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新闻 > 璀璨文坛

璀璨文坛

  • 第三季度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揭晓

    11月1日,由全国网络文学重点园地工作联席会议主办、中国作家网承办的2015年第三季度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揭晓。此次评选工作于9月15日启动,共征集来自全国22家文学网站推荐的159部作品。经过网上投票、预审、专家终审等环节,最终现场投票选出20部上榜作品(榜单附后)。陈崎嵘、胡殷红、何向阳、徐可、张柠、邵燕君、何平、庄庸、夏烈、桫椤、王祥、肖惊鸿、刘颋、马季、杨晨、栗洋、谢思鹏、刘晓闻等18名专家学者和文学网站代表参与终审,对参选作品发表意见,结合作品实际,探讨了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的定位和特色,对作品推荐及评审机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专家评审委员会主任陈崎嵘强调,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是中国作协贯彻***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推进网络文学繁荣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展示网络文学创作实绩、研讨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引领网络文学创作、前瞻网络文学发展。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要注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向上向善的总基调,为社会提供正能量,旗帜鲜明地反对“三俗”,遴选出具有较高文学艺术价值同时又具备网络特质的作品。在评审过程中,评委还要考虑网络文学商业化运作的机制,结合读者互动、IP转化等因素。通过评审与讨论,逐步确立排行榜的特色,树立自己的品牌。自网络文学产生以来,十多年间获得了数以亿计的粉丝拥趸,但对网络文学的质疑声也从未中断。鲁迅文学院研究员王祥认为,网络文学属于大众文学体系,在自身实践中总结大众心理需求,有自身的伦理表达方法,但过度宣扬丛林法则是很多作品中存在的问题,有违人类基本伦理体系建构。此外,受商业因素影响,网络文学作品内容同质化、模式化的问题也日渐突出。如何克服网络文学创新性不足等缺点?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何平建议,应该赋予网络文学作品更多正在生长中的时代精神内涵,而不是局限于对传统文化的打捞。与网络文学发展态势相比,网络文学的批评与研究相对滞后。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柠看来,网络文学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元气十足的精神状态”与“艺术上的粗粝性”相生相伴,如何建构行之有效的网络文学批评标准尤为重要。海量的作品需要大批量的批评与之匹配,批评家应该理直气壮地为网络文学精品呐喊,但也要注意保持批评的客观性,避免“粉丝心态”。河北省作协特约研究员桫椤谈到,网络文学评价要注意处理作品文学性与网络性的关系。他说:“在我们既有的批评中,是否过分夸大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差距?是否过分强调一部作品的网络性?这需要我们引起警惕。对网络文学作品的评价,仍应以文学性为主。”中国青年出版社副编审庄庸建议,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要重视对上榜作品的的诠释,使之逐渐成为中国网络文学批评的风向标,引领网络文学的发展。第三季度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精品榜(以得票多少为序,得票相同者以首发时间先后为序)序号作品名称作者推荐网站首发时间1《酌风流,江山谁主》寂月皎皎红袖添香2014年5月2《女帝本色》天下归元潇湘书院2014年1月3《冠军之光》林海听涛创世中文网2014年2月4《紫阳》风御九秋中文在线2013年10月5《远征》金满半壁江中文网2015年6月6《星河大帝》梦入神机纵横中文网2013年6月7《御宠医妃》姒锦潇湘书院2014年5月8《三界血歌》血红起点中文网2014年2月9《电商之狼:创业者与资本的爱恨情仇》李南风榕树下2014年10月10《美人谋律》柳暗花溟起点女生网2012年11月第三季度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新书榜(以得票多少为序,得票相同者以首发时间先后为序)序号作品名称作者推荐网站首发时间1《陆门 七年顾初如北》殷寻言情小说吧2015年4月2《穿越者》骁骑校中文在线2015年6月3《拾光里的我们》随侯珠晋江文学城2015年4月4《灵海》钟原网易云阅读2015年4月5《全职法师》乱创世中文网2015年5月6《无上传承》落尘塔读文学2015年7月7《婚前婚后II》简思潇湘书院2015年5月8《盛宠医品夫人》琴律云起书院2015年7月9《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奇遇》三盅榕树下2015年5月10《寒梅剑》李天强云文学网2015年4月

    2015-11-08 15:34:23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作家网
    • 0
    • 9530
  • 29项合作,文化创新驱动东莞未来

    作者:严铧吴润凯方光明来源:南方都市报    10月21日上午,东莞市政府、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广东省作家协会联合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协议为期5年,包括8个领域的29项合作。这是地级市首次以“文化创新”为手段激活城市动力而与省级媒体集团牵手,也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首次与省内地级市开展全面深入的战略合作。      一个是以“东莞制造”闻名世界的城市,一个是以“担当、卓越”引领中国的媒体,一个是以“热爱生活”的文学影响世人的组织———昨日,走到了一起。     昨日上午,东莞市政府、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广东省作家协会联合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协议为期5年,包括8个领域的29项合作。这是地级市首次以“文化创新”为手段激活城市动力而与省级媒体集团牵手,也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首次与省内地级市开展全面深入的战略合作。     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莫高义,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总编辑、南方日报社社长张东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总经理黄常开,广东省作协党组书记吴伟鹏及三方代表等参加签约仪式。     寻求文化创新驱动的破局     当前,东莞正处于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进一步提升文化竞争力,形成与改革发展相适应的文化资源、文化氛围、文化动力和文化发展水平,使东莞制造在保持“硬件”优势的同时,更多地注入文化创意和文化创造的内涵,使制造业在与文化的对接、融合中提升质量、焕发活力。     