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新闻

新闻

  • 集结号吹响!让这所学校带你体验一下不一样的精彩课程!

    为训练孩子们强劲体格,培养孩子们吃苦耐劳的坚韧意志,6月14日,矿山小学组织全校学生在校园操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军事训练体验活动。这次军事训练分年级进行,共有军事操练、苦练军体拳、破解密码、伤员救助和击鼓颠球等五个军事扩展体验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训练,不仅可以让孩子们掌握基本的军事素质,还能帮助大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训练中,尽管夏日炎炎,但同学们的热情并没有减少。按照教官的指导,同学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训练,一起来看看孩子们尽情体验的身影吧~伤员救助军事操练投弹训练队列训练击鼓颠球教育需要实践,成长需要体验。虽然,这次的军事拓展只有短短一个下午,但是,孩子们却在积极的氛围中获得了与众不同的体验。训练中,孩子们通过团队合作增强班级凝聚力,通过军事训练考验了自己的意志力,增强了自信心......时间虽短,但带给同学们的成长体验却是饱满的。

    2019-06-18 08:55:27 作者:
    • 0
    • 9699
  • 亮点满满!思品课堂如何高效进行,看看这位老师怎么做......

    6月13日,金湾区外国语学校进行了道德与法治诊断课评课活动。在活动课上,黄思忠老师执教了《道德与法治》教材课程——《我家的好邻居》。黄老师结合学生的学情,紧扣教材内容,以“六步教学法”为桥梁,围绕“如何结识邻居小伙伴”、“如何与邻居友好相处”、“懂得邻里交往的礼貌”等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探究,注重培养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积极带领学生讨论解疑,也鼓励孩子们结合生活实际来展示自己对邻里关系的思考与体会。课程结束后,校长魏秋梅主持开展了评课活动。黄老师向与会老师解析了他上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听课教师围绕活动课例也积极分享了自己的体会和收获,并对黄老师的课表示了认可。老师们表示,这节“六步教学法”课例不仅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教学环节流畅,而且课中教师的教态十分自然、教学基本功扎实、小组评价效率高、课堂调控能力强。不少新老师也表示,这节课给大家提供了用“六步教学法”来上道德与法治课的范例,使得本校特有的“六步教学法”更能得到充分运用,从而有利于其在多个学科中发光发热。此外,在讨论中,一些老师也提出了在新时代背景和“六步教学法”的运用下如何上好道德与法治课的思考。评课活动最后,校长魏秋梅对活动课例表示了肯定,并对这次诊断课活动进行了总结。她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提出“以立德树人铸就教育之魂”,这是现阶段教师育人的重要立足点。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作为《道德与法治》课和《品德与社会》课的老师来说,这是实现教学目标要紧靠的方向。

    2019-06-18 08:52:43 作者:
    • 0
    • 9690
  • 《肝胆两昆仑》在《中国作家》发表并即将由羊城晚报出版社出版

    为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青创委副主任、广州市作协副主席谢友义耗时两年精心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肝胆两昆仑——刘琴西、刘尔崧兄弟的红色传奇》,近日全文刊发在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作家》杂志(总第619期),并将于6月中旬由羊城晚报出版社出版发行。长篇报告文学《肝胆两昆仑——刘琴西、刘尔崧兄弟的红色传奇》以中国共产党第一批党员之一的中国工运领袖、广东紫金人刘尔崧,及其同胞兄长——广东早期农民运动先锋刘琴西兄弟俩“一门双烈”革命生涯为主线,抒写了早期共产党人舍生入死,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事迹,忠于史实,忠于人物原型,情节生动,人物丰满,读来令人激情澎湃、感动至深,更能体会到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是献给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作品。