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天的三下乡结束了·····,之前很少跟这么多师兄师姐在一起这么多天,学到的很多了。其实让我笑的最开心的是高三院了,每天有点累时,有他们的陪伴,真好。 不知道是不是那片土地适合我们的生活,我们都很开心,可以说痛并快乐着。刚开始时,看到大家有点不大喜欢的感觉,我有点内疚了,因为毕竟有一些人是我叫过来的。慢慢的,或许习惯了那种下乡的生活。特别是我自己,把那种从来没有过的东西,也习惯并尝试着去做。 别是收割,让我有点疯狂,记得小桦写新闻稿是说,我们每个人收割一亩地,太搞笑了。不过确实是,当我们回头看看自己的努力成果时,一种说不出来的幸福感。让我不再认为收割好玩,因为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男孩子。我们收割和农民抱着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心态,他们心理想着或担心会不会下雨,价格如何,能不能收割完······其实在下田时候,为了撇开当心被虫子咬,拿着镰刀拼命地收割。在回去的路上,看到还有一颗稻谷孤零零的竖在那里,好想立马冲下去割掉它,不过残缺也是一种美,就让它成为历史的见证吧。一根稻谷,一根情,虽然变黑了,双手满是被割伤的伤痕,双脚痒得要命,不过我不会后悔,因为这次难得的经历将会永远刻在我心底。 我一般不大喜欢小孩子,到了文塔,这些小屁孩都是留守儿童,给我又是一番感受。他们有些很不听话,有些很拽,有些很内向。我发现这里的孩子是不容易跟别人道歉的,动不动就是我不来了,你管不了我。也许是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对别人的不信任。他们缺少的是家庭教育吧。父母长期在外,一回来也许会打骂孩子,让孩子们干很累很累的活,也许是读不懂孩子的内心吧。作为一名支教老师,第一次给学生们的是一种凶狠的面孔,但是,不吃软也不吃硬的家伙们是不会理你的,只不过是表面给你一个忽悠罢了。后来我懂了,我们要抓住这些z孩子们内心的痛楚,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之前都是看到老师们来调解学生们的打架,现在我要上场了。开始时,真的不知道该咋么样解决三年级那两个家伙,因为我知道我不能发火了。让他们直接相互道歉是不可能的了,后来想到了先将自己的心放到他们的身上,去感受一下他们内心的世界。每个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一个都不能摧残,只能好好呵护,经过和他们聊到家庭时,他们才慢慢地开口说话了,凶凶的眼神里流露出一种伤感,让人真的不得不起恻隐之情。一番谈心后,孩子们相互说对不起了,心里此时流淌的是一股温泉。第一次当老师的成就感。 有些东西确实是要好好准备,就算是一节很简单的数学课。虽然那堂分数课,孩子们都听懂了,或者练习题都会做了,可是我还没有教她们去认识分数,那些孩子模仿能力太强了。上课的过程很好,因为我总是想办法让他们去读懂,和会做题,却忘了最基本的东西。在自我批评的同时也要赞扬一下孩子们那股热情和求知的欲望。她们在寻找学习的快乐,我们应该满足她们,而不是其他。 最让我怀念的是去市场买菜了。让我见识了乡下人们的淳朴和热情,在我学会买菜的同时,也很开心买到很实惠的东西。