此次签署的三方战略合作表明,继科技创新驱动建造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之后,文化创新驱动、艺术产城融合的思路成为东莞探索发展新动力的主要方向。     根据协议,三方合作将重点围绕东莞市水乡经济区“国家水乡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的特色区域、珠江口东岸产业优化发展先导区、穗莞战略合作重要平台”的发展定位展开,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等幸福导向性产业,为东莞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多项合作带动水乡文化产业     南都记者了解到,此次战略合作协议所涉及的核心———东莞水乡经济区,是广东省和东莞市寄予厚望的发展区域。     2013年11月,省政府印发的《广东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年)》提出,2030年东莞水乡将成为全国闻名的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200亿元,人均GDP达25万元左右,相当于再造一个新东莞。     三方合作内容包括打造水乡特色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等8个领域29项合作。在这29项内容下,“实施一批,再谈一批,规划一批”,形成完整的、持续的、高效运作的合作链条。目前较为成熟的合作项目亮点纷呈。比如,南方报业将利用289艺术旧厂房改造的丰富运营经验,在东莞水乡改造洪梅镇沿江工业旧厂房,投资建设289艺术-传媒港,发展包括艺术教育的创意产业,成为水乡旧厂活化的典范和先头部队等。     广东省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吴伟鹏认为,未来,东莞水乡或成为岭南文化版图上一个新的高地。     专访     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     三方合作将为水乡     腾飞插上文化翅膀     “文化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成为推动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说,改革开放以来,东莞以国际制造业基地而闻名国内外,大批在东莞制造的服装、玩具等一旦贴上世界品牌,价值马上翻几番甚至更多,充分体现文化在制造业中的价值。当前,东莞正处于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进一步提升文化竞争力。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和省作家协会作为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媒体和文化团体,未来将在多领域与东莞开展合作,构筑起水乡文化创新平台、产业转型升级平台、东莞城市资讯平台和智库平台。     徐建华表示,“此次三方战略合作以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的文化产业领域作为重点突破,我们相信,通过三方的强强合作,进一步深入挖掘文化潜力、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必将为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插上‘文化的翅膀’,为东莞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四新经济’、提升水乡地区发展软实力等搭建更加广阔的舞台。”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莫高义:     利用报业文化软实力     为地方政府服务     “这次战略合作,是利用报业文化软实力为地方政府服务的创新之举,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服务能力的一次延伸,合作将会催生更多的经典和奇迹,会让优秀的文化艺术走进东莞更多百姓的日常生活。”在接受采访时,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莫高义说道。     莫高义表示,此次落户东莞水乡的289艺术项目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转型发展的重点工程,也是中国首个优秀文化艺术资源整合运营商。东莞水乡建设生态文明、发展文创产业,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事业,是造福一方百姓精神文化生活的事业,是岭南文化伟大复兴的事业。“为东莞水乡发展插上文化和艺术的翅膀、塑造岭南文化的新经典是我们努力实现的使命。南方报业会举集团之力支持和宣传推介东莞,更加广泛地参与东莞全市各项事业发展,助东莞再创辉煌。”     省作协党组书记吴伟鹏:     讲好东莞故事     就是讲好中国故事     “东莞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作家讲好东莞的故事就是讲好了广东故事、讲好广东故事就是讲好了中国故事。”广东省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吴伟鹏表示,在去年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主席要求作家、文艺家下基层、接地气。而东莞水乡片区既是省级特色发展经济区,也是东莞转型升级、创新发展重要阵地,有工业、农业、创新、改革等多种元素交融,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地区,相信作家可以在这里找到最鲜活的故事、最接地气的创作灵感,提高作家们的思想境界,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吴伟鹏说,广东省作协将通过开展水乡作家人文行活动,对东莞水乡的历史、人文资源进行深度挖掘,讲述水乡故事,树立水乡文化品牌形象,并通过深度传播最大化地在全省乃至全国达到认知。

    2015-11-08 15:12:11 作者:佚名 来源:南方都市报
    • 0
    • 9525
  • 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提出如下意见。一、做好文艺工作的重大意义和指导思想1.充分认识文艺工作的重要作用。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文艺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充分运用文艺引领时代风尚、鼓舞人民前进、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离不开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崇高使命。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是文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2.准确把握文艺工作面临的形势。当前,我国文艺创作生产活跃,内容形式丰富,风格手法多样,涌现了一大批人民喜爱的优秀作品,呈现出百花竞放、蓬勃发展的生动景象。