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网开通深圳大学流风诗社分站 (本网讯)1月12日,广东校园文学网正式开通深圳大学流风诗社分站,站长为朱增光。欢迎文友们访问交流! 分站网址:http://www.gdwenxue.com/liufeng 社团风采: 流风诗社流诗骚之神韵发青春之采风 流风诗社是深圳大学唯一一个校级诗歌社团,成立于2009年。流风者,风流也,诗流荔园,蔚然成风。杨叔子院士(中华诗词协会名誉会长)为诗社名誉顾问,章必功(深圳大学校长,深圳诗词协会会长)为诗社总顾问,潘海东(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深圳诗词协会副会长),钱超英(诗人,诗歌评论家),黄永健(中国散文诗协会副会长)为诗社指导老师,诗社拥有会员120人,目前设有编辑部,组织部,宣传部,外联部四部门,实行社长负责制。流风诗社致力于传播诗歌文化,繁荣校园诗歌,引领大学生读诗,写诗的浪潮,同时也致力于塑造校园人文氛围,力促高校间诗歌社团的交流,流风诗社坚持“兼容并包”的诗词风格,秉承开放,先锋的价值取向,是大学校园里一个淡泊,宁静的所在,这里可以展示才华,安放诗歌,我们是诗歌爱好者的代言人,以诗会友,你唱我答,携诗带韵,共筑佳话,流风诗社永远以开放悦纳之姿,欢迎广大诗友切磋唱和,愿与大家一起激扬诗韵,流风千里。
2010-01-12 10:42:56
作者:新闻要闻
-
0
-
9588
-
截止2010年1月10日00:00,来自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数学教育专业2007级的李惠敏文友在广东校园文学网大学版发表原创文学作品数量达到127篇。根据《广东校园文学网作者奖励若干措施》、《广东校园文学网作者奖励补充措施》、《广东校园文学网关于“特约校园作家”事宜的奖励措施》、《广东校园文学网关于“校园文学新星”事宜的奖励措施》精神并结合实际情况,经广东校园文学网编委会研究决定,聘任李惠敏文友为广东校园文学网“特约校园作家”,同时授予2010年1月“校园文学新星”称号。特此通告表彰! 广东校园文学网编委会 二零一零年一月十二日 李惠敏简介:李惠敏,女,笔名“花间集”,广东惠州人,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数学教育专业2007级文友。2007年11月进入学院新闻中心(采编部)工作,在采编部担任部长并兼校报编辑组组长。期间由于有上进心、能吃苦耐劳、工作成绩良好,被评为2008—2009年度优秀编辑工作者、优秀学生记者,并于2009年1月被学校党委办公室主任推荐到河源日报社实习,先后在《河源日报》发表了19篇文章。曾参加学院2008—2009年度新闻作品比赛,作品《“在风暴中成长的我”——吴惠权博士莅临我校举行报告会》,被评为一等奖。在2008年河源职业技术学院记者节活动中,新闻作品“我校两项省级教改课题顺利通过验收”,被评为优秀奖。2009年9月注册成为广东校园文学网成员,至今已发表100多篇文章,其中有3篇为编辑推荐文章。现为广东校园文学网大学版诗歌词赋栏目责任编辑。2009年度在《河源日报》发表的部分作品:2009-02-04 《冬泳爱好者畅游新丰江》2009-2-7 《本学期起取消义务教育借读费》2009-2-10 《认真履行职能共迎“世客会”》2009-02-09 《开学在即先淘书》2009-02-12 《河源取消借读费新政策受到社会欢迎》2009-02-02 《声声问候殷殷祝福——市领导开展春节慰问活动》个人感言:曾几何时?余厌攻习史书,惟钟爱唐宋诗词,“白马金羁学写诗,如烟往事赋心思。俗尘净洗随流水,发奋倾情诵古诗。”叙入此诗,以表余心醉入花间终不悔。 李惠敏个人文集: http://www.gdwenxue.com/ShowUser.asp?UserID=1793 李惠敏风采: 校园游 与河源日报数名记者采风 学院记者团合影 记者节晚会
2010-01-12 10:23:38
作者:新闻要闻
-
0
-
9587
-
