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学院三下乡工作进程也逐渐加紧,队员们的热情犹如温度计上的数值节节攀升。当然我也不例外,带着一种实践的热情,早早地加入收到“乡约一夏”实践队的大队伍,并担当起后勤组组长这一重任,工作内容主要是负责好下乡期间队伍内的膳食和保洁、安全等基础性工作。也有听人们常说“不吃饱饭哪有力气干活”,对于此话,我一直把其看做是贪吃鬼的借口。直至真正下乡吃苦劳动的今天,才切实体会到这话说得有多实在。可见后勤组工作也不是像嘴上说的那么容易。回顾数日以来的后勤实践工作,初步面临的问题有以下这些:一、采购路线的探索。为了尽早熟络基地周边环境,我每个采购时段都跟着队伍中的“本土地胆”踩点,今儿也基本是有个印象了;二、食材价格与分量的掌握。价格等信息还是要靠多去买,多去了解去得到,另一方面,开头两天组内在食材分量上,还是出过不少“估量失误”的情况,不过在“要让大家吃饱”的强烈念头的推进地下,我们还是客服重重困难,成功做了顿“饱饭”;三、工作分配和协调。大家知道,后勤组的工作量绝不亚于其他下乡工作组别,所以为了保证工作效率,良好的工作分配、合作还是必不可少的,当然也不能将后勤事务简单归结为“工作”两字,在此类团队协作工作当中,更需要的是“交流”,后勤工作帮助大家学会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明确自己的位置,欣赏伙伴的长处,高效工作,共度难关。已是大学生的我,在后勤工作方面虽算不上非常熟手,但因为在家有常跟父辈一起做饭、交流,因此还是有着不少宝贵的“伙头”经验和触觉,这些对我协调后勤事务也有很大的帮助。在此,我也才真切明白到,家人对我们的影响是巨大而又潜移默化的,很感激一路以来支持、守护并交给我们“重要东西”的亲友们。借着下乡后勤工作这绝好契机,我将全力以赴支持队伍工作,并努力学到更多,去回馈基地以及我的故乡,那孕育我的土地! 通讯员:温傲峰
6月8日早上,数科院09统计1班在榕燕楼105召开了本学期以“扬帆大三,放飞梦想”主题的总结班会。会议伊始,班长对本学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并提出了大三学生要积极关注就业信息。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师范技能的活动,不断的提高师范生技能,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定基础。随后,各位班干纷纷上台作了精彩的总结以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班干部的工作,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更把会议的气氛推向了高潮。接着,同学们就本学期的工作表现推选了优秀班干部。 会议最后一个环节进行了自由发言交流,同学们积极参与分享这学期以来的感受,并提出了班级建设的意见。会议过程中其乐融融,同学们积极参与,充满热情。
校领导参观“希望家园”社会实践基地----湛江师范学院希望家园三下乡服务队 7月11日上午,湛江师范学院信息学院杨院长,信息学院邓明副院长、信息学院林荣新副书记、信息学院辅导员谢统年老师等领导一行来到遂溪县草潭镇北灶小学参观了“希望家园”社会实践基地”,受到北灶小学毛养主任、李霞老师等主要负责人的热烈欢迎。“希望家园”三下乡实践队是湛江师范学院“三下乡”实践队中的一条重要的服务队,由31名队员组成,从7月9日开始,在北灶小学进行为期10天的支教活动。参观团在毛主任的陪同下参观了“希望家园”社会实践基地,毛主任对“希望家园”三下乡实践服务队的活动表示肯定,并称赞队员们能吃苦耐劳,工作认真,促进草潭镇教育事业的发展。随后,参观团走访了课堂,了解北灶小学的教学情况,并提出宝贵的建议。张炜副院长勉励队员们要牢牢抓住这次“三下乡”的机会,发扬“湛师人”的精神,努力积累社会经验,提高自身素质,为日后踏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林荣新副书记叮嘱我们要注意学生和队员们的人身安全,打造北灶和谐校园。撰文:尹家顺已审审核人:范崇钊
