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新闻 > 璀璨文坛

璀璨文坛

  • 当金大侠遇上中国作协,作协到底还要不要存在

    记者奉波   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一生写作武侠小说共15部,作品畅销两岸三地,俨然已成全球华人共同语言。其在中国当代作家中的影响力,无人可及。几如当年柳永之词,“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金庸也大抵如此。连乡下一字不识的老婆婆,也或多或少,知道一点韦小宝或者令狐冲。但是,金庸虽然如此影响巨大,其文学成就也不容置疑,其文学地位却一直较为暧昧,一度引发争议,至今仍未得到传统文学界的正式认可。另一方面,作为中央一级的作家团体,中国作家协会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诟病和质疑,著名少年作家韩寒曾公开发表“解散作协,中国文学才能得救”的意见,郭敬明、张悦然等加入中国作协,也引起过许多的争吵与辩论。所以,这一次,当金庸遇上中国作协,它的热闹已可想而知。当金庸要加入中国作协的消息传出,各大媒体和网站,都纷纷转载大肆报道,网上有关这件事的讨论,更是铺天盖地。金庸即将加入中国作协本月18日,中国作协发布了《中国作家协会2009年度会员发展公示》,香港著名作家金庸(查良镛)赫然位列其中。此次公示将截止到6月24日。公示中表示,2009年度会员发展工作从2月份启动,经各文学门类专家咨询及征求团体会员推荐意见,中国作协书记处于6月17日进行审议,拟发展新会员409名。在这409人的名单中,港澳作家共7人,广东作家17人。金庸将加入中国作协的消息在网上迅速散布,对于这件事情,网民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猜测,一种是:金庸一直寻求得到中国主流文学圈的认可,所以主动要求加入中国作协;另一种是:中国作协这些年江河日下,极其迫切地需要金庸这样级别的人物来支撑门面。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证实,金庸加入中国作协一事属实,但到底是作协邀请加入,还是金庸主动加入,陈建功称回答不了。而金庸一方的回复也有两种答案:据《法制日报》报道,金庸的助理吴小姐证实,是金庸于日前主动向中国作协递交了申请表;而《上海青年报》却报道说,金庸的助手、《明报》总编辑潘耀明表示:“今年年初,中国作协方面主动找上门来,向金庸发出了入会邀请,金庸欣然同意。”网民的讨论也是各执一词,莫衷一是。金庸是不是主动加入的,成为议论的焦点。由于此前郭敬明等“80后”作家加入作协曾经引发争议,之后也曾有过韩寒炮轰“作协一直是可笑的存在”,以及中国作协“降低门槛”接纳网络作家等风波,甚至经常在八卦新闻中露脸的宋祖德也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不少金迷在得知消息后发帖表示“中国作协越来越鱼龙混杂”,甚至不无激进地称“老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骤降”、“金庸本人比作协有名得多,这纯粹是小庙大菩萨”、“金庸若加入作协,我就抵制金庸作品”、“老爷子像韦小宝,八面玲珑呀”等。反对派认为,金庸早已名利双收,犯不着去趟作协的浑水。支持派却认为,金庸加入中国作协,可以促进内地和香港的文化交流。此外,也有一些比较冷静的金迷表示,任何地方都不可能完全高山仰止,不能因个别人打击一大片,很多作协的作家也是踏踏实实创作的,金庸进作协不必大惊小怪。“金庸寻求文学认同”金庸一直被称为是“华人世界被阅读最多的作家”,其文学成就绝不能抹杀,甚至有人认为,“金庸才大如海,实乃曹公以后第一人”。但是,虽然他读者很多,却一直被认为不是“名门正派”,上不到纯文学的殿堂。金庸武侠小说的发端,最初与目前的网络小说是相同的。他的小说当时是在报纸上连载的,为了吸引读者,运用了悬念的手法,流行的体裁,所以多年来一直为大陆文学界所不容。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大陆实行改革开放,金庸被引进内地,逐渐为读者所熟知。