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新闻 > 动感校园

动感校园

  • 覃巴中心小学支教有感(二)

     最后一天“三下乡”文艺表演结束后,我和几位一起跳舞的孩子们说了几句,“不管这次拿到什么名次,你们在我心目中都是最棒的。经过这次以后我觉得什么都不重要了,因为我们经历过,我们拥有过,我们得到过!这些天我们一起的相处,到最后一起在台上把节目完整地表演出来!我觉得这就已经是最好的奖励了!我相信到以后你们也会是最棒的,我以你们为骄傲。”接着我就把一些预先准备的小礼物送给她们,那就是手链!我们10个人每人一条,让它来纪念这一刻骨铭心的时刻。接着我们就拍照留念。到最后分离的一刻,她们为我跳了最后一次舞蹈,这舞蹈是我看见最好看的一支,看着她们我的眼泪冲了出来,为了不让孩子们看到我马上面对着墙壁,可惜最后还是被发现了,她们说:“老师,不是答应过谁也不许哭的吗?现在你为什么?”接着她们也抱着我一起哭了,我觉得这次三下乡我得到了最珍贵的友情,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撰稿人:湛江师范学院”希望之夏“社会实践服务队队员李文敏) 

    1970-01-01 08:00:00 作者:李文敏
    • 0
    • 9606
  • 浪里下乡之开班仪式

    浪里下乡之开班仪式7月12日早上8:00,浪里花社会实践队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举行了隆重的开班仪式,吸引了不少家长和没报名参加课程的学生前来围观。7:40左右队员们统一穿着队服和小学生们井然有序地进场,7:50整理队伍完毕。8:00开班仪式正式开始。角尾中心小学校长的致辞拉开了三下乡“开班仪式”的序幕。校长强调了三方面内容,其中多次强调在校10天的安全和卫生问题。接着,浪里花社会实践队队长汇报三下乡活动的有关内容,队长还十分接地气地用当地话喊出了“创卫下乡,义务支教,服务角尾”的三下乡口号。最后,第二课堂课程展示劲爆上场,包括军体拳、武术、健美操等,可谓五花八门,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有的同学们甚至跟着音乐的节拍跳了起来,场面十分活跃。“开班仪式”结束后,同学们便兴高采烈跑到自己喜爱的课程进行报名。报名结束后,浪里下乡之开班仪式得到了完美的落幕。通讯员:苏青夏摄  影:李杰峰

    1970-01-01 08:00:00 作者:苏青夏
    • 0
    • 9646
  • 东风俱备,即刻出发——湛师“乡约一夏”实践队出征

    7月14日下午,商学院团委“乡约一夏”实践队正式出发了。从队员们踏上客车的那一刻起,新的征程,开始了!时间总是在忙碌的指间悄悄溜走,在一个多星期的紧张筹备后,出征的日子到了。对于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可谓是信心满满。在出发前的一个多星期里,队员们为积极来到的三下乡,做好了各项准备:支教组讨论课程、安排课表、编写教材;宣传组绘画宣传海报、更新微博;文艺组筹划文艺晚会、排练节目;后勤组采购物资、联系车辆、先行一步到基地实地考察;调研组查找资料、制作调查问卷;新闻组注册各大新闻媒体网站、学习新闻写法、了解发稿方式。  让队员们充满信心的,不仅仅是准备工作做得好,也因为队伍中人才济济。“乡约一夏”实践队队员由校内包括商学院、法政学院、信息学院、数计学院、美术学院、外语院六个学院,校外湖南农业大学、广东金融学院、广州大学、广东财经大学财税学院等学校的同学组成。队员们各自专业特色鲜明,个人能力出众,人员构成专业、科学、合理,一定能使这次暑期三下乡活动成绩斐然。                                                       通讯员:赵庆轩

    1970-01-01 08:00:00 作者:赵庆轩
    • 0
    • 9620
  • 湛江师范学院“三下乡”活动蓄势待发 人力资源管理协会三下乡实践队举行首次见面会暨培训会

