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原创 > 杂文·评论·奇章

杂文·评论·奇章

  • 记者,方知与汝之遇受终生

    记者,方知与汝之遇受终生    在未下乡之前,或许在部门我只是一个单纯的采写文字的记者,每天或许跟着领导们开个会,记录一下,写个稿就完成了一个任务,但是在其中我感觉自己能力提升似乎还不够快,或许是我能力还不足,但下乡进入新闻组,却给了我不一样的体验,在这过程中,我不仅要记录,采写;还要摄影,修图,编发。也真是让我过足了一把自媒体的瘾。在这也让我对记者这个职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记者,是生活的记录者,也是穿梭在不同媒体网页的精灵,他们用自己的文字,用自己的图片,为自己所喜欢的人,所喜欢的事物,事件发生,他记录身边的事情是灵活的,细致的,偶尔带上自己的感情,却又不会让新闻失去客观性,这才是真正的记者。在下乡的过程中,新闻组似乎是个必不可少的部件,少了它,就会少了些记录,会显得苍白空虚。    新闻,何为新闻,当你用心去写,用心去记录,用心去传播,方有人去听有人去闻。记者,似乎让我收获了很多,在这里让我有了一个更好的平台去磨砺自己的摄影技术,每一个参数的调节,每一个角度的拿捏虽说还不够很精准,但也是有所长进。这就是一个自媒体人要有的素养。各个平台的锻炼,让我就出自己落笔之时,所常常会出现的毛病,慢慢的纠正。记者,要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指导,要学会发现身边的细微之处,要懂得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不同的问题。方知与记者一职相遇,亦是受终生。

    2018-08-13 21:30:23 作者:暖心
    • 0
    • 9698
  • 晨曦,方知与汝之遇受终生

    晨曦,方知与汝之遇受终生    实践总是少不了一支好的团队,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再强大的人也脱离不了团队,成功并非一人方可成就,而“晨曦”就是那个可以让人依靠可以助力他人的这样一个团队,在我看来它很低调,但却有着常人看不到的实力,是一个成型的团队是一个人性化的团队,它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包容着彼此,同心同力。一个好的团队永远也少不了一批好的领导者,决策者,还有队员们,队长他们所担的责任比队员要多,实则不易,这是我所看到的,要管理好一支队伍,你的威信力,还有你的人脉是很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你的沟通能力,这也是我在领导者所学到的东西。还记的当时的我们在办公室一起工作,睡在幼儿园的大教室里,一起吃饭,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不断地熟络,团结的力量不容小觑,一个团队可以走到今天绝不是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更是整个团队每一个人的相互扶持,方知团队的力量如此之大。

    2018-08-13 21:29:32 作者:暖心
    • 0
    • 9691
  • 悠然杂想·茶店记

    悠然杂想·茶店记                  楼下附近一家正宗梧州中草药凉茶的小店,是家年龄有二十年的老店,相较于附近装潢一新而又几经易手的奶茶店、小吃店,那颇为老旧的招牌和略显狭小的店面,倒显现出足够的沉稳足够的积淀,仿佛激流中的砥柱,也怪有吸引力的。吸引的自然不会是当代那大多数钟爱各种甜饮吃食、鲜口异味的唇感们,平日里也多见店内空荡荡的,偶有三两个上了年纪的在叙叙话,这场景也是它吸引力的一部分吧。而今日更吸引到平日里不知经过多少次的我,虽说这吸引也早就在不断路过这店面的那些日升月移中,但毕竟至今才是第一次进入这家店面来。店面的凉茶价牌上分别标注着感冒、清热解毒、肠胃茶等七八种林林总总的分类,还颇有讲究。喝着五元一杯的清热凉茶,是新烧开的,茶水在纸杯里烫个两三分钟,似乎要把那茶再烧个两三分钟,我才拿起慢慢吹气,并且抿上一口两口,略苦够醇,这样慢饮倒是蛮有所谓独特的味道,或许也是个茶道吧。当然我这品茶的境界比之那些年过半百的,也喝了半百年茶的长者们还是浅薄得多,当然也至少不辜负店主特意的那个嘱咐“注意烫要慢慢喝啊”。毕竟,茶是慢慢品,看着店外午后的阳光,也够惬意的吧。店主是位身板硬朗的老人家带着他老伴,虽有一头不甚茂密的白发,却陪衬着炯炯有神的双目,所以听到那洪亮中正的发音也觉得很自然了,上茶之后我们倒也不因年龄关系而有什么交流不便,边品着茶边熟络得忘年交似的自然聊起这店的多久、经营得容不容易、各种有意思的变化,现在猛然感觉与那些商业大鳄说自己的企业还不一样嘛,都是挺有的满足感和自豪感,所不同的,可能就是在这惬意喝茶时光可不会像那几千几万人坐台下听台上某某的豪言壮语、及其带有的各种成功法则,以及在那巨大光圈背后不知道多少明的暗的各方压力。这位老头店主,便是自自然然的快乐,快乐得不比这午后的阳光,和堂内微微的暖风差。没有空调的自然风,自然淡化了外面或暑气、或人心带来的燥了,更有这种怡然自得的乐趣呵,却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里面的茶馆文化的精髓嘛。不知老人家懂不懂这个文化,但他这店已经够展现出——那各类专家教授们动辄上千上万枯燥严肃的字句力求展现出来的文化了。说来我以前也曾想象如果以后老时也开个小小的茶馆和书斋,安度余生,那场景啊美得像一壶浓茶、一夕晚霞,也是我醉心于这些文化的情有独钟吧,跟店主这番谈论知道这乐趣逍遥也好、怡情雅致也罢,都离不开越来越高现实因素呢,还是先做好自己吧,不然焉能得空想?好吧也离开那店够久了,现在就在书店看看书吧,也用不着写什么啦。

