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原创 > 特刊·访谈·专题

特刊·访谈·专题

  • 游梅岭雄关,品古今历史

    广东校园文学网韶关2月19日电(通讯员张尹霖陈昶融)2020年是我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接续推进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的路线图: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深入了解乡村振兴发展状况,学习总结乡村为实现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成果经验。2021年2月19日,上午,青春纪行实践团为调研多彩的乡村文化来到位于珠玑镇梅岭村的梅关古道。(行走千年驿道,叹梅岭雄关)又是艳阳高照的一天,我们由于错过了两班车的缘故,所以今天比之前出门的比较晚一点,到达珠玑和其他几个队友汇合后,我们火速赶往了我们今天的目的地:位于梅岭村的梅关古道,这里原是岭南第一宰相张九龄命令开凿的连通江西省和广东省的古驿道,历史上,这里是广东北伐军的起点,陈毅元帅也曾再次抗击日军,可以说是一个历史底蕴十分丰富的地方,我们在上午十点左右到达并开始攀爬这座“岭南第一雄关”。(团队参观梅岭古道由来)一路上,我们观赏了元帅岭,状元树,梅关等景点,更加深入的了解了梅关的故事,这里有数百年的人来人往,有贸易的商人,有求学的游子,有被贬谪的官员,有参加革命的战士,它是个历史的见证者,如今这样的一条老路焕发了新的活力,它带动了周围的村民致富,而那些被带动的人们也建立了旅游景区来维护它,来替这座屹立的雄关将过去的故事讲述给更多人听,文化和物质是多彩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即带动了脱贫致富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是我们此次调研不可多得的重要案例。(攀登元帅岭)爬上山顶,虽然有一路爬山的劳累,可是当一缕清风吹来,看到眼前的美景,是祖国的大好河山,所有的疲惫都一扫而空,如今的梅岭村山清水秀,人民安居乐业,这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和时时刻刻把人民放在第一位的初心,希望我们的党可以像这雄关一样千百年屹立不倒。(团队和梅岭雄关)

