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实和发展广东校园文学网,支持和帮助校园文学社团,扶持和培养校园文学人才,携手将文学进行到底!广东校园文学网现面向全国诚邀精英加盟, 欢迎申请成为广东校园文学网责任编辑。 一、职位描述 责任编辑:主要工作是审核和点评日常来稿。要求热爱文学,具有一定的文学功底;上网方便,喜欢在文学网上冲浪,有激情有毅力;在广东校园文学网至少发表10篇原创文学作品。招聘计划: 大学版:诗歌词赋栏目2名、散文随笔栏目2名、小说故事栏目2名、杂文奇章栏目2名。 中学版:诗歌词赋栏目2名、散文随笔栏目2名、小说故事栏目2名、杂文奇章栏目2名。记者团:记者/采编8名、网刊编辑8名(记者/采编主要是负责选题策划、采编、撰稿等工作,网刊编辑主要负责网刊、电子杂志等制作工作)。 二、应聘事宜 1. 申请时间:2012年3月1日-2012年3月31日 2. 请申请者下载并详细、如实填写《广东校园文学网人员申请表》(见附件)并发送至: gdbianweihui@163.com 3. 请申请者随申请表附寄全身照或半身照相片1张和小一寸相片1张以供存档备用。 4. 试用期一个月,试用合格并任职满6个月后颁发广东校园文学网责任编辑聘书,任职满12个月后颁发广东校园文学网优秀编辑证书。 附件: 广东校园文学网责任编辑申请表 广东校园文学网 2012年2月29日
2月22日,由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办,广东校园文学网、南方日报文体新闻中心、羊城晚报花地、网易读书频道共同协办的“广东高校校园作家杯征文大赛”终评结束。获奖名单随之揭晓,《最后一次“普渡”》、《生活这么刁难》、《鹅背上的夏天》、《行走的村庄》等72篇(首)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另有优秀奖若干。颁奖礼将择期隆重举行。本次征文大赛参赛对象为广东省所有在校的大专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分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诗歌四大类体裁,参赛作品均为未经公开发表的原创作品,题材不限。自2011年5月启动征稿,至12月上旬截止,反响热烈,共收到全省各地市各大专院校的以个人自荐或团体推荐的大量作品,来稿质量普遍较高,令人惊喜。初评委员会由王十月、梁红、郑小琼、阿斐、傒晗、陈慧琼,童雯霞、苏苏等中青年作家、编辑组成,终评委员会由廖红球、孙丽生、廖琪、张建渝、温远辉、杨克、陈志、陈桥生、何穗鸿、朱春花等专家组成,经过公正、严谨、专业的甄选、初评和终评,分别评出四大类别的一、二、三等奖共72篇(首);另有优秀奖若干,以资鼓励。据主办方介绍,作为改革开放、中外汇聚前沿阵地的广东是全国的校园文学大省,各地市大专院校文学风气浓厚,具有文学爱好者群体庞大、文学活动活跃、文学团体众多、文学作品丰富的特点。近年随着互联网蓬勃发展和网络文学影响,校园文学创作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为此,广东省作家协会联合多家主流媒体,设置重奖,首次设立了广东高校校园作家杯征文大赛,正是努力检阅广东文学新人的强大阵容,展示校园文学百花齐放的原创实力。本次征文大赛开我省校园文学史之先河,也是近年省作协“文学进校园”最富诗意的亮点之一。省作协主席、党组书记廖书记和专职副主席张建渝均表示,本次征文活动发掘了一批文学新人,为广东创作队伍培养后备队伍,类似活动要长期延续下去。从来稿情况看,由于“文学进校园”近年逐步深入人心、报社参与支持和广东校园文学网在各所高校积极宣传,各高校文学社团和文学爱好者踊跃参与,个人和集体投稿基本囊括了广东各所著名大学和各地市大专院校,相当多作者参与了两个以上甚至全部四个体裁的写作,同一门类也先后递交若干篇水准相当的作品。为了照顾同学们的热情,评委会不得不将原定11月截止期延后至12月上旬。评委会工作人员对此对此深有体会,每日打开电子邮箱总有密不透风的感觉,来稿的甄别、反馈、整理和汇总,花费大量琐碎功夫,然而相比起同学们写作这些作品耗费的时间和心血,工作人员顿感责任重大,一一细致处理。由八位中青年作家、诗人。编辑组成的初评委员会,更是不辞劳苦,业余时间熬夜审读各门类潮水般的来稿。据评委反映,来稿总体水平较佳,体现了我省高校学子文学爱好者已经普遍具备相当的审美鉴赏能力和一定的提炼原创能力,部分尖子已经基本具备驾驭各种文本和语言技巧的能力,一些作品的老练深沉令人瞠目,其中获奖的小说已经发表在品牌文学月刊《作品》,几篇诗歌和散文也由《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刊载,部分同学还将受邀到报刊实习。评委指出,难能可贵的是在消费主义侵蚀和网络文学渲染的社会氛围中,在实用主义和应试教育的校园环境中,相当多学生依然保留着独立思考、自由书写的原生力量与率真灵性。学子们大多以故乡记忆、少年情愫、校园生活为叙写对象,围绕亲情、友情、家国之情编织主线,以青春明朗和温情四溢为主色调,语言质朴、鲜活、幽默,渗透了天马行空的灵感,传达了感恩祝福的心声,藉此显现着作者的独特个性和人生阅历。当中,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类,不少获奖作品关注当下,触及灵魂,布局轻盈精巧,叙事精准细腻,情节起承转合显得流畅,简繁有致。诗歌和散文类,作者善于从生活琐碎中还原生命整体性,展现有限遭遇中无限想象的可能性,葆存着未被污染的心灵与直觉,抒情时自然生动,清新逼人,议论时善于思辨,释读经典,关照生存。“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广东高校文学的茁壮成长并非一撮而就。广东作协早就在省委宣传部的关心指导下,成立校园文学创作委员会,出台一系列关注扶持校园文学新人的举措。几年来,“文学进校园”系列活动逐步在全省各地市铺开,每年邀请数十位组织名家学者,组织数十场校园讲座,累计听众已达数万人。2009年12月,省作协首次专门面向省内各大专院校网络文学作者开办讲习班,并建立高校文学社团Q群、通讯档案。