民实际生活而建,法洛斯灯塔的灯光在晚上照耀着整个亚历山港,保护着海上的船只,另外,它亦是当时世上最高的建筑物。本站声明:本站转摘本文,为的是好文共赏、传播美好,为的是发展和繁荣广东校园文学事业,并不表示赞同文中的观点。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原载单位来函与广东校园文学网联系,我们将在接到投诉后第一时间删除本文!最后,感谢作者创作这篇优秀的文章,感谢原载单位发表这篇优秀的文章。

    2007-08-04 00:00:00 作者:佚名 9692 0

  • 中国的“三皇五帝”

    关于现代人的起源问题,专家们的意见是不一样的。一些专家认为现代人类是通过不同的途径演化而来的,即支持多地区起源说。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新智将多地区连续演化说中涉及中国的部分扩展开来,通过研究提出了新的假说,即“连续进化附带杂交”假说,主张中国古人类以连续进化为主,但在更新世间中国人在进化的过程中与其他地区人群有少量的杂交。还有人认为中国历史的发展特点是遵循“一元多支”和“众支融合”的模式和过程发展与壮大起来的。中华早期文明就是这种“一元多支”和“众支融合”的模式形成的,中华早期文明形成于原始时代中的五帝(称他们为“帝”,是因为他们为人类的文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后人对原始社会部落联盟军事首长的尊称,并不是说他们是某个帝国的首领)时代,处于仰韶文化晚期、龙山文化早期人们常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按照最早的西汉大史学家司马迁的说法,三皇指天皇、地皇和泰皇,其中以泰皇为贵。宋代又称为天皇、地皇和人皇。也有说三皇为伏羲、女娲和神农的,还有将燧人、祝融代替神农的。我们所熟知的神农尝百草、火神祝融就是关于三皇的。五帝的说法就更复杂了,有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的(《史记》中《五帝本纪》的提法),有指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的……长期以来,三皇五帝由于年代久远,只见于古籍记载,而无出土文物证实,因此,被认为只是传说甚至神话中的人物而已,不久的将来,我们或许就会得到最接近历史真实的答案。现在,我们只要了解他们所生活的时代、中华文明从那时滥觞即可。在五帝时代,神州大地出现了不少区域性的文明中心,中华文明的形成,就是各区域文化相互碰撞与融合的结果,黄河、长江流域文化以及淮河、辽河流域文化之间的融合,逐渐从多源一体走向以中原为核心、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为主体的多元一统格局。五帝时代是中国文明的初级阶段,黄帝时代则是中国文明的源头。五帝时代主要部族集团的活动,是以中原及其周边的东方、东南沿海以及燕山南北地区为重点,以四周向中原聚集为主的汇聚型,而不是以中原向四周放射为主的扩散型,这是五帝时代诸文化发展交流的主流态势。一些考古发现表明,五帝时代除黄河流域外,在其他流域已有许多文明同时兴起,只是后来在“夏夷之辨”、“中原政治文化一元论”的影响下,其他流域的文明被逐渐删除了。关于黄帝,还有这样的说法。大约在四千多年以前,中国黄河、长江流域一带就有许多氏族和部落居住。黄帝是传说中最有名的一个部落首领,他们最早住在中国西北方的姬水(今河南新郑市南部)附近,后来搬到涿鹿(今河北省涿鹿、怀来一带),开始发展畜牧业和农业并定居下来。另一个部落首领叫做炎帝,最早住在中国西北方姜水附近。据说跟黄帝族是近亲。有一次,九黎族的首领蚩尤侵占了炎帝的地盘,炎帝起兵抵抗,但被蚩尤杀得一败涂地。后来,黄帝联合各部落人马,在涿鹿的田野上和蚩尤展开一场大决战,最终黄帝打败了蚩尤。然而后来在炎帝族和黄帝族之间也发生了冲突,双方在阪泉(今河北涿鹿县东南)地方交战,炎帝失败。从此,黄帝成了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传说中的黄帝时代,有许多发明创造,像制造宫室、造车、造船、制作五色衣裳,等等,这些当然不会是一个人发明的,但是后来的人把这些都记在黄帝账上了。还说黄帝有个妻子名叫缧祖,缧祖教妇女养蚕、缫丝、织帛。从那时候起,就有了丝和帛了。黄帝还有一个史官仓颉,创制过古代文字。只是我们没有见到过那个时期的文字,没法查考。尽管黄帝在目前还是传说,但是对于各地众多的所谓黄帝故里我们不应一概绝对否定。黄帝部族兴起于河南新郑一带的可能性很大,但随着氏族人口的增长,又同时受到以河南淮阳为基地的炎帝部族的巨大压力,黄帝的一支或后裔不断迁徙,但黄帝活动的北线地域限于燕山南麓。五帝时代的少昊氏活动的地域随着当时文化的发展也发生了转移,从鲁东南向北迁移。在大汶口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的时期,随着文化交汇的进一步扩大,以彩陶、尖底瓶为主要考古文化特征、以粟作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的中原文化区;以鼎为主要考古文化特征、以稻作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的东南沿海及南方文化区;以筒形陶罐为主要考古文化特征、以渔猎为主要经济活动的东北文化区具有了更多的共同时代特征。此时,一方面出现了以城市出现为标志的众多古国,另一方面,文化出现了以西北地区为一方,以东南为另一方的主流形势。在龙山晚期,少昊氏迁移至鲁中南、鲁西地区。帝喾是黄帝的曾孙,“生而神灵,自言其名”。15岁时,因辅佐颛顼有功,封于高辛。30岁时,代颛顼为帝,都于亳,领部落8个。执政后游察四方,向百姓普施恩德,并以仁德、信义和勤劳施教人民,各部落以和睦友好为上,使各部落互相亲善。高辛集所在的地方,正是一处高出地面2米,范围约10平方千米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文化遗址,内有仰韶文化至龙山文化的大量遗物,遗址内还有许多战国至西汉时期的空心砖和石棺墓群帝喾的元妃姜嫄生了弃(即后稷),弃是周的始祖。帝喾的次妃简狄感玄鸟而生契,契是商的祖先。次妃庆都生了尧,尧是历史上有名的圣贤之君、五帝之一。次妃常仪生了挚,挚继承了喾的帝位,9年后禅让给尧。五帝时代中原文明是中国的原生文明,是“上帝”烙在这个民族身上的永远不能磨灭的“胎记”。中原文明核心形成后,她汇聚千流,吸纳百川,使中原文化具有优良的融合性与渗透性,这就造就了文明起源的多元性,从文化、政治、宗教、思想、哲学等诸多方面为文明核心源源不断地提供多样化的养分,以保持中原文明经久不衰的生命力,这也正是中国文明这个惟一一个从诞生之日至今从未被打断的文明成功的秘诀。五帝时代过后,中国历史上形成了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国家政权——夏王朝,从此中国正式进入文明时代。本站声明:本站转摘本文,为的是好文共赏、传播美好,为的是发展和繁荣广东校园文学事业,并不表示赞同文中的观点。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原载单位来函与广东校园文学网联系,我们将在接到投诉后第一时间删除本文!最后,感谢作者创作这篇优秀的文章,感谢原载单位发表这篇优秀的文章。

