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新闻 > 璀璨文坛

璀璨文坛

  • 网络文学已成出版主流吗

     中国新闻出版报讯(记者和颖)“网络文学已经突破了网络局限,与传统媒体多方合作,通过各种渠道为网络写手推荐作品出版、改编,在网络文学与传统出版、周边产业开发之间,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这是7月5日,在新浪网主办的第四届原创文学大赛·奇幻武侠奖及都市言情奖颁奖典礼上记者的强烈感受。 网络原创:风生水起在第四届原创文学大赛上,奇幻武侠小说《朱雀记》脱颖而出,受到评委一致好评,一举夺得奇幻武侠奖金奖及最佳创意奖;赵洛瑶则凭《夏玄雪》夺得都市言情类金奖。金奖作品《朱雀记》获奖后,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市场效果良好。获都市言情类金奖的《夏玄雪》参加新浪原创文学大赛以来,受到了网民的广泛支持,该书也由花山文艺社出版,首印数即达50万册。当众多传统出版业的编辑们还在每周开一次例会,通过网络和那些传统作家们绞尽脑汁进行选题策划时;当出版界的编辑们眼睛还在盯着余华、池莉们的时候,网络文学已经异军突起。网络作家萧鼎的《诛仙》销售近200万册。而目前类似萧鼎这样的网络作家越来越多。一些网络作品一开机就是3~5万册;网络言情作家明晓溪的签约身价,据说已达200万人民币。与此同时,非文学的网络原创作品,成绩也很是亮眼。《明朝那些事儿》这本纯粹在网上火起来的作品,至今仍是各大畅销书榜的座上客。 网络优势:自下而上网络文学如此受追捧,与其自下而上的优势有很大关系。按照过去的模式,出版的选择权掌握在出版社的编辑手中。凭着专业素养或直觉,他们判断一份书稿、一个作家是否有市场价值,而后出版。那些有心从事写作的人,必须通过投稿,逐渐被编辑认可,慢慢完成从文学青年向作家的转变。网络文学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网络已经超过了传统媒体而成为目前文学作品的主要发表通道。传统出版中由于存在着投稿、审稿、编辑修改等诸多环节,使得整个过程变得相当冗长。而网络则相对要简单得多,只要写手肯坚持在网上发表,就会有读者追捧。由于网络是一种互动媒体,因此读者的支持反过来也会进一步加强写手的创作热情。所以,目前越来越多的文学爱好者开始选择使用网络作为自己发表作品的基本通道。中国内地的文学网站,最初诞生于1997年,伴随互联网用户的普及,已从当年的网上阅读书库发展到原创文学网站。目前最为流行的是原创作品,其中热门的原创文学网站新浪、起点日浏览量约在数千万人次。根据国内相关机构的统计,目前国内原创文学网站每个月平均新增加的作品就有上万部。而这是传统出版所远远无法完成的目标。在这场自下而上的网络文学狂欢中,大多数网络作家摆脱了传统的羁绊,其作品呈现出个性化、私密性、开放性的状态。有专家称,这些特征正是这个时代的精神表现。 出版社:主动介入对待网络原创作品,不同出版社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当多数出版社还在观望、犹豫的时候,一批有先觉意识的出版社,已经成功试水。2003年,花山文艺社在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出版特色时,将图文类、动漫类、美术类、学生课外读物等列为主要出版方向。在2005~2006年,花山文艺社迅速介入网络原创作品的出版,使其2006年在全国文艺出版社排名大幅提升。在第四届新浪原创大赛颁奖会上,记者了解到,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旗下的江苏美术出版社也将深度介入网络原创、青春读物的出版。这次大赛最有分量的作品。《青春的手枪》,作品还没获奖,已有多家出版社抛来橄榄枝。最终,江苏美术社拔得头筹。江苏美术社社长顾华明对此踌躇满志。他介绍,介入网络原创、青春读物是江苏美术社总体规划中的亮点。在“    十一五”期间,该社的总体目标是以“一点两翼”为主体架构,即以东方艺术为核心点,以“大视觉艺术”品牌图书和青少年读物为两翼齐飞,实施图书、媒体与实业相结合的“同心圆”产业发展模式,重点打造青春文学、卡通动漫和视觉文化产品集群。据了解,在青春文学这一块,江苏美术社的介入方式是强强联合,与新浪、起点等著名网站结成战略合作伙伴,推优秀作品,并力争实现出版、网络、媒体、影视的横向产业联合。 http://book.sina.com.cn2007年07月16日 16:05 中国新闻出版报 