同年《新世纪文坛》头版开辟“网络风”专栏,每期重点推介本省网络作家和校园新锐作家。2010年升级改造的广东作家网开通“文学风”广东文学论坛,其中一半版面就是“校园文学”子版,笼聚大批校园文学新人发帖交流,随后又创办网刊“《作品》网络版”,校园文学新人担任版主、网编,发表了大批校园文学作品。2011年8月、9月,省作协的广东网络文学院“广东网络文学十年精品回顾”连续举办了四场主题座谈和一场峰会,邀请了大量高校学子出席参与。2010年和2011年,在省委省政府、省委宣传部和省教育厅支持下,省作协更联合南方日报社连续两年举办“诗润南国——小学生诗歌节”,引起巨大社会反响。省作协《少男少女》杂志社多年坚持举办中学生文学讲习班、夏令营,举办各种形式的征文比赛。而本届广东高校校园作家杯征文大赛,得到了省委宣传部和省财厅支持,省作协和协办单位倾力打造,广东作家网特开设“校园文学大赛”专区,《新世纪文坛》也全程宣传。可以说,广东文学界和广东作协在整合体制力量扶持指导校园文学方面,走在了国内前列。政府拨出可观的专项资金,作协将校园文学创作研讨活动纳入重要日常工作范围,长期组织系列活动,致力打造积聚学子人气的文学阵地,并联合省内外重要网站和文学期刊。这些举措在本省乃至全国范围内亮出了“校园文学”这面大旗,为培育文学新人,提升文化软实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理由相信,高校学子的写作,对我省文化提升和教育发展将具有不可或缺的开拓意义,广东文学必将迎来一个新人辈出、多元创作、富含人文的灿烂明天。(梁健辉) 附:一二三等奖名单中篇小说: 一等奖 《最后一次“普渡”》 作者 林培源(暨南大学) 二等奖 《像鸟儿一样飞逝》 作者 董长江(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魂誓·玲珑心》 作者 周乾坤 (中山大学) 《浣纱蝴蝶梦》 作者 陈洁琼 (广东商学院)三等奖 《一纸素颜青春》 作者 高宜宜(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沉沦的八卦图》 作者 林锋 (广州中医药大学)《年轻时代》 作者 文羡丹 (湛江师范学院) 《阵夏》 作者 曾恩惠 (湛江师范学院)《墙里》 作者 黎穗麟 (深圳大学)《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作者 李海富 (广州大学)《毕业》 作者 房超锋 (华南师范大学)《圣庭危机——自由之路》作者 邢永康 (中山大学)《人生若只如初见》 作者 梁灿健(华南农业大学)《清枫浦上孤鹜飞》作者李全忠(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行走在消逝中》 作者 蔡琳敏 (广东商学院)《记忆》 作者 汪伟 (广州中医药大学)《青春火》 作者 翁钦鸿 (肇庆学院) 《考拉的思考》 作者 彭健敏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好好先生》 作者 雷恒 (汕头大学)短篇小说: 一等奖(空缺)二等奖 《生活这么刁难》 作者 陈瑶 (华南农业大学)《晚年》 作者 谢煊 (华南农业大学) 《宴》 作者 周伊寒(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别动我的地》 作者 莫春艳 (广东商学院)三等奖 《时光》 作者 伍音菲 (星海音乐学院)《这么斜》 作者 李俊健 (华南理工大学)《阳光阳光》 作者 魏丽 (中山大学)《反战时代》 作者 梁泳贤 (湛江师范学院)《同床》 作者 洪兰 (嘉应学院)《良心与凉心》 作者 朱倩莹 (广东美术学院)《小女生阿菜》 作者 杨康明 (肇庆学院)《扶桑祭》 作者 张翠丽 (五邑大学)《明灭不定》 作者 谢建烨 (华南农业大学)《锦鲤桃花》 作者 王舜禹(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微博时代的……》 作者 林麟一(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嫦娥奔月》 作者 李泽建(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散文: 一等奖 《鹅背上的夏天》 作者 王光龙 (华南师范大学)二等奖 《浮生六记》 作者 林旭锐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读书杂记》 作者 曹杰 (惠州学院)《我与父亲》 作者 苏丹杨 (华南师范大学)三等奖 《予己书》 作者 李斯 (嘉应学院)《佛、母亲及其他》 作者 宗雅婷(华南农业大学)《做一剂清流》 作者 黄晓敏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故乡》 作者 陈柳燕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来了》作者 梁丽清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向阳》 作者 彭彤彤 (中山大学)《妈妈》 作者 杨倩瑜 (韶关学院)《遇上疯子的日子》 作者 洪春明(湛江师范学院)《一个人》 作者 白国颖 (肇庆学院)《保安》 作者 郑丹倩 (广东商学院)《清明酒香何处》 作者 傅青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永不落幕》 作者 顾若萌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七的罗曼蒂克》 作者 胡伟光 (华南农业大学)《怕》 作者 陈洁琼 (广东商学院)诗歌:一等奖 《行走的村庄》作者:黄宇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二等奖 《海边种玉米的日子》作者:唐汝光 (广东商学院) 《易经组诗》作者:林美强 (暨南大学)《组诗:一支临摹光阴的笔》作者:黄展锋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三等奖 《乡愁》作者:朱金龙 (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断章》作者:张文胜 (广州医学院)《听鸟》作者:韦树正 (广东金融学院)《复活节岛上的巨石如是说》作者:张剑泳 (惠州学院) 《走廊已足够长》作者:罗梓鸿 (惠州学院)《双鱼座男生的漫漫夜》作者:柴彥超 (广东商学院)《尔后·湛蓝》作者:陈秋影 (广州中医药大学)《两季书》作者:涂燕娜 (广东商学院)《绕过东门就是》作者:林增盛 (广东商学院)《无法返回的家园》作者:周华襄 (广东培正学院)《失语症》作者:李思琪 (华南农业大学)《听我说一段旧时光的谎》作者:饶炯 (华南农业大学)《象牙塔之夜》作者:颜慈娟 (嘉应学院)《行者》作者:廖琳 (广东工业大学)《我的蜡烛》作者:吴佳旋 (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校园文学网90后诗人严诗喆的诗歌新著《生命之过客》最近由九州出版社出版,其首发式暨研讨会已于近日在佛山市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叶延滨、中国诗歌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祁人、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温远辉等诗人出席。 严诗喆现是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校园文学网特约作家、中国人民大学大二学生。《生命之过客》是严诗喆出版的第4部文学专著。诗集分“青春的摇滚”、“遥远的地平线”和“域外行吟”三辑。立足校园,选材丰富,诗题广阔而开放,传统诗学与现代视野相融合,是该诗集的亮点和特色。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袁济喜教授为其作序。
广州市作家协会青年分会宣告诞生——广州青年文学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 2012年2月19日,广州市作家协会青年分会筹备成立大会在广东金融学院举行。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袁建华、副主席谢友义等领导以及来自市内外的首批60多名会员出席。大会审议通过了《广州市作家协会青年分会章程》,选举产生了广州市作家协会青年分会第一届理事会。广东校园文学网总编辑汤炎忠当选为主席,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许仕龙当选为常务副主席,广东金融学院副教授兼团委副书记陈超、广东校园文学《碧草》主编钟伟强、中国诗人协会理事方美阳当选为副主席,谢素军、江秀昌、刘觉、王绍熹、黄宇、许德熙、蓝金涌、蔡蕴维、黄志波、黄越等当选为理事。这是广东第一个地级市作家协会青年分会,是广州青年文学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将为繁荣青年文学创作,助推文化强市和幸福广州发挥青年积极作用。 会议的最后,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袁建华进行了一番动情的讲话,他既对青年分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也对青年分会寄予了殷切的期望。他说:近年来,申请加入广州市作家协会的会员中青年作家的比重逐年递增,广州市作家协会的领导对青年作家这一股新生的文学力量给予了高度重视,并连续三年举办青年作家培训班,邀请省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进行授课,此举还受到了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作家协会的赞许并将在省内其他地区作协进行推广。他鼓励青年作家今后多参加此类培训,在交流和学习中提高创作水平。此外,他还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和青年时期的创作经历,讲述了自己跟文学之间的故事,勉励青年作家要多写出有价值、有影响力的好作品。 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谢友义也表达了自己对青年分会的深切期望。他指出,青年分会的成立意味着对广州青年文学传承与发展的担当,是一种历史的责任,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前途宽广。并对青年分会今后工作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加强宣传,完善一支具有广州特色、广州品牌、广州效应的青年文学队伍;二是完善机构,包括机构的完善和活动的开展等;三是努力创作,积极扶持,争取在数年内培养出若干有影响力的青年作家。最后,他勉励道:有青年,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未来!广州从来不缺人才,广州文学的未来属于青年一代!在场的所有会员无不深受鼓舞!