北京大学的严家炎等教授,又首先在大学课堂讲授金庸的小说,肯定金庸的文学成就,这种命运才有了些许改善。严家炎的弟子孔庆东更是为金庸鼓吹,说金庸就是文学大师。随着金庸武侠剧的热播,凭借电视传媒的影响力,金庸扶摇直上,所得荣誉越来越多,大师气象日渐形成,国内的院校纷纷邀请其前往讲学,聘其为荣誉教授,浙江大学更是直接将其请去做了人文学院的院长。2005年3月,内地的高二语文教材里,第一次将金庸《天龙八部》的第41章选入。然而,关于金庸文学地位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过。其中最勇猛有力的,是1999年11月1日,《中国青年报》刊出著名作家王朔的《我看金庸》,在这篇文章里,王朔毫不客气地将金庸小说与四大天王、成龙电影、琼瑶电视剧并称为“四大俗”。他说:“我认为金庸很不高明地虚构了一群中国人的形象,这群人通过他的电影电视剧的广泛播映,于某种程度上代替了中国人的真实形象,给了世界一个很大的误会,以为这就是中国人本来的面目。都说张艺谋的电影歪曲了中国人的形象,我看真正子虚乌有的是金庸,会些拳脚,有意见就把人往死里打,这不是热血男儿,也与浩然正气无关,这是野生动物。”他这篇文章,无疑给原本就不安稳的金庸投去了一颗重磅炸弹。所以,这次金庸加入中国作协,被怀疑是“为寻求得到中国主流文学圈的认可”,也就没什么奇怪了。“作协实行自救之举”近年来,对于中国作协体制的质疑屡见不鲜,其名望正面临着空前的严峻局面。在一些文坛的新生力量,尤其是在一些青年写手眼里,加入中国作协已经不再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目标。为了挽回局面,中国作协近来动作不断,继宣布郭敬明、张悦然等“80后”写手成为作协会员之后,又开始讨论吸纳网络写手入会的可能性。所以才有人认为,把金庸入会放在此背景下考虑,便颇值得玩味。“这是作协实行自救之举”,有人分析说,“吸纳一个已经宣布封笔的老人为中国作协会员,其象征意义显然大于实际意义。中国作协就是想告诉人们,他们对作家仍然具有吸引力,不仅对‘80后’写手,也对80多岁的老人,不仅对新秀,也对名声显赫的金庸。”据了解,一般而言加入中国作协首先必须是地方作协会员,而金庸这次直接加入中国作协,也算是作协的一次破例,此前郭敬明也是直接加入中国作协。外界猜测,按照入会程序,金庸加入中国作协的推荐人可能是王蒙。按照流程,待公示期过后,金庸将成为中国作协会员。有人猜测说,也许金庸是碍于面子,这次被生拉硬扯进作协的,“我们看惯了金庸小说快意江湖的侠客,实在不习惯金庸这次的举动,对他来说,他不需要多作协会员这个身份了。” 对于吸纳金庸成为会员一事,中国作协主席团成员张贤亮说:“这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情,不需要太多理由。”张贤亮回忆说,早在香港刚刚回归时,他便向作协提议吸纳香港作家,随后大概是1998年,他还在北京当面向金庸发出了邀请,“可能是时机还不如现在成熟,当时金庸听过后未置可否,这事情也就耽搁下来。”张贤亮表示,现在连政协委员都有港澳同胞,更何况作协只是个群众团体,“让享誉全球文坛的金庸先生加入中国作协,毫无疑问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圆桌会当金大侠遇上中国作协作协到底还要不要存在东莞时报:你们几位有谁是作协会员的,怎么加入的?帛儒:我是东莞市作协会员。却却:我是广东省作协会员。出了书,被《东莞文艺》的王老师和胡老师发现,将我带入门。我填了一下入会的表,附上作品就OK了。塞壬:我是省作协会员。我加入时,是省里直接提的,连表都是后来补填的。张一一:我不是。早十年前我需要作协时,他们不让我加入,现在我无须作协,他们拉我加入,我也不入。卓奇文:我不是。市作协的表拿回来了,没时间填。作协的申请表我两年前拿过一次,但一直忙得忘了,争取在这一个星期内填好表交上去。白丁:我没有加入,因为不想交那个会费。东莞时报:你们对现在的作协怎么看?张一一:他们根本就没有一个完善的选拔和吸引优秀会员的机制。全国每个省都有很多的作协副主席,很多省作协副主席的书都卖不动。作协事实上已相当臃肿,他们存在的意义不大。