    2007-08-04 00:00:00 作者:梅朝荣 9656 0

  • 清朝最后一次科举试题

    第一场,史论5篇:“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贾谊五饵三表之说,班固讥其疏.然秦穆尝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说亦以戒单于,其说未尝不效论”;“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贤才与参谋请于私第见客论”;“北宋结金以图燕赵,南宋助元以攻蔡论”。(第1题藩镇,第2题平戎,第3题举贤,第4题变法,第5题以夷制夷,还真是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最后一题不太吉利,有亡国之兆。)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1,“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造就人才,振兴实业.国民不能自立,必立学以教之,使皆有善良之德,忠爱之心,自养之技能,必需之知识,盖东西各国所同,日本则尤注重尚武之精神,此陶铸国民之教育也.讲求政治,法律,理财,外交诸专门,以备任使,此造就人才之教育也.分设农,工,商,矿诸学,以期富国利民,此振兴实业之教育也.三者孰为最急策”。2,“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转3,“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转4,“周礼言农政最详,诸子有农家之学.近时各国研究农务,多以人事转移气候,其要曰土地,曰资本,曰劳力,而能善用此三者,实资智识.方今修明学制,列为专科,冀存要术之遗.试陈教农之策”。5,“美国禁止华工,久成苛例,今届十年期满,亟宜援引公法,驳正原约,以期保护侨民策”。(这种题目放在现在考,偶看都够用了)第三场,《四书》《五经》:首题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义”,次题为:“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义”。三题为:“致天下之民,聚天下自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义”。本站声明:本站转摘本文,为的是好文共赏、传播美好,为的是发展和繁荣广东校园文学事业,并不表示赞同文中的观点。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原载单位来函与广东校园文学网联系,我们将在接到投诉后第一时间删除本文!最后,感谢作者创作这篇优秀的文章,感谢原载单位发表这篇优秀的文章。