广大文艺工作者辛勤耕耘、服务人民,取得了显著成绩,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对外交流交往不断加深,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为文艺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内在动力、广阔空间。同时,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十分复杂,巩固思想文化阵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任务更加紧迫;在思想活跃、观念碰撞、文化交融的背景下,文艺领域还存在价值扭曲、浮躁粗俗、娱乐至上、唯市场化等问题,价值引领的任务艰巨迫切;文艺创作生产存在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粗制滥造等问题,推出精品力作的任务依然繁重;文艺评论存在“缺席”、“缺位”现象,对优秀作品推介不够,对不良现象批评乏力,文艺评论辨善恶、鉴美丑、促繁荣的作用有待强化。文艺环境、业态、格局深刻调整,创作、传播、消费深刻变化,新的文艺组织和文艺群体大量出现,引导、管理、服务的体制机制、手段方法亟须改革创新。3.文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ze东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紧紧依靠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中国精神为灵魂,以中国梦为时代主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以创新为动力,以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为中心环节,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推出更多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4.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社会主义文艺本质上是人民的文艺,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牢固树立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自觉以最广大人民为服务对象和表现主体,在人民生产生活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生动展现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歌颂光明、抒发理想,鞭挞丑恶、抵制低俗,给人民信心和力量。紧跟时代发展,把握人民对文艺作品质量、品位、风格等的期盼,创作生产更多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推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5.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衣食父母。大力倡导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虚心向人民学习、向实践学习,不断进行生活的积累和艺术的提炼。制定支持文艺工作者长期深入生活的经济政策,健全长效保障机制,为他们蹲点生活、挂职锻炼、采风创作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成果展示平台。完善激励机制,把深入生活纳入文艺单位目标管理和领导班子业绩考核,作为文艺工作者业务考核、职称评定、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发挥知名作家艺术家的带头作用,使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文艺界蔚然成风。6.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坚持重心下移,把各种文艺惠民措施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推行菜单式服务,以实效为标准,提升质量和水平。创新形式、持续开展“文化进万家”、“送欢乐下基层”、“心连心”、文化艺术志愿服务、农村电影放映、全民阅读等活动,深入推进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创建活动。组织实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程,发挥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效用,落实乡镇文化站职能,在编制总量内健全社区文化中心专兼职岗位,落实国家规定的工资待遇政策。促进“送文化”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加大政府对面向基层文艺产品和服务的购买力度。建立“结对子、种文化”工作机制,组织专业文艺工作者到基层教、学、帮、带。实施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计划,鼓励艺术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7.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繁荣群众文艺。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使蕴藏于群众中的创造活力充分迸发。制定繁荣群众文艺发展规划,健全群众文艺工作网络,发挥好基层文联、作协、文化馆(站)、群艺馆在群众文艺创作中的引领作用,壮大民间文艺力量。完善群众文艺扶持机制,扶持引导业余文艺社团、民营剧团、演出队、老年大学以及青少年文艺群体、网络文艺社群、社区和企业文艺骨干、乡土文化能人等广泛开展创作活动,创新载体形式,展示群众文艺创作优秀成果。提高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网络文化建设水平,培育积极健康、多姿多彩的文化形态,引导群众在参与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普及文艺知识,培养文艺爱好,提高全民文化素养。鼓励群众文艺与旅游、体育等相关产业相结合。8.建立经得起人民检验的评价标准。评价文艺作品,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相统一,绝不让文艺成为市场的奴隶。建立健全反映文艺作品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系,完善影视剧、文艺演出、美术和文艺类出版物等创作生产出版的立项、采购、评审标准,完善文艺作品推介传播等环节的评估标准,把票房收入、收视率、收听率、点击率、发行量等量化指标,与专家评价和群众认可统一起来,推动文艺健康发展。把服务群众和引领群众结合起来,既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又加强引导、克服浮躁,讲品位、讲格调,坚决抵制趋利媚俗之风。三、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9.聚焦中国梦的时代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文艺创作的鲜明主题。