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原创 > 特刊·访谈·专题

特刊·访谈·专题

  • 缅怀先烈志,共铸中华魂

                                        为了纪念革命先烈,深切缅怀革命先烈,2020年7月29日,来自岭南师范学院的教师教育学院的“young”多彩乡村主题教育社会实践队赴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进行调研活动。此次活动的主题为游览龙川县革命烈士陵园,意义为让大家明白如今的美好生活是先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要让大家缅怀先烈志,共铸中华魂! 据当地人讲述,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的革命烈士陵园位于龙川县老隆镇铁场坑。龙川地处东、韩江上游,革命斗争历史悠久。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龙川县的龙川党组织奉上级党组织指示,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开展系列的工农武装斗争,领导苏区军民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例如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广东省委派麦文到龙川重建党组织,在重建的中共组织领导下,利用合法名义创办《龙川日报》,举办“青年自我教育训练班”,成立龙川青年抗日先锋队等群团组织,全县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共组织的带领下,龙川军民奋起反抗,与国民党龙川当局和县警自卫总队进行殊死的斗争等。自1925年11月中共龙川组织成立以来,龙川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三座大山”而英勇抗争,抛头颅、洒热血,至1949年5月龙川解放,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共有480多位优秀英雄儿女在这块热土上英勇牺牲。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龙川又有170多名优秀儿女为祖国的独立和解放,为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还有外县一些优秀人士,为社会主义事业和人民的幸福,把鲜血洒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因此,1958年,中共龙川县委、县人民政府为纪念这些优秀的英雄儿女,奠基兴建龙川革命烈士陵园。此后在1962年1月,被龙川县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11月,被河源市委、市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游览龙川革命烈士陵园,便会发现其是由烈士纪念碑、烈士墓和六角亭三部分组成,各自独立,又浑然一体。据龙川革命烈士陵园里的石壁上的资料记载, 革命烈士陵园于1958年奠基兴建,面积达6万平方米。陵园正中矗立着庄严雄伟的纪念碑。碑坐西南向东北,前面为一条131级花岗岩石砌筑的道路直上碑前,碑置身于长60米,宽40米长方形的水泥台基上。碑呈方柱梯形,高约20米。正面竖刻肖殷同志题写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阴刻行书大字,背面直线雕有黄贻嘉同志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八个阴刻大字,碑正面下半部镶有一块长2.6米,高1.8米的石刻碑文。碑文纪录和悼念了第一次、第二次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龙川儿女为国捐躯的224名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纪念碑西南200米处是革命烈士墓。墓为八角形,柱状,混凝土构筑,高2.35米,占地面积250平方米,墓内葬有部分革命烈士遗骸。墓正面阴刻楷书“革命烈士墓”五字。四周松柏苍翠,庄严肃穆。纪念碑北面有一座六角亭,造型别致,内置石桌石凳。甚至还有一些游客讲述:置身亭中,可鸟瞰县城全景,远眺东江帆影! 龙川革命烈士陵园记载了那些为龙川解放、为革命胜利而付出一切的民族英雄,他们是全国人民的英雄,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通过这次活动,该社会实践队明白了要慎终追远,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谨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同样,像龙川革命烈士陵园这样的纪念园还有很多,但是但是为了让大家铭记历史,要懂得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要珍惜并且告诫大家要更加努力奋斗!所以,让大家一起寻着先烈的足迹,传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精神,为建设幸福生活、为实现中国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020-08-01 09:07:25 作者:“young”多彩乡村主题教育社会实践队
    • 0
    • 9662
  • 调研对决胜全面小康的了解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我们选择实践内容是线上调研全面小康是为了更好去了解和感受全面小康带来的变化,在实践过程更加切实体会到我国国情的变化,感受国家和党的执行路和政策的先进性,在7月26日调研问卷中,我们得到的数据如下关于全面小康的了解的调查报告调查背景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大家对于决胜全面小康了解。二.调查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大家对全面小康的了解程度。三.调查方法调查问卷四.调查过程本次问卷是线上发放的,调查对象是全体朋友,发放问卷147,有效问卷147。五.数据汇总1.本次调查70%为农村户口,30%为城市户口。2.受教育程度在88.5%在高中水平之上,11.5%在初中水平。3.家庭平均月收入有28.5%在3000以下,有71.5%在3000以上。4.有38.7%对目前生活满意,有45.7%对生活感到一般,还有15.6%对生活不满意。5.有79%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信心,7%没有信心,还有14%不确定。6.有60%对全面建设小康和总体小康有所了解,40%表示没有具体了解过。7.有43%觉得生活水平提升了,20%觉得生活水平降低了,30%觉得持平,7%表示不知道。8.有91%觉得所在区域的治安还可以,6%不满意,3%不清楚。六.结论1.基本已经步入小康水平2.他们对全面小康充满了信心3.有一小部分不是很了解国家为小康社会做出的政策,还要普及这些知识。4.近乎一半的人认为生活水平提高了。5.物质生活的保证让人们开始关心所在区域的治安问题通过数据让我们的调研结果更有说服力,同时更具有科学性