截止2010年1月8日12:00,来自广东惠州学院中文系2008级的徐威文友在广东校园文学网大学版发表原创文学作品数量达到22篇。根据《广东校园文学网作者奖励若干措施》、《广东校园文学网作者奖励补充措施》、《广东校园文学网关于“特约校园作家”事宜的奖励措施》、《广东校园文学网关于“校园文学新星”事宜的奖励措施》精神并结合实际情况,经广东校园文学网编委会研究决定,聘任徐威文友为广东校园文学网“特约校园作家”,同时授予2010年1月“校园文学新星”称号。特此通告表彰! 广东校园文学网编委会 二零一零年一月八日 徐威简介: 徐威,男,江西赣州人,高中毕业于连平中学,现就读于广东惠州学院中文系,惠州小小说学会会员,广东小小说作家联谊会成员,曾受聘为中华文学复兴网总版主、副总编辑,现担任系惠州学院风辰诗社主编、中华文学复兴网驻站作家。热爱阅读和写作,喜欢思考,文字常在午夜萌动。 所获奖项:2009.4.《古城墙》获惠州市今日惠州网和《新生报》举办的“跃阳杯”征文比赛三等奖。2009.4《断章》获惠州市今日惠州网和《新生报》举办的“跃阳杯”征文比赛优秀奖。2009.5《青春之歌——写在“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即将来临之际》获得了获惠州学院“新时代·新青年”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诗歌创作大赛二等奖。2009.6《青春之歌——写在“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即将来临之际》获得了获广东省“新时代·新青年”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诗歌创作大赛二等奖。 2009.12《午夜萌动》(组诗)入围第二届广东校园文学大赛·诗歌。2010.1因写作特长获首届“六如轩”励志基金一等奖。 近来发表的作品有: 一:小小说类小小说《空红包》(《桂林晚报》2009.9.4)小小说《绝招》(《羊城晚报》2009.10.19)小小说《我是一只猫》(《羊城晚报》2009-11-2)小小说《我是一只猫》(《惠州文艺》第二期)小小说《绝招》被《青年文摘》(彩版)12月上半月刊转载小小说《绝招》被《小小说选刊》2009年第24期转载 二:诗歌类 诗歌三首《青春之歌》、《折叠》、《位移》,《徐威的诗歌学习心得》发《东江学子报》(2009.4)诗歌三首《我要一把剔骨刀》、《夜行者》、《变数年华》发《文缘报》(2009.6)诗歌两首《囚》、《下树的苹果》发《星辰》(2009.7)诗歌《心若空城》、《暗伤》、《凌晨两点》、《下着大雨的中午和你在一起》、《理想的陷阱》、《北方》、《从消逝中抵达》、《生路》发《风辰诗刊》第二期 三:入选类 2009.7,小小说《绝招》、《雷击》、《部长的样子》入选《近三十年广东小小说精选》一书。2009.7参加惠州市政府《楷模》一书的编辑工作,参与了采访写稿工作。另外,本人的报告文学《从医三十载,悠悠赤子心》入选该书。诗歌《青春之歌——写在“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即将来临之际》入选《红诗三百首》一书。小小说评论六篇(《沉重的历史回顾——读》、《故事性和对比手法——读》、《假冒伪劣——读》、《生命的突破——读》、《戏剧下的现实——读》、《一篇小小说,两个大问题——读》,被收入《申平动物小小说名篇赏析》一书。 徐威个人文集: http://www.gdwenxue.com/ShowUser.asp?UserID=1728 徐威风采: 徐威 到广州参加首届广东小小说作家联谊会。图为与广东文学院院长熊育群老师的合影 与深圳青年作家金帆 与青年评论家、第四届金麻雀奖评委,郑州小小说学会副会长、惠州小小说学会副会长、广东小小说联谊会会长 雪弟老师 在东莞参加莞惠深地区小小说作家桥头创作会 与惠州评论学会会长、散文学会副会长、诗歌学会副会长,风辰诗社指导老师杨凯毅、风辰诗社第一任社长柯琦合影 采访惠州市惠阳区人民医院党支部书记、院长陈浩 游红海湾 惠州大亚湾·海边漫步
2010-01-08 16:59:52
作者:新闻要闻
-
0
-
9583
-
