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岭南师范学院“寻粤”社会实践队的汕头小分队,一同前往汕头龙泉岩,寻访昔日足迹,了解历史,感受文化。龙泉岩分上岩和下岩。上岩是天然石洞,巨石盖顶,可容数十人,下岩由人工筑成寺院,今存残迹。岩边还有“紫来岩”、“师贤亭、“翁公书院”等建筑。“翁公书院”传为明嘉靖年间进士、官任兵部尚书的蓬洲人翁万达少时读书处。岩自明代起为游览胜地,留有不少名家墨客诗题和文章。龙泉岩周围,至今仍留有古人题咏石刻。龙泉岩有古龙吐水。龙泉岩上有自宋元以来诸多摩崖刻石、佛造像,错落棋布,彼此间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呼应,形成了一组不可分割的刻石群。这些由先贤文人、官宦品题的刻石,使这一座灵秀的名山有了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气质。所谓摩崖刻石,是指在天然崖岩,岩洞上所刻的文字。中国的刻石文化,始于先秦而盛于两汉。特别是东汉时期由于统治者提倡名节孝道,崇扬儒学,私学授受经学兴盛,重丧厚葬蔚为风气,社会上树碑立传盛行,各种碑刻门类齐全,诸如碑碣、墓志、摩崖、石阙、画像石题字等多得难以估计。摩崖刻石的盛行,其目的不外乎“讬坚贞之石质,永垂昭于后世。”无论是龙泉岩的美丽风景,还是富有文化韵味的摩崖石刻,都是人们值得探索与寻访的事物。不但唤起人们对文物的保护,更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岭南师范学院“寻粤”社会实践队二○二○年八月一日
假期开始了,而岭南师范学院的“学夏乡”社会实践队也随之开启了它的社会实践征程。由于疫情的影响,“学夏乡”文化支教社会实践队的社会实践便从原本的线下文化支教变成了线上辅导。“学夏乡”文化支教社会实践队的线上辅导实践过程中,而该队伍的成员们也越来越喜欢这种社会实践形式,而对于这种社会实践形式,一开始队伍的成员们的态度跟后来的态度却是大相捷径的,一开始成员们基本都是有点抵触这种社会实践形式,但后来成员们由于跟辅导对象接触之后,就变得越来越喜欢这种社会实践形式了。而“学夏乡”文化支教社会实践队开启本次社会实践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由于疫情在家而不能出去上辅导班的或者是学习不好但又由于家庭经济问题而上不了辅导班的学生学习困难的问题。“学夏乡”文化支教社会实践队的线上辅导旨在解决学习成绩差的或者是在平时生活当中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并同时希望可以拓展求助学生的课外活动或者是可以培养求助学生的兴趣爱好。
零启Day6|再访石颈2020年7月22日讯通讯员:陈楠、廖钰心2020年7月20日,零启调研队重返高田石颈村进行回访工作。本次回访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确保访谈资料的准确性以及收集上次访谈所缺失的信息,以完善团队在社会实践结束后所得出的实践报告。于上午10:30零启调研队再一次由村主任带领走访了石颈村的黑冬瓜地等地,队员在走访的过程中又一次的向村主任确认了石颈村的基本信息和发展现状,并进一步的询问石颈村发展新模式的相关事宜。在结束了与村干部的回访后,队员们再一次来到几日前所访谈过的辅警村民家中,向村民进一步确认了家庭基本情况、疫情是否对其家庭收入产生影响以及其对村委会应对疫情所提出的政策的态度是否满意等。经过多方联络,团队还找到了一名与当地有合作的电商平台负责人,询问了有关于当地农产品线上销售情况,着重了解了疫情前后农产品销量的变化,团队进一步了解了疫情对该村农产品销售情况的影响。通过回访部分受访者,团队从村干部处确认了石颈村未来产业发展新模式概况,着重了解了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及其进展;从村民处得到了其对政府在疫情期间所采取的措施的肯定;从电商平台负责人处了解了石颈村电商销售方面的相关数据及前景分析。这次回访有利于提高访谈工作的质量,确保收集到的资料与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以及说服力,对于石颈村的基本情况有了更为详细、全面的了解,为下阶段资料整理、数据分析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认知基础。