    2018-06-12 10:57:45 作者:达达哒
    • 0
    • 9841
  • 敢问路在何方

     活在当下,敢问路在何方?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在不断的在冲击着我们的对人生的思考,还有对未来生活的憧憬。那到底怎么才是人生呢?怎么才是活得有意义呢?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思考的问题。  说起敢问路在何方,我们会想起《西游记》的主题曲。86版西游记,不知道陪伴多少人长大。西游记我们总会忘不孙悟空。他是一个不怕自然艰辛,征服邪恶势力的斗争精神、抱打不平的英雄本色,以及追求自由,反对神权,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西游记》这部片成为老少都喜欢的电视剧。有多少年去了解过这部片的背后呢?在《西游记》的背后有多少人在默默的付出,25集电视剧拍摄6年,剧组也经过九九八十一难。一部《西游记》链接一个时代的伤痕和荣耀,这不是娱乐曝光,这是一个艺术家的铮铮风骨和励志人生。  前些日子看了86版《西游记》导演杨洁写的书的本书《敢问路在何方我的30年西游路》。这是《西游记》总导演杨洁首部个人回忆录,讲述了她30年漫漫的西游路。当这本书出版时得到了很多媒体的公认。在这本书中,总导演杨洁就把拍摄《西游记》过程中的一生活的点滴都通过这一部回忆录的小说里,把它淋漓表现出来。短短的25集连续剧的《西游记》拍摄整整用了六年时间,这是个怎样的概念呢?这真的是不容易,六年时间才拍摄完成。是在1982年就开始动工拍摄的。回想起来,当年的年代,那时候的生活是有多么的艰辛,技术和设备的落后,需要的特效又是那么多。这些都是需要杨洁和团队去一一克服。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在西游记作部小说中一百回。这也是总导演杨洁值得去思考的问题,一方面,西游记是我国的名著由随意去把它给换改,否则的话就会对我国名著一种的不尊敬。如果是把《西游记》一个一个回合的去拍摄,这就需要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这样拍摄的话会很辛苦,也许就不会达到想要的效果。另一方面是把一部历史巨作如何浓缩在20多集的电视剧里面。这也是导演的一个大难题。  在书本中总导演杨洁提到。每次拍摄、特效和取景是一个重大的问题,面对着有限的设备和资金,想把特效表现出来,真的是很难,毕竟那时的拍摄机器也少的可怜,很多特效都无法一下子的合成,往往都要花很长的时间去弄。每去一个地方拍摄取景都会花费很长的时间。跑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交通条件也非常的差。我还记得她在书本中提到。拍摄花果山时,那时候是秋天,真的是要等到桃花开的时候才可以去拍,这样才能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所以这《西游记拍》为什么用了那么长的时间原因之一。还有后期的排版、制作,剪辑也花了很长的时间,看了一遍又一遍,不断的修改,最终确定以25集的为最终版本。用来6年时间拍摄,到现在也播放了30多年。  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我不知道你们是否看过这本书,不知道你会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在我的眼里看来,这不单单是一本书的问题,它反射出来的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剧组为了拍摄《西游记》这部电视连续剧,剧组也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把一部经典剧作把它完成。更何况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一切都是那么的缺乏,还是如此的执着去完成一件事情,认真的去做一件事情,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年轻人去学习的好榜样。  作为年轻的我们,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千万不要动不动就说自己老了,错误引导自己,年轻就是力量,有梦就是未来。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一样的一面做久了就会发现自己做的是对的。做任何一件事情,不要轻易的放弃。有可能就是你在往往坚持不住的下一刻,那是距离成功就差一步步之遥,只要自己熬过了哪一步,那就是成功了。所以活在当下,敢问路在何方?我们要给自己树立正确得态度,不要轻易的说放弃。