    2021-03-01 10:59:46 作者:张尹霖,陈昶融
    • 0
    • 9593
  • 为农民歌唱一生——与《乡村第一书记》作者忽培元对谈

    新华社客户端河南频道2月22日电(记者冯大鹏)国务院参事、著名作家忽培元的长篇小说《乡村第一书记》自2018年12月由作家出版社作为重点作品出版发行以来,引起文学界、图书界和社会各界强烈反响。该书讲述了乡村第一书记白朗带领干部群众脚踏实地破解一个又一个难题,保卫绿水青山,因地制宜发展新农村经济,建设美好家园的生动曲折故事,谱写了一曲乡村振兴的美妙华章。主人公白朗的实践与思考彰显了当代青年的担当与风采。 专家认为,《乡村第一书记》是改革开放以来全景式反映我国农村现实生活的一部精品力作,是当前扶贫工作和乡村振兴实践的深入研究探索和某些方面具有“破题性”意义的思考和艺术再现。专家表示,小说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当代农村丰富多彩的生活面貌,写出了农村的变化,写出了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的酸甜苦辣,是一部贴近现实、深接地气、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的现实主义佳作,是一部新时代的创业史。 以下是新华社记者与忽培元对谈录。19岁的支部书记问:您有很多诗歌是为农民而写,大量纪实作品中也有农民的身影。谈一谈您跟农村的“缘分”?答:我自出生起,就与农村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出生在延安的土窑里,从小在农村长大,遇到困难时期,什么苦都吃过,什么饿都挨过。插队后又和农民一起挥汗、一起劳作,在庄稼地里一起吃喝拉撒。我上的第一个小学是延安李渠小学,学校就位于半山坡,我的同班同学全部都是农民的孩子,我们一起长大。从那时起,农民的孩子、农家的生活、农村的生存环境与生活状态就印在了我的生命中,刻在了我的血液里,成为深深的烙印。高中毕业以后,我被分配到延安川口公社插队。一年后,我成了大队支部书记,那一年我19岁。这以后,我又先后担任过连队的总支书记、公社团委书记等等,兜兜转转,总也离不开农村。大学毕业后,我的工作仍然是跟农村打交道。那时候我在延安行署当专员秘书,经常跟着专员下乡搞调查。后来我担任潼关县委副书记,还是分管农业农村。问:19岁担任支部书记的经历,给您的人生带来了哪些影响?答:在川口公社,我作为支部书记整整干了五年多。当时的我年轻啊,心里不是那么有底气,但也充满干劲,多学习,多尝试。当时的大队领导班子里,两个五十几岁,两个三十几岁,数我最年轻。虽然在职位上我是书记,但他们身上的优秀品格和智慧时刻引领和教育着我。当时,我们那个大队有1000多口人,2000多亩地,我划分成四个作业组,定地块、定劳力、定生产资料、定产量,到年底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奖罚,事实证明这个方法很不错,群众也满意。后来组织派我到任何岗位上,我都干得游刃有余,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处理各种事宜,我最优先的考虑是搞清楚群众想干啥。群众的需求如果是合理的,我就想办法满足他们,既公正,又要讲道理。为人民服务,归根结底就是对群众的困难和疾苦负责,帮他们解决了实际问题,很多矛盾就迎刃而解。这是我担任村支部书记的最大收获。初心与理想问:是什么促使您写下《乡村第一书记》这本书的?答: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之后,新一届党中央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脱贫攻坚中的重要新角色,乡村第一书记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我在走访中曾遇到过很多第一书记,对他们的工作事迹耳闻目见。比如我认识的一位驻扎甘肃偏远地区的第一书记,工作中全力以赴,经常凌晨两三点还在研究工作,经常和衣而睡,躺下还和同事商量事宜,忙碌到离家仅仅几十公里,却经常一两个月没空回去一趟。他所说的,所想的,都是这里正在进行的工程、那里正在建设的扶贫车间,哪一个地方,都少不了他,哪个地方,都有不断涌现的问题等着他处理。有时候他会和我说起他的痛苦和焦虑,那其实都已经成为工作常态下的“副作用”了。