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原创 > 特刊·访谈·专题

特刊·访谈·专题

  • 脱贫攻坚实在必行

      因受疫情的影响,这次的三下乡便以这种新的形式在网络平台上进行,虽然我们十一个人相隔万里,但也组建出了一只团结的小队。今天是我们组成决胜攻坚战调研实践队正式实践的第一天,经历了早上短暂的手足无措,最终有惊无险的进入了工作状态。开展工作中遇到了困难但是在网上对国家政策的不断深入的了解,愈发受到鼓舞。看到脱贫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让脱贫陈故宫经得起检验的粗体字标题所体现出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心中澎湃着热血,从来就没有中国人认为自己会被困难所达到,所折服。在网络这个大平台上,浏览着有关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三农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新闻内容,找寻有意义的问题,收集起来。准备在云问卷中,让做问卷的人,在做问卷的同时,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的决心,让他们更加了解我们的国策

    2020-08-01 14:55:53 作者:决胜攻坚战调研实践队
    • 0
    • 9651
  • 精诚合作

      7月26日,今天是我们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第一天,因为疫情的影响,所以我们组建了一个11人的线上实践小队,正巧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年,所以我们小队决定采用云访谈和云问卷的形式,进行社会调研,我们会针对,全面小康、扶贫攻坚、三农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问题进行调研,由网络支持的云访谈以及云问卷,覆盖面和可调研数量很客观,相信我们会得到一个准确的调研成果。早上起床我们便开始商讨工作事宜,我们需要一些人进行访谈,一些人进行问卷的编写,一些人进行一天进程的记录与汇总,最后,由队长对我们进行工作安排,就这样,我们大家开始了今天的忙碌。感谢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把许久未见的我们重新聚集了起来,希望我们取得成果的同时,也能收获珍贵的友谊。

    2020-08-01 14:55:05 作者:决胜攻坚战调研实践队
    • 0
    • 9664
  • 决战全面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

    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是总结历年来脱贫攻坚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工作,发展乡村经济的关键之年。为了培育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的意识和观念,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和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认可,展开课题调研实践活动,重点围绕全面实现小康,通过:“云访谈”“云问卷以及线下走访的方式开展调研活动” 2020年7月26日上午10点30分“决胜攻坚队”调研实践组开展了乡村为主的调研访谈行动。10点30分开启小组会议分配各自的工作安排,包括有组线下走访,书写调查问卷进行云访谈等内容,在小组会议结束后小组队员各自出发进入约定好的乡村城镇进行访谈,在取得访谈成果后书写整理访谈成果。在此次活动中我们成果了解到当地乡村居民对全面攻坚,决战全面小康的想法以及感受更加有机于以后工作的开展。 

    2020-08-01 12:37:37 作者:决胜攻坚战调研实践队
    • 0
    • 9773
  • 调研决胜全面小康

    小康作为一种社会影响,始终散发着诱人的魅力。古时,小康宣扬的是以“礼义仁让”精神为主导、有吃穿的社会形态。近代也有不少人借用这一思想,走上社会改良的道路,提出过许多美好的设想。在7月28的访谈中,大部分同学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知识都相对了解,对一些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的问题也能够回答上来,很多同学都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满信心。但有些同学也反映了一些存在着不足的地方,比如其中一个受访人较为关注关于乡村建设自己政治事务落实问题,反映了民众对解决乡村改善问题的迫切,也希望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措施做实做足。还有受访人反映,城市的就业政策是否保障低保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部分地区的治安也要进一步的提升。虽然现在我们国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很多受访人还是选择相信国家,相信政府的。在本次的访谈中,我们也询问了一些受访人,在这次的疫情影响下,能否在2020年底实现全面小康,受访人都选择了相信。即使这次疫情阻挡了我们前进的脚步,但大家都相信国家最后一定会战胜难关,决胜2020年全面小康。青少年是未来的主人,要加强综合智力的开发,并通过科技教育、艺术教育等手段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成为新一代高层次、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为把祖国建设成腾飞,在小康大道上的科技强国而奋发努力!