    6月3日晚,湛江师范学院法政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协会三下乡实践队在弘雷楼105室举行首次见面会暨培训会。会议邀请到了人力资源管理协会指导老师法政学院石建中讲师,体科院吴水仙同学以及法政学院林纲毅同学作为特约嘉宾。会议由人力资源管理协会三下乡实践队队长戚孟君主持。这次会议是人力资源管理协会三下乡实践队的首次集体会议,也是本次三下乡的动员会议,举行本次会议目的在于向队员讲清整个三下乡的大致安排和注意事项。会议开始,人力资源管理协会三下乡实践队队长戚孟君首先介绍了到场的老师和嘉宾,接着对此次会议的流程作了简要的介绍。人力资源管理协会石建中指导老师首先做了发言。石老师首先回顾了人力资源管理协会的发展历程。人力资源管理协会成立于2008年,到现在已经历经了四年多的风雨考验,作为法政学院最具专业性的协会之一,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紧密结合,共同发展。同时,人力资源管理协会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此次三下乡是人力资源管理协会以协会的名义进行的第二次三下乡活动,相信能比上一次做的更好,更圆满。石老师说,举办三下乡活动的目的在于服务社会,服务是中心,同时对于参加三下乡的同学来说也是一个了解社会,提高能力,锻炼自己的好机会,希望每个队员好好珍惜机会。石老师指出,做了几年的人力资源管理协会的指导老师,和协会感情很深,因而也更期待协会新的发展,所以,在三下乡期间,他会另有新的任务安排。最后石老师结合三下乡这一机遇,对人力资源管理协会的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发展给予了展望,他指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粤西唯一的特色专业,也是广东省成立较早的专业,这一专业的实践性强,人力资源管理协会下乡期间要结合实际多多举办特色活动,比如举办校园模拟招聘等活动,锻炼自己,同时扩大专业影响。石老师特别强调安全问题,他说,三下乡条件艰苦,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同学们都比较年轻,社会经验少,平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外出的时候要结伴而行,团结合作,在安全的前提下完成预定任务后再寻求突破。    接着,来自体科院的吴水仙同学做了经验介绍。吴水仙同学参加过两次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期间,她不仅做三下乡的队长,而且两次三下乡累计发表新闻稿600余篇,影响很大,也因此被评为三下乡十佳队长,有着丰富的经验。吴水仙同学就自己的经验给了一些指导和建议,尤其是三下乡实践队的宣传组、新闻组、支教组、生活组和调研组,她讲了一些特别注意的地方,如宣传组要认真收集材料等;新闻组要充分利用网络;支教组要以传播学习方法为主;生活组要有耐心,够细心;调研组要微笑调研,平易近人等。法政学院原团委秘书长林纲毅同学也结合自己的三下乡经验提了若干建议和要求。林纲毅同学首先讲述了自己在过去三下乡期间遇到的困难和教训,提醒队员们做好心理准备。接着林纲毅同学对三下乡的特色活动开展和文艺汇演提出了要求。针对特色活动开展林纲毅同学提示活动的时候一是要邀请当地权威人士参与,二是要对当地和自身有积极意义,三是要围绕主题。针对文艺汇演林纲毅同学说,文艺汇演是体现我三下乡实践队精神风貌,总结三下乡成果的重要部分,需要特别注意。文艺汇演要精选主题、精选节目、积极参与、克服困难。会议的最后,人力资源管理协会三下乡实践队各个工作小组成员分别做了自我介绍,并选出了三下乡的口号和队歌。撰稿:宋文鹏

    1970-01-01 08:00:00 作者:宋文鹏
    • 0
    • 9658
  • 附城,我们准备出发

    为响应国家和学校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号召,我参加了“诠释青春织梦附城”社会实践队去雷州义务支教。 作为支教组组长,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我们不仅要积极响应贯彻“两会”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两会”中关于推进素质教育,把中小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的决定,还要丰富大学生暑期文化生活,引导和激励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学习实践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在实践中认识国情,奉献社会,提高素质,提高同学们的社会实践能力。支教组第一课堂主要以教学实践的形式开展活动,为附城中学的学生开设语文、数学、英语通过开展支教活动提高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同时,提高队员们的教学能力,促进队员们社会实践经验的成长。因此我工作一丝不苟,丝毫不敢怠慢。在活动的准备前期,我积极地和同学们联系,了解他们要教的科目,并和他们讨论如何教学,使得第一课堂生动,活泼有趣,认真地备好每一份教案,试讲,安排好每一班的课程表和班主任。第二课堂通过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如舞蹈、书法、朗诵、篮球等。拓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意识,提高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引导同学们感受美好,感恩生活。促进同学们的身心健康。第二课堂招揽了大量的人才,他们能歌善舞,在第二课堂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特长,我们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力求做到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还有2天,我们就要出发,我们现在已经准备好,等待着出发的那一天,在附城,播下我们希望的种子。(文湛江师范学院陈观娣)

    1970-01-01 08:00:00 作者:陈观娣
    • 0
    • 9597
  • 戏•乐

    早上,阳光明媚,仿佛就可以预知我们今天要举行活动,然后给我们尽最大的可能放晴。这个趣味运动会不仅增加了师生友谊,还增强了学生们的合作性。不同项目不同地方,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呐喊声与欢笑声,沉睡的校园都给唤醒了。我负责的项目是“坐气球”。每一次队伍竞赛,都让所有在场的人紧张起来。负责吹气球的同学在比赛的这一分钟里,都吹到透支了,可还是坚持吹,看着吹到红脸的学生,我也忍不住帮忙打气了。坐气球的同学可爽了,哈哈。两个比赛的队伍都在为自己的队员加油,在这个比赛的过程中,同学们的团队意识增强了,不再只是学习上的竞争意识了。在学校里,我们不但只是个体,而且牵系着整个班集体。这种既学到知识又有乐趣的游戏,也是我们“骄阳”服务队的特色活动之一。(撰文/杜影楠)

    1970-01-01 08:00:00 作者:宝栋
    • 0
    • 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