作协主席一般还是“德高望重”些的,但这也存在着许多的不科学,在国外是没有哪个好的作家去挂行政职务的,这样以后就很难真正创作出好的作品。塞壬: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作协就过时了,加入了让人觉得好像做了贼。你知道中国有多少作协会员吗,说出来吓死你,每个省起码有上千。早都不必讨论,也太土了,加入作协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要写的,不加也得写;不写的,加了也没用,它是个很外在的东西。卓奇文:作协还没入过,真不知道它的作用。但是,能够认识圈子里的朋友,大家谈谈文学,也挺开心的。却却:加入作协后,有了许多和老作家学习的机会,还有进修的机会,对我来说还是有相当大的帮助。以前漫无目的地写,现在如同推翻了一切,重新来过。帛儒:我加入了一年多,也就只是参加过上次那个网络作家研讨会。但加入与不加入,区别还是有的。作协的运作比较规范,特别是网络作家加入作协,能够不定期开一些研讨会,对写作还是有帮助的。我心目中更想把作协当成一种类似国外的那种笔会,虽然因为目前体制的约束,还不能完全做到独立,但是经常在一起讨论,对于活跃东莞文学还是有益处的。而对于作协的优势,在目前并不像以前那样明显,所以作协也应该主动吸收新鲜血液。让自己变得更完善,而不是作为一些领导炫耀的资本。“80后”作家的不同选择东莞时报:那一次郭敬明入会,韩寒却说要解散作协,也是闹得满城风雨的。卓奇文:韩寒那是炒作,郭敬明也是炒作。在他们那个位置,加不加入作协都是炒作。张一一:韩寒解散作协之说有哗众取宠的嫌疑,但也从另一方面折射出作协的可有可无。韩寒已强大到不需要加入作协,他当然可以这样说,但还有一部分所谓“80后”作家希望得到“主流文坛”的认可,他们希望能得到作协在出版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所以他们要加入作协。郭敬明这剽窃犯的名声太臭,他当然需要得到认可,也乐得炒作。第一批加入中国作协的“80后”,多好炒作啊。却却:作协有强大的组织和领导能力,加入当然好。反叛是青年人的特质,当发现有了束缚,他们会抗拒。其实作协并非一种束缚,而是将各位青年作家引导到广阔天地,展现自己的才能。帛儒:我个人观点,包容永远比对峙强。就是说,无论什么样的组织,你永远都要团结最广泛的社会力量,才能强大。所以作协要有包容心,而不是抱着一种招安的心态来给我们这些网络作家开会。说实在话,鲁迅文学院不见得每个网络作家都有兴趣,至于出书,网络作家们早已适应了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但是我很遗憾的是,现在的网络作家没有换位思考的主动性,也就是说,现在你的作品很红,若干年以后你也会被遗忘,所以要懂得尊敬别人的劳动成果。韩寒否定巴金、老舍等文学大师,是一种还不够成熟的表现。有一个作家协会的头衔,我想很多人也不会拒绝,至少我自己不会拒绝。慕容雪村不入作协是他个人的态度,当然和作协的体制也有关系,实际上作协的体制造成了很多人对作协不好的感觉。金庸为什么加入作协东莞时报:听说这次金庸也要加入中国作协了。却却:我相信这是他自己的要求。一来为武侠小说争得一席之地,二来也带个好头,网罗游离在外的作家。希望他进去能做些实事,带入新的风气。比如以作协名义设擂台赛,召集各地武侠好手,当然,也不一定全是武侠,大家通过写作来打擂台,我相信那一定会很好玩。卓奇文:我觉得是作协的原因,不是金庸主动要求的。作协需要一些能给自己镀金的人。帛儒:我想,这是金庸先生内心隐约的边缘文学意识想回归正统,因为香港一直被认为是文化沙漠。香港的本土文化很难孕育出经典的作品,这一点香港自己也是承认的,它更倾向于一种快餐文化。张一一:我觉得这事情很荒谬。中国作协并没有对金庸的写作提供过多大帮助,早几十年干嘛去了?这也说明金庸这老头功利性很强,喜欢沽名钓誉,什么剑桥大学读博士,又加入中国作协,这么大一把年纪还这样炒作。其实这也不能太怪金庸,武侠小说属于“草根文学”,他也和很多“80后”一样希望得到“主流社会”的认可;中国作协没干出啥成绩,就想抓金庸这样的现行来炒作,金庸也希望得到“主流”的认可,于是便臭味相投,一拍即合。他们谁主动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的臭味相投。