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华南农业大学绿窗文学社荐稿文/09工程学院机化二班罗泽欣六月的天气,是折煞人的天气。六月,却也是离别的季节。空气似乎凝固了一般,笼罩着这一片怕人的寂静。但,暴风雨也似乎即将来临。这是一间普通的冰店,不大。老板娘用熟悉的动作搅拌着刨冰机,她满身是汗,尽管店中的空调嗡嗡作响,掺杂着刨冰机的嗒嗒声,单调地绕翻整间冰店。两杯芒果刨冰就在我的面前,而隔着刨冰的人是一个多么熟悉的人。但,彼此都不开口,头低低的,似乎彼此又不曾相识过。芒果刨冰是我点的,彼此都喜欢。三年了,口味一直没变。三年的相识,只因这店里的芒果刨冰。而三年后的此刻,对着这已三年了的芒果刨冰,彼此却又似乎不曾喜欢过。我轻轻的吸了一口,冰开始熔化。我轻轻地对她说,吃吧,化了不好吃。她只是低着头,一小口一小口地吃着那冰。大家都很拘谨,仿佛回到三年前的那一刻。老板娘打开音乐,那熟悉的吉他声荡漾在我的心中,张学友的-她来听我的演唱会-一切却又回到三年前。她红了眼,抬头望我一眼,却发现我一直在看着她。我把头转向一边,试图不与她四目相视。但,一切却又与三年前不同。但她开口了:"你真的要走?"我仍只是轻轻低下头,口中发出不知是"嗯"还是"哦"的声音。她似乎没听到,仍看着我。我假装没看到,飞快地用勺子把冰往嘴里塞。从身上掏出4块钱,两份刨冰的钱,轻轻地放在桌上,转身飞快地往外走,身旁只听到微微的哭泣声。外面已是乌云密布,雨终于从云缝中挤出,嗒嗒地打在地上,打在身上。鼻子有点酸酸的,那又似乎回到三年前,彼此都没伞,在那冰店外面,吃完冰,在雨中漫步。我哭笑,但我并没没有放慢脚步,硬忍着不回头------那已是第二天的早上。六点半,我收拾好东西,准备踏上北去的列车。打开手机,只见手机上显示一条短信,发信时间是昨晚12点。仍然是那熟悉的手机号码:一路走好吧,希望你能在那边生活得更好。也许我们以后还有机会再见,无论是何时。希望大家都好。别了,仍是那芒果刨冰和学友的歌。(完)
华南农业大学绿窗文学社荐稿文/生物科学专业黄文达夜深人皆眠,只听取,户外蛙声一片,唯我又独自一人,在电脑前回忆着语录。一盏离愁的台灯下,是我敲击着键盘的指上运动。伴着默默思考着的我的,是令我无语的旋律:蛙声,鼻鼾声,风扇声,键盘声,蚊子嗡嗡声,声声不断。哀生,苦笑生,郁闷生,愁思生,睡意偷偷生,生生不息。
华南农业大学绿窗文学社荐稿文/外国语学院经贸(1)班何伟杰三月之春,盎然生机,在这春风和煦的季节里,往往能读出锁在季节里的煦风凝眸。在大四毕业生的眼中,春天是烟雨锁眉的季节。以前,他们为离愁别恨而伤感,更为时光荏苒而慨叹。现在,他们为走出校门而烦恼,为就业前景而迷茫。此时此刻,于其而言,感叹逝者如斯仿佛已成为了奢侈。今年三月,我们的助班离开了校园,到中山的一家外企工作。助班的离开,并未使我过分神伤。相信对于现在每位大四毕业生来说,走出校园是一件令人释怀的事。纵然年少无知,但自己也能感受到初出茅庐的险阻。我心里默默地为助班加油。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四月初夏,助班休假回来了。某天晚上,我们几个男生迫不及待地请教她这段时间的“战果”。让我意外的是,想象中的小试牛刀并没有为助班添上几分惆怅和疲倦,取而代之的是对工作的满腔热情,对目标的披荆斩棘和对挫折的云淡风清。那个晚上,可能是因为出于对工作深深的感悟,也可能出于对后辈的关怀,助班谈了很多,谈到了她如何在众多面试中被刷下来的惨痛经历,最后又是如何以自己的信心和良好的心态脱颖而出。谈到了如何适应企业文化和面对接踵而来的挫折,更谈到了在这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要坚定自己的信念,树立自己的目标,并为此朝着自己的梦想不抛弃、不放弃地走下去。听完之后,我学到了很多,也明白了很多,本想雄心壮志一翻,凌云壮志一书,然而考虑到自己资历尚浅,知之甚少,不敢胡言。但终究按捺不住内心翻腾,只好提笔轻谈,感慨一二。.一直以来,大学生,被视作天之骄子,国之栋梁。毕业之时,企业争相要之,他们需要做的仅仅是挑出自己称心如意的公司,并与之讨价还价。但时至今日,今非昔比,大学生找工作却是“难于上青天”了。于应届毕业生而言,今年无疑雪上加霜,金融风暴,企业裁员……一个又一个的坏消息,无情地夺去了他们对生活的追求,对未来的憧憬,对前途的期盼。面对供过于求的人才市场,大学生丧失了讨价还价的特权,取而代之的竟是对工作“饥不择食”的无奈。