    2007-08-04 00:00:00 作者:佚名 9708 0

  • 清宫四大奇案揭密

    所谓“清宫四大奇案”是指“太后下嫁”、“顺治出家”、“雍正被刺”和“狸猫换太子”。一、太后下嫁太后下嫁就是太后下嫁摄政王。太后是指清太宗皇太极之妃、世祖福临的生母,卒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被谥为孝庄文皇后;摄政王即指摄政睿亲王多尔衮。孝庄文皇后系多尔衮之兄嫂,弟妻兄嫂,按照汉人道德观念来看,是一件太不光彩也太不文明的事。有清一代,对此讳莫如深,求其明文记载则无有也。但清末才刊行的《苍水诗集》有句云“上寿称为合卺樽,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即是指太后下嫁这件事说的。诗作者张煌言是清初人,与多尔衮同时,所说当有所本。另据《朝鲜李朝实录》仁祖二十七年(1649年,清顺治六年)二月壬寅,亦有“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这样去“叔”字改称“皇父”的记载,它间接地透露了多尔衮称皇父“已为太上”与太后相对称,正是太后下嫁的一个旁证。何况多尔衮之改称“皇父”不但明载于《清实录》与蒋良骥《东华录》等书中,即当时流传到今的许多档册和文告中,于抬写皇上处,一并抬写摄政王,而摄政王之上,或冠以“皇叔父”,或冠以“皇父”字样。我们也不要忘了另一个事实:满洲入关以前的社会性质虽已由奴隶制迅速向封建制过渡,但很早很早以前女真人的落后习俗,如弟娶兄妻、妻姑侄媳的一些群婚制的残余,延续到入关初年,也是不足为怪的。那么,太后下嫁这件事是可以相信确有其事的。二、顺治出家史载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皇贵妃董鄂氏薨。世祖福临哀悼殊甚,为之辍朝者五日。旋即下谕追封为皇后。董鄂氏仅仅是个贵妃,为什么要这样滥加谥号,并晋封她为皇后呢?有的人说这个妃子是明末人冒辟疆的姬人董小宛,当清军入关之初,被掠至京师,后入宫,赐姓董鄂氏,跟着又册立为贵妃。谁知董氏入宫之后,竟以不寿卒。然世祖之于董贵妃,宠冠六宫,莫与伦比,乃红颜薄命,惹得世祖终日闷闷不乐,不数月,遂弃皇帝不为,遁入山西五台山,削发披缁,皈依净土。上述就是顺治出家的由来,是否真有其事呢?首先应该承认清世祖福临好佛,宫中延有木陈、玉琳王秀二禅师,尊礼备至。世祖钤章有“尘隐道人”、“懒翁”、“痴道人”等称号,又谕旨对木陈有“愿老和尚勿以天子视朕,当如门弟子旅庵相待”云云。世祖信佛是事实,谁也否认不了的。其次要说,世祖死去前几个月,适值孝献皇后董鄂氏之丧,世祖哀痛过情,为世所叹异。因而就有人认为世祖是由悼亡而厌世,终于脱离尘网,遁入空门。从此传为“万古钟情天子”的一段佳话。这是与历史事实不符合的。不错,由于世祖好佛,他死前确实有过要求削发为僧的念头。但事实上在他死去的前几天,只是叫他最宠任的内监吴良辅去悯忠寺削发,他本人也曾亲自前往观看过。这里还说明世祖当时并无大病。那么,世祖是怎样死的呢?据当事人王熙《王文靖集?自撰年谱》载:“奉召入养心殿,谕:朕患痘,势将不起。”张宸《青王周集》亦称:“传谕民间毋炒豆,毋燃灯,毋泼水,始知上疾为出痘。”两人所记完全相合,可以互相印证。这就很清楚地说明,世祖既死于出痘,那么,遁入五台山削发为僧的说法,就并不可信了。三、雍正被刺传清世宗暴崩的原因,说法不一,有说是被刺而死的,振振有词。这一说法究竟可信吗?它起因于雍正七年(1729年)曾静、张熙一案。曾静慕明末人吕留良的为人,以排满复明为职志,因遣其徒张熙诡名投书川陕总督岳钟琪,劝他为祖先(岳飞)举义,不成,狱兴、辞连吕留良。世宗严加处治,戮留良尸,留良子葆中,时为编修,亦论斩。传说吕留良有一个幸存的孙女,名叫吕四娘,她的剑术之精,冠绝侪辈,立志要为父祖报仇。