白丁:金庸炒作一说,我觉得毫无必要。对于金庸这样的大作家来说,作品已是最好的证明。况且我知道金庸信佛教,我想他应该在这些方面会看开一点,看得更远一点。塞壬:金庸想得到主流的认可?疯了。主流是什么?有读者才叫主流。中国作协的那些人,能代表文学的主流吗?你要明白,主流在文本那里。这年头,只认文本。金庸早都跟鲁迅齐名了,王朔骂金庸,是因为金跟鲁迅齐名,他太生气了。所以,我觉得金庸那个老顽童,这次就只是想玩儿。他还要去为了什么名利,想得到承认?他也不怕人家说什么,就是觉得好玩。张一一:金庸有影响力,但他有啥威望啊?拍三级片的王晶也很有影响啊,我的好朋友宋祖德同志影响也很大啊。当然,我只是打个比喻,我是说金庸这人没啥了不起,不就会写几部破武侠小说么?却却:我觉得他要来,早该来,在名声大噪的时候进作协,然后对后辈多多提携,武侠也不会发展到今天这样。武侠小说前途叵测东莞时报:武侠小说到了金庸那里似乎已经无法超越了。塞壬:金庸是武侠吗,那你怎么不说《红楼梦》是言情?却却:就是武侠,他是新派武侠代表领军人物,他就是靠这个捞的大名头。但是,武侠到现在还是旁门左道。塞壬:武侠是旁门左道,但金庸不是武侠,他早超出了,不可相比。金早就不在武侠的范畴,我同意孔庆东的说法。他的小说涉门类极多,包括服饰、饮食,三教九流,甚至西方哲学,金是个全才,你仔细看就知道,你开玩笑啊,还拿武侠去框他?武侠到了他那里,可以单独形成学科。古龙也不错,但他只是故事精制、曲折复杂,比起金庸来就窄多了。东莞时报:张恨水跟金庸类似,气象很大,但文学地位很尴尬,鸳鸯蝴蝶派,一直给人瞧不起。却却:因为不合时宜。比如张爱玲,都是极好极好的,但是当时不合时宜。塞壬:张恨水,限情爱,但金老爷子,有民族大义。张爱玲,这二十年,名气太大了,简直神化了,对她的解读已过度。东莞时报:我们的文学史,以前连沈从文都不提的,别说张爱玲跟金庸这些了。却却:沈的那本《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是我的工具书,好喜欢他。难得有这么方方正正的老人家、学者、文学家。塞壬:沈是真正的大师,文章、人品、气质,太难得,郭沫若给他提鞋都不配。东莞时报:现在的武侠小说,好象已彻底衰落了。帛儒:内地的武侠小说是没有创新,而且受港台武侠影响太深,而近年出现的武侠加玄幻的套路也没有太大的新意。感觉中国目前的武侠就像当年《堂吉诃德》时代的骑士小说一样,真正经典的也只有堂吉诃德这一部。中国目前的武侠小说就像那个时代,突围的关键在于经典作品的诞生。东莞时报:国内也还是出现了一些武侠小说新人的。但总感觉,武侠越来越给人瞧不起了,连网络作家都很少写纯粹的武侠,更别提纯文学作家了。不像香港,金庸、温瑞安这种顶级的作家在写武侠。帛儒:国内如此,是因为没有经典的出现,而且没有上升到哲学的高度。经典这个东西是可遇不可求的,就像曹雪芹家道中落才会写出《红楼梦》,吴敬梓看透了官场才会去写《儒林外史》。武侠小说现在开始整体在网络上自甘堕落,刻意迎合读者的低俗口味,写男女主角都是如何的神通广大,如何的逍遥快活,这与金庸认为武侠小说是成人童话有着本质的区别,迎合人性中的贪婪、欲望,这些东西可以归纳为精神鸦片。但是,也不代表没有比较优秀的作品,比如步非烟的武侠就写得不错。白丁:或许武侠面临的就是后继无人的地步,香港的黄易写的东西根本不能跟金庸那些大家比。国内新人的小说我也读过一些,比如小椴,还有我们学校出来的凤歌,还算不错。我也看见很多默默创作武侠的人。有人说步非烟的作品是对武侠的亵渎,我觉得她其实也是一个路子。虽然武侠作品现在面临瓶颈,但是喜欢武侠的人不减反增,好的武侠作品迟早会出现。  却却:作家,出版作品有《夜芙蓉》帛儒:作家,出版作品有《风花雪月》塞壬:作家,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获得者,出版作品有《下落不明的生活》卓奇文:作家,媒体人士,出版作品有《消失在天国的旋律》张一一:作家,著名策划人,出版作品多部白丁:四川大学本科在读学生,担任多本大学生刊物主编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2009-06-22 14:02:38 作者:奉波
    • 0
    • 10954
  • 中国作协:培育网络文学茁壮成长