一直以来,大学毕业生留恋着母校,怀念着纯洁的友情,久久不愿离开学校的怀抱而投身于社会的浪潮。现在大学毕业生纵然对母校依然不舍,对友情依然眷恋,更不愿意被卷入复杂的社会旋涡里。可是,他们却不得不时刻地渴望着离开学校,因为离开了学校意味着——找到了工作。以前,看到了室友离去的背影,他们感到一阵的离伤,忍不住抱头痛哭。但现在,当室友离去时,他们是否应该为此感到庆幸?毫无疑问,如此大的心理落差令无数莘莘学子尽折腰,他们或许消沉,或许慨叹,或许迷茫。寒窗苦读十六年,从小学到大学,他们过五关斩六将,用高分来换取晋升高等学府的机会,现在却为三餐而苦恼。一直被寄予厚望的他们,把衣锦还乡作为目标,可是毕业将至,竟不能自立于社会,挫败之感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并非每一条通途皆为康庄大道,并非每一段道路都能够走得潇洒从容。遇到就业的挫折,很多人选择了自暴自弃,选择了怨天尤人,最后竟沉浸在痛苦和无奈中而不能自拔。但仔细想想,这又于事何补呢?前路纵然艰辛,但一昧唉声叹气又能改变什么呢?难道身为大学生,我们就有权利豁免所有的挫折?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总会伴随着无数的挫折,难道因为初来乍到,就能够放纵自己的矫情?过度的悲伤只会让自己对号入座地成为悲剧的主角。破釜才能沉舟,背水才能一战,面对着形势的严峻,我们无暇被悲伤所左右,提高自身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心态,树立积极的目标,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挫折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挫折并不是一件坏事,如果我们能够用良好的心态来面对挫折,那么劣势将会变成优势,困难也会变成机遇。正如孟子所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诚然,心志虽苦,筋骨虽劳,体肤虽饿,但种种人世间之苦,在孟子看来并不是苦,乃大任之降于天也!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何尝不是一样呢?难道就仅仅是一场金融危机,仅仅是一次初出茅庐的失利就可以扑灭我们对未来,对幸福追求的熊熊烈火么?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最后只剩下一条,那就是成功的路。成功是需要求索的。也许很多同学都觉得,自己毕业后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就算是成功了。但真的是这样的么?尽管自己还没投身于社会,但也懵懂地知道,无论工作的好与不好,都会遇到很多复杂的问题,环境的适应、人际关系的磨合、岗位的竞争等等,任何一样都能成为我们的挫折。正因为如此,当我们追求自己的前程时,不应该抱着找到好工作就万事大吉,找不到就世界末日的思想。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与人世相比,所谓的金融危机,所谓的严峻就业形势,只不过是这漫漫长路的一段小插曲而已。或许当我们暮然回首时,仅仅会为当时的杞人忧天而付之一笑,更多的是为当时身陷绝望泥潭而跟柳暗花明的前途失之交臂的深深愧疚。与其坐等回首之蓦然,不如让我们将事后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的。助班又准备离开了。这次我在喜悦中渗杂了一丝悲伤。她只是众多求职者中平凡的一员,但同时她又是那么的特别。身为华农学子,她有足够的资本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中驰骋飞翔。身为华农人,她有足够的魄力在残酷的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尽管仍未踏进成功的殿堂,但她却在乱世中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她用乐观的心态去迎接挫折,用坚韧的决心去实现目标。这就是成功之路。这不禁令我想起一句话:“我很健康,我很快乐,我一定大有所为!”其实成功就是这么简单。在我们华南农业大学,想必也有着千千万万个这样既平凡又特别的“助班”。最后请允许我用这片苍白的文字来诠释着她平凡而艰难的点滴。也请允许我,一名刚上大三的学生,用这“纸上谈兵”的文字来为他敬爱的助班献上一点真诚的祝福。文浅道远,也希望我们华农的学子能够在这纷纭的乱世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乐土。