该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刘琴西:中国最早的红色政权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下篇为《刘尔崧: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分别围绕两兄弟的生平、革命经历展开叙事,将两兄弟的主要事迹分开来写,又在各自的部分有所交叉,显得主次分明、逻辑清晰,力求详细地再现二位革命先驱的英雄岁月。作者在写作中忠于史实和文献,引入大量的材料,遣词用字谨慎,并无夸饰和拔高,褪去了文学作品中虚构和想象的成分,作品的史学特征强于文学特征。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该书不同于一般的报告文学作品,它不以故事情节取胜、不以猎奇博人眼球,而是一部严肃的个人革命史、一首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具有深刻的革命教育意义,即便语言平实如话,也丝毫不影响文本自身的光芒。据了解,作者在创作过程历经坎坷,史料的寻找和查核极其不易,尤其得益于刘琴西的儿子——86岁高龄的刘乃超同志的直接帮助;又在当地文史部门的支持下,作者数易其稿,用词用语历经多番斟酌、校正,以做到客观地还原那段历史,再现人物的生平原貌。作为紫金本地人,谢友义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对当地的历史、传说也都作了详细、严谨的采访和考证,使得书稿更加充实和严谨,按照党内对刘尔崧、刘琴西二人的历史定论,以此为基点展开的纪实文学创作。《肝胆两昆仑》全文刊发于2019年6月《中国作家》杂志(总第619期)     【作者简介】《肝胆两昆仑——刘琴西、刘尔崧兄弟的红色传奇》封面封底、勒口效果图客家人的赤子情怀 ——谢友义报告文学新作《肝胆两昆仑──刘琴西、刘尔崧两兄弟的红色传奇》读后何建明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有一个群体特别令人尊重,那就是客家人。这个非常独特的汉族民系,他们的先祖大多是自东晋以降的士大夫,为避战乱,从中原地区衣冠南渡,一路跋山涉水,开疆辟地,筚路蓝缕,最终找一处南方的山区疠瘴之地开基安居、繁衍子孙。这是一个不会因循守旧、勇于开拓进取的了不起的民系。这种独特的经历造就了客家人的特质:祟文重教、吃苦耐劳、勇猛执着、开拓进取、家国情怀、舍生取义。他们的文化脉缘传承了魏晋风骨、儒家遗风,既有对民间疾苦的关切,也有士大夫心系社稷之情怀,自觉地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因而在近现代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革命大潮中,涌现出诸如孙中山、朱德、叶剑英等名垂史册的人物,也涌现出曾宪梓、田家炳这样的爱国商人。可以说,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总少不了客家人的身影,在我国波澜壮阔的近现代史中可以印证。读了谢友义的报告文学新作《肝胆两昆仑──刘琴西、刘尔崧两兄弟的红色传奇》,让我对客家人的特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青年作家谢友义也是一个客家人,与东晋名相谢安有着剪不断的生命脉缘。我认识的谢友义,虽年轻,然而在情义方面他是个值得尊敬的“长者”,言其“长者”,是因为他比一般人更老道情。在谢友义身上可以引证他名字中为什么有个“义”和“友”——朋友之间,从来以情为重,这是很难得的。作为一名曾经生活在底层的作家,他本人又颇为传奇:不懈的奋斗经历彰显出他顽强不屈的毅力和有胆有识的独到见解。从工人写作者,到扛起广东工业文学旗帜,其间所走过的每一步都是沉稳、艰辛的。作为紫金人,如今,他只身挑起了为家乡红色兄弟立传的重任,花费了两三年时间,完成《肝胆两昆仑──刘琴西、刘尔崧两兄弟的红色传奇》这部著作,于家乡、于国家都是一件不朽之功业。这部著作有几处可圈可点:刘琴西、刘尔崧两兄弟是中国工农革命的代表人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质上就是工农革命,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的“扶助农工”相吻合,因而有了一段国共合作的蜜月期。紫金刘氏一门双杰,一个是中国最早的工人运动先驱,一个是早期农民运动领袖,兄弟俩各主一方,相互组成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主体,一经一纬,相得益彰,他们都是中国革命的先驱。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党早期杰出的工人运动领导人刘尔崧120周年诞辰,友义以这部作品作为党和国家的献礼正当其时。这是一部经得起推敲和耐读的作品。“真实性”是报告文学的基本特性,一部报告文学作品如果失真失实,存在硬伤,即使语言再华丽、结构再完美、风格再独特也是徒劳。为这部作品,友义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追根朔源,力求每一事每一处都有来处,有文字记载的包括:陈运业《大革命时期紫金青年运动的回忆》、广东人民出版社《红军第二师第四师史》、邓克强《回忆紫金四二六暴动的前前后后》、沈素芳《大革命时期海陆丰妇女亲历记》和《妇女解放之曙光》、马兆銮《刘尔崧在家乡二三事》、谭天度《我所走过的五四道路》、饶卫华《党的忠诚儿子刘尔崧》、谭竹山《悼念尔崧同志》等。