        在中国,网络文学发展迅猛,短短10年,无论按字数还是按篇计算,网络原创文学作品,已经远远超过当代文学纸质媒体发表作品60年的总和。面对风起云涌的网络文学,中国作协积极培育、引导其茁壮健康成长。中国作协党组书记李冰说:“网络文学是值得高度重视的新的文学现象。网络文学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影响,现在做出评估还为时尚早,恐怕要再过几年或十几年才能看得清楚。对网络文学,我们一方面要鼓励,另一方面要培育,两个方面都不可缺少。我们希望网络文学健康发展,成为文学百花园中灿烂的景观。”在谈话中,李冰特别提到中国作协正在和将要做的两件事。  举措之一:网络文学十年盘点“网络文学十年盘点”启动于2008年11月,据承办方中国作家协会《长篇小说选刊》杂志主编高叶梅介绍,目前,此项活动仍在进行中。这次“以文学百年来形成的审美标准作为评述标准”的网评活动,在国内尚属首次。本次活动是与“中文在线”联合举办,组织了全国各地的20多家重要文学期刊共同参与网络作品的评点工作。先是由各网站推荐近2000部作品,然后由网络读者投票选出110部作品。这些文学期刊共派出21位资深编辑,对海选入围作品进行多轮次交叉审读,对每部作品的审读意见和打分同时发表公布。经多轮淘汰,最后以作品总分决出20部入围作品。初审工作完全是在网上公开透明的环境中进行的。初审组的文学编辑们共撰写了110篇评论文章。中肯的评论赢得了网络作者的信服。目前“网络文学十年盘点”已进入专家审读作品阶段,最终将推举出10部优秀作品。高叶梅说:“通过盘点,我们发现有些优秀的网络小说想象力非常丰富,语言也很精彩。作为新的文化产业链的开端产品,网络文学具有可塑性、开放性和延展性。这对于增加文学题材的丰富性、创作方法的多样化大有裨益。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有些网络作品因快餐化导致创作主体失陷、思想深度被削平,存在杂乱拼凑、疯狂复制等现象,还有庸俗化、文本结构简单、写作技法粗糙、哗众取宠、格调低下等问题。”“网络文学十年盘点”让文学界对网络文学有了深入仔细的了解,使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有了融汇交流,文学专业工作者对网络作品的阅读和评点,肯定其成绩,指出不足,对促进网络文学的成长与发展、发现和培养人才、鼓励创作、为文学事业的长期繁荣都有积极作用。这次活动架起了一座沟通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桥梁,通过这一活动,将为网络文学送去薪传至今而依然雄浑厚重的传统,也将为传统文学带来鲜活灵动的叙述和时代精神的动力。另外,通过盘点,填补了网络文学始终缺失的文学评论及文学话题的讨论这一空白,为网络文学的下一步发展做了有益的铺垫。相得益彰将成为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联手的辉煌前景。  举措之二:培训网络文学作者在中国,网络文学作者队伍是一个惊人数字——仅盛大文学旗下的起点中文网,签约作者就有19万人,每天收到上传的网上作品超过6000篇。另一家网站中文在线签约作者也数以万计。尚未签约的网络作者则不可胜数。庞大的网络文学创作群体显示了高涨的文学创作热情。无论网络文学创作如何天马行空,与传统文学有多大区别,从根本上说网络文学也要遵循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正因此,努力提高网络写作者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水平,已经列入中国作协的工作日程。6月下旬,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将举办一期“网络文学作者培训班”。“中国作家协会的职能是联络、协调、服务作家,目前网络文学的写作量和阅读量都很大,中国作协这些年重视对网络文学的研究和网络作家的培养,每年举办的鲁迅文学院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有意识地吸收一些网络文学作家参加,办网络文学作者培训班也是一项服务作家、促进文学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工作。”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兼鲁迅文学院院长张健说。鲁迅文学院是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央文学研究所发展而来,至今有59年的历史,是中国作家协会所属的文学培训机构,活跃在文坛上的许多知名的新老作家,如邓友梅、马烽、蒋子龙、王安忆、莫言、刘震云等都在这里学习过。专门办网络文学作者培训班这是第一次。盛大文学公司和中文在线也意识到网络文学作者培训的必要性,主动要求与中国作家协会合作培训网络文学作者。拟参加第一期网络文学作者培训班的近30名学员是盛大文学从众多网络文学作者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其中有起点中文网的白金作家两名,有起点中文网最受欢迎的现实题材作品《宦海沉浮》的作者,其他20多名作者也都有着较高的点击率。其中大半作者是本科以上学历,其他是专科学历,学理工科的占大多数。“80后”作者占大多数,有7位“70后”作者。陆续还有一些网络作者听说后表示希望参加培训班。鲁迅文学院将邀请一些知名的专家学者、著名作家评论家、著名文学编辑给网络文学作者培训班讲课,与学员面对面交流,让学员了解更多的国情时政信息,了解文坛的现实与发展态势,向他们讲授文学创作知识和创作技巧,并针对网络文学的特点开设一些课程。张健说:“我们不仅要给他们提供丰富的信息和知识,还要考虑共同探讨作家综合素质提高的问题,比如作家的社会责任和职业操守等。办这个班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和学员及文学网站共同总结经验。我们希望以后继续开办这样的培训班,更广泛地吸收网络作者参加。” 