这些年,数百万的乡村干部,无论是自觉自发的,还是派驻下去的,都在夜以继日地工作,其中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人物与故事。他们的工作状态、效率和与群众的深厚感情深深打动了我。加上这些年来,我记录了大量采访笔记,空的时候一边翻读,一边思考,一些具体的艺术形象就慢慢在心里成型了。问:主人公白朗是否有原型?答:白朗这个人物综合了很多人的经历。这里面有我自己在陕北农村插队担任支部书记的经历,也有我在延安担任市委副书记兼政协主席期间,将梁家河作为自己的扶贫点的经历。在扶贫过程中,我广泛接触了当地群众,很多人谈到了搞沼气、打土坝、解决群众吃水等问题。白朗的形象,跟淅川县银杏树沟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涛也有一定关系。王涛跟白朗有很多共同之处,比如都在部队当过兵、都是中央派驻干部、都对农村工作充满热情。王涛被派驻担任第一书记以后,想办法引进了绿色环保的利用粘合剂修路的技术,开展玫瑰种植、研发玫瑰系列产品,进行旅游开发,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这些都与白朗的故事密切相关。问:白朗可以说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年轻党员干部形象,他是您理想的化身吗?答:我认为自己所走过的路就是白朗未来的路。这些年来,无论在哪一级工作,我都没有忘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农民的代言人,这是我的初心。我把自己的初心与理想化在了白朗身上。小说中,白朗工作了三年后被提拔为县委书记,我相信白朗这个人物一定会在新的岗位上做出辉煌的业绩,因为他有爱人民的思想,是一个非常具有公正务实精神的年轻干部。乡村第一书记这个岗位寄托了我很大的希望。第一书记关乎我们党是不是后继有人,我们的干部队伍是不是高素质,是不是受到群众拥护,更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农村和农民是创作的园地问:您1977年写《土炕情话》,到后来的《青春记事》《雪祭》《家风》,以及如今的《乡村第一书记》,这五部小说反映了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每个十年间农村发展中遇到的不同现实问题,记录了农村一步步走来的艰难探索。您在创作上似乎对农村“情有独钟”?答:没错。我生活经历的独特性决定了我对农村特别关注。我的作品中很多内容都是反映农村生活。可以说,农村和农民是我创作的园地,也是我生活的园地、精神的家园。问:当今时代,农村和城市并不是绝对割裂的。答:对,随着改革开放和城镇化进程加深,农村和农民与城市产生了不可分割的联系。这些联系恰恰是我作品的关注点。在农村与城市之间、传统农业农村与现代文明之间,人们往往要经历种种选择、考验与挣扎。这是现代农村和农民面临的很重要的问题,我的很多人物形象都致力于反映这部分内容。问:《乡村第一书记》中的一系列人物,或多或少带有在“城乡夹缝”中抉择的色彩?答:是的。比如书中的主人公白朗,充满正义感和责任意识的村内企业家刘秦岭,以及村里其他四位复员军人,这些人在商业战场上摸爬滚打之后才意识到建设家乡义不容辞,毅然回村创业。还有“90后”见习村医姜改改、支教女教师蔡金凤等,这些人其实就代表着先进生产力,代表着先进的文化理念。这些人物不仅反映了新时代的农村人物风貌,更重要的是呈现了传统农民如何脱胎换骨、如何成长为新农民。当然,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会出现不断的反复甚至是曲折或倒退,但乡村振兴的大趋势是一种必然。问:是什么驱动您这些年笔耕不辍,坚持为农村、农民振臂高呼?答:有一个关于文艺事业的发问:文学艺术究竟应当为谁创作、为谁立言?我认为,答案是清晰可见的: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我写作的出发点立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真实状况、内心诉求,脚踏实地地写作,而不是不切实际、流于表面地去写一些浮华的东西。我想作家应当有这样的追求和自觉。时代在这里激流奔涌,文学更应当在这里发出具有感召力的响亮声音,写出平实故事下的思想潜流。(完)