    2007-07-18 00:00:00 作者:佚名
    • 0
    • 9579
  • 网络文学下得厨房上不了厅堂吗

     大众写作“网络文学在短期内恐怕很难成为主流,但它也有自己的受众,应该有自己的出路。”网络写手李雪夜在日前举办的“幻剑书盟第二届网络文学峰会”上这样说。网络文学,一个现代人早已不陌生的名词,每个日夜,不少人置身其中、徘徊流连。然而十多年前,它还是个新鲜事物。1994年2月,方舟子等人创办了第一份中文网络文学刊物《新语丝》;随后,诗阳、鲁鸣等人于1995年3月创办网络诗刊《橄榄树》;1995年底,几位活跃于中文诗歌通讯网的女性作者联合创办了一份网络女性文学刊物《花招》。在内地网络文学早期发展过程中,还不能不提到“榕树下”,这是当时号称世界上最大的中文原创文学网站。“几乎一有时间就会去那里看小说,后来很多畅销书我其实早就在网络上‘一睹为快’了,”现在外企工作的静晨回忆起大学时代自己如何迷恋“榕树下”时说,“几乎把它当作精神食粮。”经过十多年发展,网络文学已从过去的“蹒跚学步”发展到今天的“枝繁叶茂”:在网络文学作品数量激增、各大门户网站点击率每创新高的同时,涌现出一大批受人追捧的作品和作者,不少网络文学相继走向实体出版,那些原本隐藏在网络的作家开始出现在现实视野中。“网络文学使普通人获得言说权利,获得自由表达的机会。网络是了解社会、了解年轻人的途径。”《萌芽》杂志社主编、上海作协副主席赵长天指出,传统文学出版或受杂志风格和编辑的个人偏好所限,或受严格的审查制度所限,而网络使文学作品的传播更加便利,文字的自由度也大大提升。  边缘尴尬尽管近年来网络文学以有目共睹的破竹之势向前发展,我们依然看到它与传统主流文学相比之下所显现的“边缘性”尴尬——比如,出席当日网络文学峰会的,无一人来自主流文学创作或批评界。甚至,在传统文学评价模式的影响下,网络文学正遭遇着“下得厨房、上不了厅堂”的处境。其实,网络文学自产生之初便频频遭人诟病:大众化、娱乐化、非文学性、质量差、作者整体素质不高等等。曾以“李寻欢”之名发表多篇网络小说、现为榕树文化出版人的路金波分析说:“由于缺乏类似传统文学中有效的评价体制,要在浩如烟海的网络文学作品中挑选出精华,是项艰巨的工程,这可能是导致它们被主流忽略的原因。”但他坚信,“真正的高手在民间。”“民间高手”们无法浮出水面,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看来,恐怕还存在这样的原因:网络文学有着和传统文学不一样的文学批评模式,互相之间不够了解,彼此缺乏沟通的空间,于是产生了隔膜。张颐武说:“二者在创作、阅读、研究的群体上都发生了分化,它们像两条平行线,各自沿着轨道前行,很难说谁一定是主流。”网络文学是文学的新形态,它提升了文化的民主性,活跃了文学气氛。然而,自由就像一把双刃剑,在网络相对自由的空间里,也孳生出一些不良因素。“不乏文字潦草、随意,一味考虑‘卖座’而拼命迎合市场、导致商业色彩浓烈的现象。一些网络文学大赛,追求标题新颖、点击率高,很可能淹没了真正有才华的文学性作品。这恐怕也是网络文学长期与主流隔膜的原因。”赵长天表示出深深的担忧。  平行共生那么,应当如何对待这种已然存在的隔膜?李雪夜这样分析:“目前三十岁以下的人倾向于网上阅读,而不常上网阅读的三十岁以上的人群掌握了社会权利。所以这里存在着矛盾,需要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阅读习惯的改变去逐渐缓和。”存在隔膜,就必然存在消解的方式,“网络作品数量惊人,很多人无法抽出大量时间或还不适应网上阅读这种方式。同样,一些有声望的作家不在网上发表作品,并不意味着他们对网络文学不关注或者不屑于这种方式。”赵长天认为,“如果将来网络上出现了可以按照类别、趣味、需求来为不同人群选择不同书目的搜索机制,网络文学将进入良性发展阶段,就会有不少优秀的作品‘现身’,就有可能逐渐消解与主流文学之间的隔膜。”对此问题,凭借风靡一时的《悟空传》一炮走红的“今何在”则很是乐观:“网络文学和主流文学只是分工不同,一个侧重艺术性、纯文学性,是小众的;一个偏于娱乐化、故事性,是大众的文化消费。很难给它们做明确的价值判断,二者都有存在的合理性。”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白烨也认为:“从近年的情况看,网络文学正在趋于类型化写作,这种偏于通俗和流行的倾向,或许正是它的特点。