截止2010年1月8日12:00,来自广东惠州学院中文系2008级的徐威文友在广东校园文学网大学版发表原创文学作品数量达到22篇。根据《广东校园文学网作者奖励若干措施》、《广东校园文学网作者奖励补充措施》、《广东校园文学网关于“特约校园作家”事宜的奖励措施》、《广东校园文学网关于“校园文学新星”事宜的奖励措施》精神并结合实际情况,经广东校园文学网编委会研究决定,聘任徐威文友为广东校园文学网“特约校园作家”,同时授予2010年1月“校园文学新星”称号。特此通告表彰! 广东校园文学网编委会 二零一零年一月八日 徐威简介: 徐威,男,江西赣州人,高中毕业于连平中学,现就读于广东惠州学院中文系,惠州小小说学会会员,广东小小说作家联谊会成员,曾受聘为中华文学复兴网总版主、副总编辑,现担任系惠州学院风辰诗社主编、中华文学复兴网驻站作家。热爱阅读和写作,喜欢思考,文字常在午夜萌动。 所获奖项:2009.4.《古城墙》获惠州市今日惠州网和《新生报》举办的“跃阳杯”征文比赛三等奖。2009.4《断章》获惠州市今日惠州网和《新生报》举办的“跃阳杯”征文比赛优秀奖。2009.5《青春之歌——写在“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即将来临之际》获得了获惠州学院“新时代·新青年”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诗歌创作大赛二等奖。2009.6《青春之歌——写在“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即将来临之际》获得了获广东省“新时代·新青年”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诗歌创作大赛二等奖。 2009.12《午夜萌动》(组诗)入围第二届广东校园文学大赛·诗歌。2010.1因写作特长获首届“六如轩”励志基金一等奖。 近来发表的作品有: 一:小小说类小小说《空红包》(《桂林晚报》2009.9.4)小小说《绝招》(《羊城晚报》2009.10.19)小小说《我是一只猫》(《羊城晚报》2009-11-2)小小说《我是一只猫》(《惠州文艺》第二期)小小说《绝招》被《青年文摘》(彩版)12月上半月刊转载小小说《绝招》被《小小说选刊》2009年第24期转载 二:诗歌类 诗歌三首《青春之歌》、《折叠》、《位移》,《徐威的诗歌学习心得》发《东江学子报》(2009.4)诗歌三首《我要一把剔骨刀》、《夜行者》、《变数年华》发《文缘报》(2009.6)诗歌两首《囚》、《下树的苹果》发《星辰》(2009.7)诗歌《心若空城》、《暗伤》、《凌晨两点》、《下着大雨的中午和你在一起》、《理想的陷阱》、《北方》、《从消逝中抵达》、《生路》发《风辰诗刊》第二期 三:入选类 2009.7,小小说《绝招》、《雷击》、《部长的样子》入选《近三十年广东小小说精选》一书。2009.7参加惠州市政府《楷模》一书的编辑工作,参与了采访写稿工作。另外,本人的报告文学《从医三十载,悠悠赤子心》入选该书。诗歌《青春之歌——写在“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即将来临之际》入选《红诗三百首》一书。小小说评论六篇(《沉重的历史回顾——读》、《故事性和对比手法——读》、《假冒伪劣——读》、《生命的突破——读》、《戏剧下的现实——读》、《一篇小小说,两个大问题——读》,被收入《申平动物小小说名篇赏析》一书。 徐威个人文集: http://www.gdwenxue.com/ShowUser.asp?UserID=1728 徐威风采:徐威到广州参加首届广东小小说作家联谊会。图为与广东文学院院长熊育群老师的合影与深圳青年作家金帆与青年评论家、第四届金麻雀奖评委,郑州小小说学会副会长、惠州小小说学会副会长、广东小小说联谊会会长 雪弟老师在东莞参加莞惠深地区小小说作家桥头创作会与惠州评论学会会长、散文学会副会长、诗歌学会副会长,风辰诗社指导老师杨凯毅、风辰诗社第一任社长柯琦合影 采访惠州市惠阳区人民医院党支部书记、院长陈浩 游红海湾 惠州大亚湾·海边漫步
2010-01-08 16:43:22
作者:新闻要闻
-
0
-
9575
-