可以说,报告文学作家都是激情澎湃的作家,没有激情是写不出好作品的。友义浑身迸射着激情的因子,他用满腔热情的笔调描述了刘琴西、刘尔崧兄弟俩的思想轨迹、革命历程、工作遭遇、家庭变故等,兄弟俩为了中国革命事业历尽艰难险阻,每一步都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并富人情味。友义没有停留在叙事的层面上,而是对他们的所作所为进行了深刻的思考、重重叩问:“对于一个革命者来说,开启民智,无异于是治疗积弱成疾国家的一剂良药。”“我有时想:当一个只有18岁的少年,能干些什么?而这位18岁的客家汉子可以顶天立地。”“是的,当我们坐在安好静美的时光里,翻阅那些静静地躺在历史深处、被岁月染上了沉沉的沧桑之色的文告,你会发现:文告的字里行间传达出的力透纸背的时代精神,是共产党人为之浴血奋斗的信仰,是共产党人肩负使命的真实记录。没有华词丽藻,没有字斟句酌,毫无八股之风、增删之词,但随便拈起一词,却有滚烫灼手之感,火星迸溅之势。一字一星火,终成为势不可挡、如火球般四处滚动的燎原大火。”友义用“肝胆两昆仑”作标题,实为精准。顾名思义,两兄弟忠肝义胆,伟如昆仑山脉,充满了浩然正气。这是一部对党史研究极具参考价值的作品。刘琴西是紫金“四二六”暴动总指挥,是中国最早红色政权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紫金“四二六”暴动是中共党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章,打响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反抗蒋介石的枪声;建立了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府;建立了第一支由共产党的人民军队——紫金县工农革命军;在全国实行红色武装割据,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可以说,刘琴西的思想与实践与中国革命“枪杆子里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等理论思想是高度吻合的。刘尔崧,1921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党建党初期最早一批的五十几名党员之一,先后组建了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新学生社,创办爱群通讯社,改组广东油业工会,领导顺德工人罢工、沙面工人罢工、省港大罢工,亲历沙基惨案等,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红色传奇,在实践中为中国革命指明了一条工人革命的道路,为以后在白区工作的党员们有了参考借鉴作用。友义写这部作品,除了参照文献,更多地利用家乡人的优势到实地采访,尤其是对尚健在的相关当事人以及刘琴西的儿子刘乃超老人的采访,事实跟文献相互印证,对文献缺失部分作出有力的补充。衡量一部文学作品的高低,取决于这部作品的思想高度和情怀。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各种思潮也涌进国门。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崇洋媚外、佛系等在青年一代的身上涌现,唯独缺少了爱国主义、理想主义,他们只关注自己、关注当下,对国家的前程、民族的命运漠不关心。《肝胆两昆仑》通过描写刘琴西、刘尔崧两兄弟的红色传奇,让年青一代重新认识老一辈革命家的赤子情怀,为了国家的前程、民族的命运放弃安逸的生活,甚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此书正是召唤家国情怀、理想主义回归年青一代,牢记使命、不忘初心,让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毫无疑问,友义的这部作品既雄浑有力气魄恢宏——此刻推窗望去,这生我养我、蓊郁苍茫的紫金山,放晴后另有一种壮阔辽远;又有儿女情长柔情百结——其实他与她就是一棵不分雌雄的树,只不过他把根扎在地里,而她则是他身上的枝叶;也有忠于史实、忠于文献的严谨态度——时任古竹区乡农会执委、岸头农军队长刘水连在《日夜兼程进军县城情况》中如是说;更闪烁着思辨的火花——何为前世?何谓今生?就是:他有九死不悔的赤子之心,她有回肠九断的矢志不渝。祝贺年轻的友义!———————————————————何建明: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温馨提示各位文友,《肝胆两昆仑——刘琴西、刘尔崧兄弟的红色传奇》预计于2019年6月中旬由羊城晚报出版社出版发行。目前,该书尚未上市,已被各有关企事业单位预订3000多册。为答谢读者朋友长期的厚爱,现作者仍有少量额度可支配。各位文友如需预订惠存者,请与协会秘书处联系(微信号qnzuojia123,电话020-83827217,宋亚东15113336072、周世荣15603009139),每本书定价45元(未含邮费)。谢谢!