红色头条:各界人士赋诗著文痛悼女红军王定国仙逝中红网北京2020年6月10日电(红笔杆)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同志夫人、老红军王定国因病于2020年6月9日上午11点06分在北京去世,享年108岁。 连日来,我各界人士纷纷赋诗著文,痛悼女红军王定国仙逝。陈昊苏诗:《后代万千怀念想》 谢飘贤兄:得悉王定国老妈妈以107岁的高龄不幸逝世,我和众多的革命后代一样,都感到内心沉痛,难以释怀。她老人家光荣而漫长的革命人生,有了一亇精彩的结束,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榜样将永远的为我们这些革命后代所铭记,激励我们为完成新世纪祖国振兴的伟大梦想而努力奋斗。我谨向你和你们兄妹致以诚挚慰问,愿共同传承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迎接属于我们这一代的光荣与成功。 百年奋斗报中华 一路领先无际涯 后代万千怀念想 春来仰寿饮新茶 2020年6月9日万寿阳光老年公寓闫庆华推荐: 昨天(2020-06-09),我辈心中最为敬重的老红军王定国妈妈仙逝,由此引发的悲哀和无奈用语言无法表达……现引荐陈昊苏兄昨日给谢飘兄信,该信集中表达了我们的心声。孔维海诗:《悼念红军老妈妈王定国》 情似暖阳心向党,长征路上把歌唱; 建国初期为民谋,新时代里放红光; 关注生态荫子孙,守护长城挺脊梁; 家风家训传佳话,山花烂漫留梅香! ——军旅词曲作者孔维海抒于京! 老妈妈一路走好!张鲁文诗(七律):永远的红军 投身革命女英雄, 浴血河西九死生。 情定金城结伉俪, 民族解放历峥嵘。 终生奋斗五星红, 重走长征万里程。 百岁传奇使命在, 中华盛世永和平。 ——作者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诗词学会理事,河南嵩岳诗社副社长,新四军四师后代。2020年6月9日蔡诗华•新古风•传奇人生自由花 ——品读新华社高级记者、中红网总编辑江山前辈发来“红色头条·江山:108岁老红军王定国因病在京逝世书写一个中国女红军传奇(组图)”报道: 红军女将百零八, 传奇人生自由花。 万里长征铸信仰, 一世英名贯天下。 跟随润之闹革命, 乐与战友共晚霞。 江山本是君等设, 旗帜飘逸伴繁华。 期待来世还披红, 斩尽豺狼固大厦。 注:红色头条·江山报道称:老红军王定国因病于2020年6月9日上午11点06分在北京去世享年108岁。 王定国,女,1913年2月4日生,四川省营山县人。15岁被卖作童养媳。1933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参加了三过雪山草地的艰苦两万五千里长征。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机要秘书,最高人民法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等职,是第五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2016年12月入选“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候选人。 百岁老人王定国在80年革命历程中,长征不止,达观人生,乐于奉献,力行和谐。她曾与伍修权同志一起,跑遍河西走廊,救助西路军流散人员;迹遍布中国;她曾在94岁高龄时重走长征路,探望还健在的老战友和房东乡亲。 2020年6月12日(周五/农历闰四月21日)清晨北京双井楚乡居万寿阳光老年公寓闫庆华:《传承红色基因——悼王定国妈妈》 忽闻惊雷炸裂, 恸天地, 泪山河。 初心难忘情如火, 它年征途有巾帼。 刀光剑影骋疆场, 血雨腥风斗顽恶。 时光似箭, 岁月如梭。 老而弥坚, 耄耋快乐。 飒爽木兰, 暮功更多。 挺脊梁, 仼评说。 长征路, 重走过。 传基因, 卫家国。 写新词, 吼战歌。 燃尽一己之力, 续写红军精神。 挥洒万寿阳光, 泽被后世花朵。 大义定国, 大忠定国。 大侠定国, 大爱定国。 定国精神永贯长虹, 自信前途会当伐柯! 注释:“伐柯伐柯,其则不远”,引自诗经。从广义上理解,指掌握事物内在规律,学会有原则的谐调关系,以引导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这里喻指后辈人会沿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习近平理论指引的方向将革命进行到底。 中国毛泽东研究院书画院邱锋丶袁建国暨本院及分院全体同志敬挽: 沉痛悼念中国毛泽东研究院书画院名誉院长丶108岁老红軍王定国驾鹤归天,谨献嵌名挽联: 坚定革命意志当红軍勇长征光輝业绩不愧当代女杰, 爱国信仰毅力老干部保晚节精神不朽公认世纪寿星! 2020年6月9日于北京邢济萍: 惊悉王定国老红军离世,深感悲痛,深深地悼念她!从中红网江山老师写的文章中,我们看到了这位女红军的传奇一生,她坚定勇敢,乐观豁达,关心他人,朴素善良,令人敬仰。她永远活在我们心中!邢华琪大校:《一生寻找生命火种的人——怀念永远的红军王定国》 历史的苍穹总是群星闪烁。那些活在人民心中的英雄,那些融入历史不朽的精神,他们是交相辉映的星辰。