国内主流媒体纷纷报道广东校园文学网优秀会员沈灼灼事迹 ——报道中多次高度评价了广东校园文学网及其为校园文学发展所作的努力 (广东校园文学网讯)1月7日,广东省委机关报、著名媒体南方日报专题报道了刚获得由广东校园文学网编委会授予“校园文学突出贡献大奖”称号的广东省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中山市第一中学学生沈灼灼文友的事迹。 随后短短半天内,已经有人民网(人民日报社主办)、中国新闻网(中国新闻社主办)、新民网(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主办)、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社主办)、南方网(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东南网(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凤凰网(全球排名前三位的传统媒体门户网站)、腾讯网(著名门户网站)、搜狐网(著名门户网站)等(排名不分先后)数十家主流媒体及包括中国教育新闻网、天涯社区、中华语文网、中国江西新闻网、 三农在线、中安在线、福建新闻网、湖南教育在线等在内的近百家知名网站(排名不分先后)转载报道。 据悉,“校园文学突出贡献大奖”是广东校园文学网编委会面向全国在校大中学生,为在校园文学方面取得了重大成绩、堪称校园文学爱好者的杰出代表、起到了良好的标杠示范作用、为校园文学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的文友授予的最高荣誉称号。截止目前,仅有佛山市第一中学学生严诗喆和中山市第一中学学生沈灼灼两位文友获此殊荣。 主流媒体报道网址选登 (排名不分先后)人民网 http://edu.people.com.cn/GB/116076/10722800.html中国新闻网 http://www.chinanews.com.cn/edu/edu-fmxt/news/2010/01-07/2058621.shtml新民网 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10/01/07/3280143.html中国经济网 http://edu.ce.cn/young/teach/201001/07/t20100107_20758567.shtml南方网 http://edu.southcn.com/e/2010-01/07/content_7895283.htm东南网 http://www.fjsen.com/m/2010-01/07/content_2608833.htm凤凰网 http://edu.ifeng.com/news/201001/0107_6978_1501605.shtml腾讯网 http://cd.qq.com/a/20100107/002291.htm搜狐网 http://news.sohu.com/20100107/n269424968.shtml 相关链接广东校园文学网关于授予沈灼灼“校园文学突出贡献大奖”的公告/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2310 南方日报报道原文 17岁女生已发表30万字作品父母欣喜未揠苗助长 2010年01月07日09:34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陈雪芬 少年作家沈灼灼与其父母合影。资料图片 少年作家的成长秘方□17岁女生已发表30万字作品,成为省作协最年轻会员□在妈妈眼中她只是普通女孩,并不希望她成名人最近,中山市一中的高三女生沈灼灼双喜临门:成为了最年轻的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又被广东校园文学网编委会授予“校园文学突出贡献大奖”。好消息传来,媒体纷纷不约而同向校方和家长发出采访邀请,而17岁的灼灼却拒绝所有媒体采访。“她很平常,同学中比她优秀的多的是。她也希望不受外界干扰,全心全意冲刺高考。”昨日,本报记者联系到灼灼的妈妈张前,经再三动员,她才讲述了女儿的成长故事。 