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三下乡实践活动,我们选择了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黄坡镇稳村作为我们的实践点。说到稳村,它还是湛江吴川有史记载最早的进士鞠杲的家乡呢。不过,这次我们实践的重点是稳村番薯。稳村番薯不仅是稳村的一种农产品,它还是“湛江十大扶贫明星产品”。初入稳村,大大的石头上面刻了“稳村给您稳稳的幸福”。是呀,身为稳村人的确很幸福。那么,幸福在哪呢?稳村原先是省定的贫困村。2016年,还是贫穷农村的稳村,满地黄土,灰尘满天,靠近水潭旁时,还能闻见异味,村里没几座像样的楼房,基础设施落后,道路交通严重受阻,贫困户人均收入不到四千元。16年至19年间,国家扶持农产品开发,精准扶贫等政策,使得稳村有了惊天动地的变化。稳村推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造“七村六共享”(吴川稳村、郑屋村、唐基村、唐禄村、端德村、黄坡村、乌坭村等7个村达成共识,探索党建、交通、产业、水利、治安、文化“六个共享”,实施连片开发,争当乡村振兴排头兵)。目前,“七村六共享”格局初步形成,促进了乡村融合团结、乡村治理和经济发展,成为湛江市创新乡村治理模式的品牌亮点。稳村村民吴日升说,自湛江市纪委监委等帮扶单位组成的工作小组驻村以来,以番薯为主产业,成立稳村农业专业合作社,注册“稳村番薯”“稳田香”等商标,获得了较好经济效益,村里贫困户都喜获分红。然而,交通不便制约着稳村及周边乡村的进一步发展,修建一条大道成为乡亲们的共同愿望。俗话说得好,要致富先修路。说干就干,现在稳村的街道干净整洁,家家户户都有了崭新的楼房,有的人家门前还有小篱笆围成的菜园子,生活很是惬意。最令人惊喜的是,沿路的风景甚是美丽,村口有开放式公园,有老爷爷下棋的小亭,有年轻人打球娱乐的球场,还有大方充满特色的雕塑……再接着是街道两旁的特色壁画与装饰,真是美不胜收。这些美景美人都被我们收入囊中,我们不停得记录下这些美好的事物,并且将它们制作成视频,写在推文里,还投了新闻稿,将稳村的惊人发展分享给其他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驻村干部紧紧抓住车头的方向盘,坚持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与脱贫攻坚谋划、同部署,同落实,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从建立健全组织生活制度入手,从严格组织生活抓起,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帮扶单位负责人深入稳村做好基层建设指导工作,给广大党员讲规矩、教方法、做示范,手把手教学,面对面传授,提高村干部的能力素质。在脱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党员走在前,百姓走在后,只要车头稳,行车有保险。我们在采访副书记的时候,他有重点提到一个词,那就是:包装。我认为,在推销农产品这方面,包装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宣传。宣传再好,没有精致的包装,会让人望而却步;但是包装出色了,没有更多的宣传,那也无济于事。所以,双管齐下,才是农产品能够被推销得更广更快的原因。现在的稳村番薯成为了走亲访友的好佳品,工会、公司、单位、学校等人数较多的地方每年都会大量购入作为礼品。甚至还远销海外。希望,我们的稳村番薯在将来的发展中能够远近闻名,让世界看到我们的发展。
在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中,我们青鸽文化支教社会实践队主要采取了线上辅导的方法,通过岭师万人辅导的平台与辅导对象进行对接。通过微信,腾讯课堂,腾讯会议等平台与辅导对象进行多学科的辅导。我主要进行了数学学科的辅导,在开始辅导前,通过聊天我对辅导对象有了一定的了解,数学科目偏弱,单科平时只能考二三十分,基础弱,基础的乘法口诀都还不能完全记忆。 数学讲究规律和条理,于是我就先从条理引入。前几节课,讲了向量,第一节课结束,他已经能够将本节课讲的东西基本理解和记忆。但在第二节课的时候,他还是忘了部分,我只能再讲一次。中途他有想过停止辅导,但他最后还是坚持住了。现在他能够牢牢的记住乘法口诀,也能理解向量的加减。我觉得这不仅对他来说是一种进步,对我自己而言,这也让我获得了成就感。 世界上没有谁是天生什么就会的,教育者不应该想着学生什么都会,而是应该想着学生什么都不会。心态会放平的多一些,教的东西也更多一些,学生每一次的努力都会是一次进步。 对于学特殊教育的我来说,教育更是应该重复。学生一次不会就教两次,两次不会就教三次,三次不会就调整教学策略,再教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任何一个孩子都不应该被放弃,只要肯努力,每个孩子都有进步的可能。 岭南师范学院教科院青鸽文化支教社会实践队 2020年8月22日
稳村,一个集“湛江最美乡村之一”、“湛江脱贫攻坚示范村之子”、“湛江党建工作示范村之一”等多个美称于一身的美丽乡村,不过最让人们记住它的是它那好好吃的番薯!✅✅✅稳村番薯又香又甜,吃了它,回味无穷…那稳村位于哪里呢?它位于具有“海鲜之城”美誉——湛江市的一个小农村。 过去,稳村人民靠种水稻和番薯为主,大多数的人民过着十分贫困的生活,而且村里一直有“有女不嫁稳村郎”的说法。 可是,如今的稳村已经成功逆袭了,村民的生活正如其村名,给予村民们稳稳的幸福。走进稳村,你会发现它和公园那样漂亮,街道十分整洁,道路平坦开阔,大多数人都住上漂亮楼房,村里每天播放着好听的歌曲,村民们在农闲时在大榕树下走走象棋或谈天说地…此景与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无不一样。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很好奇它是如何成功逆袭的呢? 2016年以来,在湛江市纪委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稳村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番薯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又采用文化内涵注入和电商销售等多种方式,打造一村一品,打响“稳村番薯”品牌,使薯价上涨,同时,又通过与一些单位事业合作,多渠道销售,番薯产品销售得越来越多,村民的收入不断提高。村民收入高了,对自身居住的环境进行改造也是必然的,于是稳村启动“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美化村里人居环境。 相信未来稳村的发展只会越来越好,越来越“稳”,稳村人民的生活也会得到稳稳的幸福!