这使它与主流文学区别开来,也形成了二者间一定的互补。网络文学正处于过渡与发展中,正在逐步形成自身稳定的特点。”  多彩未来传统模式里,未必没有“下里巴人”,新锐的网络上,也未必没有“阳春白雪”。在这个大众文学狂欢的时代,网络文学如何定位自我又将何去何从?“媒体迅速创造了一个概念,又迅速淡忘了一个概念。”回忆起七八年前《迷失在网络和现实之间的爱情》创十万本销量的“风光”时,路金波说:“那时的书一跟‘网络文学’沾边就大卖,现在的网络文学已经日常化了,博客流行后,网络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网上也有精品,但目前很多好东西不可避免地会被海量信息淹没。”张颐武说,“逐步建立成熟完善的网络书评机制,通过有效的拣选、研究、推广来间接引导读者趣味,网络文学将焕发更加蓬勃的生机。”峰会上,一位与会者在论及当今文学阅读状况时说:“我们尚处于‘紧张阅读’的时代,而一个成熟的社会,应该倡导‘休闲式阅读’,应该对那些适合大众阅读的文学给予更大的关注。”但同时他也承认,“网络文学质量良莠不齐,只有那些精品的东西才能最终‘沉淀’下来。”有人认为,成就“精品”,写手们本身的素质至关重要,“一些网络写手关心的问题是网上写作能赚多少钱。这是生意,而不是文学创作。”李雪夜说。路金波同样认为:“作者们都别太急功近利了。”他笑着表示,“如果今后‘李寻欢’有机会重出江湖”,一定会写那些“为文学理想写作、为心灵写作、用心写就的好书。”而赵长天认为,相比个人素质,社会环境、网络环境的改善更重要。“就像一个不太文明的人进入五星级酒店不会随地吐痰一样,是环境让他改变。我们的文学评价机制,不能老是打击和埋没有才气的青年人,要通过引导大众舆论来保护纯文学的发展,鼓励多元的声音存在。”“其实现在的年轻人面临比我们当时困难得多的创作环境。现在的标准主要就是商业利益和市场认可度,跟文学相关的艺术标准反而消退。以前一位权威评论家可以捧出一位作家,现在没人能阅读完网上大部分的作品。无法比较,也就无法判断。”赵长天补充道。更强烈的一个声音是,不必过多纠缠于网络文学入不入得了主流、上不上得了厅堂,而应该在其未来的发展上倾注更多的思考。有人注意到,近年,许多原创网络小说在与影视、动漫和游戏联姻。或许,随着手机阅读、“有声读物”等新阅读方式的逐渐流行,网络文学将迎来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钱密林) http://book.sina.com.cn2007年07月09日 11:30 中国青年报  

    2007-07-18 00:00:00 作者:佚名
    • 0
    • 9590
  • 手机文学的艺术诉求与文化缺失

      文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嫁接传播媒介的文化产物。从口传文学、纸制文学、广播文学、影视文学,到时下的网络文学、手机文学,文学的传播途径悄然发生着变化,并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作为异军突起的手机文学,其创作方式之便捷、传播速度之快、受众覆盖面之大、商业前景之广,足以令文学的其它传播媒介刮目相看。手机文学在手机通讯运营商追求商业利益的驱动之下,表现出创作专业化、传播技术化、运作产业化的趋向,尤其在何立伟、刘齐、周晓枫等知名作家首批签约国内手机文学创作后,推动了文学界对手机文学的关注。应该说,手机文学还只是一种新兴的文化现象,自身也有一个不断发育、成熟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用积极健康的内容充实手机文化的传播平台,引导和提倡高品质、高格调的手机文学艺术创作潮流。因而,手机文学的艺术诉求和文化缺失,就成了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艺术张力的内在需求手机文学首先是手机短信,它必然要受到信息容量的限制。一般来说,一条短信的内容被限定在70个字(包括标点)以内,这就要求手机文学具备内容精短、富于艺术张力的特点。可以说,既要求内容短小,又要求表达得意,这本身就体现了一种文学内在的不平衡性。同时,也对手机文学的创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采用连载的办法来化解这个矛盾,不失为一种良策。