8岁发表作品30万字“灼灼的笔名叫天目灼灼,她爸爸说,天目:意在寻根溯源,祈故乡杭州天目山的灵气润泽;灼灼:取自《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花朵盛开,是父母的美好愿望……”谈起唯一的宝贝女儿,恬静的张前充满自豪。她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道,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灼灼就一直担任学生干部,成绩优秀,爱好广泛,连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还曾荣获过全国奥数一等奖和中山市吴桂显奖学金,很少需为她学习操心。“灼灼5岁开始练小提琴,7岁时曾在中央电视台参加讲故事比赛,中小学都担任校广播电视台主持,每次的校园活动,她总是以主持人和小提琴演奏或舞蹈表演者的双重身份出现,还常常作为全校学生代表在开学典礼、庆教师节大会上发言;而且,她还特别积极参加各类比赛,比如国际拉丁舞比赛、少儿国际象棋赛、电视台小司仪大赛,甚至游泳比赛、田径赛等,都能取得较好成绩。”到了灼灼8岁,她的文学天赋开始露出“小荷尖尖角”。张前说,从最初动笔写5000多字中篇童话,再到一两万字长篇童话故事,都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这里面除了兴趣和大人的鼓励,自小培养女儿的坚强和韧性,也是很重要的成因,“记得她两岁的时候摔了一跤,膝盖、手掌全擦破了皮,脚趾也破了,我们也没有去拉她一把,而是鼓励她自己爬起来,朋友们知道了都说我们的心真狠。”张前认为,勇气与坚强,是孩子应该具有的基础性品格。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灼灼迄今已正式出版《宇宙除魔历险记》和《只缘一段动物情》两本个人专集。并已在《中国中学生报》、《白桦林》、《写作》等数十家报刊发表了30多万字的习作,《校园文苑》等曾连载中长篇科幻小说,长篇童话故事在广东校园文学网上了半年度点击率和重点推荐榜榜首。“现在,她不仅是省、市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还是全国十佳中学文学社刊《新叶》执行主编。”由于灼灼的头衔实在太多,张前最后只能浓缩其“精华”。在众多荣誉里面,她觉得含金量最高的当属由广东校园文学网编委会授予的“校园文学突出贡献大奖”,因为面向全国所有大中学生,据说目前只两人获此荣誉。 “自己的孩子决不是神童”孩子有如此良好的综合素质,一定是有什么特殊的天赋吧?对于这个大多数人想当然的问题,张前微笑地予以了否定。她说,孩子的成长是日积月累、一步一个脚印的事情,她和丈夫都不太相信“神童”之说,更知道自己的孩子决不是神童,而且,在她所在的市一中高三重点班,她实在算不得出类拔萃。“可喜的是,灼灼虽学习不算拔尖,但身心健康,有明确理想。”张前提供了灼灼在参加名校自主招生时写的自荐信,灼灼的理想是“大学期间觅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等先贤旧踪,攻中文兼新闻学,毕业后‘揽九天星斗写千古文章’,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鼓与呼,是我孜孜不懈之追求。”记者看到,信中灼灼还对父母及其生长的环境,甚至经历过的挫折都表示了感恩:“自小,妈妈每晚在睡前讲童话故事;小学阶段起,爸爸要求每天背古诗文,背《四书》、《五经》和《诸子百家》精编;而自己,也有广泛的阅读选择,中外名著、文史科学等,在我起居的每个角落,被我用手指细细地丈量。在传统文化精华的熏陶、现代文明的催化下,我开启了想象的翅膀,让我可以在多梦的花季,将每一次来自心海的触动写成文字,又在文字中感动,于这份感动中思索人生,尽己责任。” 父母欣喜未揠苗助长在张前心目中,灼灼并不是什么名小作家,而只是个热爱环保、关注时事、富有爱心的普通女孩。“我们从来没有想过、也不希望她成什么‘名人’。身心健康成长最重要。所以,从灼灼懂事起,我们就告诉她,如果一个人总想着自己,不想着别人,那么,也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关心。在生活中,我们也处处地注重互相关心。