每当人类文明迈向新的台阶时,他们又会与时代同行,给前行的人们注入激越的活力。 世纪英雄王定国,108岁。 曾经的“童养媳”,曾经的“九趾红军”。 百多年风雨兼程,从黑暗到光明; 两世纪奋然前行,唯信仰从未变。 中华民族中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大多都已是百岁高龄; 他们曾在战争年代浴血冲锋,也曾在和平时期发光发热。 他们是革命星星之火的点燃者和守护者,也是革命精神的传承者和播扬者;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红军”。 巾帼英雄王定国,一生传奇。 红五星、八角帽、中山服式的军装,那是中国工农红军的象征。 比起古今中外各国军队的服装,红军的服装可以说是朴素而简陋。 然而,就是这样一支身着简陋,甚至是破烂军装的红色队伍,最终战胜了貌似强大的对手,夺取了政权,建立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国。 “红军”王定国,一部中国革命史,一面民族奋斗旗。 平凡英雄王定国,从平凡走向历史的伟岸。 她从平凡做起,活出了一份有色彩的人生;她从平凡起步,品味到了人生的至美。 历史是最真实的见证者。近百年来,中国人民选择跟随中国共产党干革命,选择加入人民军队,不惜流血牺牲,回首一生何所求,愿把涓涓付细流。 时间是最忠实的证明人。近百年来,为了实现共同的梦想,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相互选择,彼此忠诚,跨越时空,超越生死。 历史永远是一条不同精神价值交织的河流。 一切闪烁过思绪的文字,一切凝聚过思想的实践,都会汇成时代精神的大潮。 而执著的红军精神之河,永远会奔腾在时代潮头,引发一代又一代人对那个逝去岁月的回味与追忆,对创造未来文明的光荣与梦想。 2020年6月10日·北京广东省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谢健明: 沉痛悼念谢家族的伟大母亲王定国老红军,她是天下母亲楷模!伟大母亲王定国是谢家族人的家书,是要经常应该认真读的家书! 十多年一直想在陂头谢家自费设立王定国老红军图片展览室,去年二月十八日,定国同志儿子要我在京住等二天,本人与吴美潮老前辈前往拜访王定国老红军,今成永远的遗憾。 王定国老红军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谢健明叩2020年06月09日孙玉良诗:《悼王定国》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同志夫人、老红军王定国因病于2020年6月9日上午11点06分在北京去世,享年108岁。——题记 长征路上女英雄 建国法院立奇功 离休何曾服过老 双百人物显名声 自古母亲多慈爱 唯有定国享大成 茶寿飞升仙人界 耳畔犹闻东方红隋志平:孙玉良《悼王定国》诗赏析 能够写诗不仅仅是知识的沉淀,更是一种情怀。作为一名诗词爱好者,读了孙玉良的诗《悼王定国》,觉得写的相当不错。该诗下笔视野开阔,从长征开始到离休再到耳畔犹闻东方红结束,一气呵成,囊括了王定国的一生。 自古母亲多慈爱,唯有定国享大成。这句特别好,既表达了定国作为母亲那份慈爱,又阐释了王定国作为一个女性是革命的一生和战斗的一生。享大成者,应该囊括各个方面,并且此联有对仗,尽管不是很明确,但现代诗词未必那么讲究。自古-唯有;母亲-定国;多-享;慈爱-大成。很不错的一首诗。(作者隋志平,大连人)刘俊杰诗:悼念王妈妈仙逝 巾帼英雄茶年仙, 为国鞠躬百战艰。 风卷长征冰雪路, 远征祈连西域难。 八年抗战历烽火, 民族解放更争先。 定国之日沐旭日 花落英名誉茶年!备注:我作记者多年,曾有幸采访过革命老英雄王妈妈!惊闻老妈妈驾鹤仙逝,异常悲伤,故写此诗,以达此刻心情!远山(何文明)著文:敬爱的王定国老妈妈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我的家乡坐落在红四方面军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心所在地南江县长赤坝(原名长池坝,红四方面军入川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之后,把长池坝设为长赤县,也就是要赤化长池坝的意思),红30军李先念的部队驻扎在我的家乡,红军医院就设在我家大院里。我父亲为红军抬担架送军粮,母亲参加救护红军伤病员,从小便听父母讲述红军故事。当兵时部队首长是老红军,在北京工作30多年间,又接触了上百位红军老将军,其中一位便是原红四方面军老战士,原中国老干部教育家协会主席、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顾问、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夫人王定国。 