千夫长创作的手机小说《城外》,有4200字之多,还有台湾手机作家黄玄的短信小说《距离》,也有1008个字,都是运用连载的方法。不可否认,这两部手机小说都创下了较高的短信发送量,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对于一部小说来说,4200字、1008个字只能属于短篇小说、微型小说之列。按每次70字的内容发送量,也有几十次之多,发送的次数再多下去,势必会影响到读者的接受兴趣。因此,即使是连载形式的手机文学,也还必须在“短”字上下功夫,必须寻求艺术表达的内在张力。手机文学的创作要精心选择艺术视角,不能有“云山雾水”之感,而要有“寸铁杀人”之功。手机文学的艺术视角最忌寻常化、模式化,循规蹈矩的创作思路,是难以适应这种文学机制的。显然,手机文学是不可能展开一个整体化、全方位的勾画,只能通过一个绝佳的视点、巧妙的角度,运用“惜墨如金”的笔法、令人惊叹的笔调直指心灵的敏感处。手机文学的语言必须精彩,具有视觉爆发力。这就如同演话剧一般,要求每句话都能受到挠到痒处或刺到痛处的艺术效果。语言的精彩体现在形式上往往讲究音韵协调、句式齐整之美,凸现的优美凝练的视觉表层效果,此外,戏谑、悖论、反讽、隐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也增强了艺术表达的内在张力,使得精短的语言如同利刃一般瞬间穿透读者的心灵空间,刺激读者的心理空白。换言之,也就是把手机语言的承载功能与形式功能发挥到极致,从而使语言能暂时摆脱密密麻麻的符号“魔咒”,产生视觉效果和心理冲击波。其实,手机文学的艺术张力,既体现在“变化的文本”自身体制与功能之间的矛盾解决的平衡之中,也体现在受众的原初心理与阅读期待心理之间冲突达成的平衡之中。这二者的张力结构之间又形成了互为引发、互为促进的互动效果。也正是在这种双重的艺术张力的影响下,才满足了市场经济语境之下渐趋浮躁的阅读需求。幽默、讽刺、灵动的审美追求手机文学不是文学的大餐,而是文学的点心。点心虽小,却别有风味。手机文学不可能也不必要承载多厚的社会内容,获得多大的艺术感染力,只要取得“开心一笑”、“快意一笑”、“会心一笑”的艺术效果,或者说就是要达到幽默、讽刺、灵动的审美效果,就“心满意足”了。甚至可以说,手机文学应当是一种“笑”的文学,应该在“笑”字上做文章,能够给人以轻松释放、付诸一笑之感,在节奏快、压力大的现代生活中起到一种调节心情的作用。如果说艺术张力是手机文学的存在之本,那么幽默、讽刺、灵动的审美效果是手机文学的生命之根。幽默在于解开了心情凝滞的结扣,释放出生命快乐的种子。幽默风趣,足以让人开心一笑。以在学生中较为流行的一则短信文学为例,“好迪说大家逃才是真的逃;大宝说今天你逃了吗?汇仁肾宝说他逃我也逃;脑白金说今年开学不逃课,要逃就逃专业课;高露洁说我们的目标是没人上课!”逃课,本身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了。可是,经过创作者的戏仿“歪曲”、添油加醋之后,给那些沉浸在紧张的学习气氛中的学生们增添了不少快乐的空气。讽刺如果离开了幽默,就会丧失内在的艺术韵味,成为一种变相的挖苦与谩骂。绝妙的讽刺总是和幽默互为表里、融为一体的,以上以逃课为话题的短信文学,就充满着戏仿的反讽意味。再以手机故事《彷徨的乳房》来看:一杂志社向某先锋诗人约稿,诗人赐大作《彷徨的乳房》一首。“结满桑葚的乳房,在月光下彷徨……”主编问诗歌编辑能否看懂?诗歌编辑愧言不懂。主编大笑曰,看不懂就对了,我也看不懂。不日诗歌发表,引起诗坛轰动。年底该诗歌被评为本年度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文学精品之一。可以说,这则近于笑话的手机文学,讽刺了当下文坛存在的文学“扭曲”现象,令人称快,让人忍俊不禁。灵动则是生命智慧的自然流露,是创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心有灵犀”。换句话说,也就是创作者说出了读者想说却没有说出,或者没有想到却极想想到的东西。如短信小诗《关于爱情》中写道,“还没有离别,就幻想着重逢;还没有相聚,却恐惧分离。”乍看去,寥寥数语,细想来,却韵味悠长,极真切地传达出恋人心中的独特感受,让人不禁会心一笑。这种艺术效果,闪烁着智慧的火花,也流淌着生命的灵动,如同唐人绝句一般,意味隽永。其实,正如幽默与讽刺交融一样,灵动有时也融合在幽默与讽刺之中,从而形成一种多样化的审美意味。当然,在这种幽默、讽刺、灵动的审美追求之中,不时也透露出后现代的气息,表现为平面化、碎片化、解构化的艺术倾向。