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 关注 欣赏
尊重 关注 欣赏
——试论新课程标准实施中教师对后进生应采取的态度
任何一个学校、一个班级,都会存在这样一群人,他们上课基本不听讲,作业基本不完成,纪律基本不遵守,成绩基本是倒数,教育基本无效果,我们把这群人称为“学习后进生”。
导致学生沦落为后进生的原因除了自身原因、家庭原因、社会原因之外,还有学校原因,具体地说是教师的原因,后进生特别是处于中学阶段的后进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需要有人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有些父母因为工作的原因而把教育的责任推给了学校,这时,教育后进生的责任就责无旁贷地落到了学校的肩上。
我们相信,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天生就是后进生,而是由环境造成的。因此,后进生的尴尬地位是可以改变的,关键在于教育、在于教师。那么,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待后进生才能帮他们摘掉“后进生”的帽子呢?我认为教师必须做到尊重、关注、欣赏后进生。
尊重后进生。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需要并且渴望别人的尊重。和谐的社会生活、家庭生活都是以互相尊重为前提的。校园生活也不例外,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尊重后进生,尊重他们的自由人格、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不因为他们表现出来的“异样”行为和后知后觉而加以讽刺、挖苦。在我的求学生涯中,我曾遇到过这样的教师,他在课堂上叫一名后进生站起来回答问题,该学生回答不出来,这位教师就用手指摁了该学生的头,并且说他笨,不知道每天来学校是干嘛的,简直是浪费父母的钱,诸如此类的话语还说了一大串。这样的老师这样侮辱学生,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心灵。自此,该学生对这名教师恨之入骨,一直以来都不听他的课。也许这名老师当初并不是有意这样批评他的,但无论怎样,这种行为不但影响到其他学生对授课教师及其科目的学习兴趣与态度,还影响到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形象,降低教师行业的高尚性与纯洁性,并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反抗心理,这与教师努力转变后进生地位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关注后进生。有一部分后进生是由于父母长期不在家缺乏关注而酿成的。这批后进生在家里得不到关注,在学校里寻求关注的欲望就尤为强烈。他们在课堂上违纪,在校园里打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引起教师和学生的关注,找回那份“人有我无”的需要。教师应该抓住后进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多点关注他们、满足他们的需求。平日里多与他们沟通,从各方面了解他们的情况,特别是对那些本来不是后进生后来变成后进生的学生,教师更应该给予高度重视,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与困惑,引导他们走出阴霾,防止恶果发生。此外,教师还应该为后进生提供必要的自我表现平台。在课堂上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在班上担任干部职务,一方面可以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才能,另一方面还可以以此约束他们的行为。据了解,那些说自己对班级没有感情的学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得到班级的重视。可见,多点关注后进生,不仅可以转变他们的后进生地位,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促使班风学风向良好方向发展。
欣赏后进生。好奇心与求知欲是促使人们不断探索学习的心理因素,一个没有好奇心与求知欲的人是可悲的,这种人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人生毫无追求,犹如行尸走兽。如何有效利用后进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促使其摆脱后进生的名号呢?学会欣赏、表扬后进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在平时的作业、考试、课堂中,教师应在各种场合为后进生提供表现机会,充分肯定他们的回答。即使学生的答案过于离谱,教师也不能用生硬的语气来否定他们,而应该用婉转的语气或答案对比的方法来使其认识到自己答案的错误。倘若一个教师对学生的答案批得一无是处,那么下一次又会有谁敢回答问题呢?如果他们的答案得到认可,他们就会信心大增,找会自尊,渐渐地,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