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师范学院调研实践队一行人护送小朋友们回家顺道拜访孩子家长,调研下关于仙群岛的问题。我们实践队队员跟着孩子的脚步一直沿着公路走去,公路两旁都是高大漂亮如同别墅一样的房子,我在想会不会这里的人们生活都很富足。然而,当我们去到陈明成家里时,我们惊呆了,客厅到处摆放着东西,叔叔阿姨在一旁蹲着杀鹅,她们的脸上身上到处都溅满了血,她们操着一口浓重的雷州话,我一句也没有办法听懂,但是看着这破烂乱脏的屋子,从会说雷州话的水玲身上,我得知叔叔阿姨告知我们说:她们的生活过得很辛苦,到从来没有想要放弃,只希望孩子能健康平安快乐成长!早日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调研组的成员开始了我们的第一天外出调研。我们成功走访和问卷了五户人家。他们皆积极配合我们的各项工作,于行动和精神上给予我们莫大的支持和信任,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他们的淳朴和善良。因为善良和信任,爱在延续……感谢他们给我们上了最有意义、完美的一课!让我欣慰的是,我意外非常勤劳的学生。她叫柯慧琳,一个将要上八年级的小女孩,我问她怎么没来学校上课,她说因为她没有被老师选择,期间我们交流了好多好多。我们之间相处不过一两个小时,然后她却真的想把我当成好朋友,我好想每天可以见到她,可惜当我问她来不来学校上课时,她却很遗憾的跟我说,她家里有一个小卖部,她要去守店。是的,一个15岁的小女孩,一个那么善良可爱的小女孩,一个那么懂事孝顺的小女孩。但愿她也好好利用时间,争取考上好高中。 撰文/梦之航调研实践队 摄影/陈强
7月12日,由岭南师范学院物理学院梦之航调研实践队队长带队的调研活动全面开启,其调研的相关内容是湛江市遂溪县江洪镇仙裙岛旅游发展的状况。仙裙岛(原名仙群岛)位于遂溪县西南部,南北走向,环岛沙滩约4公里长,宛如仙女飘逸的裙带,故而得名。其与江洪港相依相靠,融为一体。每天都有大量的游客到这里观赏、游玩,旅游业相当发达。下图为梦之航调研实践队队员们请求居民们填调查问卷: 据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居民都认为仙裙岛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发展是十分有益的。另外,据队员们与遂溪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的副主任罗东磊的谈话悉,仙裙岛在江洪镇没有人居住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历史相当悠久;这里曾经发生过很大的台风,但江洪港以宽大的怀抱包容了一切,使得仙裙岛以及大量的渔船免受破损,因而江洪港是名副其实的避风港。仙裙岛风景优美,因而旅游业的发展是其一大特色。政府也努力地为该地的旅游业的发展做宣传,如:微信宣传,制作微电影进行宣传等。其中微电影《恋海》的制作旨在管规与宣传。其还指出,香港导演林聪曾在此地拍过电影。除了宣传,政府加强了对仙裙岛的管理,如周围的环境保护,流沙治理等。罗东磊主任还透露,一本书名暂定为你《江洪港,北部湾那片蓝色的海湾》将在明年春季出版,这部作品主要介绍江洪港的历史沿革、地域文化、古迹芳踪、风云人物,相信这对仙裙带的发展也是相当有帮助的。另外,也希望岭南师范学院物理学院梦之航调研实践队的调研活动对仙裙岛的发展也有所帮助。 岭南师范学院物理学院梦之航调研实践队 撰文/彭培环 摄影/彭培环