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活动,生动反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景,着力书写人们寻梦的理想和追梦的奋斗,汇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不断丰富拓展中国梦的表现内容,既讲好国家民族宏大故事,又讲好百姓身边日常故事,用生动的艺术形象和叙事体现中国梦的丰富内涵,见人、见事、见精神。10.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时代表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艺创作生产,实现核心价值观的全方位贯穿、深层次融入,通过精彩的故事、鲜活的语言、丰满的形象,使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作品中,潜移默化、滋养人心,让人们在文化熏陶中感悟认同社会主流价值。运用各种形式,艺术展现党史国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让光辉业绩、革命传统一代一代传承光大。大力支持文艺单位和作家艺术家从社会生活、当代人物中挖掘题材,讴歌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文学、艺术、电影、出版等方面的基金、资金,重点支持传递向上向善价值观的青少年文艺创作和推广。11.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爱国主义是中国精神最深层、最根本的内容,也是文艺创作的永恒追求。坚持唯物史观,不管历史条件发生任何变化,凡是为中华民族作出历史贡献的英雄,都应得到尊敬、受到颂扬,被人民记忆、由文艺书写。组织和支持爱国主义题材文艺创作,大力讴歌民族英雄,倾诉家国情怀,弘扬集体主义精神,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正确反映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斗争史、中国共chan党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史,生动反映各族人民维护祖国统一、海外儿女心向祖国的心路历程。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抵制否定中华文明、破坏民族团结、歪曲党史国史、诋毁国家形象、丑化人民群众的言论和行为,反对以洋为尊、唯洋是从,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拓展爱国主义题材的表现空间,不断丰富形式、创新手法,增强艺术魅力。充分运用重要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时间节点,集中展映展播展示群众喜爱的爱国主义优秀作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12.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我们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坚实根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传统文化中提炼符合当今时代需要的思想理念、道德规范、价值追求,赋予新意、创新形式,进行艺术转化和提升,创作更多具有中华文化底色、鲜明中国精神的文艺作品。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通过国民教育、民间传承、礼仪规范、政策引导和舆论宣传、文艺创作等各个方面,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做好古籍整理、经典出版、义理阐释、社会普及工作。加强对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曲艺杂技和历史文化纪录片、动画片、出版物等的扶持。发展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和发掘我国少数民族文艺成果及资源,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地方戏曲振兴计划,做好京剧“像音像”工作,挖掘整理优秀传统剧目,推进数字化保存和传播。推进基层国有文艺院团排练演出场所建设,政府采购戏曲项目,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推进戏曲进校园。扶持中华文化基因校园传承工作,建设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四、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13.把创作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牢固树立精品意识,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体现时代文化成就、代表国家文化形象的文艺精品。组织实施中国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科学编制现实题材、爱国主义题材、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青少年题材等专项创作规划,优化创作生产平台,重点支持文学、影视剧、戏剧、音乐、美术等创作。提高组织化程度,集中力量、集聚资源,推出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艺术震撼力强的大作力作,努力形成文艺创作生产的“高峰”。中央和地方设立文艺创作专项资金或基金,加大对创作生产的投入,加强对评论、宣传和推广的保障。发挥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等的示范导向作用,加大评奖成果的宣传展示。办好媒体文艺栏目节目,实施中国文艺原创精品出版项目。14.把创新精神贯穿创作生产全过程。坚持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坚持内容为王、创意致胜,提高文艺原创能力,在探索中突破超越,在融合中出新出彩,着力增强文艺作品的吸引力、感染力。重点扶持文学、剧本、作曲等原创性、基础性环节,注重富有个性化的创造,避免过多过滥的重复改编。把继承创新和交流借鉴统一起来,深入挖掘和提炼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思想艺术价值,积极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成果,使文艺更加符合时代进步潮流,更好引领社会风尚。推动文艺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媒体有机融合,以数字化技术为先导,积极推动文艺创作生产方式的变革和进步,丰富创作手段,拓展艺术空间,不断增强艺术表现力、核心竞争力。15.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理论和评论工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中国传统文艺理论评论优秀遗产,批判借鉴外国文艺理论,研究梳理、弘扬创新中华美学精神,推动美德、美学、美文相结合,展现当代中国审美风范。实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评论建设工程,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编好用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教材,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贯穿到课堂教学和文艺评论实践各环节。