    2021-02-24 11:29:24 作者: 来源:新华社
    • 0
    • 9679
  • 追溯红色文化记忆,感悟红旅文化意义

    红色旅游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发展红色旅游是为了弘扬中国的民族精神。红色旅游具有不可比拟的教育宣传功能,担负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使命。发展红色旅游,是追溯红色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形式为践行习近平:“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代代传下去”的重要讲话精神。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学子分别在各自的家乡奔赴铜陵市参观烈士塔、烈士纪念馆、蚌埠市怀远第一中学,渡江战役蚌埠孙家圩子旧址以及运漕阻击战旧址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活动。1.     运漕“反扫荡”战争遗址2021年2月1日-3日小组成员俞婷通过线上查阅资料了解到运漕曾经在抗日战争时期发生过反扫荡战斗据悉,新四军在皖中运漕一带反击日伪军“扫荡”的战斗。1945年6月22日晨,日军100余人及伪军一部,分三路向安徽省含山县运漕一带抗日根据地“扫荡”。新四军第7师兼皖江军区临江独立团在新坝、塞子口、陈家渡进行阻击。敌被迫溃退。23日,敌转向运漕以北“扫荡”,又被新四军击退……25日晚,临江独立团和民兵袭击敌运漕镇据点,将北门碉堡焚烧。此次战斗,毙伤日军中队长及伪军100余人,俘伪军2人。新四军亡27人,伤19人,团长卢家温牺牲。小组成员俞婷通过重走当年“反扫荡”战斗遗址。成员感受氮当年战争的激烈状况,了解当地对战争遗址的保护程度。通过走访了解到在运漕古镇近几年主要专注于传统文化建筑、古镇文化以及“赛龙舟”活动,而对于红色遗址的保护有了一定的忽视。旅游业的商业化导致大量遗址被改造成千篇一律的古镇风格,甚至连运漕自身的特色风格建筑都进行了拆除,红色遗址的保护迫在眉睫。 2.     蚌埠市怀远第一中学五四运动旧址2021年2月7日,“追溯家乡红色文化,感悟红旅文化意义”实践小队成员宋欣通过与其高中同学线上交流对怀远一中进行剖析。安徽省怀远县第一中学,始建于1903年,初为美国传教士科德毅开办的教会学校,实名韩美学校,1912年改名韩美中学,1929年与启慧女中合并为资历淮西中学,虽然是美国文化侵略的产物,客观上却促成了怀远新文化的启蒙。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韩美师生走上街头,高呼反帝口号,成为五四最早的坚定支持者。宋欣认为,新时代青年就是要在实践中探索并深入理解红色文化。通过这次实践和考察,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气概,经历了一次梦境般的心灵涤荡。深切体验到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只有不断去重温历史,体会到当时的屈辱,才能激发中华儿女的上进心,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贡献自己的力量。其次是繁荣经济,发展经济。红色旅游能为旅游区带来很多的经济效益,虽然很多地方的红色旅游景点不收费,但越来越多的游客给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让当地的群众挣到越来越多的钱。最后是继承光荣传统,传承民族精神。无论是谁,每到一处红色景点都会受到教育,革命先辈们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震撼人心,他们的革命精神会得以传承,他们的光荣传统会得以发扬光大!3.     线上实践汇报2021年2月10日,实践团队成员在网上开始了线上实践。团队成员通过图书馆翻阅资料、线上查找资料等方法了解更多的红色文化以及红色历史,团队的每个成员都利用自己身边的资源进行搜集查找,筛选,最后进行总结报告。团队以QQ视频形式惊醒总结汇报。每个成员都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对红色旅游进行深入地理解和传承。

    2021-02-22 20:09:39 作者:
    • 0
    • 9633
  • 云游革命圣地,传承革命精神

    “发展红色旅游要把准方向,核心是进行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让干部群众来到这里能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为了弘扬先烈革命精神,深入了解红色文化,2月10日起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革命老区”实践小分队在“云组队”的基础上,进行了“云实践”。开展主题为“云游革命圣地,传承革命精神”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以五大革命根据地为主,分别为: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通过线上“云”游览的形式观看,感受实践地图景,挖掘红色素材,听讲革命故事,游览红色景区,践行革命精神。  (图为线上讨论和调研问卷余锦鹏马振华供)第一站:井冈山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我党建立最早、最具生命力的一块根据地。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同志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做出了对中国革命做出的最具历史意义的贡献:公开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提出推翻三座大山的目标。革命的星星之火所以能燃遍全国,走向胜利,就在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始终不渝的信念。这是中国革命的胜利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离不开的。而且“坚定信念”是对共产党员最基本的要求,是党性修养最核心的内容,也是先进性的最起码的条件。所以,我们今天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必须具有这种理想和信念。  红军路,承载着厚重深沉的历史记忆,沉淀着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我们抗上红旗,唱响红歌,在这条洒满红军鲜血和汗水的路途上,以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奋勇前行。我们是勇士的后代,我们感受革命的光彩。井冈山,我们用双脚去丈量不平凡的征途,我们用心去感受战争年代的革命激情,我们用歌声歌唱美好生活。第二站:瑞金瑞金是响誉中外的“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开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道路,创造了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然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模式。更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心。第三站:遵义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遵义会议。该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并且在这次会议上初步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第四站:延安延安做为中国的革命圣地。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在这里指挥进行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领导进行了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等,这些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中心的延安精神,已经成为共产党人代代相传的精神支柱。 弘扬伟大的延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忘为人民服务牢记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精神,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为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我们要以延安精神教育和引导我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构建和谐社会打牢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抓住提高人的素质这个核心,以丰富的道德实践引领社会风尚,以良好的文明素养保证和谐稳定。  第五站:西柏坡西柏坡,这个光耀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原本是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一个只有百十来户的普通山村,距华北重镇石家庄90公里。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使这个普通的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个农村指挥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和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迁入北平。从此,西柏坡以其独特的贡献,彪炳于中国革命史册,竖起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回首过去,再看今朝。梁启超在民族兴旺之时,道:“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昨日少年,今日未来。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中,更应该担起责任。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精神。或许先辈们浴血奋战,艰苦奋斗的日子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文字依旧在我们触手可及的地方。周恩来同志的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而今,于我们而言,则应“为中华之富强而读书。”在小组成员全部观看完后,进行了深刻的探讨。我们现在的和平安宁的生活,是革命前辈们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作为党的阳光下哺育的花朵,我们更应该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精神,将来能够肩负起建设新中国的重任。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不辜负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今天。 通讯员:杨阳余锦鹏支舒雅