    2018-04-28 17:58:23 作者:周世荣
    • 1
    • 9829
  • 何谓《论语》

    ‍个人简介:杨晨,笔名馨语,《当下月刊》主编,《圣地花开》主编,第六届奔流作家研修班学员,青年作家签约作家,望月文学特约作家,北京市写作学会高校文学社团联盟委员会委员,泰安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在全国性文学比赛中多次获奖,作品散见于多家杂志书籍,其代表作品《泰山雪记》入编《当代诗文百家》被授予“当代散文百家”称号,著有《小雅典藏·话言》。‍  何谓《论语》           《论语》之说,尚在言辞之中,可堪称论者,其之必有自然,倘若言及论语,也不能脱离孔子,细细道来,孔子的此番语论不可不说其之绝妙也。何谓语,何谓论,有何不同,只因论语它是以记言为主,故称语,而论又有论纂之意,所以称为论语,至于因何不同,而是成于众手……然而,有一点不可否认的是,这部史书典籍对古代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的心灵产生的影响最大,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一部珍贵的经典。如若沿着圣贤的足迹追溯下去,那些亘古的真理,些许的暖意,心不再冰冷。评说百家诸子学说,不得不提儒家孔子,品阅先贤典籍,不得不言经典《论语》,这部不足一万六千字的书籍,又引得多少人去追寻古人的踪迹,探寻古代的奥秘,它的朴素至理卸下了尘封于我们心上的冰膜,最真最大。如此说来,我们仔细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何为“仁”,“二人即为仁”,何为“道”,“二人相处之道”,可见,仁并不是单一的,它包含着方方面面,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说明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的遗憾。他特别强调做事情的分寸,“过”与“不及”都不可,退一寸则不成忍,进一寸则不成仁。仔细丈量一番,思索忍的度,如若君子必仁,且能忍,那么究竟什么人才能真正称为君子呢!内心富足、充实,对自我修养的提高与完善,遇事所能表现出来的那种从容不迫的风度,此乃大气也。此不为君子,又何为君子?论语语云:“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简短几言,可看明领会,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如果仅有士可志向远大,岂不悲哉?志向远大者,岂有他一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所谓有志者事竟成,志是心的笼罩,悬浮于半空,你所看到的只是局限于表面的现象,难以追根溯源。尘封良久,或许真谛将变得残损不全,渐渐地,记忆也有些模糊,但是,当你打开那装有古老经典的匣子,掸去上面所覆盖的灰尘时,弥补的却是缺失的那一块印记。“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细品《论语》前后不过二十篇,洞察全书以“仁”“礼”贯穿。其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点到即止,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真可谓是“夫子风范,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回首人生多少事,尽在茫茫一瞬间,人的核心便是为人也。人生有限,自然永恒,这种反差,足以带给人强烈的心灵震撼,感慨万千。不知你们可曾忆起《论语》中的首篇,《学而》,虽为学而,但不仅局限于学习知识,更多的是强调个人品德的修养,为学方面,总的要求是学而时习之,多于学习的目的是要达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如此说来,虽曰为学,吾必谓之学矣。因此,如果君子不重,学则不固。从学习方法而言,学习必须“时习”,即“当日复日,时复时,年复年”,反复不已,老而不倦,特别是此中之“习”,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温习,其实还暗含“演习”之意。冥冥之中,就已表明孔子的观点,对学习观念的理解,若要学习,即要坚持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思想,不可一味地只是空洞的说教,切不可肤浅析之。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什么,谁又能真正地可以对此作一番阐释,为何“学”,不单纯只是为了将来能有更好的发展,也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追求功名利禄,而是要立德,何为“德”,德才兼备者,君子也,何为君子,乃成德之名。他之教重在学,教人以学,为人之道,深有颇义。俗语所说:“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之所以会有这种说法,与论语中的有些篇章是密不可分的,经典史籍囊括“仁”“孝”“学”“道”之论,治国,先学“孝道”之理;对人,先学“仁爱”之观;教育,先学“学而”之道。既学习,既实践,因材施教,方可成大器也。修身、齐家、治国,才能平天下,这几种元素在论语中都可体现,真正学会的又能有几人?深感伦理之道,学会孝道,仁爱之理,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古语有云:学以致用。若只学则勿以为用,或用之不当,岂非智者乎?光学不用,学之何用?学之不会用,姑且问之,为何学,学之何?若学只为修身养性也,仔细思考一番,照此发展下去,养性之目的何为?无外乎,既为养性,己用矣!实现人生价值,那么人生的意义仅在于此吗?浅薄之识,姑以了之,学应明理,理为学用,此论语之道也。