扶持重点文艺评论力量,发挥好各级文艺评论组织、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的积极作用。办好重点文艺评论报刊、网站和栏目,丰富表达形式,拓展传播途径。坚持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褒优贬劣、激浊扬清。16.大力发展网络文艺。网络文艺充满活力,发展潜力巨大。坚持“重在建设和发展、管理、引导并重”的方针,实施网络文艺精品创作和传播计划,鼓励推出优秀网络原创作品,推动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剧、微电影、网络演出、网络动漫等新兴文艺类型繁荣有序发展,促进传统文艺与网络文艺创新性融合,鼓励作家艺术家积极运用网络创作传播优秀作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独特优势,把握传播规律,加强重点文艺网站建设,善于运用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载体,促进优秀作品多渠道传输、多平台展示、多终端推送。加强内容管理,创新管理方式,规范传播秩序,让正能量引领网络文艺发展。17.加强文艺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强规划、加大投入,充分发挥报纸、期刊、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的积极作用,建好用好剧场、电影院、文化馆(站)、群艺馆、美术馆、工人文化宫、文化广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各类文艺阵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举办各种展映展播展演展览和品读鉴赏传唱活动,让优秀文艺作品走进基层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切实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加强对各类文艺阵地的管理,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绝不给错误文艺思潮和不良文艺作品提供传播渠道。18.推动优秀文艺作品走出去。运用文艺形式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魅力,是树立当代中国良好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战略任务。深入挖掘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昂扬向上的红色文化、充满生机的当代文化,创作生产符合对外传播规律、易于让国外受众接受的优秀作品,不断增强中国文艺的吸引力感召力。加强统筹指导,完善协调机制,把实施丝绸之路文化项目、丝绸之路影视桥、丝路书香等项目纳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制定文化交流合作专项计划。实施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遴选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当代文艺作品,进行多语种翻译、出版、播映、展示。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政府和民间多种对外交流渠道和活动平台,把文艺走出去纳入人文交流机制,向世界推介我国优秀文艺作品。五、建设德艺双馨的文艺队伍19.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必须把思想道德建设放在首位。深化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学习教育,引导文艺工作者成为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的拥护者、践行者,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行者、先倡者。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引导文艺工作者打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底,明确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摒弃低俗、庸俗、媚俗现象,弘扬公德良序,树立新风正气。组织开展“做人民喜爱的文艺工作者”活动,引导文艺工作者牢记文化担当和社会责任,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广泛开展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教育,引导文艺工作者自觉遵守《中国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处理好义利关系,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秉持职业操守,树立良好形象。20.培养造就文艺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艺人才。着眼于培养大批有影响的各领域文艺领军人物,造就大批人民喜爱的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深入实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进一步加大文艺名家资助扶持、宣传推介力度,实施好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文化艺术人才项目,加大国内文化艺术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评论队伍建设,实施文艺理论评论队伍培养计划。做好各类文艺人才培训工作,实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计划、民族地区文艺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和改进专业艺术教育工作,优化专业结构,提高教学质量。落实重大文化项目首席专家制度,完善文艺人才职称职务评聘措施和办法,支持特殊专业艺术人才的学历、职称认定。21.做好新的文艺组织和文艺群体工作。新的文艺组织和文艺群体已经成为文化艺术领域的有生力量。要扩大工作覆盖面,延伸联系手臂,完善工作机制,创新组织方式,做好团结、引导、服务工作,发挥好新的文艺组织和文艺群体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中的积极作用。各级宣传、文化、新闻出版广电部门和文联、作协,要在项目申报、教育培训、展演展示、评比奖励等方面创造条件,在发展会员、职称评定等方面提供便利。文化园区、新的文艺群体聚居区所在县(区)以及街道、乡镇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强管理和服务。六、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22.党的领导是文艺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战略高度,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准确把握党性和人民性、政治立场和创作自由的关系,把文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宏观指导,把好文艺方向,提高创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防止把文艺创作生产完全交由市场调节的倾向。