记得三十四年前,我在南河沿中组部招待所二楼一个套间里第一次见到了王定国老人家,原来她竟是那样的和蔼慈祥,就像见到自己的亲生母亲一样亲切,没有半点紧张和距离感。王老告诉我,她当年参加红军后到过我的家乡南江县长池坝。一提起长池坝,也就自然带出了张琴秋和她们妇女独立团。说话间,一位女孩子叫王老吃午饭了,我便赶紧站起来告辞。王老却拉住我的手,无论如何也不让我走,非要留我吃午饭,说吃了饭再陪她摆一会儿龙门阵。我便很难为情地留了下来,席间才知道王老因房子拆迁,临时安置在中组部招待所,等那边房子建好后再搬回去。王老没跟子女们生活在一起,照顾她生活起居的那位姑娘是她娘家的一个侄女,王老管她叫小杨。饭后,王老让我参观她的书房。她酷爱书画,客厅、书房和储藏室里,放满了几十年来创作的书画作品上千幅。老人谦虚地说:“垃圾堆似的。”她最爱画的是梅花。花瓣是画上去的,枝干则是用嘴巴吹出来的。“吹画”的梅花栩栩如生。她最爱写的字是“红军万岁”,实际上王老没上过一天正规的学。 我对老人家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便大胆向她索要一幅字。王老欣然答应,即刻铺纸准备笔墨,给我写了两幅字:一幅题字是“进取”,另一幅是“开拓”。最具有纪念意义的是,王老给我题字时,她的生活秘书小杨还帮我照了一张珍贵的照片。王老将写好的字摊在地上,说要等干了才能带走。趁这空隙,王老给我讲述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团的故事,以及红四方面军高级将领、妇女独立团团长张琴秋的传奇人生。从此以后,我便成了王老家的常客。 当时我的住地离王老家很近,天天往她家里跑,有时一天要去好几次。一进门,王老便给我讲张琴秋和巴山女红军的故事。她说,当年一部电影《红色娘子军》,让海南岛那支一百多人的红军女子连家喻户晓,而妇女独立团三千多巴山女红军的辉煌历程却鲜为人知。王老便无数次地给我下达任务,一定要将巴山女红军和张琴秋的故事搬上银屏或银幕,我也无数次地向王老立下军令状,保证完成任务。在此期间,王老带我先后拜见了众多的红军老将军,其中不少还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他们都为张琴秋和巴山女红军题了词,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其中原红四方面军老将军、原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德生的题词是“发扬红军精神,忠诚党的事业”,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中顾委副主任宋任穷的题词是“向张琴秋同志学习,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原红四方面军老将军、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洪学智的题是“张琴秋同志的革命精神永存!”,原红四方面军老将军、原国务院副总理陈锡联的题词是“巾帼之星,光照后人”,原红军老战士、全国政协副主席,原全国人大委员长朱德元帅夫人康克清的题词是“张琴秋同志是我国妇女战线上的一面旗帜!”数十份题词原件均在本人手中保存,是一份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 在此期间我还采访了纺织工业部部长吴文英,以及张琴秋生前好友和亲属,搜集到了大量有关巴山女红军和张琴秋的宝贵资料。九二年创作拍摄了一部反映巴山女红军的电视剧《张琴秋》,原红四方面军高级将领、国家主席李先念为该剧题写了片名。 在红四方面军入川暨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八十周年之际,我又编剧创作了电影《巴山女红军》,并由中润海天传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搬上了银幕,王定国老人家为该片题写片名,并担任总顾问。 电影《巴山女红军》完片后,在川陕革命根据地举行了多场次首映活动,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2015年4月,电影《巴山女红军》被四川省委宣传部列入四川省加强领导班子廉政文化建设最佳影片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展播展映,2015年12月又荣获四川省第八届巴蜀文艺奖电影类铜奖。 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之际,我又创作了长篇小说《巴山女红军》,已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常规出版面向全国公开发行,并作为优秀长篇小说上报中宣部。