    2019-06-11 14:33:00 作者:
    • 0
    • 9722
  • 大型文丛《党徽照耀 赤子之心——赤岗老党员风采》正式发行

    2018年10月25日,受中共广州市海珠区赤岗街道工作委员会委托,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承接了“赤岗老党员风采”的采编宣传工作,陆续采写了赤岗街道辖内22个社区中216名50年党龄以上老党员的风采故事。目前,由赵虎主编、中共广州市海珠区赤岗街道工作委员会编著的大型文丛《党徽照耀赤子之心——赤岗老党员风采》正式发行。该书为大16开本,全书共572P,通过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采编创作团队的笔触,以老党员的入党初心、为国为党奋斗历程为重点内容,讲述他们入党初心、先锋事迹、人生感悟等,充分体现中共广州市海珠区赤岗街道工作委员会对老党员的关怀和敬重,为青年党员树立典型、为社区群众树立榜样。相信老党员的先进事迹和奉献精神必将得以发扬光大,必将激励和迸发出广大党员群众再创佳绩的蓬勃动力!【序言】尝奔赤兔八千里,梦寻红砂砺崟岌。珠水浩荡楼台耸,花涌蜿蜒鲤鲥奇。丝路启航塔胆壮,万国拥簇蛮腰颀。童叟蹴鞠红棉笑,清泉荫蔽南雪遗。众创中轴齐声赞,独吟星光素情迷。遍览神州何处去,情怀赤岗至磁吸。 盛世如歌,赤岗似玉 盛世如歌春又临,人民得福意难禁。2019年,我们将迎来祖国的70华诞。光阴荏苒,70载峥嵘岁月,尤其是改革开放41年来,祖国一路高歌猛进、日异月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繁荣、富强、民主之路。赤岗,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因其地质为白垩纪红色沙砾岩层而得名,现已成为广州市南北、东西中轴线上的中心点,总面积5.5平方公里。赤岗地区历史悠久,有东汉议郎杨孚故宅的千年古井“杨孚井”;也有傲立400年的明代建筑赤岗塔。如今,沿着历史发展的脚步,广州塔、国际媒体港等地标建筑在这里拔地而起,广州市美术馆、广州市博物馆等三馆一场正在建设。时代的发展在这片热土上留下了不灭的印记。 秉持党性,默默耕耘 1921年,在嘉兴南湖上一艘看似不显山不露水的舫船,孕育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弹指一挥间,中国共产党已带领我们走入了第98个年头。这其中,我们的国家经历了战火纷飞的苦难,也经历了飞速发展的辉煌……在赤岗这片土地上,发展变化日新月异,居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日益增强,这离不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热血奋斗的人民群众,特别是老党员们。“我今年已有63年党龄啦!人老啦,就爱忆旧。要是能将我们当年的事情记录下来就好了!”在2018年探访一位老党员的时候,他的话语让我心头一震!这一年,是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加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秉承这些老党员的意志,我们必须要为他们做些什么。镜里流年两鬓残,寸心自许尚如丹。据统计,赤岗辖内现有近400名50年党龄以上的老党员。这些都是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奉献了一辈子的老党员,他们直接参与了新中国破旧立新的建设和奋发有为的改革开放,有些甚至经受了血与火的革命淬炼,他们在这片热土上奉献青春、挥洒热血,他们不忘初心、追求信仰、默默耕耘,是无愧于时代和地区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这些老党员为地区建设奉献一生所体现的党性就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我们要深度发掘他们的精神世界,沿着他们的足迹继续坚定地走下去!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通过广泛调研、深入探讨,我们最终决定开展“赤岗党员风采”采编工作,发掘、记录辖内老党员们的风采,汇编成书免费赠送给他们。我想这是对老党员的一种慰藉,也是对青年党员的一种激励,更是对赤岗党建工作内涵的传承与发展。本书收录了辖内216名50年党龄以上老党员的事迹。