各级政府要把文艺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考核评价体系,落实中央支持文艺发展的政策,制定本地支持文艺发展具体措施,不断加大文艺事业投入力度。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要发挥统筹指导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做好文艺工作,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牵头抓总,文化、教育、新闻出版广电、文联、作协等部门和团体协同推进,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文艺工作新格局。选优配强文艺单位领导班子,把那些德才兼备、熟悉文艺工作规律、能同文艺工作者打成一片的干部充实到领导岗位上来。推动文艺界廉政建设,加强纪律,反对腐败,改进作风。23.营造繁荣发展文艺的良好环境。尊重文艺人才,尊重文艺创造,落实国家荣誉制度,对成就卓著的文艺工作者授予国家荣誉称号。加大对优秀文艺人才、文艺作品的宣传力度,使优秀作家艺术家专业上有权威、社会上受尊重。做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评选表彰工作。大力支持文艺工作者干事创业,诚心诚意同他们交朋友、为他们办实事。改革和完善有利于文艺繁荣发展的酬劳和奖励办法。尊重和遵循文艺规律,发扬学术民主和艺术民主,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充分讨论,提倡题材、体裁、形式、手段充分发展,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积极创新,形成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竞相迸发、文艺精品和文艺人才不断涌现的生动局面。24.不断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扎实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出作品、出人才的体制机制。发挥骨干文化企业和小微文化企业等各种市场主体作用,运用市场机制,调动作家艺术家积极性,推动多出优秀作品。落实和完善对文化单位的配套改革政策,支持他们做大做强,助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进一步完善各项文艺扶持政策,加大对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的扶持,加大对文学艺术重点报刊、重点网络文学网站的扶持。把面向基层的公益性文化活动、重大文艺项目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用好各类专项资金和基金,把握方向,突出重点,向弘扬中国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文艺创作倾斜。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两轮驱动,创新资金投入方式,健全政府采购、项目补贴、贷款贴息、捐资激励等制度,落实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等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艺创作生产和公益性文化活动,逐步建立健全文艺创作生产资助体系。加强各级各类学校艺术教育,推动学校与社会艺术教育资源和设施共建共享,提高青少年的艺术素养。修订、制定促进和保障文艺繁荣发展的法律法规。依法管理文化市场,深化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强文化市场执法,深入开展“扫黄打非”,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文艺工作者和文艺机构合法权益。加强和改进文艺评奖管理,严格评奖标准,既看作品也重人品,切实提高评奖公信力和影响力。25.充分发挥文联、作协等人民团体作用。文联、作协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对文联、作协的支持保障力度,切实支持其履行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职能,在行业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文联、作协要改革创新、增强活力,改进工作机制和方法手段,改进工作作风,避免机关化、脱离群众现象,真正成为文艺工作者之家,更好地团结凝聚广大文艺工作者,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贡献。(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

    2015-11-08 15:07:28 作者:佚名 来源:人民日报
    • 0
    • 9521
  • 广东校园文学网简介

    中国门户型原创校园文学圣殿我们携手——将文学进行到底! 广东校园文学网(www.gdwenxue.com),创办于2007年5月4日,旗下拥有大学版、中学版等主站和系列附站,是中国门户型原创校园文学圣殿;是专门面向校园文学社团和校园文学爱好者的交流性、展示性、服务性、非营利性大型校园文学网站。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运营备案号为:粤ICP备09095969号。现聘请著名作家、广东省作家协会专职副主席、《作品》杂志社社长、广东网络文学院院长杨克;著名作家、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副巡视员、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李国伟;著名作家,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文艺报刊社社长兼总编辑,广东文学院签约作家鲍十;以及非马(美国)、曾心(泰国)、苏清强(马来西亚)、郭永秀(新加坡)等四十多位知名作家担任顾问。网站拥有包括“特约校园作家”、“校园文学新星” 、“风云特刊”等在内的众多品牌栏目。网站注册会员遍布全国各省乃至世界各地,特别是广东高校,覆盖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同时,既有剑桥大学、哈佛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学生,又有博士、硕士、教授、作家、编辑等加盟。到目前为止,仅大学版发表的原创文学作品中,单诗歌作品就有20000多篇。2009年,广东校园文学网PR为5,百度和Google均收录数万,基本上在广东校园文学网发表的资讯,一天内即被百度和Google收录。 2009年3月-5月期间,在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挚——百度搜索关键词“校园”、“文学”、“文学网”、“校园文学”均排在第一页;搜索关键词“广东校园”和“广东文学”均排在第一页第一位。在百度中搜索“文学网”,则“广东校园文学网(主页)”、“广东校园文学网(大学版首页)”、“广东校园文学网(家园论坛首页)”均排在第一页,分列第六、八、九位,占了首页十个网站中的三个(这是中国文学网站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就算全国最盛名的文学网站都未能取得过搜索“文学网”独占百度前十名中三强的成绩)。