一个年老,勤劳,善良,纯朴的农民李大叔在一亩农田里度过自己的春夏秋冬,一生颠颠簸簸,最后也还是在农田里度过自己的下半生,没有别人可以依靠,只为自己过个温饱日子在农田里不断起起落落地耕作,到年老的时候也只能依靠自己。 现在很多人生活在大城市或者生活在小农村,很多事没经历过,所以人们都不太懂。大多数人们就像个井底之蛙,很多事没见过甚至都没经历过,总是以为自己现在看到的就是全部。殊不知,在某些贫穷的山村里还有人为了温饱,不顾烈日的暴晒,只希望一年有所收成才可以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并没有说要期待得到多大的享受,只是为了活着罢了。李大叔就是中国千万贫穷农民中的一员,黝黑的脸庞,健壮的手臂,布满茧的手掌,脸上总带着一种坚毅的表情。和我们初见的时候,李大叔始终保持一种纯朴的表情,不急不躁,说话都透着一股简单的豁达之气。 李大叔从自己还是熊孩子的时候,就开始踏足这亩农田,度过了一个算是挺欢乐的童年。小时候,由于父母要到农田里工作,而自己还年幼,他们不放心李大叔一个人在家,就把他一起带到农田里。李大叔自从来到了这个农田里,就在这亩不足700平方米的农田度过了自己平凡的一生。据他介绍,小时候长大了点就开始帮助父母干农活,七八岁的时候就跟着爸爸到农田里插秧,喷虫,收割稻禾和晒稻谷,反反复复,基本所有时间都在农田里。如果收割完了稻谷,就会种些四季豆,期待来年收成赚点猪肉钱填饱肚子。所以,对李大叔来说,他的童年就是待在农田里不断地踏着湿湿的泥土,受着各种蚊虫的叮咬。 后来,李大叔结婚生子了,由于没有受过多少教育,所以长大后也只能在农村里继续生活,也只能靠着那一亩农田养家活口。虽然很辛苦,但是李大叔舍不得让小孩子受苦,所以很多农活他都自己一个扛着,和他的妻子两个人养活一家人 。偶尔,还出去打点散工,赚点家用补贴,就这样辛苦地养大了两个孩子,并且两孩子都能在市里找到了工作。可是,就算这样,李大叔也并没有过上所谓能够好好享受的日子,还是只能在农田里度过自己的余生。 再后来,可以看到,随着凄美的夕阳西下,霞光冷漠地倾斜在农田里,可以感受到一种凄美的悲凉。而李大叔,在夕阳的余晖里,牵着老牛,一步步缓慢地踏上回家的归途,步伐很慢很慢……-
“一九九二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董文华的首本名曲相信已经传遍神州,但对于许多90后的一代而言,***主席究竟写下怎样的”诗篇”我们很难”拜读”但是在这次三下乡中我对对于许多社会现实有了更多的理解,而印象最深的不过于是邓家村的变迁。我相信,邓家村是改革开放以来千万个村庄中的一个缩影。而与我漫谈的正是邓伯伯,且听他娓娓道来。邓伯伯已经是一个年近古稀的老人,但是他回忆起来改革开放带给邓家村的变化之时依然是激动不已。与其他中国的普通村庄一样,邓家村的只要经济收入是务农。而***主席在上世纪的80年代提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许多家庭燃起了生产的热情。于邓家村而言,这个契机是整个村庄焕然一新。邓伯伯坦然道:”这是令他激动一辈子的事情,是无论如何也忘记不了的了。”这是首个也是第一个令这个老人激动不已的转折点。接着邓伯伯的眼光黯淡下来:”可是呢,儿子们大了,出去打工,现在在东莞,深圳,一年才回来一次……”的确,到了后来,广东成为改革开放的“实验田”,在珠三角的制造业兴起之时,吸引了无数的工作人员,当然邓家村也体现了这一变迁。年轻人们都出去工作了,村里只剩了老人与孩童,此刻,我一下子就读懂了邓伯伯眼中的黯然之意。年轻人都出去工作,会怎样影响百年历史的邓家村呢?深思之下,我觉得必然会有利亦有弊。诚然,年轻人外出务工赚钱,可以帮助村庄建设,使大家早日脱贫致富。如果,没有外出的人们带回来的血汗钱和见闻,邓家村不可能在十几年间发展迅猛。尤其是他们在外地的见闻对于促进当地的民智,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只有老人和儿童留守村庄,其引发起了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独居老人,留守儿童,还有特色的农业式微等等令人唏嘘,我们在支教的过程中,因为接触了许多的小朋友,他们小小的脸上让我看到留守儿童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他们会早熟,甚至世故,这样使我们和他们玩耍时可以肆意尽情,但更多的是惋惜。如邓伯伯而言,父母常年在外,老人们终日务农,小孩们被电视“教育”了。不好的影视作品就留给他们许多不好的影响了。如何面对村庄变迁而带来的社会问题,我想是邓伯伯的忧思,也是我们所有社会全员必须好好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