    2020-08-01 00:53:16 作者:杨程裕
    • 0
    • 9675
  • 调研对决胜全面小康的了解

    7.27新闻稿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那么我们对其了解多少呢,在前一天的访谈和问卷中,我们会发现一些问题,在今天的调查中,我们应该再一次发现问题,提出并解决问题。本次访谈有7个人组成,访谈对象为同学,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访谈对象,他们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和被访谈者的回答总结出被访谈者对全面小康的了解,并把总结交给这一次负责概况的人。得出的结论是人们对“全面小康社会”基本了解,不过是根据自己高中学习的基本知识了解的,唯有与该专业对接的学生才能精确的知道概念。但一些人还是对小康水准没有准确的认知,了解的相关内容基本是通过网络了解的,还不具体和全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康标准,还不够精确了解标准。本次访谈任务队友没都认真,快速的完成了,我相信节下来的工作会更好。

    2020-08-01 00:53:16 作者:杨程裕
    • 0
    • 9675
  • 调研决胜全面小康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我们选择实践内容是线上调研全面小康是为了更好去了解和感受全面小康带来的变化,在实践过程更加切实体会到我国国情的变化,感受国家和党的执行路和政策的先进性,在7月26日调研中让我们了解到部分民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了解程度,对于这次云访谈我们的有所收获,现在就说说我们的总体感受。今天的访谈工作由六名队员参与完成,每人有一位访谈对象,访谈对象主要由同学、朋友和家人组成,从各位队员云访谈后的反馈来看,民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解还不够深,大部分人都只是了解其表面上的含义,对一些具体的国家政策和措施了解较少,对许多方面还不够满意,比如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市场物价等等,但尽管如此,大家对于今年年底能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持有很高的信心,这都得益于祖国的日益强大,发展的繁荣,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提高,相信在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可以按质按量按时实现全面小康。今天的云访谈过程进展顺利,每一位队员的积极参与,认真对待,大家默契配合,互帮互助,相信接下来的访谈工作也能够越来越好。

    2020-08-01 00:52:27 作者:陈亮宇
    • 0
    • 9669
  • “教学为乐”文化支教社会实践心得

    今年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影响,未能回校上课,同时一年一度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也受到了影响。病毒虽无情,但阻止不了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爱。作为一名在读师范类学校的师范生,在特殊阶段就要学会运用特殊的方式践行师范生的作用。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学校发起了一项“万人志愿活动”——组织学生线上辅导有需要帮助的中小学生。很荣幸自己能够成为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教学为乐”文化支教社会实践队的一员。目前正在对接的这位辅导对象是一名准高三学生,需要辅导的科目是英语。接到辅导任务,得知自己负责的是一名准高三学生时,内心雀跃了很久,因为自己经历高考才一年,对高考备考的状态印象深刻,会有很多东西想和准高三的学生聊。但冷静下来之后,压力感随之产生——准高三学生,时间肯定很紧张,自己在辅导的过程一定的抓住学生最薄弱的方面入手,要尽量利用假期的时间帮助学生把“短板”补好。于是怀着忐忑的心情加上了学生的微信,想先从微信聊天中初步了解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然而往往现实和期望是有落差的。和辅导对象的交谈并不如意,在整个交谈中学生只愿意透露自己的英语基础很差,但想补哪方面的知识点她自己也很迷茫,学生希望辅导内容由我来确定。自己原来的想法是根据学生的最短板知识入手,现在得到的信息却是没有最短板知识点,整个英语科目都是短板。突然就有点无从入手之感。经过一夜的思考后,决定从近几年全国卷的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入手。因为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考的都是句子分析和语法知识,可以通过做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来寻找学生的语法短板。近两天就根据学生的语法知识储备给学生补习非谓语动词方面的知识点。在辅导的过程中,最困难的一部分是备课和PPT的制作,这是一项特别需要耐心的工作,因为自己准备一个PPT往往就需要三四个小时。PPT的制作既不能太简陋又不能太累赘。太简陋只能自己口头表述知识点,学生很难获取有效信息;累赘的话,学生可能会抓不到重点。所以在制作PPT的过程中自己需要不断地思考如何呈现自己所要展示的知识点的同时学生又能很好的抓住要点又不觉得枯燥。而最具挑战性的就是讲课了。因为是线上讲课,无法做到像面对面辅导可以时刻留意学生情绪的效果。因此在讲课的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即将进入关键的高三阶段,在课间休息时自己会分享一些自己在高考备考过程中比较成功的学习方法,以及分享一些自己在大学有趣的课外活动,适时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特殊时期用特殊的方式帮助有需要帮助的人,这也是作为一名大学生的社会使命感。今年特殊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一定会成为自己以后的一段美好回忆。 