    2021-02-19 18:26:07 作者:支舒雅
    • 0
    • 9612
  • 学生岭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第三党支部学习师风师德建设主题党课

    2020年10月19日10点,岭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学生第三党支部在弘雷楼803室召开了学习师风师德建设主题党课。党支部书记袁文艳老师作为本次党课的主讲人,本支部全体党员出席了本次会议。本次主题党课的学习主要是结合习总书记教师节的讲话,提出向张桂梅同志学习。袁文艳书记首先向在座党员们讲解了张桂梅同志的生平,她出生在辽宁省,但她却将毕生的心血倾注给了云南省丽江华坪女高。这场从北到南的教育征程,到底是什么支撑着她坚持下去?答案是对党的信仰,是一名共产党员的信念,党时刻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党员,更应该主动投身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接着,袁文艳书记给在座党员抛出了一个疑问,这个辽宁的女孩为什么要坚守在离家千里的云南?当今社会,大家都不愿离开自己的舒适圈,不愿到艰苦的地方去,而张桂梅同志坚守云南,甚至三次错失亲人离世的最后一面,这都是因为早年间,丈夫患病离世,她当时没有路费回家,这时,云南朴素的村民们集资让她凑足路费,对此,她一直感恩在心。丈夫离世之后,她决定要回报这份恩情。亲人对她有误解,也没有使她退缩。通过袁文艳书记这一详细的讲解,在场党员内心受到极大的感触,不由得反思自己的安逸。其后,袁文艳书记讲述了这所女高不平凡的故事。拥有一位“奇迹校长”,全新办学模式创办免费的女子高中,在党和老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募捐的过程中遭到不解,恶狗撕咬流血,她坐在地上放声大哭,被人当做骗子,大庭广众之下吐口水到脸上。种种打压并没有让这位弱小的校长放弃办学,而是让她越战越勇,在她身上,能看到当年为新中国革命浴血奋战的革命党人的身影。擦干眼泪,砥砺前行。进一步让在座党员们明确“党员”这两个字的重量。再者,袁文艳书记深化本次党课的主题,告诉了在座党员不忘初心,用生命办学的内涵及深思。办校10多年来,张桂梅老师疾病缠身,但她没有一天缺席学校的生活、工作,每天早上5点起床,工作到晚上12点30分才休息,日日如此,未曾停歇。每年春节必定家访,不管路程多远,身躯多疲惫,她都咬牙坚持下来,而这背后,依靠的就是共产党人的信念——不达终点,绝不后退。她让这里的女孩走出大山,她,告诉这些女孩,人生由自己做主,而不是依靠婚姻,女子非是他人之妻,更非是家中弟妹人生的牺牲品和家里劳动工具。她把党的阳光和温暖带到大山里,让她们享受教育的公平。作为党员,传播党的阳光,应该是在座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最后,袁文艳书记认真听取了在座党员对于本次党课的收获,各位党员都讲述了自己的感想,袁文艳告诉在座党员,要牢记自己走上讲台成为教师的初心,要坚守着党的信仰,紧跟党的步伐,紧贴时代的脉搏,向张桂梅——这位最美奋斗者学习。做让党骄傲的好党员,敢为人先,奉献自己,把一切苦难当做考验,坚持,再坚持一下。通过本次党课,在座党员们深刻理解了党的信仰究竟是什么,这份信仰的力量有多重,相信党,跟紧党。对于未来走向教师岗位的党员们明确了教育的重量。