突破农村垃圾处理难题,建设美丽乡村长期以来,由于意识不足、缺少经费等原因,农村垃圾、人畜粪便及污水处理等长期处于粗放式管理状态,加之农村环境保护宣传力度较弱,农村人居环境已经成为当前美丽乡村建设的突出短板。从“美丽新农村建设”到“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被提上工作日程,而困扰乡村生态环境的一个突出要点就是生活垃圾。“锄禾”实践队经过详细的探讨后做出了一份贴合课题的调查问卷后,走访组展开了问卷调查走访的进程。8月14日晚上走访组成员何晓雯在线上采访了三位来自云浮农村的青年,一位工厂工人,两位学生,采访者围绕调查问卷向他们了解粤西地区农村垃圾处理的现状。这三位青年对于所在地区垃圾处理现状的满意度都不一样,分别是比较满意、一般和不满意。采访后得知他们所在村子都有垃圾集中处理的基础设施,政府也有定期派人清理垃圾点,所在村里最常见的垃圾处理方法都是垃圾由清洁车转运到垃圾转运站焚烧,村里都进行过有关垃圾处理的环保政策宣传,对于垃圾分类,基本是愿意的。根据问卷调查和走访,农村主要产生厨房等生活剩余垃圾、可回收物品如废纸塑料瓶和其他垃圾,虽然大部分人处理生活垃圾的方式都是回收有用的,没用的扔垃圾箱,但是就地焚烧的情况也有,众所周知有些垃圾直接焚烧是会污染环境的。从整体来说,人们对垃圾处理的问题是越来越重视的,垃圾处理的方法也比较科学,跟以往的农村形象相比可以说是改善了非常多。很显然,农村的垃圾处理不能只靠村民,政府的相关措施和政策也是非常重要的。采访中三位青年都认为农村垃圾随意乱扔的原因是农村素质不高缺乏环保意识和缺乏有力监管。这就需要政府的相关政策和加大环保宣传的力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指出,“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相信粤西农村垃圾处理的问题能解决好。
作者于婷曾在建成小康社会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中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常态背景下,我们必须要立足国情,充分认识到环境问题是实现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一个瓶颈问题。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队员程汇所居住的农村环境问题近几年得到改善。农村的垃圾处理,一直是提高村民生活水平需要攻克的重点,难点。以往农村垃圾处理方式往往不正确也得不到有效的建议,例如养殖垃圾错误排放于河道,生活垃圾堆积无人清理等问题在以往有所体现。想要农村垃圾处理问题搞好,其相关硬件不能少。垃圾分类收集箱在农村较为常见且分布合理,每隔一段时间便有相关的人员打扫清理。,对于牲畜排泄废物可应用于作物生长等方面,尽可能地最大化利用起来。其实要想解决好农村的垃圾处理问题,改善农村环境,便要结合实际探索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同时,还要加快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步伐,因地制宜探索出适合农村特点的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在这些的基础上,也可以涌入一批青年的力量。其实很多地区开展过“青年活力带动垃圾分类”的活动,年轻人成为主力军,带头配合好相关工作。让年轻人利用自己所学到的运用到其中,这样也可以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让垃圾分类处理成为全民参与的活动。
8月6日,“锄禾”实践队在有条不紊地开展了前期工作后,以“粤西地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为调研中心,对队员严清莲所居住的小镇随机工作者进行提问收集信息。毛泽东领导层表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同理,对于农村垃圾处理亦是如此。队员严清莲对任职于镇上街道办的工作人员提出疑问,“本镇对垃圾处理的相关政策是什么?”受访者表示将会因地制宜地制定村庄保洁方案;一般由市里下发发展方案,然后根据本镇实际情况来修改方案,最后落实到每村。如,从去年开始开设的垃圾定点收集点,并根据村镇的分布范围,实施2-3天安排一辆垃圾车进村收集垃圾。而被收集的垃圾处理方式为,先运送到镇的垃圾中转站,后运到岗美镇,全市通知,最终处理不清楚。而对于垃圾分类,街道办工作人员表示,由于乡村民情原因,先培养村民定点收集垃圾的意识,然后再落实垃圾分类。对于第二位职业为医生的受访者,我们了解到普通农村家庭垃圾的主要有塑料袋,食品残渣,卫生间垃圾等几大类。且受访者具备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可以根据垃圾袋颜色区别储存对应的生活垃圾,对垃圾分类便于垃圾处理的作用明确。在谈到家附近是否有垃圾回收站,是否有专门人员来清理垃圾等问题,受访者表示清理垃圾的工作人员普遍,并于每周收集垃圾一次。而对于近年来村容村貌的变化,两位受访者均表示,近年来的村容村貌变化很大,目标是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有很大变化,河流水沟水变清了,乱扔垃圾的现象减少。接下来进行污水化收集,垃圾分类等工作。村村相通硬地变化,生活垃圾定点收集,河流水沟无污染,村容绿化得到改善。垃圾分类在农村得到重视,村民便有足够的信心实现建设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