    2020-07-31 19:51:23 作者:苏晓霞
    • 0
    • 9703
  • 走进同学,了解大学生眼中的时政问题

    历史的长河总是一往无前,我们虽是长河中的一块小小的沙砾,但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国家的命运与我们息息相关,对时事政治保持关注则是我们必备的素质。新时代已经从我们这里出发,世界为之聚焦中国。中国将走向何方?当代大学生又对中国形式了解多少?带着这些疑问,7月22日至7月28日,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六名学生,就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如何看待时政问题”开展调研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线上问卷调查、采访方式进行,了解大学生眼中的时政。调查员郝先鹏和姜全就部分问题完成了调研报告,下图展示的是问卷结果。在当今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格外重要,我们从互联网上便可做到“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学会利用现有资源扩宽自己的视野。调查员根据这些情况,特别设置了相关题目,如:“你关注时政的原因是什么”、“你关注的时政范围”,通过这样的方法,让我们掌握到了第一手的资料。就如习近平主席说过的那样: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合作日益紧密的今天,国家的发展尤其需要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图为实践队调研结果饼状图。“大学生如何看待时政问题”调研小分队 郝先鹏摄。 图为实践队调研结果饼状图。“大学生如何看待时政问题”调研小分队姜全摄。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对时政问题关注度是很高的,他们的眼光不仅仅局限于国内,国际上的问题也时常关注。这样来看,我们大学生真正做到了放眼于世界,不断学习进步,为成为国家接班人而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见识。为了更深入了解同学们对时政问题的看法,我们实践队对部分校内同学进行了线上采访。采访的问题主要是针对当下一些热门且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时政问题,希望可以通过他们的回答得到不一样的看法。受访张潮同学说到:他平常喜欢通过微信的一些公众号来了解新闻时政,平时在宿舍喜欢和室友探讨一些有趣的现象。当我们问道为什么有部分同学很少关注时政问题时,这位同学给出了不一样的看法,他说:现如今很多新闻都是假新闻,只是为了博人眼球,看多了感觉侮辱智商,而且很多新闻报道的问题离我们太过遥远,如哪个国家的状况不好、战争到了哪种地步等,这就是所谓的“事不关己”。 图为实践队线上采访。“大学生如何看待时政问题”实践小分队孙磊摄。没错,很多时候我们都被一些假新闻或者负面新闻蒙蔽了,但是我们大学生还是要有辨别能力的,对于时政,我们要有自己的见解,提高自己看问题的深度,这样至少不会让别人感觉你是一个肤浅的人。为了广泛收集大家的想法,调查员提出了“同学们如何看待疫情”这个问题。自从2020年始,疫情的问题就一直备受关注,作为疫情爆发的起点,我们国家的一举一动都是备受关注的。身为局内人,国家的各项政策也让我们受益颇丰,我们真正经历了疫情从强到逐渐控制,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各种点赞。部分高年级同学则更关注疫情带来的其他问题,如:今年疫情结束后的就业问题,市场物价问题,国家扶持政策等,从这里可以看出,同为大学生,不同年级看待的问题也不尽相同。看到这里,我们对国家面对疫情的各种措施肃然起敬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疫情带来的连锁反应,作为大学生,我们只有在平时多积累,多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挑战时才可以更加游刃有余。 图为实践队线上采访。“大学生如何看待时政问题”实践小分队汝利摄。线上采访结束后,我们在网络上搜索了一些老师、学者对大学生的建议。他们认为多了解时政问题会让人受益匪浅,培养独到的见解能力可以帮助自己在时代的浪潮中不随波逐流,这是一种难得的能力。所谓“读史使人明智”,我们看待时政问题就是在见证历史,只有明确自己的定位才能释放自身的能量。 图为实践队网络搜集资料。“大学生如何看待时政问题”实践小分队黄雨生摄。最后,大学生还是要依靠广阔的眼界和丰富的见识来充实自己,关注时政问题,关注祖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动态,是一个大学生不断进取的表现。所以当代大学生应该从自身做起,及时关注并正确看待时事政治,多讨论、多探索,只有自己能力出众,才能笑着应对磨难,关注时政问题不仅是其中的一部分,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说的也就是这样。通讯员翁昊哲图为实践队线上讨论。“大学生如何看待时政问题”实践小分队翁昊哲摄。

    2020-07-30 20:32:14 作者:翁昊哲
    • 1
    • 9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