比如:家人过生日,都要互赠礼物;逢年过节给家里老人寄钱寄物,都有意识地带上她;有时在街上碰到行乞者,如果是身体健壮的,我们一概拒绝,并告诉灼灼,行乞是一种万般无奈下的举动,有劳动力的人就应该自食其力,但对一些严重残疾和幼儿病妇,我们都会让她给一些。小学时,她还约小朋友一起专程去粤北助学。”在父母的要求下,灼灼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而老师对其日记如此评价:“灼灼的文字有一个长处,就是真情流露,能打动人。”这也是张前最欣赏女儿的地方。北京申奥期间,为了表达期待申奥成功之激动心情,灼灼曾写信寄给奥组委,这也源自她的一篇日记。日记中,灼灼以书信体的形式写到她做的一个梦,梦见自己在与一个美国小男孩争论中国能不能办好奥运时被萨马兰奇先生听到。听完了她的论述后,萨马兰奇表示支持中国申办奥运。爸爸看了她的日记后,支持她把这封信发出,寄给奥组委。最后,灼灼收到了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国际奥委会执委何振梁的亲笔回信。张前说,灼灼无论是写童话、日记,表现最多的内容,总是扬善除恶、不畏强暴、扶助弱小;童话中有“除宇宙恶魔”、有“治霸道的美国总统”这样的行侠壮举;而日记中,也有大量爱心流露的记载。采访中,她给记者念了一段灼灼小学时写的有关动物命运的悲叹———“真希望国家能制定一部严厉的动物保护法,对那些残害动物的人,让他们去无偿地为动物们搞卫生、找食物,让动物们也能受到公平待遇!”张前告诉记者,灼灼曾发起成立了学生动物保护基金会,并被推选为会长。现在即使学业繁重,灼灼依然坚持抽空去福利院探访做义工,“当不少家长对灼灼创作上的成绩称奇叫好之时,我们更欣喜的在于,灼灼是按着普通孩子的生活轨迹成长起来,绝没有以塑造‘天才’、‘神童’的模式搞揠苗助长。” 南方日报记者陈雪芬
2010-01-07 17:38:56
作者:新闻要闻
-
0
-
9630
-
国内主流媒体纷纷报道广东校园文学网优秀会员沈灼灼事迹 ——报道中多次高度评价了广东校园文学网及其为校园文学发展所作的努力 (广东校园文学网讯)1月7日,广东省委机关报、著名媒体南方日报专题报道了刚获得由广东校园文学网编委会授予“校园文学突出贡献大奖”称号的广东省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中山市第一中学学生沈灼灼文友的事迹。 随后短短半天内,已经有人民网(人民日报社主办)、中国新闻网(中国新闻社主办)、新民网(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主办)、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社主办)、南方网(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东南网(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凤凰网(全球排名前三位的传统媒体门户网站)、腾讯网(著名门户网站)、搜狐网(著名门户网站)等(排名不分先后)数十家主流媒体及包括中国教育新闻网、天涯社区、中华语文网、中国江西新闻网、 三农在线、中安在线、福建新闻网、湖南教育在线等在内的近百家知名网站(排名不分先后)转载报道。 据悉,“校园文学突出贡献大奖”是广东校园文学网编委会面向全国在校大中学生,为在校园文学方面取得了重大成绩、堪称校园文学爱好者的杰出代表、起到了良好的标杠示范作用、为校园文学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的文友授予的最高荣誉称号。截止目前,仅有佛山市第一中学学生严诗喆和中山市第一中学学生沈灼灼两位文友获此殊荣。 