华南农业大学绿窗文学社荐稿文/06金融学3班程硕百年华农,思源致远;百年积蕴,薪火相传。大学之大不在于校园之大,而在于精神和文化之大,华农在近百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底蕴十足的校园文化,是为数不多的百年综合性大学之一。当我漫步校园时,望着第一教学楼前的丁颖像,历史悠久的古老建筑群,品味着华农大百年的历史,我就会慢慢了解这校园百年历史孕育的厚重。古语有云:“民以食为天”,我觉得在背后默默支持着百年华农长远发展的是其名不见经传的饮食文化,为华农人的健康成长贡献着最本质的力量。在华农人的交流圈中,流传着这样一种口碑:“西园依山傍水,沁香园火锅据扒独领风骚;东园曾立紫荆桥脚,老火靓汤使人流连忘返;芷园崭新优雅,特色美食令人垂涎三尺;荷园独撑大跃进伙食,自助风格别有滋味;莘园群英荟萃,才子佳人丰衣足食。”是的,这就是华农食堂的真实写照,回味华农的美食,总有一种味道让我迷醉,让我留恋,那就是芷园二楼的“凉拌面”,充满着“外婆”的味道。一款六元钱的凉拌面,淋上一点陈醋,不仅口感独特,而且味道能与街上兰州拉面店的媲美。这样一款物美价廉的食物,非但是我最喜欢的华农美食,并勾引了起我久藏在心中的回忆。一直以来我都相信每一种食物都是有生命的,它们会因为环境烦恼、思考、微笑。所以,所谓“饮食男女”才会有七情六欲,才会有喜怒哀乐。我觉得“味道”这个词充满着回忆的品质。当莫文蔚在《盛夏的果实》里唱着“回忆里寂寞的香气”时,她的声音里同样弥漫着一股冷清得似乎可以让人沉沦的味道,仿佛一个忧伤的女子,执着一束即将凋零的花,站在光阴的深处,寂寞地张望。一定不止我一个人有这样的感觉。回忆总是和某种特定的味道有关,那是构成记忆里最灵魂的东西。我还记得几年前看过的一部电视剧,故事里的主人公曾经讲过类似的一句话,他说,当你怀念一个人时,怀念的往往是他曾经散发过的香气。因为喜欢这句话,所以喜欢上了那部电视剧。光阴可以洗涤很多东西,记忆里,有些人可能早已经面目模糊了,可是味道还在,哪怕只是手指头淡淡烟草的味道。我所怀念的人就是我的“外婆”。遥记得,一群孩子,在夏日的篮球场上追逐着,阳光明媚,树枝上开满了木棉花,地上也堆满了恰逢入药时分的落红,外婆趁下楼拣花之际喊我回家吃饭,风中传来了外婆归家的呼唤,年少的我顿时把球放下,我知道又有凉拌面吃了,因为外婆的出现往往意味着美食的出现。饭桌上我在大口大口地吃着“凉拌面”,外婆在一旁边摸着我的小脑袋边露出幸福的微笑,并说着:“小乖乖,慢慢吃别噎着了。”我憨憨地点点头。为什么到现在我还深深的记得这一幕?因为那是我记忆里永恒不散的香气啊。外婆是地道的兰州人,做得一手美味的兰州拉面,尤其是凉拌面最甚。早年她来到广州发展,后来虽然与我们一家三口住在不同的地方,但每当她一有时间便会来看我,并做我最喜欢的“凉拌面”给我吃。我的童年是在幸福的“凉拌面”滋润下度过的,可惜好景不常,在我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外婆因肝癌离开了我们,悲痛的心情折磨了我很久很久,至今我的心还在微微地作痛,“外婆”的味道伴随着我对她的思念一直藏在了我的心中,慢慢化成了永远。直至我来到华农,芷园二楼推出了凉拌面,一推出的时候我就迫不及待的想去尝尝。当我把一整碗吃完的时候我流泪了,心中百感交集,默默念道,这种味道跟“外婆”的味道真的像极了,真的是那种阔别已久的味道啊,真的没想过我还能再次品尝这种味道。后来我每到中午都会点芷园二楼的凉拌面作为主食。我深深感受到,所有的味道最终都是心灵的。有些味道,只是一个淡字可以形容。淡淡的,有一点点苦涩,也有一点点欢喜。好比一杯淡茶。再芬芳的茶喝起来都夹杂着一丝的苦涩,唯有认真生活的人才能品味得真切。有些味道,浓烈,有着酒的特质。好比生活之波澜,好比爱情之火热。有微醺的美好也有宿醉的痛苦。但不管醉或不醉,都是经过还原的真实生活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