通过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采编创作团队的笔触,以老党员的入党初心、为国为党奋斗历程为重点内容,讲述他们入党初心、先锋事迹、人生感悟等,充分体现对老党员的关怀和敬重,为青年党员树立典型、为社区群众树立榜样。相信老党员的先进事迹和奉献精神必将得以发扬光大,必将激励和迸发出广大党员群众再创佳绩的蓬勃动力!浩荡东风今又起,筑梦伟业正当时。2019年,我们期望通过本书抛砖引玉,结合“红房子党建”工作体系,辐射发挥“5+5”团队、红棉清风守护队、“303”工作室等15个党建品牌的推动作用,切实增进组织力,积极营造地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广州市海珠区赤岗街道党工委书记  赵虎2019年4月写于赤岗街红房子党建基地【目录】(温馨提示:滑动滚动条可查看完整目录)申小丛:两代九特工,一生心向党马陈龙:海水与火焰区清霞:瘦弱之躯“扛”起钢铁意志吴日春:不忘初心,工人的事就是我的事林 尧:老去的岁月,不老的信仰 熊丽芬:桃李芬芳燕归来 第1辑七所社区 李焕兰:初心未改,信仰仍在陈武嫦:忙碌工作,精进不休 罗乐强:难忘军中岁月,铭记入党初心郑春城:糖机业的见证者钟惠芳:记纸箱厂出了个铁腕书记陶文志:山沟沟里的科技专家梁瑞祝:劳动者之歌彭碧英:以“善”对他人的天使黎惠萍:彰显巾帼本色,饱含爱党深情 第2辑七星岗社区 王俊卿:二十九载质检情,五十三载爱党心               李纯香:优于学而成于军     李学全:兢兢业业为生产,任劳任怨报祖国张廷达:医院财务的“守门员”  陈永汉:胸中有鸿鹄初心无转移  郑成书:一辈子没有白过曹作文:不忘初心,积极进取    梁玉兰: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粟一琏:真心实意,爱党爱家爱人民谢铭奎:为着自己的国家要争气   第3辑下渡社区 简炳光:赤胆忠心五十载        第4辑大江苑社区 李三妹:苦干实干,党的女儿当自强        第5辑大江涌社区梁 奀:用感恩心看世界          冯惠珍:小小身躯,心怀大大梦想许绍贻:用一生坚持对党的信仰麦群女:心中有党,眼里有光严 焯:名如其人,人如其名  苏 添:信仰所在初心所在     李继超:六十二年的身份记忆                              张友生:平淡中有诗,生活中有乐张法万:“忠于党,勇奋斗”的老实人                                利灼明:饱尝岁月磨难,安守恬淡老年                                陈振安:时代在发展,初心不能改  陈淑贞:巾帼风采,书写芳华人生                                  欧润成:铁骨铮铮,爱党柔情  冼乃江:不忘初心,紧跟党走   徐汉森:平凡生活中彰显党员本色    谭 坤: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曹天祥:人生沉浮岁月遒,时光淘炼党心存   第6辑毛纺社区 毛 伟:铁血柔情的真汉子邝桂玉:争先创优,勇立潮头 冯 光:淡泊名利忠于党,尽职尽责勤助人冯祐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刘庆梅:齐头并进奋勇争先刘秀珍:勤奋是最应该的坚持江 平:揭开一个文化工作者的面纱麦 女:把生活煲成一盅靓汤      麦英伦:不断学习是因为受党恩     李兴权:铮铮铁骨风中立      李瑞裕:专心做一样事,做到第一        肖 华:至纯至粹,满腔热情      吴罩龙:“龙”传人的奋斗人生何佩兰:忆往昔,惜今日                          何建华:争当标兵是本能     余锡能:一生工作兢兢业业,为党奉献踏实肯干          张玉球:从未动摇的赤诚之心     张 微:“微”言大义      陆 贞:世界美好,初心不老     陈木坤:坚守信仰,笃定笃行      陈领为:不想当纺织工的会计不是好党员                            欧衍华:织布业的“无胆英雄”  罗富权:忆峥嵘岁月,一片丹心向阳开                        周桃珠:滴水之恩,涌泉相报郑亚养:铁水和着汗水,绽开朵朵钢花郭龙光:将心比心,工友就是我的牵挂唐乃均:平凡中铸就伟大黄世芳:宅心仁厚,济世救人黄思忠:从农场到战场,以身许党,向上向善梁惠仪:快乐接线员梁惠琼:织布女子的“有所为” 曾广明:积小善成大德,汇小善为大仁第7辑石榴岗社区 毕鲜连:艰苦的岁月我们都扛过去了      苏彰根:默默耕耘的“平凡”之路          李亚菲:一生为党,一心向党      吴华丰:60余载,立己为人表      张莲娣:平凡岗位献党情     陈妹孙:做一颗不凡的“螺丝钉”   罗深祥:仰不愧天俯不愧地      