    2009-06-21 00:00:00 作者:杨鸥
    • 0
    • 10954
  • 佛山市作协举办庆建国60周年征文

    佛山市作协与广东恒威集团联合举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活动于近日启动。该活动是佛山市作协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的重点项目,旨在通过优秀文学作品反映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佛山城乡各行各业所取得的成就,讴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感人事迹和先进人物风采。佛山市作协主席郑启谦介绍,这次征文除了28个重点扶持作品外,还将发动全佛山市作者参与报告文学与特写作品的创作。 

    2009-06-21 00:00:00 作者:郑宇嘉
    • 0
    • 11012
  • 东莞第二届荷花文学奖揭晓

    由东莞市作协、东莞日报社、东莞市桥头镇委镇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东莞荷花文学奖获奖作品日前揭晓,曾明了、王十月、曾小春、刘大程、郑小琼、詹谷丰、何超群、邓慕尧获奖。东莞文学院名誉院长、评论家雷达表示,获奖作品的质量比上届有明显提升。地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东莞是文学的富矿,给创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希望东莞作家好好把握。评委李敬泽在对报送作品作了全面分析后认为,相比诗歌、散文,东莞的长篇小说创作略显弱势,说明这里的小说作家还需多磨炼。

    2009-06-21 00:00:00 作者:曾经
    • 0
    • 10972
  • 《老舍之死口述实录》重解疑云

    老舍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学者傅光明、郑实历时十多年采写而成的《老舍之死口述实录》由复旦大学出版社推出。此书拨去半世纪历史尘埃,重解了“老舍之死”疑云。1966年8月23日,“文革”浩劫刚刚开始不久,一代文坛巨匠老舍因不堪忍受毒打及精神折磨,悄然自沉于北京太平湖。而傅光明、郑实以“田野作业”的方式,采访了老舍的家人、朋友、“8·23”事件的亲历者等数以百计的“历史在场者”,为读者奉献了了解这段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是历史大叙事以外的一个真实文本。