那些村民知道我们是来下乡的,她们都帮忙砍价,有些卖菜的阿姨和大叔还专门送我们冬瓜等。炒菜,在这里也学会的一点了。并且是用最原始的煮饭方式。看到队员们开心吃着我炒的菜,开心,开心,哈哈。 说起来,还真的有点对不住信息学院的两位男生了,他们是我一次又一次叫过来的,一直都在后面保障着前线的工作,感动中。也许你们学到的东西很少很少,三下乡结束了,只能对你们说谢谢! 感谢你们所有的人让我有这么一个经历,特别是师兄师姐们了,谢谢你们! 日子过得真快,几天就这样没了,没有了风烟,没有了岁月的猖狂。把自己置在队员中总感觉自己付出·实在太卑微了,不值一提。师兄师姐们都是那么积极努力,很少看到他们抱怨,应该是她们已经经历了一次人生转折后的稳重和熟练吧。对于11级的同学们,可能是嫩了点吧,偶尔我会看到一些不好情绪的发泄。其实我们把心情带到三下乡,就应该把所有的东西带走包括情绪,不要留下一点不好的一面。虽然后悔了,但是已经来了,对吧,或者说的都要走了,对吧。到了这里,我很高兴认识了高三院招生办副主任,真的很勤快,一些别人都不愿意做的事情他都积极去完成,感谢他的加入,其实一个人重不重要就是把自己隔出集体,看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结果不言而喻了。 三下乡的日常生活,我很满意。虽然大多是饮料和绿豆饼填饱我的肚子,不过吃饭时的快乐和煮饭的艰难让我不得不折服。在这里我试过每天喝三瓶饮料,吃了很多榨菜,日子还是美滋滋的。荣飞还是旧模样,总是为队员着想,为队员无怨无悔的付出,又一次让我感动。其实我们这支队伍日常条件已经很好了,有些队员早上6点得起床煮早餐给789点起床的队员们,中午得1点钟出去买菜,还顶着烈日,也许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一个经历吧。这就是所谓痛并快乐着。 那一次为了去看海,早早就起床了,啃了几个绿豆饼,出发了。为了一件美好的东西,一般都会付出代价的。我们走了差不多45分钟的路程,当听到海的声音时,从来没有过的快感。那一天,我们一起看过的海,一起看过渔民捞网,一起捡过的野菜。想问你们还记得野菜的滋味吗?也许,这种日子根本不是艰辛,但这种日子起码是幸福的,你同意吗?! 宣传组的那两个人都很辛苦,大部分工作都是在应急和突击的,大家都很累很累,我们就一起为宣传组的友友们干杯吧。记得自己第一次当主持时的紧张,第二次当主持的狼狈,第三次当主持的乱搞,这次丹主持最大的进步是不再紧张了,谢谢你们给我的机会让我成长。虽然主持稿都是半夜赶出来的,和搭档一起对台词都没几次还带着一个没训练过的小男孩,很是不放心,后来终于完成了,也许以后要学会多多信任别人,就算是什么,也会让自己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了。 当我们去走访老党员时,本来是我们对他给予问候,想不到我们被款待了。刚开始,看到他们那种屋子和阿姨去买了一大堆东西时,总是觉得我们真不应该来,让他们破费了,泪······。经过一番谈话后,了解到他们生活还不错,我才放下心来,他就是文塔小学的保安,已退休了。 在文塔,我们得到一片天,在文塔我们寄予一片情,轻轻的来,匆匆的走,只为不要看到孩子们离别的面孔,她们真的触动了我们的心。12天也许很短很短,但我们看到了一些孩子的成长,从叛逆带乖巧;从冲动到耐心;从内向到开朗······ 队员们,大家都辛苦了,我们这支实践队经历了风风雨雨,历经了意想不到的变化,我们都顶住了,湛师“红土情缘”实践队好样的!