后来她潜入宫内,终于刺死了世宗,并把世宗的脑袋割下,提着逃走了。根据鄂尔泰传记的记载,说世宗暴崩的那一天,上午还“视朝如恒,并无所苦”,就在那天下午,忽召鄂尔泰入宫,而外间喧传世宗暴崩的消息已满城风雨了。鄂立刻“入朝,马不及备鞍,亟跨骣马行,髀骨被磨损,流血不止。既入宫,留宿三日夜,始出,尚未及一餐也”。人们认为,当时天下承平,长君继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要搞得这般惊慌失措的。这就只能说明世宗被刺的说法并非没有道理。这里需要将真人真事与野史传闻区别开来,曾静、张熙一案牵连的吕留良等人都是真人真事,是历史真实;但提到吕留良的一个孙女,是传说,不是历史事实。世宗死的年月日是事实,但说他是暴崩,并不见明文记载,也只是传说,目前尚不能证实其事。此其一。上述鄂尔泰传记所描述的鄂仓皇上朝一段情节,写得惟妙惟肖,好像真有其事似的。但至少在正史记载里,如《清实录》、《清史列传》、《清史稿》等书并没有这类的记载。当然,没有文字记载,不等于没有这件事;而且直到今天仍无法得到证实,也就不可能确认有这件事;即使鄂尔泰的仓皇上朝是事实,也不能证明世宗一定就是被刺,因为二者并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此其二。世宗本人好佛好道,“所交多剑客力士”,传说“结兄弟十三人”。皇帝与人结为兄弟之事,未必可信;但既好佛好道,多交剑客侠士,则炼丹求长生之术,容或有之。求长生吞丹药,以致暴崩,也有可能。秦皇、汉武之事,早有先例在。此其三。有人建议发掘清西陵的泰陵(清世宗胤?的陵墓),看看世宗到底有无头颅,以证实被刺与否。后因发掘工作过忙,未果,当然,清世宗死于1735年,尸骨早寒,一旦发掘,果能得其一二遗骸,固可定案,但要付出的代价未免太大,也只好等待将来再说了。四、狸猫换太子这里指的是清世宗与海宁陈氏换子的传说。浙江海宁陈氏,从明末起,累世簪缨。数传至陈之遴,清初降于清,位至极品。稍后,陈氏一家,如陈说、陈世倌、陈元龙等父子叔侄,都是高官厚禄,尊宠备至。康熙年间,世宗时为皇子,与陈世倌尤相亲善。恰巧碰着两家各生一子,年、月、日、时辰无一不同。世宗听说,十分高兴,命抱子入宫,过了许久,才送回去。陈氏发现,送还的已经不是自己的男孩,而且易男为女了。陈家万分震怖,但又不敢出来剖白,只得隐秘其事。高宗尝南巡至海宁,当天即去陈家,升堂垂询家世甚详。将出,至中门,命即封闭,并告以后不是皇帝临幸,此门不得再开。所以此后陈氏家中永远关闭其门,从未再开过一次。也有人说,清高宗弘历对自己的身世怀有疑团,所以南巡到陈家,想亲自打听清楚。上述这些传说,盛行于前清末年。当时革命排满之风最盛,对清代诸帝极事诋。传闻异辞,其中真伪夹杂,有必要为之剖辨。海宁陈氏一家,如陈说、陈世倌、陈元龙父子叔侄,位极人臣,皆是事实:就是清高宗南巡去过陈家,也是事实。按清制,皇帝到过的人家,经过的大门是必须封闭,禁止再开的。但不能由于有这些历史事实,就说清世宗与陈世倌有以女换子之事了。清代旗人生子一定要报都统衙门,宗室生子一定要报宗人府,定制十分缜密。何况紫禁城内,门禁森严,怎么能随便抱子出入宫内?显而易见,这些都是汉人在排满的革命浪潮中编造出来的。本站声明:本站转摘本文,为的是好文共赏、传播美好,为的是发展和繁荣广东校园文学事业,并不表示赞同文中的观点。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原载单位来函与广东校园文学网联系,我们将在接到投诉后第一时间删除本文!最后,感谢作者创作这篇优秀的文章,感谢原载单位发表这篇优秀的文章。

    2007-08-04 00:00:00 作者:凤皇泣血 967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