主流媒体报道网址选登 (排名不分先后)人民网 http://edu.people.com.cn/GB/116076/10722800.html中国新闻网 http://www.chinanews.com.cn/edu/edu-fmxt/news/2010/01-07/2058621.shtml新民网 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10/01/07/3280143.html中国经济网 http://edu.ce.cn/young/teach/201001/07/t20100107_20758567.shtml南方网 http://edu.southcn.com/e/2010-01/07/content_7895283.htm东南网 http://www.fjsen.com/m/2010-01/07/content_2608833.htm凤凰网 http://edu.ifeng.com/news/201001/0107_6978_1501605.shtml腾讯网 http://cd.qq.com/a/20100107/002291.htm搜狐网 http://news.sohu.com/20100107/n269424968.shtml 相关链接广东校园文学网关于授予沈灼灼“校园文学突出贡献大奖”的公告/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2310 南方日报报道原文17岁女生已发表30万字作品父母欣喜未揠苗助长 2010年01月07日09:34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陈雪芬 少年作家沈灼灼与其父母合影。资料图片 少年作家的成长秘方□17岁女生已发表30万字作品,成为省作协最年轻会员□在妈妈眼中她只是普通女孩,并不希望她成名人最近,中山市一中的高三女生沈灼灼双喜临门:成为了最年轻的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又被广东校园文学网编委会授予“校园文学突出贡献大奖”。好消息传来,媒体纷纷不约而同向校方和家长发出采访邀请,而17岁的灼灼却拒绝所有媒体采访。“她很平常,同学中比她优秀的多的是。她也希望不受外界干扰,全心全意冲刺高考。”昨日,本报记者联系到灼灼的妈妈张前,经再三动员,她才讲述了女儿的成长故事。 8岁发表作品30万字“灼灼的笔名叫天目灼灼,她爸爸说,天目:意在寻根溯源,祈故乡杭州天目山的灵气润泽;灼灼:取自《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花朵盛开,是父母的美好愿望……”谈起唯一的宝贝女儿,恬静的张前充满自豪。她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道,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灼灼就一直担任学生干部,成绩优秀,爱好广泛,连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还曾荣获过全国奥数一等奖和中山市吴桂显奖学金,很少需为她学习操心。“灼灼5岁开始练小提琴,7岁时曾在中央电视台参加讲故事比赛,中小学都担任校广播电视台主持,每次的校园活动,她总是以主持人和小提琴演奏或舞蹈表演者的双重身份出现,还常常作为全校学生代表在开学典礼、庆教师节大会上发言;而且,她还特别积极参加各类比赛,比如国际拉丁舞比赛、少儿国际象棋赛、电视台小司仪大赛,甚至游泳比赛、田径赛等,都能取得较好成绩。”到了灼灼8岁,她的文学天赋开始露出“小荷尖尖角”。张前说,从最初动笔写5000多字中篇童话,再到一两万字长篇童话故事,都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这里面除了兴趣和大人的鼓励,自小培养女儿的坚强和韧性,也是很重要的成因,“记得她两岁的时候摔了一跤,膝盖、手掌全擦破了皮,脚趾也破了,我们也没有去拉她一把,而是鼓励她自己爬起来,朋友们知道了都说我们的心真狠。”张前认为,勇气与坚强,是孩子应该具有的基础性品格。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灼灼迄今已正式出版《宇宙除魔历险记》和《只缘一段动物情》两本个人专集。并已在《中国中学生报》、《白桦林》、《写作》等数十家报刊发表了30多万字的习作,《校园文苑》等曾连载中长篇科幻小说,长篇童话故事在广东校园文学网上了半年度点击率和重点推荐榜榜首。