    2009-06-21 00:00:00 作者:陈香
    • 0
    • 10955
  • 中国作协:培育网络文学茁壮成长

        在中国,网络文学发展迅猛,短短10年,无论按字数还是按篇计算,网络原创文学作品,已经远远超过当代文学纸质媒体发表作品60年的总和。面对风起云涌的网络文学,中国作协积极培育、引导其茁壮健康成长。中国作协党组书记李冰说:“网络文学是值得高度重视的新的文学现象。网络文学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影响,现在做出评估还为时尚早,恐怕要再过几年或十几年才能看得清楚。对网络文学,我们一方面要鼓励,另一方面要培育,两个方面都不可缺少。我们希望网络文学健康发展,成为文学百花园中灿烂的景观。”在谈话中,李冰特别提到中国作协正在和将要做的两件事。  举措之一:网络文学十年盘点“网络文学十年盘点”启动于2008年11月,据承办方中国作家协会《长篇小说选刊》杂志主编高叶梅介绍,目前,此项活动仍在进行中。这次“以文学百年来形成的审美标准作为评述标准”的网评活动,在国内尚属首次。本次活动是与“中文在线”联合举办,组织了全国各地的20多家重要文学期刊共同参与网络作品的评点工作。先是由各网站推荐近2000部作品,然后由网络读者投票选出110部作品。这些文学期刊共派出21位资深编辑,对海选入围作品进行多轮次交叉审读,对每部作品的审读意见和打分同时发表公布。经多轮淘汰,最后以作品总分决出20部入围作品。初审工作完全是在网上公开透明的环境中进行的。初审组的文学编辑们共撰写了110篇评论文章。中肯的评论赢得了网络作者的信服。目前“网络文学十年盘点”已进入专家审读作品阶段,最终将推举出10部优秀作品。高叶梅说:“通过盘点,我们发现有些优秀的网络小说想象力非常丰富,语言也很精彩。作为新的文化产业链的开端产品,网络文学具有可塑性、开放性和延展性。这对于增加文学题材的丰富性、创作方法的多样化大有裨益。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有些网络作品因快餐化导致创作主体失陷、思想深度被削平,存在杂乱拼凑、疯狂复制等现象,还有庸俗化、文本结构简单、写作技法粗糙、哗众取宠、格调低下等问题。”“网络文学十年盘点”让文学界对网络文学有了深入仔细的了解,使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有了融汇交流,文学专业工作者对网络作品的阅读和评点,肯定其成绩,指出不足,对促进网络文学的成长与发展、发现和培养人才、鼓励创作、为文学事业的长期繁荣都有积极作用。这次活动架起了一座沟通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桥梁,通过这一活动,将为网络文学送去薪传至今而依然雄浑厚重的传统,也将为传统文学带来鲜活灵动的叙述和时代精神的动力。另外,通过盘点,填补了网络文学始终缺失的文学评论及文学话题的讨论这一空白,为网络文学的下一步发展做了有益的铺垫。相得益彰将成为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联手的辉煌前景。  举措之二:培训网络文学作者在中国,网络文学作者队伍是一个惊人数字——仅盛大文学旗下的起点中文网,签约作者就有19万人,每天收到上传的网上作品超过6000篇。另一家网站中文在线签约作者也数以万计。尚未签约的网络作者则不可胜数。庞大的网络文学创作群体显示了高涨的文学创作热情。无论网络文学创作如何天马行空,与传统文学有多大区别,从根本上说网络文学也要遵循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正因此,努力提高网络写作者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水平,已经列入中国作协的工作日程。6月下旬,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将举办一期“网络文学作者培训班”。“中国作家协会的职能是联络、协调、服务作家,目前网络文学的写作量和阅读量都很大,中国作协这些年重视对网络文学的研究和网络作家的培养,每年举办的鲁迅文学院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有意识地吸收一些网络文学作家参加,办网络文学作者培训班也是一项服务作家、促进文学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工作。”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兼鲁迅文学院院长张健说。鲁迅文学院是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央文学研究所发展而来,至今有59年的历史,是中国作家协会所属的文学培训机构,活跃在文坛上的许多知名的新老作家,如邓友梅、马烽、蒋子龙、王安忆、莫言、刘震云等都在这里学习过。专门办网络文学作者培训班这是第一次。盛大文学公司和中文在线也意识到网络文学作者培训的必要性,主动要求与中国作家协会合作培训网络文学作者。拟参加第一期网络文学作者培训班的近30名学员是盛大文学从众多网络文学作者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其中有起点中文网的白金作家两名,有起点中文网最受欢迎的现实题材作品《宦海沉浮》的作者,其他20多名作者也都有着较高的点击率。其中大半作者是本科以上学历,其他是专科学历,学理工科的占大多数。“80后”作者占大多数,有7位“70后”作者。陆续还有一些网络作者听说后表示希望参加培训班。鲁迅文学院将邀请一些知名的专家学者、著名作家评论家、著名文学编辑给网络文学作者培训班讲课,与学员面对面交流,让学员了解更多的国情时政信息,了解文坛的现实与发展态势,向他们讲授文学创作知识和创作技巧,并针对网络文学的特点开设一些课程。张健说:“我们不仅要给他们提供丰富的信息和知识,还要考虑共同探讨作家综合素质提高的问题,比如作家的社会责任和职业操守等。办这个班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和学员及文学网站共同总结经验。我们希望以后继续开办这样的培训班,更广泛地吸收网络作者参加。”  

    2009-06-21 00:00:00 作者:杨鸥
    • 0
    • 1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