    2020-11-29 14:38:21 作者:潘凯伦
    • 0
    • 9607
  • 岭南师范学院文传院开展专题微党课 | 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2020年7月19日上午,岭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党委结合《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强学校基层党建“四个一”行动方案》、“党课开讲啦”等文件精神与通知要求,认真组织开展“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主题微党课。文传党委学生第二党支部书记林春大老师结合国内外形势和身边的故事,深入浅出地为支部全体学生党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微党课。在本次微党课中,林春大老师以“疫情之下国家命运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抗疫故事”、“寄语青年”三个板块,带领支部党员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给高校青年的“五封回信”,体悟了作为新时代青年肩上所担负的责任和使命。在命运与共中勇于担当对新时代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爱国就是要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发展和社会进步结合起来。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林春大老师播放了相关的小视频后指出,在我们遇到危险的时候,无论我们身处何方,祖国总在挂念着我们,把我们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连同在一起。作为党员的我们,需要培育“家国情怀”,到祖国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绽放青春之花。林春大老师结合今年高考语文的作文题目谈到,疫情期间,中国用实际行动向世界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尽显大国担当。无论是个体还是国家,谁都离不开谁,我们应当在国家或其他人需要我们的地方,展现青年人的风范,敢于奉献,不畏艰险,勇担重担。在社会实践中茁壮成长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广大青年能够“知行合一,做实干家”,他强调,“不论学习还是工作,都要面向实际、深入实践,实践出真知”。在疫情期间,学生第二党支部党员不忘初心、勇担使命,展现了榜样的精神与力量。支部书记林春大老师以身示范,为学生寄快递、打扫卫生等,暖心守护着岭师学子的温馨家园,为学生党员树立了积极的榜样。陈小凤同志积极配合村委会积极开展防疫工作,杨丽烨同志返校当志愿者并把党课带进小学课堂……疫情期间,党员同志们以实际行动为校园防疫工作贡献青春力量,在实践中绽放青春光彩。林春大老师对学生党员积极主动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给予了肯定。他谈到,学生第二党支部结合自己专业的优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党日活动,同时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学生党员积极参加社区和学校的志愿活动,展现了学生党员的责任担当,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希望党员同志们继续讲好文传故事,影响更多的人。在艰苦奋斗中砥砺前行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党员同志们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给高校青年的“五封回信”,学习回信精神。习总书记在回信中勉励青年练就本领,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携手为促进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同时希望青年继续讲好理想信念的故事,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做贡献!许多“90”后、“00”后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彰显了青春的中国力量,与祖国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林春大老师强调,习总书记寄语的背后是祖国对于青年一代的殷殷期盼,同样作为一群新时代“后浪”的我们,应当砥砺前行,练就本领,到祖国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奉献力量,让青春绽放绚丽之花!本次党课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落实学校党委《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强学校基层党建“四个一”行动方案》的工作部署,充分运用创新理论、权威数据、鲜活事例、生动话语等,向学生党员讲清楚党中央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统一领导疫情防控的制度优势,讲清楚身边学生党员在疫情防控斗争中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事迹,讲清楚中国助力全球抗疫、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

    2020-11-29 14:34:14 作者:廖丹清
    • 0
    • 9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