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袁建华讲话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谢友义讲话主席团成员和广州作协领导合影,从左至右:方美阳、许仕龙、陈超、谢友义、袁建华、汤炎忠、钟伟强首批部分会员合影 广州市作家协会青年分会第一届理事会名单主席:汤炎忠: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广东校园文学网总编辑,原广东高校文学联合会主席常务副主席:许仕龙: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州青年摄影十杰副主席:陈 超: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广东金融学院副教授、团委副书记,文学硕士钟伟强:国家中级作家、广东作协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委员、广东校园文学《碧草》主编方美阳: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人协会理事,广东校园文学网大学版诗歌栏目主编秘书长:方美阳(兼)副秘书长: 黄 宇: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许德熙: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广州青年文学公社理事理事:谢素军: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供职于共青团广州市委办公室江秀昌:广东校园文学网大学版主编,广东省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研究会执行主编蓝金涌: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山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党支部书记蔡蕴维: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广州市番禺区基本建设投资管理办公室科员刘 觉: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广东肇庆工商学院90后青春作家王绍熹: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广东海洋大学90后青春作家黄志波: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广东校园文学网记者团副团长黄 越: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大学生新闻中心记者站站长 【成立背景】广州,是广东省省会城市,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诗文荟萃。文化源远流长,孕育了无数文人志士,留下了众多不朽篇章,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文风劲吹,沧桑巨变。我们已进入一个新的伟大时代。这给文学创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和取之不尽的生活资源。特别进入新世纪以来,广州青年深入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立足本土,广纳贤才,潜心创作,写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品,逐渐形成了一个颇具影响力的文学创作群体。随着时代观念的转变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一些文友还利用互联网广阔的天地发表作品,新一代文学新人正在拙壮成长。然而这些年来,我市青年文学创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作者大多各自为营,相互之间沟通很少,缺乏统一领导,形成不了合力,不利于我市青年文学事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时代需要我们构建一个供广大青年创作者交流并进一步整合青年文学资源的平台,规范文学创作,加强文学队伍建设,更好地服务和推进我市青年文学事业又快又好发展,于是成立青年作家团体就成为许多有识之士的共同心愿和我市青年文学发展的历史必然。【筹备概况】在广州市作家协会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许仕龙,以及中国诗人协会理事方美阳、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王绍熹、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刘觉、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黄宇、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许德熙等大批广州文学热血青年,于2011年9月开始筹备青年分会,起草章程(草案)和可行性报告等文件,并先后与广州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金融学院等多所高校文学社团开展诗歌朗诵、创作经验交流等联谊活动,初步在高校青年群体中取得良好的示范效果。后在广东校园文学网总编辑汤炎忠、广东金融学院副教授兼团委副书记陈超、广东作协校园文学创作委员会指导老师钟伟强等参与和努力下,各项筹备工作更是进展顺利、稳步发展,直至召开筹备成立大会。在这,除要特别感谢广州市作家协会以及张欣主席、袁建华副主席、谢友义副主席以及李科烈、张梅、罗铭恩、施大鑫、顾偕、谢仲馀、谢连波、鲍玉学、沈平等副主席外,还要感谢为筹备工作付出一定努力的谢素军、江秀昌、朱守银、蓝金涌、许小东、蔡蕴维、朱金龙、张文胜、黄越、黄幼君、黄志波、江永强、李衔夏、杨嘉怡、邓旭沛、侯晓云、何荣华、谭凤宜、陈钊荣、刘敏聪等文友,以及所有关心和支持青年分会筹备成立工作的各界朋友。【奋斗目标】今后,青年分会将在广州市作家协会的指导下,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组织文学大赛、采风、创作、评论、培训、奖评、出版等系列活动,积极发掘、扶持、培养、推介文学新人和青年作家,为广州作协乃至广东作协、中国作协不断输送贡献优秀的新生文学力量。