    2018-04-24 15:58:17 作者:杨晨 来源:《青年作家》微刊
    • 0
    • 9860
  • 做“四有”青年,争当新时代先锋

    做“四有”青年,争当新时代先锋文/麦哲伦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党对青年寄予厚望,新时代委以青年重任。我深深感受到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作为青年干部,我们要自觉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争当新时代青年先锋。一是有理想,做新时代的热血青年。理想是我们追逐的目标和方向,是支撑我们勇往前行的信念。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听到这句话时内心热血沸腾,“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更是我们青年人的梦。青年干部要牢固树立远大理想,把“个人梦”与“国家梦”紧密结合起来,把理想信念化为动力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二是有本领,做新时代的优秀青年。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青年干部要练就过硬的本领,牢记“立身百行,以学为基”的道理,紧跟时代步伐,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和追求。坚持知行合一,把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相结合,通过学习再学习,实践再实践,持续给自己“充电”,真正成为学有所长、业有所精、能干实事的新时代青年干部。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三是有担当,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习近平同志说过“干部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才会有多大成功”。青年干部应有时代担当,要有敢为人先的勇气,以及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闯劲,做一个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冲锋在前、担当在先,主动到急难险重的岗位历练自己,不怕吃苦、不怕付出。任务面前不推诿,敢为人先;难题面前不退缩,敢闯敢试;矛盾面前不回避,敢于碰硬;义无反顾地担当使命和责任,不断在实践中成长,在实干中成才,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做无愧于新时代的有为青年。四是有底线,做新时代的干净青年。古人说,“廉者,政之本也。”在中华民族传统中,“清廉”是老百姓对官员最高的褒奖,“贪婪”是老百姓对官员最大的不满。青年干部要严格廉洁自律,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干事,不以公权谋取私利,始终保持清廉的本色。清正廉洁是“为政之本”,“为官之要”,是青年干部必须具备的道德品格,更是青年干部做人做事的底线。坚守志向,贵在善始善终。许多的青年干部初入仕途时,也都立志做清官,可终因自身“免疫力”不强,经不起各方诱惑,逐渐放松了自我要求,任凭私欲和贪念膨胀,最终坠入万劫不复的腐败深渊。廉洁从政,需要领导干部有坚定的信念,非凡的毅力和韧劲,需要党员领导干部把清廉为官作为矢志不渝的人生追求,并为之不懈努力。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警训。青年干部受党和群众的共同监督,万目睽睽下,纵使是单线联系、私下交易、巧妙手法、高明手段,贪欲之手怎能任意伸缩?因此,青年干部不应心存侥幸心理,要自觉接受组织、群众以及社会舆论的监督,主动晒出自己的行踪轨迹,并严格要求自己,守住底线,不触碰高压线,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构筑新防线,把住小结,守住“第一次”。“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青年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切不能因祸之事小无大碍,就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违纪。在面对更大的诱惑时,就如同吃了熊心豹子胆般,将党纪国法抛之脑后,最终被“糖衣炮弹”击败。青年干部当坚持慎初、慎微,认真把好小节,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做到始终保持为官清正廉洁的本色。 

    2018-03-09 08:27:48 作者:麦哲伦 来源:广东校园文学网
    • 0
    • 1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