    2020-08-01 12:18:32 作者:张昊龙
    • 0
    • 9647
  • 决胜攻坚战调研

    今天是7月31号,我们小组成员依旧通过线上云调研的方式进一步了解了我国现阶段脱贫攻坚任务的进程,以及人民群众对于脱贫攻坚的认识程度,通过调研报告,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脱贫攻坚任务已经来到了最为关键的节点。通过调研报告,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人群年龄主要集中在19-31岁的青年人,学历是本科及以上占比为86%。突出了年轻人对建设全面小康任务的重视和期待。人们通过网络途径了解扶贫政策占大多数,可以继续加强通过互联网传播扶贫政策的计划,让更多人了解、关注扶贫政策。人们对当地政府多年来的扶贫工作满意程度几乎都是满意及以上,这不仅肯定了当地政府在扶贫工作上的努力成果,更表明了党领导能力的强大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解决农村贫困状况,我们应全面开发人力资源,首先要加强镇域基础教育,提高农业劳动者基础素责,建立健全基础教育办学模式,加快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其次要积极发展职业教育。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当前我镇群众增收困难,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离农业现代化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应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和改善对农村农业工作的引导,加强坡改梯工作,增强土地利用率,加强石漠化治理工程,防治水土流失,修筑生产便道,提高种植科技水平。想方设法增加投入,建立服务队伍,健全服务网络,构筑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信息及技术服务,引导农民发展效益农业。把农民经济拉一把,加快奔向全面小康。

    2020-08-01 10:13:04 作者:决胜攻坚战调研实践队
    • 0
    • 9647
  • 客家文化之舌尖上的河源

                                     客家文化之舌尖上的河源  为了深入了解中国各地的美食,2020年7月,来自岭南师范学院中的教师教育学院的队伍组织了一次活动,此次活动的地点为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老隆镇,活动的主题为客家文化之舌尖上的河源。大家都知道,中国素来有美食之国的美称。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地大物博,地处亚欧大陆的东南部,而且还有诸多岛屿临海,而且气候很适宜农作物的生长,种种良好因素导致了各种各样的美食的诞生。在中国,每一个地方都有其独一无二的美食,河源市也不例外。 河源,别称“槎城”,广东省地级市,深圳都市圈城市之一,地处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境内拥有华南最大湖——万绿湖。其东接梅州市、汕尾市,南邻惠州市,西连韶关市,北与江西省赣州市交界,属广东东江流域的客家地区。全市面积1.58万平方公里。河源是纯客家人聚居的地区之一,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也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素有“客家古邑,万绿河源”美誉。该队伍一来到老隆镇,便看到许许多多的纯客家人在忙碌着。有的人在忙着挣钱做美食生意,有的人则在购买商品和美食,还有的人在街上闲聊……跟随着这些队员们的脚步,来到了当地的一个比较闻名的美食店。这个美食店里的美食多不胜数,各种各样的美食浮现在眼前闻着香味就让人觉得非常好吃,妙不可言!其中当地美食比较出名的有艾粄、烧麦、油果。其中艾粄是客家地区清明时节的应节小吃。这些美食光是看着外表便让人垂涎三尺。 一些队员觉得艾粄很美味,想了解一下艾粄是如何制作成功的,便溜到了厨房里。当地的客家居民非常热情,不仅不以厨房重地闲人勿进的方式驱赶他们出去,而且还很耐心地说道艾粄的制作步骤。环顾一旁便可以发现有很多制作艾粄的食品原料和一些已经制作完成但还没有开始煮的一些艾粄。他们发现未开始蒸煮的艾粄是青色的,而且煮熟之后艾粄膨胀,没有压缩起来,为此他们觉得很惊讶、很困惑。在当地的客家厨师的耐心解释下,他们才渐渐明白,然后他们感谢厨房的帮助。对于他们的谢谢,客家厨师们笑着回话说不用客气,希望他们能够明白并且能够将这个艾粄制作方法带到他们各自的家乡中去发扬,让大家都可以品尝艾粄的美味!  此次活动通过他们品尝河源市龙川县老隆镇的美食感言和当地客家居民的讲解阐述,不难发现一个哲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广东文化是其中很有特色的一个分支,饮食的改革与创新始终不能离开文化的范畴,正是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才能萌发出各种各样的天下美食,才有“美食之国”的美誉之称。客家人对美食的执着,代表着他们对一些传统节日的重视,也反映了他们朴实认真的本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对广东饮食的描述与分析,可以透视出广东生活方式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饮食习俗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食物不仅仅是含有可供人类利用以维持生命的有机物,对于每一种食物及其消费方式,还需要由文化对其可靠性加上同意的标签。同样,广东人对饮食的选择,也正是文化长期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所以美食的改革与创新,可以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必须以文化为基础,才能够为人们所接受和喜欢,才能更好地走向全世界!

    2020-08-01 09:29:28 作者:“young”多彩乡村主题教育社会实践队
    • 0
    • 9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