钟凤珍:“领导干部应该是真正能吃苦的人”          施惠贤:救死扶伤,一生无愧       袁桂辉:“造笔匠”的实干情       黄明德:受党影响者,入党的引路人 崔兰英:部队就是我的家 第8辑汇美社区 刘月英:救灾女英雄徐淡英:与广绣同行         第9辑竹园社区                        王景明:三十六年漂泊载六十一年党员心         尹忠信:披荆斩棘,奋斗无悔冯 震:对党和国家爱得深沉     朱 珠:学习雷锋好榜样      麦茂利:挺身而出,因为“我是一名党员”              麦炳坤:只问党心,无问西东     劳 均:砥砺肩使命,赤诚谱青春            李有业:“没人上,我就上”李秀钊:蓝天下翱翔的雄鹰捍卫海域安全              李增显:30年艰苦岁月,盛世不忘与党恩              吴玉顺:辗转工作数载,忠心向党一片                         吴光裕:先人后己,勤恳学习   吴昌辉:俯身五十载,“孺子牛”忠党为民     何普贤:勤恳认真为公,赤诚丹心为党                          张基华:电波里的“爱党尽责”陈有谅:坚守党章为人民无私奉献陈达藩:穷也不能穷志气!         陈来进:风浪颠簸,守护舰艇的“心脏”                        林良粉:铁娘子肩“挑”赤诚爱党情            罗英煌:爱岗敬业,与时俱进的党员精神                          周启惠:一心一意为党,诚心实意做事             郑学静:“嘀嘀嗒嗒”发报声,五十五载恋党情            胡运妹:尽智竭力珠玉仁心       徐伯进:风雨中的乐天派      郭 炳:跟着党走,哪里需要往哪搬黄华胜:积极向上为人民服务                           黄品运:一生甘为孺子牛       梁景余:以渔为业,退而结“网”        第10辑江丽社区 王尔军:海上游弋的士兵      李润兰:活到老学到老的楷模      陈矿芳:浩浩荡荡一身男儿情       第11辑江景社区 叶作光: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      毕群卿: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   伍嘉穗:挥洒聪明才智,成就精彩人生                              严镇南:小车间里的“嗑学迷”李春成:铮铮铁汉“铸”炮兵魂杨福练:握好人生的“方向盘”     何信龙:勇往直前,积极带头     陈允沃:钉子精神践行者      周志成:走遍全中国的“周总”            夏永新:建造堵水的闸门,守护幸福的大门            黄沃章:一生为岗,一世为党      蒋振明:背上一棵“稻穗”的重量   谢南生:腹中有兵甲铁胆报家国                                 黎明志:追忆峥嵘岁月,坚信共产主义                      第12辑赤岗社区 王韶慎:历经风雨饱赤诚,敬业忠党致人生            许斯章:平平淡淡持真情,风风雨雨葆党心          吴 相:追忆艰苦岁月,坚守赤诚初心                       何炎生:志比松石品似梅兰      邹洪添:他,时刻准备着     陈钜生:赤子堂且正怀瑾沐清风            陈勉吾:旧社会的过来人,新时代怀着感恩心             梁树均:平凡工作不悔岁月,坚定信仰忠心向党   第13辑赤塘社区 王良炯:大难不死,为党服务   王显俊:听党指挥  刘金样:扎根工作,永不放松                  孙树彬:关于军人孙树彬的二三事        张廷棠:驾驶相随伴一生,平淡岁月有清欢           张 诚:平淡一生,问心无愧       林秀兰:拿真心回报党      胡积卿:参军三十载,造福千万家              谈炳辉:勤勤恳恳做事,认认真真做人                    黄汉堂:现代版“大禹”——舍小家为大家          简润怀:漫漫求生路,幼苗终成林              潘镇雄:敢为人先,啤酒厂里的“拓荒牛”        第14辑金星社区 欧阳迪:泽被病房,“待命”一生              蔡立成:三尺讲台上的“蜡炬”,一生“春蚕”       金月英:别人眼中的爱党好榜样      袁长贵:深入基层,用“数据”发声              郭淑珍:三十九年、四个行业、一心向党                    赖福珍:春风又化雨,师道述党情            