复制与媚俗的双重缺失手机文学,说到底是技术消费时代对文学产生冲撞的结果,也是文学嫁接现代商业生活方式的结果。走产业化之路,追求商业利益,是手机文学的初衷。“无边信息萧萧下,不尽财源滚滚来”,下载、发送成为事关手机文学命运的两件大事。就传统文学来说,手机文学在技术时代、市场经济的双重语境下,难以避免要犯下“两宗罪”,也就是机械复制和媚俗求利。让·鲍德里亚说过,“消费是目前构成比较一致的话语对所有物品和信息的实际整合。消费,仅就其有意义这一点来说,是操纵符号的一种系统行为。”作为技术消费的手机文学,文学话语已经被符号化,沦为被操纵的系统行为之内,标示着文学机械复制的时代到来,这不能不说文学的主体意识完全消解,文化意识日趋衰落。在产业化境遇之中的手机文学,体现了鲜明的商品性。显然,手机文学作为传统文学视界的话语空间里,还处在边缘化的地位,它游离于商品与文学之间。更确切地说,手机文学有着“双重身份”,商品性是其隐性的因素,也是本质的东西,而文学性则是其显性的因素,是表象的东西。手机文学要获得较大的受众群,必须掀起一定的从众消费浪潮,而媚俗求利则自然而然地充当了这股潮流的“始作俑者”。这种媚俗求利的做法,与其说是文学赢得了金钱,还不如说是金钱玩弄了文学,手机文学的艺术个性、审美品格也会随之丧失殆尽。手机文学在机械复制和媚俗求利双重缺失影响下,必然产生大量的“快餐文化”甚至“文化垃圾”。手机也就不再是文学的一块阵地,相反,却成为了文学沙化的制造者。点心固然花样繁多、别有味道,但是变了质的点心毕竟是有害的,对于广大手机文学读者来说,“变了质”的手机文学无疑也会成为一种潜在的“文化毒害”。因而,不能不说,手机文学悄然兴起的背后也隐含着文化的缺失与忧虑。不可否认,手机文学在大众文化时代的文学建设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任何一种夸大或贬低都是不切实际的妄谈之举。正视手机文学的艺术诉求和文化缺失,对于引导手机文学朝着健康、优质的方向发展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来源:文艺报蒋信伟

    2007-07-18 00:00:00 作者:佚名
    • 0
    • 9579
  • 瞄准暑期市场 作家出版社豪赌

      玄幻小说、轻松历史读物、盗墓小说,这些网络热门写作类型,不但贡献了《诛仙》、《明朝那些事儿》、《鬼吹灯》等近些年国内销量较为罕见的原创出版物,更带动了相关类型的出版热潮。三者之后,下一个热门是什么?就在各大网站纷纷推出“穿越小说专题”的时候,作家出版社(blog)于近日高调宣布:该社以12%的版税,各10万册的首印量签下了《木槿花西月锦绣》、《鸾:我的前半生,我的后半生》、《迷途》、《末世朱颜》四部被晋江原创网、红袖添香等五大网站100万读者评出的“四大穿越奇书”,表达信心的同时,作家社还宣布,将于暑期同步隆重推出“四大穿越奇书”,为读者奉献夏季阅读冰爽感受。穿越小说:言情小说变种何谓“穿越小说”?作家社总编室主任刘方对此解释为:“穿越小说的称谓不是类别划分,而是按内容定义。其情节通常是描述一个当代青年遭逢变故,机缘巧合下,进入古代,以在场的方式参与见证了种种众所周知又知之不详的历史事件。当代中国文学里面,黄易的《寻秦记》算影响最大的穿越文学作品,也可以被视为当代华语文学穿越类型的滥觞之作。而网络上近一两年兴起的穿越文学特点又有所不同,其作者受到相关影视作品的影响,因而基本上都是青年女性回到古代谈了一场风花雪月的恋爱,同时经历种种宫闱秘事及权力斗角。这类小说主要受到女学生和女白领的追捧,可以视为言情小说的一个变种。”目前市场上已出版不少穿越小说,大都能畅销一时,比较著名的波波的《绾青丝》、金子的《梦回大清》、桐华的《步步惊心》、晓月听风的《清宫、晴空、净空》等。100万拿下“四大穿越奇书”鉴于穿越小说在网上的巨大人气以及作品本书的可读性,作家社以12%的版税一举签下了当前在网上最走红的《木槿花西月锦绣》、《鸾:我的前半生,我的后半生》、《迷途》、《末世朱颜》,这四本被晋江原创网、红袖添香等五大网站100万读者评出的“2007四大穿越奇书”,且都以10万册起印。按平均定价25元计算,作家社将为此支付至少100万。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作家社要么是在炒作,要么是疯了。刘方表示:“作出这样的评价,很可能是因为对穿越文学及其声势并不了解。