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创办文学刊物和官方网站,为会员及青年文学爱好者发表作品和交流提升提供平台。总之,青年分会是我们广大青年文学爱好者最温暖的家园。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要精诚合作、团结一致,坚持文学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建设服务的方向,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用我们手中的笔,描绘多彩人生,创作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努力为繁荣我市文学创作、建设文化强市和幸福广州作出应有的贡献!
广州市作家协会青年分会宣告诞生——广州青年文学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 2012年2月19日,广州市作家协会青年分会筹备成立大会在广东金融学院举行。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袁建华、副主席谢友义等领导以及来自市内外的首批60多名会员出席。大会审议通过了《广州市作家协会青年分会章程》,选举产生了广州市作家协会青年分会第一届理事会。广东校园文学网总编辑汤炎忠当选为主席,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许仕龙当选为常务副主席,广东金融学院副教授兼团委副书记陈超、广东校园文学《碧草》主编钟伟强、中国诗人协会理事方美阳当选为副主席,谢素军、江秀昌、刘觉、王绍熹、黄宇、许德熙、蓝金涌、蔡蕴维、黄志波、黄越等当选为理事。这是广东第一个地级市作家协会青年分会,是广州青年文学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将为繁荣青年文学创作,助推文化强市和幸福广州发挥青年积极作用。 会议的最后,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袁建华进行了一番动情的讲话,他既对青年分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也对青年分会寄予了殷切的期望。他说:近年来,申请加入广州市作家协会的会员中青年作家的比重逐年递增,广州市作家协会的领导对青年作家这一股新生的文学力量给予了高度重视,并连续三年举办青年作家培训班,邀请省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进行授课,此举还受到了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作家协会的赞许并将在省内其他地区作协进行推广。他鼓励青年作家今后多参加此类培训,在交流和学习中提高创作水平。此外,他还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和青年时期的创作经历,讲述了自己跟文学之间的故事,勉励青年作家要多写出有价值、有影响力的好作品。 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谢友义也表达了自己对青年分会的深切期望。他指出,青年分会的成立意味着对广州青年文学传承与发展的担当,是一种历史的责任,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前途宽广。并对青年分会今后工作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加强宣传,完善一支具有广州特色、广州品牌、广州效应的青年文学队伍;二是完善机构,包括机构的完善和活动的开展等;三是努力创作,积极扶持,争取在数年内培养出若干有影响力的青年作家。最后,他勉励道:有青年,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未来!广州从来不缺人才,广州文学的未来属于青年一代!在场的所有会员无不深受鼓舞! 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袁建华讲话 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谢友义讲话 主席团成员和广州作协领导合影,从左至右:方美阳、许仕龙、陈超、谢友义、袁建华、汤炎忠、钟伟强 首批部分会员合影 广州市作家协会青年分会第一届理事会名单主席:汤炎忠: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广东校园文学网总编辑,原广东高校文学联合会主席常务副主席:许仕龙: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州青年摄影十杰副主席:陈 超: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广东金融学院副教授、团委副书记,文学硕士钟伟强:国家中级作家、广东作协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委员、广东校园文学《碧草》主编方美阳: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人协会理事,广东校园文学网大学版诗歌栏目主编秘书长:方美阳(兼)副秘书长: 黄 