黎起珠:随军28载,吃苦敢为人先            郑瑞潘:党的“通信者”,国家的“警报员”                    第15辑南贤社区 杨寿珍:新时代的建设者     杨明发:“三顾茅庐”参军记,“两朝开济”党员心        周琼华:伉俪情深,“爱党就像爱你一样”        徐锦垣:一身技术忠于党   第16辑客村社区 伍润煊:平意求索,党心在胸      伍植满:青春不息,进取不止       李渭潮: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吴炳新:爱岗敬业,以厂为家          第17辑珠影社区 李才擎:简单的摄影师                                      庾婵桂:看淡名与利,坚守爱党情           第18辑珠江帝景社区王少棠:丹心如故的海疆卫士      李家琪:铁路线上的“铁道游击队员”陈成茂:坚毅劲一路向上,赤诚心一意向党     谭海华:恩情永记,矢志前行     黎广平:风雨如磐,向祖国报道       第19辑鸿运社区 邓流基:平凡人生,不平凡的精神          苏楚国:淡泊名利的“化机铁人”     李敏周:工程师匠心永存       陆侯英:永葆初心,编织流光的岁月              陆惠琼:不畏压力砥砺前行       林 冲:铁血岁月,铸就工匠精神郑定松:二十载风吹日晒,年老不忘报国心胡 协:勇于创新,思想的“开放者”  第20辑愉景雅苑社区 邓志生:一颗红心保家国        邓金湛:岁月峥嵘忆往昔      李国源:平凡的劳动者       杨小冰:爱党如初,学无止境      凌容爱:平凡之路上的“踏踏实实”             黄叔均:世路颠簸,初心确守       黄桐锦:从容岁月中不断前行       梁树贵:奉献者硕果充实       梁继潮:坚守本真初心,展望时代华章                   第21辑新鸿社区 李德敬:运输兵党组织的“血液”                     杨振明:为党战斗,永不停息!      吴发良:“普通人”也闪光      吴祝兰:从未停歇的奋进者       何瑞佳:一蓑烟雨任平生,技术报国献价值            凌启达:蜡炬成灰泪始干    黄锦盛:俯首甘为党的“孺子牛”  第22辑鹭江社区 王 碧:我是一名中共党员邓维俭:铁汉柔情李凤英:敢为人先的英勇者,甘为人后的奉献者     李瑞昌:北上南下,奋斗的人生永不停歇                  张伟汉:不忘初心,飘洋过海献一颗心周远兰:不平凡的平凡人庞业昌:忠于心 诚于世    赵云干:一枝一叶总关情      黄秀芳:车间“老班长”不凡40载黄稳有:“始终不渝”跟党走                      黄德智: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曾德清:做一颗忠诚的螺丝钉 简巨潮:为人民服务的“巨人” 黎剑泉:红心在胸膛,吃苦不忘

    2019-06-11 14:22:58 作者:
    • 0
    • 9635
  • 构筑安全防线!金湾区各校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教育

     小林实验小学5月29日,小林实验小学政教处组织了三(3)班到金湾区综治应急体验中心进行参观学习,以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在培训中,同学们向工作人员学习了公交车防盗、如何正确过十字路口以及如何从交通工具上进行应急逃生等知识。此外,在毒品预防教育环节,同学们通过观察毒品模型、听取工作人员介绍吸食毒品对社会和家庭的危害以及阅读身边吸毒者的遭遇故事,学习了关于毒品危害和如何抵制、拒绝毒品的知识。最后,学们还参加了模拟消防灭火、地震体验、台风体验、烟雾环境疏散等活动,通过“体验—学习—掌握—运用”的方式,学习、丰富了安全应急知识,深入了解和掌握了安全自救的技术。海澄小学5月29日,海澄小学开展了消防安全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在整个疏散撤离过程中,师生配合默契、疏散路线规划清楚、组织有条不紊、人人各尽其责,有序迅速地完成了逃生演练。演练结束后,全体师生也对如何使用灭火器进行了观摩学习,进一步强化了火灾防范技能。军建小学5月24日,军建小学开展了消防应急疏散逃生演练。演练中,随着警报响起,学生们迅速从防火通道(走廊)口撤离,楼内疏散人员按照消防演练方案疏散学生,保证在楼内学生的安全,以免慌乱中出现拥挤或踩踏事件发生。从警铃响起到全体师生撤离至操场安全区域,整个疏散演练历时1分33秒。