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端

16岁那时留下了什么?

妈妈打开一只旧箱子,翻出一本相册和一本同学录。我惊诧的发现它们是我初中毕业时留下来的,差点被我遗忘了。

轻轻抚摸沾了一些灰尘的表面,我把它们捧在手心,细细翻看。相册上表情有点僵硬的我与那时的她和他,同学录中认认真真却透露出率性的字迹——有着16岁的味道。16岁,如此美好的年纪。相隔现在,像一首不再流行却依然有人在用心唱的歌。

16岁,我读初三。几乎是封闭式的学校,我除了学习以外,没有什么念头,算是一个乖巧的学生。到现在自己都有点后悔,那时的自己没有做一些所谓的叛逆的事。因为有人说,小孩子不叛逆,是长不大的。在那个年纪,我很快乐。虽然要面对频频下发的卷子,承受排名和家长会的压力。但这种日子很充实,烦恼总是被新的烦恼冲洗掉。在泄气与求索中不断前进,有一点点进步就使我非常快乐。初三时刻,三点式的生活模式,只能用匆忙二字描述。没有时间看电视,没有时间闲聊,没有时间逛街,没有时间在星期天睡个午觉,没有时间周末回一次家。宿舍、教室、食堂,我们匆忙地在三者之间循环。班主任经常灌输给我们的是,没有什么比学习更重要。学习最重要,所以,周末和放假的时间里,如果没有什么东西要买,没有什么事情要办,就应该抓紧时间学习。那时,班主任嘴边常挂某某某逢年过节投心学习,不为鞭炮声所扰的事迹。虽然叫苦连天,但我们每个人都在默默奋斗。我们都懂得逆水行舟的道理。学习上的竞争时刻在搅动着我们的神经。16岁,我们的目标似乎只有一个:考上重点高中!

那一年的许多人,许多事,仍然让我难忘。

那些个爱在课堂上搞笑的男生,喜欢用故作天真的语气在老师讲解时不厌其烦地问道:“是吗,是吗?”引发全班大笑。坐在后排的,凭借着桌面高耸林立的书,在老师上课时低着头吃泡面,香味浓郁,引得左邻右舍一阵羡慕与嫉妒。桌面上,座位边堆满了书,很方便隐秘自己正在做的坏事。有时候,在悄悄聊天时会被老师发现。

那时的我们习惯含蓄,不爱张扬。班主任发明了一个提高我们学习积极性的方法——提问时每个人都必须举手。既然懂了就不要羞于举手。举手表明我们都懂了。不举手就好像自己是笨的。只有我们自己心里清楚自己到底懂了没有。

最期待的事莫过于放假。每次周末,每到月底,我们习惯于围在走廊上眼巴巴的看着学弟学妹兴冲冲走出校门的身影。然后,闷闷的回到教室,抽出下一节课用到的课本。习惯于等待,习惯于失望。回到现实吧!还有很多卷子没做,还有很多问题没搞懂,还有许多东西没背。

之前每月看一次的电影的事情,到了这时侯也成为泡影。“初三了,别老是想着看电影!”奇怪的是,只有我们班没有电视机。经过隔壁班时,若是正在播放电视,我们就会心生凄凉。

16岁,我们不喜欢被管,但回想起来,被管也是一种幸福。以“凶”著称的副校长据说在本校驰骋多年,长期接管初三。我们一直担心在初三时会落在的他手上。好不容易初三了,终于上了他的课,发现他并非想象中那么恐怖。其实,他外冷内热,很爱自己的学生,上课注重效率,很有方法,幽默风趣。这些优点,是我们后来渐渐发现的。讽刺的是,我们初三的课上了不多,他就被调走了。调走后,关于他的言论,却不再是一个“凶”字,而是各种带着崇拜与不舍的叹息。这位副校长的特点是严明,那些常常挂在嘴边的对我们的骂,其实是恨铁不成钢。也许我们真的需要警钟,在自己懒散,迷茫之时让自己变得更积极一些。有很多的老师,其实都是愿我们有个好未来的。

不知不觉中,初三就到了尾声。大家都忙着用各种方法留下学校的点点滴滴,拍照,写同学录。母校就是母校,有千种不是,毕竟是我们种下一片希望,并背负着许多人希望的地方。16岁了,庆幸的是,我把自己美好的年岁留在了中学。成长的烦恼与喜悦让我觉得自己像是逐渐羽翼丰满的鸟儿,可以更好的飞翔。但是,我又不能完全放开自己,而是要学会小心谨慎,趋利避害,这样,才能到达更远的地方。再也没有一个16岁。16岁的多少幻想,现在觉着有点纯真有点温暖。

简单而烂漫的16岁,并没有什么特别。那时的事和人已经模糊,只剩下一本相册和一本同学录。但这份追忆,又告诉我那时真实的不朽的东西,值得珍惜拥有。

那时总以为自己还年轻,所以没有想太多,只想到要坚定最前面的目标,脚踏实地的走下去。而现在,走的路多了,却摇晃了脚步,踟蹰难前。谁会去想要好好整理一本相册,让同学写一本同学录?我们要想的太多,似乎要做的也很多,我们没有时间,我们没有心情没有想法。于是,18岁过去,19岁过去,20岁也到了,我们发现,时间过得如此快,顿觉自己已经不年轻了。

16岁的味道,也许只有在那一本相册和同学录中嗅到。16岁的美好,16岁的酸涩,不管怎样,想想便是一种幸福。16岁的我,没有做过什么辉煌的事,也没有留下值得炫耀的东西,但我留下了一些当年的痕迹。相册也好,同学录也罢,证明16岁时的人与事和我在一起,也提醒我更要把握现在的青春时光。


上一篇:“野孩子”的成长 下一篇:永不败落的太阳—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