为了提高我院师范生教师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6月9日下午,数科院在弘雷楼211室开展数学教学观摩课活动。湛江市霞山区四中数学中学高级教师余丹辉老师和数科院张映姜老师、吴克俭老师、薛志坚老师等出席了本次活动。活动伊始,张老师首先对出席本次活动的老师表示热烈的欢迎,接着,详细介绍了数学中学高级教师余老师,呼吁同学们多参与提升自身师范生技能的活动,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随后,余老师就“特殊的平形四边形”课题开展观摩课。余老师运用折纸、几何画板等教具引导同学们理解矩形的性质,并引入数学文化丰富课堂教学。矩形图形的欣赏进一步帮助同学们了解矩形,感受矩形的美。教学中的小游戏更是跃了课堂气氛,将观摩课推向高潮。活动最后一个环节进行了自由发言交流,同学们就初中教学上的问题请教了余老师,余老师建议我们针对中学生的特点,课堂上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最后,张老师对本次观摩课作了总结,至此本次观摩课获得圆满成功。
不畏艰辛,团结进取——“希望家园”实践队队员实践心得(4)七月的太阳红红火火的,激起我心中的热情。又一次加入了三下乡的实践队伍,这次支教的地点是遂溪县草潭镇北灶小学。这里的民风朴素,村民热情好客,学生们聪明活泼。学校的领导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大力支持,为我们的支教实践活动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刚来到这里觉得环境比较艰苦,比起上一次三下乡去的小学差很多。不过,环境艰苦更能锻炼我们的意志力,更能使大家团结互助。这次三下乡我活的了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都睡桌子;第一次17个人一起睡觉;第一次柴火煮饭;第一次教韩语课。我是负责三年级的英语和第二课堂的韩语。五年级的同学对学习韩语的热情都特别大,他们学的也很快,做到会读会用。支教更重要的是学习教学的技巧,以及锻炼毅力,培养吃苦耐劳的好品德。撰文者:吴碧珍
湛师“延梦”实践队之小小黑板,以表我心2012年7月15日,湛师信息学院团委“延梦”实践队宣传组的队员们于七点半开始在各个年级进行黑板报内容的宣传。 为庆祝建团九十周年以及贯彻科学发展观,黑板报的内容主要是两大主题,一为“我爱共青团”,一为“科技环保、与时俱进”。另外还加以主题为“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图片展。图文并茂,大大的吸引了学生的观看兴趣。“延梦”宣传组队员对黑板报内容的宣传,使笔亨怀德学校的学生对共青团有了初步的认识,逐步明确学习的奋斗目标。科技知识的宣传使学生了解到我国现今的科技发展水平,伦敦奥运会的宣传让孩子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了解更多的时事热点。环保知识让学生从小树立节约意识,发扬我国的传统美德。(已审撰稿/刘海艳摄影/王远斯)2012年7月15日
6月22日,“希望之夏”社会实践服务队为使多好学的学生参与及更好地着手此次三下乡支教活动,提前半个月到达实践基地进行宣传。尽管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小雨,但丝毫没有减弱队员们对此次宣传活动的热情。到达覃巴中心小学后,大家即紧锣密鼓地展开各自负责的工作。宣传活动设有定点和动点,定点设在学校内,主要负责为前来咨询的学生及家长解答疑问及接受报名,动点的活动范围则在校外,主要以走访派传单的方式在整个覃巴镇进行宣传。圆满成功。除宣传外,此行还对覃巴中心小学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了初步了解,便于日后教学活动以及调研活动的开展。调研部将事先准备好的调查问卷发放给前来咨询及报名的学生,旨在了解他们目前对英语的学习程度、兴趣以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三下乡课程的编排更合理科学,更具有针对性,也为调研课题的选取提供了方向。此次宣传活动共招收学生一百多名,达到了预期效果,第一次宣传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听课记——“希望家园”实践队队员实践心得(5)“老师你好!”“同学们好!”学生们充满稚气的声音与老师稍微成熟的声音交织着,回荡在清晨美丽的校园,这一切显得多么的和谐!把目光转到五年级的课堂,此时,谢老师正与她的学生共享文化大餐。老师在讲台上生动的讲授课程,她有时与学生说笑,有时与学生玩游戏;同学们不时向老师提问,不时随老师朗诵课文。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室外面阳光明媚,让我想到了一句话“教师应该像冬天里的一把火,热力四射,不仅能够温存学生,而且能够点燃学生的生命,是人类文明薪火相传。今天已经是参加实践的第二天,许多队友都体验过教学的过程。其中我最深刻的感受是收获了快乐,积累了经验。作为一名师范生,今天的经历让我认识到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应当有高度的责任感。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的身份是一名“老师”。在和小朋友们的接触相处中,我重温了童真的趣味。当看着小朋友眼睛里的那种对知识的渴望,便能体会到作为一个老师的责任与意义。作为一名老师,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在课堂上,学生天真的发音与提问是给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好的建议,我希望能以一名真正老师的姿势去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能让他们随着自己的兴趣发展,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让他们在文化方面,身心方面得到充分发展……我心中还有很多的话,希望让时间慢慢积淀,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撰文:李家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