通过此次演练,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得到了增强、火灾逃生技能得到了强化,同学们对消防疏散的要领、日常防火、救火等相关知识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在意外中保护自身安全有了更深切的体会。金海岸中学5月17日,金海岸中学组织了全校师生进行安全疏散演练活动。演练中,全体学生在老师们的组织下,不抢道、不惊慌,一切服从指挥,按照应急疏散演练的步骤及线路,紧张有序地快速撤离教学楼到达指定地点升旗广场集合,班主任及时清点人数,向年级组长汇报,年级组长向现场指挥汇报。同学们认真对待,疏散迅速有序;老师们组织到位,保障有力,使演练达到了预期目标。 演练结束后,政教处副主任彭中德又为同学们强调了防溺水、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安全问题,进一步提升了师生的安全意识。三灶镇中心幼儿园5月20日,三灶镇中心幼儿园组织园所师生开展了火灾逃生疏散演练活动,以进一步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增强师幼消防安全意识、掌握在火场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演练前,老师与孩子们共同学习了关于火灾的安全教育知识。演练开始后,老师带领孩子们用正确的火灾逃生方法冷静有序逃生。其他各单位也按部就班进行应急情况处理——厨房人员关停厨房水电煤气并撤离、电工切断电源并立刻带上灭火器到着火点查看情况。撤离到安全地点,老师们快速清点人数,确认学生安全撤出“火场”后及时向应急指挥汇报。红旗二幼5月17日,红旗二幼组织全园师生进行了防震紧急疏散演练和安全教育活动。演练中,当“地震”预警信号来临,各班、各部门立即启动了紧急疏散预案,孩子们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迅速撤离室内到达指定安全区域,整个疏散过程有条不紊。演练结束,园长对演练情况进行了总结说明,同时也向孩子们讲解了各种自救逃生法则,进一步普及了防灾减灾知识,增强了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西湖幼儿园5月16日,西湖幼儿园组织全员师生举行了消防应急疏散演练活动。演练期间,各班教师在警铃响起后,迅速按紧急预案的疏散线路带领孩子们拿起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迅速有序地逃离到操场安全地带。演练结束后,园长再次为孩子们强调遇到突发情况时的注意事项,对逃生方法和消防知识也进行了进一步的培训。

    2019-06-05 09:50:05 作者:
    • 0
    • 9714
  • 诵古今经典,抒爱国情怀,这所学校的诵读比赛精彩纷呈

    中华经典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滋养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了让学生从小诵读千古美文,接受名家名篇的熏陶、积累中华美文的精华、营造书香校园氛围,达到“以文化育人”的目的,5月21—23日珠海市金湾区第一小学举行了2019年“童心向党”童谣传唱暨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此次比赛,全校共42个班级、两千多名学生参加。一篇篇经典佳作,经过教师和家长们的精心编排,通过孩子们或激昂或婉约,或可爱或清新的诵读表演,再现了经典诗文的充满质感的画面。表演中,一个个节目通过将经典诵读与音乐、舞蹈、表演等融合,以多样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对诗歌的理解。舞台下,精彩的表演令观众仿佛置身于中华经典诗文的海洋,在享受听觉上带来的宁静、愉悦的同时,也体验到了“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境”的视觉冲击和精神洗礼。一起欣赏下孩子们的精彩瞬间吧最后,经过激烈的角逐,童谣传唱经典诵读展演活动圆满结束。为了鼓励先进、树立榜样、推动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持续开展,活动还邀请了家长担任评委,对这些优秀的节目进行评审,并从中挑选来参加区级的节目展演。

    2019-06-05 09:43:18 作者:
    • 0
    • 9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