该书主要描写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团这支妇女武装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那段辉煌历程,是一部三十年代战争题材的青春时尚情感篇。是对当年三千多名年轻的女红军战士人生亲情与爱情、成长与苦恼、理想与冲突的多视角的展示,是一部欢乐与痛苦、追求与挫折的交响曲。让大众一同去体验一段美妙的人生历程。长者回味岁月的留痕,后生畅想美好的前程。用诗意化、人性化之艺术手法,生动地讴歌了这些可歌可泣的川北姑娘们,如何从一个受苦受难的童养媳妇成长为一位文武双全,英勇善战的红军女战士,为了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中国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高尚情操。同时也展示了她们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强烈愿望。我还打算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入川暨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九十周年之际,拍摄一部50集电视连续剧《巴山女红军》,仍用王老为电影《巴山女红军》题写的片名作片名。 惊悉敬爱的王定国老人家108岁仙逝,悲痛之际我流着眼泪写了这段文字,权且作为对我的精神旗帜,全国人民敬爱的王定国老妈妈的一种深切缅怀和永恒的纪念! 2020年6月9日于北京李崎著文:《王定国与都江堰》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同志夫人、老红军王定国因病于6月9日上午在北京去世,享年108岁。 1913年,王定国出生在四川省营山县安化乡一个雇农家庭。当时她还叫王乙香,从小家境贫寒,15岁时被卖到邻村做童养媳。1933年红军解放营山,她带着同乡400余名妇女集体参加了红军,成为妇女独立营营长。1935年,喜欢唱歌跳舞的王定国被调到红四方面军前进剧团,随军参加了长征。长征途中,因天气寒冷,王定国还冻掉了一根脚趾头。曾有篇报告文学《九趾红军》,主人公就是以王定国为原型。 王定国老红军尽管不是川西人,但与都江堰有不解的渊源。2002年起,年过九旬的王定国老前辈在家人的陪伴下,开始重走长征路。长征路上,时为《西南商报》记者的我是土生土长的都江堰市聚源镇人。2003年,我在雅安市天全县程家窝(今红军村)与王老相识。2006年3月,王老在此回四川老家,我前往成都金牛宾馆拜访了王定国老红军,向王老和身边工作人员介绍了自己三年多以来重走长征路的收获。 当天,王定国老红军欣然为笔者题词:“一个人走长征路”,并鼓励我搞好长征历史挖掘,弘扬、传承好长征精神。随后,她听说我在成都率先创办了长征书屋,又为我的红色书屋亲笔题写了馆名:“南光长征藏书馆”。王老还应邀为我的好友张旭强的新书题写了书名《寻找女红军》。 2009年,都江堰市长征历史文化研究会筹建时,德高望重的王定国老红军欣然接受我的邀请,被聘为都江堰市长征研究会首席顾问。之后,我每年为王定国老人邮寄《红报》会刊资料,报告都江堰市长征历史文化研究会和长征藏书馆的活动开展情况。 汶川地震后,我先后四次到北京参加红色文化交流活动,并前往位于朝阳区干杨树的公寓,拜访了王定国老红军。2012年底,我应邀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王定国100岁生日庆典活动,200余位革命后代、专家学者、离退休老领导出席了王老百岁大寿庆典,观看了红色经典文艺演出。 2015年底,王定国老红军关心并题词的“南光长征藏书馆”从幸福红院长征书院转身为“长征书院”。在长征书院内的长征文史博物馆内,展览陈列着王定国老红军的多张照片、题词以及《九趾红军王定国》、《谢觉哉传》、《谢觉哉日记》、《偶得书》、《回眸集》。此外,琳琅满目的长征历史文献资料、革命回忆录、革命家诗选、女红军传记和红军实物,吸引了省内外众多参观者。 王定国生前,曾多次受中央邀请参加重要活动。2016年12月,她入选“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候选人。2017年在央视春晚上,现场观众和海内外亿万华人一起给她过了105岁生日。 据《北京日报》消息,去年9月20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沈跃跃,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晓薇在北京医院看望慰问了王定国。 