多年来,广东校园文学网主办了“首届广东校园文学社刊展示会”、“第六届‘碧草杯’广东省校园文学大赛 ”、“相信爱!分享爱!‘西黛尔杯’校园文学大赛”、“第一届和第二届广东校园文学大赛”、“第一届广东校园诗歌大赛”、“第一届广东校园散文大赛”、 “第一届广东校园诗歌精英论坛”等;联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了第一届和第二届“广东校园文学网走进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等;联合广东金融学院院团委、院社团联合会主办了“惠普校园文学博客创意设计大赛”等;协办了“广东校园文学史上最权威、奖金最丰厚的征文大赛——广东省大专院校校园作家杯征文大赛”、“广东青少年文学史上最权威、奖金最丰厚的征文大赛——‘幸福广东’首届广东省青少年征文大奖赛”、“第四届和第五届‘碧草杯’广东省校园文学大赛”、“广东金融学院首届短信文学大赛”、“首届和第二届‘布谷杯’原创文学大赛”、 “2008一起写首届网络文学大赛”等,为发展和繁荣校园文学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 我们的口号:将文学进行到底! ¤ 特别鸣谢单位:中国作家协会、广东省作家协会、广州市作家协会、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等(排名不分先后) ¤ 我们的顾问团队:杨  克:著名作家、广东省作家协会专职副主席、《作品》杂志社社长、广东网络文学院院长李国伟:著名作家、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副巡视员、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鲍  十:著名作家,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文艺报刊社社长兼总编辑,广东文学院签约作家朱子庆:广东省文化传播学会副秘书长、广东省社科院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副主任傅天虹:教授、北师大珠海分校国际华文文学发展研究所名誉所长兼项目总策划王万然:汕尾日报社总编辑非马(美国):原美国伊利诺州诗人协会会长,主编《朦胧诗选》等曾心(泰国):知名作家、泰华作家协会理事、《泰华文学》编委苏清强(马来西亚):知名作家、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副财政、风笛诗社社员郭永秀(新加坡):新加坡作曲家协会会长、作家协会理事、五月诗社理事(节选,排名不分先后,详细简介请查阅“顾问风采”栏目和“缤纷文社”栏目) ¤ 我们的管理团队:总编辑:汤炎忠(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广州市作家协会理事、原广东高校文学联合会主席、原广州高校文联筹委会主席、华南师范大学经济学学士)总监:谢友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青创委副主任、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文学艺术研究会副主席)副总编辑:陈超(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副主席,广东金融学院团委副书记、副教授,广州市作家协会理事、广州市文艺批评家协会理事)副总监:钟伟强(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监事长、广东省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委员,广州市作家协会理事、校园文学奇葩《碧草》主编) 大学版编委会:主编:江秀昌(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秘书长、广东省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研究会执行主编)中学版编委会:主编:朱守银(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监事、高州市校园文学联合会创会主席)  

    2015-11-07 22:07:00 作者:本网编辑 来源:广东校园文学网
    • 0
    • 9522
  • 全国百名作家走进中央苏区南雄采风

    传承苏区精神  书写南雄风采 9月2日上午,由广东省作家协会、南雄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全国百名作家走进中央苏区南雄”采风活动在南雄市启动。出席启动仪式的领导与作家有:中国作协副主席谭谈,《诗刊》社原社长叶延滨、《中国作家》主编王山、《小说选刊》副主编王干、《长篇小说选刊》主编顾建平、《十月》杂志编辑谷禾;广东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吴伟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孙丽生,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杨克,副主席、文学院院长熊育群,副主席王十月,花城出版社社长詹秀敏;南雄市委书记曾风保,市政协主席何万飞,市委副书记丘德周,市委常委、市委办主任黄德群,市委常委、副市长李海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卜小燕,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玉英,副市长马细妹,以及来自云南、湖南、湖北、江西和广东文学院签约作家、韶关市作家范稳、彭东明、江子、范晓波、郑小琼、世宾、沈念、舒文治、傅菲、谢络绎、荣笑雨、王心钢等140余人。仪式由南雄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碧安主持。中国作协副主席谭谈、广东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吴伟鹏和南雄市委书记曾风保分别致辞。中国作协副主席谭谈、广东作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孙丽生向作家代表范稳、陈至明授采风旗,范稳代表作家发言。此次为期三天的创作采风活动,旨在以优秀的文化呕歌革命战争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南雄的光辉事迹,充分展示南雄的红色文化、姓氏文化、自然风光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活动将汇集百名作家采风创作的作品,编辑出版一套红色文化丛书,包括:诗歌集、散文集、短篇小说集和一部以南雄姓氏文化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一部以水口战役为题材的长篇小说。9月3日,主办方在帽子峰林场举行了“广东省作家协会创作基地”挂牌仪式。帽子峰林场创作基地的建立,为广东作家的创作提供了场地,为南雄市“打苏区牌,走生态路”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元素。南雄丰富的红色资源和文化底蕴让作家们赞叹不已。毛ze东同志曾四到南雄,为南雄的革命历史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载入中国军事史册的水口战役,曾有六位元帅参与。陈毅在油山、梅岭开展了三年游击战争,留下了《梅岭三章》彪炳史册。