人生没有不散的筵席。在写这封信的时候,老师的心情是五味杂陈。老师开心,因为缘分让我们有了今天的相聚,在这短短的十天里,你们就像我的弟弟妹妹一样,让我每天都过得那么有意义。同时,我又非常地难过,因为我们就要分别了,可能再也没有机会见到你们那天真无邪的笑脸了。我每天都在倒数着三下乡剩下的日子,真的很舍不得你们。真怕那天我们坐在回去的车上,看着你们向我们挥手告别的情景,我更怕看到我们一起伤心难过,一起掉泪的画面,因为我哭起来真的很难看。 真的很庆幸当初在做选择的时候,选择了下桥中学,而不是选择去其他的学校。孩子们,还记得我给你们上的价值观吗?还记得我跟你们说的要选择自己内心真正想选择的那个选项吗?记得我们一起做过的小游戏吗?记得我教过你们要珍惜今天,珍惜身边每一个人吗?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记得好好照顾自己,不要让爱你的人担心。 要记得我也是你们的英语老师哦!虽然你们对学英语的热情不是很高。但是我希望你们能重视英语。真的,英语是世界的普通话,学好英语,走遍天下都不怕。你们知道我们徐闻学子输的不是数、理、化,而是普通话和英语吗?为了我们自己,为了下桥中学,更为了咱们湛江徐闻人,让我们一起努力学好普通话和英语吧!孩子们,你们希望明年还有哥哥姐姐过来支教吗?那么你们一定要考出好成绩哦,让校长和你们的亲人看到你们的进步,让他们看到我们的价值。 想说的话实在太多了。需要用一辈子去诉说,我会永远记得你们的,等到我长成老太婆后,我还会乐此不疲地跟别人说:“我曾经在下桥中学当过十天老师,我在那有一群可爱的学生,我相信他们现在一定都很有出息地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贡献着他们的力量。”孩子们,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未来是值得期待的,让我们以激情去拥抱明天吧! 记得我是心理老师,如果你们不介意的话,有什么心里话或者烦恼可以跟我说。在你们这个叛逆的年纪,我最怕你们做事情冲动。所以,千万要三思而后行,一步错,就会步步错。我相信初二(1)班是一个很不错的班级,是一个团结的班级,祝你们一路顺风。再见了,孩子们。记得要微笑····(撰文/李小维)
7月13日,湛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领导到覃巴中心小学为希望之夏社会实践服务队进行支教指导。在希望之夏队员的陪同下,冼老师先后参观了支教队伍的教学基地以及队员宿舍。在参观覃巴中心小学时,冼老师一一地走访了本次支教活动的六个班,并认真地观察小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及不足,在当天上午的课程结束后,洗老师即召集全体队员开会,会上指出了其在走访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详细的建议,希望之夏全体队员受益匪浅。此外,指导老师还亲自下厨为小老师们做午饭,并邀请了覃巴中心小学学校领导共进午餐,湛师领导及基地领导都对希望之夏支教服务队的努力表示肯定,并表达了对此次支教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的美好祝愿!