6月9日12点,惊悉王定国老红军在北京病逝后,我第一时间以都江堰市长征书院创始院长、都江堰市长征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一个人重走长征路者的身份,通过抖音、微信群向各位顾问、理事、会员和志愿者转发了信息,表示沉痛哀悼。 当天下午,我在长征书院及时撰写了《缅怀王定国走好新长征》一文,回顾了王定国老红军苦难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寄托对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主义战士、杰出女红军王定国老人的无限哀思。 生前,王定国十分关心都江堰市文化旅游、文物保护。1997年时任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的王定国曾签名支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江堰李冰父子纪念祠二王庙绝不应该新辟位宗教活动场所交道士管理的紧急呼吁》。 6月9日晚,长征书院文博顾问、原都江堰市文物局常务副局长卞再斌提供了1997年8月3日有王定国亲笔签名的《紧急呼吁书》及有李鹏、李岚清、朱熔基、刘奇葆等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的文件。 卞再斌说,1997年8月,他在中国古建筑学家、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中国紫禁城学会的名誉会长罗哲文先生的引荐下,前去王定国老红军家中,请王老在专家呼吁书上签名。 青城山鹿,有一家非同寻常的农家小院,古香古色,别具风格。一到门口,客人就可望见雕有红字的巨大石头,上书“桂溪园”三个大字,院名正是王定国亲老红军亲笔题写的。身处其间,感觉一股灵气仙气飘然。依山势而建的小院,富含文化底蕴,关键在于门口有三个“王体”书法字“金字招牌”作无形的广告宣传。
杨美滨散文集《曲水流觞》公开出版发行近日,杨美滨散文集《曲水流觞》由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策划,团结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广州大学人文学院的吴高泉教授为《曲水流觞》作序:曲水流觞,是古代文人雅士任情于山水间的一种情怀游戏,与清风、明月、诗及酒有关。其中最令人神往的是《兰亭序》里描述的情景,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列坐其次,然后曲水流觞。俯仰天地之间,感慨人生之无常,死生之虚诞,世殊事异,情随事迁,因此兴怀嗟叹,各成文字。所以世间文字,不过是吟咏性情,记录所感,以期分享与共鸣。美滨的这册美文集子即是如此,以其优美的文笔构筑起一个情怀的世界。集子名为《曲水流觞》,让人不禁想象那份古典的诗性和浪漫。全书分四辑,分别为“行迹——醇”“游艺——酿”“艺评——酌”“随笔——醉”,以四个与酒相关的词呼应书名,并赋予每个部分象征的寓意,构思巧妙,让人耳目一新。这些文字,气质清新,如醇,如茶;情感质朴,如草木,如田野上的风,是初心。除了表达所需的准确性、生动性及诗性等语言艺术之外,没有辞藻的夸饰和过度的抒情,没有刻意的油滑和故作深沉的大论,一切都自然适意,文如其人,体现出文字与人品的可靠性。这十年间,世界人生都发生了很多变化,但美滨还是那样温婉平和、诗意恬淡。行于野,游于艺,隐于市,素处以默,妙机其微,且行且记,无意间积累下来,荟集可观,其曰可读。——吴高泉(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文艺学、美学的教学与研究)《曲水流觞》【作者简介】杨美滨,笔名初霁,90后,旅穗潮汕女生 吃货一枚向往着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小居市井也心藏九洲人文大好河山…… 于是,读书、行走、体验、写字面向传统的敦厚面向大地的广阔不停歇,随心记录着每一站 她是语文教师更愿是文化的学习者、体验者、传承者【作品目录】