作家社一直关注着网络上涌现出来的最新的具有极强影响力和可读性的作品,我们认为穿越是继玄幻、历史、盗墓等三波网上阅读热潮后的最新网络阅读势力。而且这股风潮来势更凶,网罗的作品数不胜数,各大原创网站的头牌小说都是穿越。可以说,网络阅读,不知道穿越的人已经过时了。而已经出版的穿越文学作品市场销量都不错,作家社此次动作正是基于上述判断。”疯狂穿越:夏季冰爽阅读因为清宫电视剧等媒介的影响,清朝可以说是当代青年最为熟悉的一个中国朝代,而漫长的清朝历史所留下的种种传奇和谜团也为写作者留下了足以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因此,穿越小说有大量的作品将历史现场放在清朝,甚至促成了一个专门的名词“清穿”,作家社此次签下的四部作品中《鸾》、《迷途》和《末世朱颜》便都是穿越到清朝的。其中《鸾》是穿越到康熙朝与少年康熙谈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末世朱颜》的女主人公更是化身慈禧,权倾天下。在所有清穿小说中,穿越到康熙末年、九王夺嫡时代的最多,与康熙帝的九个皇子之间的故事,完全满足了年轻女子的宫廷爱恋之梦。《迷途》就是这样一本小说。由于作者在书中描述了与通常的历史记述所完全不同的四爷雍亲王,而导致其他诸王粉丝的不满,导致各方在网上大打口水仗。为了增强阅读的趣味性,作家社设置了一个“疯狂穿越计划”,以每本书为媒介,给读者提供亲身体会穿越的机会,四本书各包含着一张清朝地图的一部分,读者只要将四张地图合并一处并找到隐藏在上面的密码,就可凭密码登陆专门的网站,通过网站的游戏程序,寻找到穿越之后的神秘身份,体验穿越的爽感。  http://book.sina.com.cn2007年07月16日 12:22 新浪读书

    2007-07-18 00:00:00 作者:佚名
    • 0
    • 9564
  • 网络文学已成出版主流吗

      中国新闻出版报讯(记者和颖)“网络文学已经突破了网络局限,与传统媒体多方合作,通过各种渠道为网络写手推荐作品出版、改编,在网络文学与传统出版、周边产业开发之间,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这是7月5日,在新浪网主办的第四届原创文学大赛·奇幻武侠奖及都市言情奖颁奖典礼上记者的强烈感受。 网络原创:风生水起在第四届原创文学大赛上,奇幻武侠小说《朱雀记》脱颖而出,受到评委一致好评,一举夺得奇幻武侠奖金奖及最佳创意奖;赵洛瑶则凭《夏玄雪》夺得都市言情类金奖。金奖作品《朱雀记》获奖后,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市场效果良好。获都市言情类金奖的《夏玄雪》参加新浪原创文学大赛以来,受到了网民的广泛支持,该书也由花山文艺社出版,首印数即达50万册。当众多传统出版业的编辑们还在每周开一次例会,通过网络和那些传统作家们绞尽脑汁进行选题策划时;当出版界的编辑们眼睛还在盯着余华、池莉们的时候,网络文学已经异军突起。网络作家萧鼎的《诛仙》销售近200万册。而目前类似萧鼎这样的网络作家越来越多。一些网络作品一开机就是3~5万册;网络言情作家明晓溪的签约身价,据说已达200万人民币。与此同时,非文学的网络原创作品,成绩也很是亮眼。《明朝那些事儿》这本纯粹在网上火起来的作品,至今仍是各大畅销书榜的座上客。 网络优势:自下而上网络文学如此受追捧,与其自下而上的优势有很大关系。按照过去的模式,出版的选择权掌握在出版社的编辑手中。凭着专业素养或直觉,他们判断一份书稿、一个作家是否有市场价值,而后出版。那些有心从事写作的人,必须通过投稿,逐渐被编辑认可,慢慢完成从文学青年向作家的转变。网络文学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网络已经超过了传统媒体而成为目前文学作品的主要发表通道。传统出版中由于存在着投稿、审稿、编辑修改等诸多环节,使得整个过程变得相当冗长。而网络则相对要简单得多,只要写手肯坚持在网上发表,就会有读者追捧。由于网络是一种互动媒体,因此读者的支持反过来也会进一步加强写手的创作热情。所以,目前越来越多的文学爱好者开始选择使用网络作为自己发表作品的基本通道。中国内地的文学网站,最初诞生于1997年,伴随互联网用户的普及,已从当年的网上阅读书库发展到原创文学网站。目前最为流行的是原创作品,其中热门的原创文学网站新浪、起点日浏览量约在数千万人次。根据国内相关机构的统计,目前国内原创文学网站每个月平均新增加的作品就有上万部。