雨,淅淅沥沥地落着,洒湿了承载着往日欢笑的校道。风,轻轻柔柔地吹着,唱起了“小蜜蜂”在杨家中学的歌谣。微风伴雨,学生送师。我想,是老天也舍不得我们“小蜜蜂”实践队离开杨中,踏上归程,就情深深地下起了“留客雨”吗?那是7月20日的早上,我们队员一早吃完早餐,就回到宿舍收拾行李了。从饭堂一路回来,我看着那些熟悉的树,想起那曾经挂满了学生做的“中国梦”的手抄报,望着那里的篮球场,想起队员与学生的欢声笑语,走过小广场,队员们每天排练文艺汇演的身影如在眼前。我不禁嘴角翘起,会心一笑,环顾四周,深深地感到自己收获良多,“小蜜蜂”实践队的足迹遍布了杨中的每一个角落。“老师!”一声暖心的呼喊传了过来。是我们的学生!他们来送我们了!他们不顾下雨,喊着跑了过来。当时,我的心里好矛盾。既希望学生来送我们一程,是想见他们多一会,和他们多聊一会,但又不希望他们来送我们,是因为下雨了,他们来也不方便,而且始终要分别。我们都抑制心中的离情别绪,有说有笑地回到了宿舍。车就快到了,我们根据队长的安排,把行李搬到楼下。学生也很主动,很热情地帮我们搬行李。看着队员在搬行李时也不忘和学生多说两句,我心里就痒痒的。我们真的那么快就要离开了?雨,继续下着。搬完行李了,大家都在楼下等着。队员和学生抓紧时间拍照留念,互留联系方式。大家都聚在一起,说说笑笑的,但始终难抑不舍之情啊!每个人都不时地望望校门口,多希望车开慢一点,时间多一些。“你们真的不能多留几天吗?就几天就够了。”一个学生和我们聊着聊着,鼻子就红了,眼睛就湿了,低下头,哽咽着。队员立刻抚摸着她的头,也一时说不出话来。雨,微微地下着;风,轻轻地吹着。大家终于还是留下了不舍之泪!特别是我们的班主任和自己的学生啊,他们都抱在一起,努力地珍惜着这一分一秒!“我们说好不哭的。”一些队员一边给学生擦眼泪,一边尽力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因为我们都知道,如果我们都哭了,那学生更加舍不得我们了。车,还是来了。大家看到车,抱得更紧了。“我们把行李搬上车吧。”队长拍了拍我们队员的肩膀,轻轻地说了句。大家都明白,也就努力收拾好心情,一起搬行李了。这时,吴校长和黄书记也过来送我们了。“谢谢你们到我们学校支教啊,学生都很喜欢你们,很舍不得你们啊。希望你们有时间再来!”吴校长紧紧地握住队长的手,满怀谢意地说。行李很快就搬上车了,队员却不想挪动自己的脚步,往车上走。“还是上车吧!”司机都忍不住走下来说了。大家都明白了,我们真的要走了。雨飘飘,情依依。队员们终于一个个上车了。有多少队员是在一转身那刹那就落下了眼泪,有多少队员是坐在车上还是望着车外的学生,又有多少学生一大早就在这里等我们,坚持送我们的?“开始的开始,我们都是孩子,最后的最后,渴望变成天使、、、、、、”学生顾不上擦掉脸上的泪,一同站在那里,不约而同地唱起了我们教他们唱的《北京东路的日子》。那歌声唱起了我们在杨中支教的点滴,唱响了我们深厚难忘的师生情!透过模糊的玻璃窗,队员们望着那群活泼可爱的学生,听着他们唱的歌,更是不舍之情满溢心头啊!车,慢慢地启动了。车里一片安静,队员们还依依不舍地望着窗外,轻轻地摆动自己的手,和学生告别。学生依然站立在那里,有的高高举起手,挥动着,有的一边擦泪,一边轻轻地挥手,还有的紧紧地拉着身边同学的手。他们还在唱着,他们在深情地望着。雨声仿佛没有了,萦绕在我们耳边的是学生的歌声。车,渐行渐远。我们再怎么看也看不见我们的学生了。我想,他们还是呆呆地站在那里,望着,望着、、、、、、“孩子,回去吧!老师会想你们的!”我在心里默默地喊着。雨,如针般大小,飘着,模糊了车窗,模糊了我们的视线;情,似海般深大,记着,感动了学生,感动了我们志愿者。情深深,雨蒙蒙。湛江师范学院“小蜜蜂”实践队的杨家中学之旅就像花飘四季,在那里留下了甜甜的,难忘的回忆。(撰文/刘嘉玲编辑/罗炳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