“现在,她不仅是省、市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还是全国十佳中学文学社刊《新叶》执行主编。”由于灼灼的头衔实在太多,张前最后只能浓缩其“精华”。在众多荣誉里面,她觉得含金量最高的当属由广东校园文学网编委会授予的“校园文学突出贡献大奖”,因为面向全国所有大中学生,据说目前只两人获此荣誉。 “自己的孩子决不是神童”孩子有如此良好的综合素质,一定是有什么特殊的天赋吧?对于这个大多数人想当然的问题,张前微笑地予以了否定。她说,孩子的成长是日积月累、一步一个脚印的事情,她和丈夫都不太相信“神童”之说,更知道自己的孩子决不是神童,而且,在她所在的市一中高三重点班,她实在算不得出类拔萃。“可喜的是,灼灼虽学习不算拔尖,但身心健康,有明确理想。”张前提供了灼灼在参加名校自主招生时写的自荐信,灼灼的理想是“大学期间觅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等先贤旧踪,攻中文兼新闻学,毕业后‘揽九天星斗写千古文章’,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鼓与呼,是我孜孜不懈之追求。”记者看到,信中灼灼还对父母及其生长的环境,甚至经历过的挫折都表示了感恩:“自小,妈妈每晚在睡前讲童话故事;小学阶段起,爸爸要求每天背古诗文,背《四书》、《五经》和《诸子百家》精编;而自己,也有广泛的阅读选择,中外名著、文史科学等,在我起居的每个角落,被我用手指细细地丈量。在传统文化精华的熏陶、现代文明的催化下,我开启了想象的翅膀,让我可以在多梦的花季,将每一次来自心海的触动写成文字,又在文字中感动,于这份感动中思索人生,尽己责任。” 父母欣喜未揠苗助长在张前心目中,灼灼并不是什么名小作家,而只是个热爱环保、关注时事、富有爱心的普通女孩。“我们从来没有想过、也不希望她成什么‘名人’。身心健康成长最重要。所以,从灼灼懂事起,我们就告诉她,如果一个人总想着自己,不想着别人,那么,也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关心。在生活中,我们也处处地注重互相关心。比如:家人过生日,都要互赠礼物;逢年过节给家里老人寄钱寄物,都有意识地带上她;有时在街上碰到行乞者,如果是身体健壮的,我们一概拒绝,并告诉灼灼,行乞是一种万般无奈下的举动,有劳动力的人就应该自食其力,但对一些严重残疾和幼儿病妇,我们都会让她给一些。小学时,她还约小朋友一起专程去粤北助学。”在父母的要求下,灼灼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而老师对其日记如此评价:“灼灼的文字有一个长处,就是真情流露,能打动人。”这也是张前最欣赏女儿的地方。北京申奥期间,为了表达期待申奥成功之激动心情,灼灼曾写信寄给奥组委,这也源自她的一篇日记。日记中,灼灼以书信体的形式写到她做的一个梦,梦见自己在与一个美国小男孩争论中国能不能办好奥运时被萨马兰奇先生听到。听完了她的论述后,萨马兰奇表示支持中国申办奥运。爸爸看了她的日记后,支持她把这封信发出,寄给奥组委。最后,灼灼收到了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国际奥委会执委何振梁的亲笔回信。张前说,灼灼无论是写童话、日记,表现最多的内容,总是扬善除恶、不畏强暴、扶助弱小;童话中有“除宇宙恶魔”、有“治霸道的美国总统”这样的行侠壮举;而日记中,也有大量爱心流露的记载。采访中,她给记者念了一段灼灼小学时写的有关动物命运的悲叹———“真希望国家能制定一部严厉的动物保护法,对那些残害动物的人,让他们去无偿地为动物们搞卫生、找食物,让动物们也能受到公平待遇!”张前告诉记者,灼灼曾发起成立了学生动物保护基金会,并被推选为会长。现在即使学业繁重,灼灼依然坚持抽空去福利院探访做义工,“当不少家长对灼灼创作上的成绩称奇叫好之时,我们更欣喜的在于,灼灼是按着普通孩子的生活轨迹成长起来,绝没有以塑造‘天才’、‘神童’的模式搞揠苗助长。” 南方日报记者陈雪芬
2010-01-07 16:53:55
作者:新闻要闻
-
0
-
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