同道者同谋 同心者同行12月18日,由广州天河海外联谊会主办,金羊网、大洋网、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协办的2019年天河区同心故事会在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总部举行。天河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谢伟,区政府副区长罗永忠,区政协副主席吴兰桂、王壮,以及区属有关部门、区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等负责人共80余人出席。精彩·分享同心故事会在观看《大道同心》宣传片中展开,现场高朋满座,热闹非凡。同心人物代表罗焯、罗穆禧、苏忠阳、向莉先后分享故事,畅所欲言,展开了一场气氛热烈、感人的分享交流。随后,采访团队代表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主席汤炎忠分享了采编感悟。现场妙语连珠,精彩纷呈,掌声阵阵。与会者普遍认为,适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通过分享同心人物的风采故事,让统一战线代表人士发声亮相,凝聚正能量,激发新活力。 出版·首发作为本次故事会的重头戏,由天河区委统战部主编的《大道同心:天河区同心人物访谈录》由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在现场举行了首发仪式。该书是由天河区委统战部牵头执行,金羊网、大洋网、区各民主党派、天河报社以及天河区相关统战社团等单位参与,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采编团队具体创作。该书采编、分享了马家英、王永华、王斌、许伟彬、向莉、牟斌、苏忠阳、吴统洪、杨淑梅、林惠斌、罗焯、罗穆禧、赵海舟、贾博鸿、曹利元、释惟信、董靖、熊逸放等18位同心人物的风采故事。现场,天河区委统战部向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州图书馆、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暨南大学图书馆、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天河区图书馆等9家图书馆以及同心人物赠送了该书。揭晓·颁奖在支持天河区统一战线事业的发展中,有一群这样的人:他们积极参政建言、服务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弘扬社会正能量……为了表彰他们做出的贡献、让更多的人汲取力量,“2018年度天河同心人物”现场揭晓并进行了颁奖。暨南大学党委统战部部长庄汉文,广州市第75中学校长刘文彪,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创新创业部部长、广州专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经湛,天河区总商会副会长、国信信扬律师事务所主任林泰松,九三学社天河委员会社员、广州宣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裁黄卫兵,天河区侨商会会长、广州黄振龙凉茶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富强,广州欧美同学会天河分会副会长、暨南大学日本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梅林海,广州市台资企业协会天河分会会长翁子婷,天河区工商联(总商会)常委、棠下街商会会长蔡明辉,香港天河各界联谊会监事长戴泽良等10人上榜。据悉,“同心人物”由金羊网、大洋网、天河同舟等新媒体经过系列评审选出。入围人选皆是为天河经济社会发展和港澳台、海外经济文化交流工作做出积极贡献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及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新的社会阶层、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天河区是广州市的经济大区、人才强区和形象窗口。天河区统战工作也呈现资源丰富、对象广泛、线多面广的特点,有基础、有条件做得出新出彩。天河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谢伟指出:举行“天河同心故事会”,旨在通过搭建平台,充分调动各类资源,把统一战线的优秀典型再次集结到聚光灯下,以充分展示我区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的良好形象,并通过这些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激励全区党外代表人士在参与统战工作实践中不断受教育、长才干、起作用、增共识、扩影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形成全区统一战线争创一流、争当先进、干事创业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