而这是传统出版所远远无法完成的目标。在这场自下而上的网络文学狂欢中,大多数网络作家摆脱了传统的羁绊,其作品呈现出个性化、私密性、开放性的状态。有专家称,这些特征正是这个时代的精神表现。 出版社:主动介入对待网络原创作品,不同出版社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当多数出版社还在观望、犹豫的时候,一批有先觉意识的出版社,已经成功试水。2003年,花山文艺社在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出版特色时,将图文类、动漫类、美术类、学生课外读物等列为主要出版方向。在2005~2006年,花山文艺社迅速介入网络原创作品的出版,使其2006年在全国文艺出版社排名大幅提升。在第四届新浪原创大赛颁奖会上,记者了解到,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旗下的江苏美术出版社也将深度介入网络原创、青春读物的出版。这次大赛最有分量的作品。《青春的手枪》,作品还没获奖,已有多家出版社抛来橄榄枝。最终,江苏美术社拔得头筹。江苏美术社社长顾华明对此踌躇满志。他介绍,介入网络原创、青春读物是江苏美术社总体规划中的亮点。在“    十一五”期间,该社的总体目标是以“一点两翼”为主体架构,即以东方艺术为核心点,以“大视觉艺术”品牌图书和青少年读物为两翼齐飞,实施图书、媒体与实业相结合的“同心圆”产业发展模式,重点打造青春文学、卡通动漫和视觉文化产品集群。据了解,在青春文学这一块,江苏美术社的介入方式是强强联合,与新浪、起点等著名网站结成战略合作伙伴,推优秀作品,并力争实现出版、网络、媒体、影视的横向产业联合。 http://book.sina.com.cn2007年07月16日 16:05 中国新闻出版报

    2007-07-18 00:00:00 作者:佚名
    • 0
    • 9584
  • 网络文学下得厨房上不了厅堂吗

      大众写作“网络文学在短期内恐怕很难成为主流,但它也有自己的受众,应该有自己的出路。”网络写手李雪夜在日前举办的“幻剑书盟第二届网络文学峰会”上这样说。网络文学,一个现代人早已不陌生的名词,每个日夜,不少人置身其中、徘徊流连。然而十多年前,它还是个新鲜事物。1994年2月,方舟子等人创办了第一份中文网络文学刊物《新语丝》;随后,诗阳、鲁鸣等人于1995年3月创办网络诗刊《橄榄树》;1995年底,几位活跃于中文诗歌通讯网的女性作者联合创办了一份网络女性文学刊物《花招》。在内地网络文学早期发展过程中,还不能不提到“榕树下”,这是当时号称世界上最大的中文原创文学网站。“几乎一有时间就会去那里看小说,后来很多畅销书我其实早就在网络上‘一睹为快’了,”现在外企工作的静晨回忆起大学时代自己如何迷恋“榕树下”时说,“几乎把它当作精神食粮。”经过十多年发展,网络文学已从过去的“蹒跚学步”发展到今天的“枝繁叶茂”:在网络文学作品数量激增、各大门户网站点击率每创新高的同时,涌现出一大批受人追捧的作品和作者,不少网络文学相继走向实体出版,那些原本隐藏在网络的作家开始出现在现实视野中。“网络文学使普通人获得言说权利,获得自由表达的机会。网络是了解社会、了解年轻人的途径。”《萌芽》杂志社主编、上海作协副主席赵长天指出,传统文学出版或受杂志风格和编辑的个人偏好所限,或受严格的审查制度所限,而网络使文学作品的传播更加便利,文字的自由度也大大提升。  边缘尴尬尽管近年来网络文学以有目共睹的破竹之势向前发展,我们依然看到它与传统主流文学相比之下所显现的“边缘性”尴尬——比如,出席当日网络文学峰会的,无一人来自主流文学创作或批评界。甚至,在传统文学评价模式的影响下,网络文学正遭遇着“下得厨房、上不了厅堂”的处境。其实,网络文学自产生之初便频频遭人诟病:大众化、娱乐化、非文学性、质量差、作者整体素质不高等等。曾以“李寻欢”之名发表多篇网络小说、现为榕树文化出版人的路金波分析说:“由于缺乏类似传统文学中有效的评价体制,要在浩如烟海的网络文学作品中挑选出精华,是项艰巨的工程,这可能是导致它们被主流忽略的原因。”但他坚信,“真正的高手在民间。”“民间高手”们无法浮出水面,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看来,恐怕还存在这样的原因:网络文学有着和传统文学不一样的文学批评模式,互相之间不够了解,彼此缺乏沟通的空间,于是产生了隔膜。张颐武说:“二者在创作、阅读、研究的群体上都发生了分化,它们像两条平行线,各自沿着轨道前行,很难说谁一定是主流。”