南雄农民暴动,建立苏维埃政府,与中央苏区一脉相承,成为广东省为数不多的“原中央苏区县”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广东省委在瑶坑,领导全省民众抗日,南雄人民为广东省委在南雄的安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东江纵队北撤烟台时,留下部分人员隐蔽南雄帽子峰,随后成立了粤赣湘边人民解放总队,为支援全国的解放战争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而南雄梅关古道曾经有过“商贾如云,货物如雨”的繁荣兴盛,是当年海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珠玑古巷170多姓氏繁衍、生息、南迁,为广府人的故乡,享有“姓氏名都”之美誉。今日南雄,有着众多荣耀,历经37年改革开放砥砺前行,已发展成为粤北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颗璀璨明珠。尤其是近年来,南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自己的思路,在不断的探索与研究中,走出了具有南雄特色的发展之路。“南雄模式”成为山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短短数年时间,原先分散于珠三角及南方各地的精细化工企业在广东省实施“双转移”战略强力推动下迅速集聚到南雄,建成了广东最大的精细化工产业基地——东莞大岭山 (南雄) 产业转移工业园。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该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14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排名韶关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3.65亿元、同比增长15.9%,增速排名韶关市第一;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9亿元、增长13%,其中,税收收入1.48亿,增长7.5%,增速排名韶关市第一。在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同时,南雄市也将更多的财力投入到民生事业,在强化教育、文化、卫生、交通、环境以及城乡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下功夫,让全市百姓共享改革发展的红利。作为韶关唯一的中央苏区县,在全面深化改革攻坚之年,南雄市响亮提出了“打苏区牌、走生态路”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旅游旺市、民生优先、生态城乡、姓氏名都、法治南雄“六大战略”,加快推进“一园一区一副中心”建设,不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如今的南雄正加快推进以“三大新兴市场、“四大城市广场”、“五大商住区”和“六大城市出口”为重点的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建设,着力构建以姓氏寻根为核心的珠玑梅岭文化旅游片区、以花卉观赏为核心的主田生态休闲旅游片区、以银杏染秋为核心的帽子峰—坪田生态体验旅游片区,致力打造具有南雄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品牌。随着交通、物流、文化、教育、购物、娱乐等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名城将在粤北大地悄然崛起。采风团作家用脚丈量红色热土,用心发现人文历史,用笔记录红色与现实故事,从今昔对比中感受到中央苏区县的巨大变化和与时俱进的时代步伐。  

    2015-09-11 12:40:36 作者:佚名 来源:广东作家网
    • 0
    • 9517
  • 岭南风——四作家作品研讨会在穗举行

    9月1日上午,由广东省作家协会举办的“岭南风——四作家作品研讨会”在穗举办。参加研讨会的有中国作协诗歌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叶延滨、《中国作家》主编王山、《小说选刊》副主编王干、《长篇小说选刊》主编顾建平、著名作家范稳、《十月》编辑谷禾;副书记、副主席孙丽生,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杨克;本省批评家、作家田瑛、谢有顺、徐肖楠、江冰、郭冰茹、龙扬志、杨汤琛、陈培浩、胡传吉、李德南,以及广东文学院第三届重点文学创作扶持资金签约作家、第四届签约作家四十多人。研讨会由广东省作协副主席、文学院院长熊育群主持。孙丽生副书记首先致辞,他介绍了广东文学院以作家签约形式带动文学创作的情况,第三届重点文学创作扶持资金签约作家、第四届签约作家签约期已届满,2012年、2013年度广东文艺精品专项资金扶持作家创作项目也基本完成,为了总结创作经验与成绩,推动广东文学创作更上一层台阶,广东省作家协会决定召开“广东文学院签约作家暨广东文艺精品专项资金扶持作家作品汇展”系列研讨会,按不同类别,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进行创作成果的检阅与推介,以达到有效推广优秀作家与作品的目的。在今年5月30日召开首场研讨会“原乡的写作——岭南本土作家作品研讨会”后,再次推出“岭南风——四作家作品研讨会”。专家们认为,鲍十、盛琼、吴君、郑小琼四位入粤作家创作势头较猛,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他们虽风格、体裁各有侧重,但他们扎根岭南沃土,书写广东火势的现实生活,就像一股新岭南风吹拂着文坛,引人注目。鲍十的小说语言朴素、恬淡,他习惯于用平实的笔墨,用白描的手法,以丰富生动的细节,来表现乡村和都市的略带忧伤的生活,鲍十的写作是一条重返传统的写作道路,也是不断融会、吸纳新质的写作道路。《光阴渡》是盛琼刚刚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专家们肯定了她小说中那以梅州为背景所展现的一代人的命运,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舒张普通人美丽而又动人的温情。通过几个年轻人的个人选择、遭遇,组成了一幅既写实又写意,既温情又伤感,既凝重又灵动的斑斓画卷。吴君近些年的创作专注于书写一个来自深圳、珠江三角洲的打工人世界,以悲悯的情怀聚焦城市化进程中被忽略的人群,直面社会之痛、人生之艰、人性之暗,揭示出一系列发人深省的问题。这些作品中的人物、生活以及情感方式,与时下流行的“底层写作”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些人物都来自底层并且仍然在底层,他们的生存方式、精神状况与其他底层人没有本质区别,不同的是,吴君在呈现、表达、塑造她的人物的时候,已经超越了左翼时期或“底层写作”初期模型和经验,已经不再是苦难悲情痛不欲生,悲天悯人仰天长啸。郑小琼的诗和我们的时代有密切的关系,她以诗歌的形式展现了我们时代的苦难、不平、爱和不屈;她以亲历者的身份,融合了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建立了一套见证的诗学。郑小琼的诗歌里,有愤怒和泪水,但支撑它的,是良知,是爱,是柔软的、由外部转入内心的建设。与会专家对他们的创作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也坦诚地提出了批评意见,许多观点富有见地。杨克最后作研讨会总结,他充分肯定四位作家的创作成绩,也代表作协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和本省专家表达感谢。(闻学) 

    2015-09-11 12:37:40 作者:佚名 来源:广东作家网
    • 0
    • 9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