宇: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许德熙: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广州青年文学公社理事理事:谢素军: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供职于共青团广州市委办公室江秀昌:广东校园文学网大学版主编,广东省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研究会执行主编蓝金涌: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山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党支部书记蔡蕴维: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广州市番禺区基本建设投资管理办公室科员刘 觉: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广东肇庆工商学院90后青春作家王绍熹: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广东海洋大学90后青春作家黄志波: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广东校园文学网记者团副团长黄 越: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大学生新闻中心记者站站长 【成立背景】广州,是广东省省会城市,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诗文荟萃。文化源远流长,孕育了无数文人志士,留下了众多不朽篇章,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文风劲吹,沧桑巨变。我们已进入一个新的伟大时代。这给文学创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和取之不尽的生活资源。特别进入新世纪以来,广州青年深入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立足本土,广纳贤才,潜心创作,写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品,逐渐形成了一个颇具影响力的文学创作群体。随着时代观念的转变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一些文友还利用互联网广阔的天地发表作品,新一代文学新人正在拙壮成长。然而这些年来,我市青年文学创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作者大多各自为营,相互之间沟通很少,缺乏统一领导,形成不了合力,不利于我市青年文学事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时代需要我们构建一个供广大青年创作者交流并进一步整合青年文学资源的平台,规范文学创作,加强文学队伍建设,更好地服务和推进我市青年文学事业又快又好发展,于是成立青年作家团体就成为许多有识之士的共同心愿和我市青年文学发展的历史必然。【筹备概况】在广州市作家协会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许仕龙,以及中国诗人协会理事方美阳、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王绍熹、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刘觉、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黄宇、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许德熙等大批广州文学热血青年,于2011年9月开始筹备青年分会,起草章程(草案)和可行性报告等文件,并先后与广州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金融学院等多所高校文学社团开展诗歌朗诵、创作经验交流等联谊活动,初步在高校青年群体中取得良好的示范效果。后在广东校园文学网总编辑汤炎忠、广东金融学院副教授兼团委副书记陈超、广东作协校园文学创作委员会指导老师钟伟强等参与和努力下,各项筹备工作更是进展顺利、稳步发展,直至召开筹备成立大会。在这,除要特别感谢广州市作家协会以及张欣主席、袁建华副主席、谢友义副主席以及李科烈、张梅、罗铭恩、施大鑫、顾偕、谢仲馀、谢连波、鲍玉学、沈平等副主席外,还要感谢为筹备工作付出一定努力的谢素军、江秀昌、朱守银、蓝金涌、许小东、蔡蕴维、朱金龙、张文胜、黄越、黄幼君、黄志波、江永强、李衔夏、杨嘉怡、邓旭沛、侯晓云、何荣华、谭凤宜、陈钊荣、刘敏聪等文友,以及所有关心和支持青年分会筹备成立工作的各界朋友。【奋斗目标】今后,青年分会将在广州市作家协会的指导下,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组织文学大赛、采风、创作、评论、培训、奖评、出版等系列活动,积极发掘、扶持、培养、推介文学新人和青年作家,为广州作协乃至广东作协、中国作协不断输送贡献优秀的新生文学力量。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创办文学刊物和官方网站,为会员及青年文学爱好者发表作品和交流提升提供平台。总之,青年分会是我们广大青年文学爱好者最温暖的家园。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要精诚合作、团结一致,坚持文学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建设服务的方向,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用我们手中的笔,描绘多彩人生,创作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努力为繁荣我市文学创作、建设文化强市和幸福广州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