网络文学是文学的新形态,它提升了文化的民主性,活跃了文学气氛。然而,自由就像一把双刃剑,在网络相对自由的空间里,也孳生出一些不良因素。“不乏文字潦草、随意,一味考虑‘卖座’而拼命迎合市场、导致商业色彩浓烈的现象。一些网络文学大赛,追求标题新颖、点击率高,很可能淹没了真正有才华的文学性作品。这恐怕也是网络文学长期与主流隔膜的原因。”赵长天表示出深深的担忧。  平行共生那么,应当如何对待这种已然存在的隔膜?李雪夜这样分析:“目前三十岁以下的人倾向于网上阅读,而不常上网阅读的三十岁以上的人群掌握了社会权利。所以这里存在着矛盾,需要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阅读习惯的改变去逐渐缓和。”存在隔膜,就必然存在消解的方式,“网络作品数量惊人,很多人无法抽出大量时间或还不适应网上阅读这种方式。同样,一些有声望的作家不在网上发表作品,并不意味着他们对网络文学不关注或者不屑于这种方式。”赵长天认为,“如果将来网络上出现了可以按照类别、趣味、需求来为不同人群选择不同书目的搜索机制,网络文学将进入良性发展阶段,就会有不少优秀的作品‘现身’,就有可能逐渐消解与主流文学之间的隔膜。”对此问题,凭借风靡一时的《悟空传》一炮走红的“今何在”则很是乐观:“网络文学和主流文学只是分工不同,一个侧重艺术性、纯文学性,是小众的;一个偏于娱乐化、故事性,是大众的文化消费。很难给它们做明确的价值判断,二者都有存在的合理性。”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白烨也认为:“从近年的情况看,网络文学正在趋于类型化写作,这种偏于通俗和流行的倾向,或许正是它的特点。这使它与主流文学区别开来,也形成了二者间一定的互补。网络文学正处于过渡与发展中,正在逐步形成自身稳定的特点。”  多彩未来传统模式里,未必没有“下里巴人”,新锐的网络上,也未必没有“阳春白雪”。在这个大众文学狂欢的时代,网络文学如何定位自我又将何去何从?“媒体迅速创造了一个概念,又迅速淡忘了一个概念。”回忆起七八年前《迷失在网络和现实之间的爱情》创十万本销量的“风光”时,路金波说:“那时的书一跟‘网络文学’沾边就大卖,现在的网络文学已经日常化了,博客流行后,网络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网上也有精品,但目前很多好东西不可避免地会被海量信息淹没。”张颐武说,“逐步建立成熟完善的网络书评机制,通过有效的拣选、研究、推广来间接引导读者趣味,网络文学将焕发更加蓬勃的生机。”峰会上,一位与会者在论及当今文学阅读状况时说:“我们尚处于‘紧张阅读’的时代,而一个成熟的社会,应该倡导‘休闲式阅读’,应该对那些适合大众阅读的文学给予更大的关注。”但同时他也承认,“网络文学质量良莠不齐,只有那些精品的东西才能最终‘沉淀’下来。”有人认为,成就“精品”,写手们本身的素质至关重要,“一些网络写手关心的问题是网上写作能赚多少钱。这是生意,而不是文学创作。”李雪夜说。路金波同样认为:“作者们都别太急功近利了。”他笑着表示,“如果今后‘李寻欢’有机会重出江湖”,一定会写那些“为文学理想写作、为心灵写作、用心写就的好书。”而赵长天认为,相比个人素质,社会环境、网络环境的改善更重要。“就像一个不太文明的人进入五星级酒店不会随地吐痰一样,是环境让他改变。我们的文学评价机制,不能老是打击和埋没有才气的青年人,要通过引导大众舆论来保护纯文学的发展,鼓励多元的声音存在。”“其实现在的年轻人面临比我们当时困难得多的创作环境。现在的标准主要就是商业利益和市场认可度,跟文学相关的艺术标准反而消退。以前一位权威评论家可以捧出一位作家,现在没人能阅读完网上大部分的作品。无法比较,也就无法判断。”赵长天补充道。更强烈的一个声音是,不必过多纠缠于网络文学入不入得了主流、上不上得了厅堂,而应该在其未来的发展上倾注更多的思考。有人注意到,近年,许多原创网络小说在与影视、动漫和游戏联姻。或许,随着手机阅读、“有声读物”等新阅读方式的逐渐流行,网络文学将迎来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钱密林) http://book.sina.com.cn2007年07月09日 11:30 中国青年报 

    2007-07-18 00:00:00 作者:佚名
    • 0
    • 9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