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的主页

个人介绍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个人作品列表

  • 大学就像培养基

    华南农业大学绿窗文学社荐稿文/生物科学专业黄文达大学就像培养基,我们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微生物。大学因为包装不同也分等级,有培养皿,试管,锥形瓶,培养瓶等等,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器皿也好,大学的本质是培养基,我们的本质都是那微小的生物,物物都有其价值所在,人人生来平等。的确,大学培养了我们,但是培养器皿外的社会,总体上看到的是一大堆混杂而聚的菌落,却还是看不到我们的每一个,我们不是个个都可以得到肯定。社会中也有不同的地域区别,普通玻璃放大镜,普通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等。现在的培养基只教会我们如何贪心的摄取其中的营养。活在固体培养基上的微生物,只得到了表面性的养分;半固体的,只是半桶水:液体培养的,游走在知识的海洋。但是我们该如何得到外界的接受呢?事实证明,我们很少能够真正的“红杏出墙”,得到外面的灿烂阳光和柔和春风,因为社会中的营养不是现成得可以直接吸收的,必须应用超过书本上的能力去获取。当我们被培养基一定的供给能力抛弃的时候,社会不一定能够容得下我们,我们不是每一位都有光合作用的能力(在社会中自己养活自己的本领)。有的凭着自己的寄生能力,继续寄宿在寄主上,寄主虽然不一定会死亡,但是负担是何等的沉重啊;有的行腐生方式继续“活着”,它们拥有另类的生活行为,他们歪曲的利用在培养基中学到的摄取营养的方法,腐蚀着社会的他人的辉煌成果(破坏道德,违规甚至犯罪)。我们不一定要会光合作用,却可以是化能自养,或者互利共生等等。社会提供给我们很多的显微镜,只看我们会不会找到那台适合自己的显微镜被发现就是了。同学们,未来的某天,你被发现了吗?愿大家实现自己的价值!!!

    2009-10-06 作者:绿窗文学社
    • 0
    • 9839
  • 瞬间缘(自习室)

    华南农业大学绿窗文学社荐稿文/生物科学专业黄文达瞬间缘(自习室)楚楚素颜笑微露。兀兀众人,刷脸更睦睦。空空邻位待花驻,唯己郁郁偏如附。每每晴夜教五处。盏盏灯火,勾往景幕幕。唧唧鸣虫已异处,独吾暮暮守如故。纯属个人幻想(译):那晚淡妆素颜的她,细露嘴角似微笑,走进教五自习室。室内在书中昏昏沉沉啃着书的众人,被此人的艳颜瞬间吸引,本来毫无表情的众人,脸刷的一下变得很恭敬,露出邀请的眼神。他们快速的收拾好罢了很多位置的书和其他东西,最大限度的空出位置,以期待佳人旁坐。但是他偏偏选择了具有与众不同的,一直在为自己的事情忧伤沉闷的我(我在写诗,,,写诗词中的我精神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中),(忧伤的人比较酷么?),向我走来。。。待我写完后,才注意到了她,真正的一个字概括“美”。刚才写诗的精力,全部集中在对她的视线上面。与她,是那么的近,可是挣扎了很久都没有成功开口到半句话。。。错过就是这样的生成。在往后的每一个夜里,教五的灯火都会点燃脑海中那晚的一幕幕场景,那短暂的短短距离,那永远的不再相遇。即使唧唧鸣个不停的虫子,哪怕还是那叫声。却已不是处在原来位置的那只。但是,我却还是傻傻的重复着在原来的那个位置自习,重复的守候在那个位置,重复着那一场转瞬即逝的梦。仍然幻想着她还会再一次降临在旁边的那个位置。一直一直。。。睦睦:恭敬的样子兀兀:静止的样子,昏昏沉沉的样子郁郁:忧伤沉闷的样子附:靠近:

    2009-10-06 作者:绿窗文学社
    • 0
    • 9838
  • 读《史记—秦始皇本纪》有感

    06行政管理5班9号胡健冰第四届“碧草杯”广东省校园文学大赛参赛文章华南农业大学绿窗文学社推荐秦始皇统一六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朝代,结束各国纷争的局面,他统一货币,文字和度量衡。兴修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建造秦长城,修建秦始皇陵兵马俑。可称千古一帝。但他又是滥用刑法,焚书坑儒,事实暴政,赋税严重。不惜人力才力物力为自己修建阿房宫等建筑,供自己享乐。作为一国之君,他也有过人的领导才能值得我们学习。用人之长,这是帝王的学问,也是决定他能否成大业的问题,不论什么人,只要能为我所用,让其发挥特长,就会对事业有很大的帮助。如果以出身看人,以亲密关系用人,就难成大事。从秦穆公称霸西戎到秦王政统一天下,人们无法否认一个这样的事实:那便是辅助历代秦王,为秦国富强卖力最多的英雄豪杰,大多不是出身于秦国本土上的人,而且多数出身低微。历史事实证明,重用客卿,以布衣为将相,这在秦国有着悠久的传统。范惟、蔡泽二人,均以布衣身份分别由魏、燕入秦,由客卿升为丞相,同是因惧诛而请归相印。范惟、蔡泽的由客卿到丞相,又由丞相到谢病请归,这种“走马灯”式的上台卸位,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布衣将相格局所固有的一个特点,即它的“流动性”。然而正是这种走马灯式的流动性,使得商鞅以来的法治路线被认真地付诸实行,使秦国保持了法治路线的连续性和战略、策略上的正确性,从而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人才贤能被用与否,取决于领导者的自身素质,尤其在压抑人性、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缺少民主氛围,不能公平竞争,人才发挥作用完全寄托于是否被明智的君主采纳,处于这种单向选择人才的用人机制,那么君主的素质高低就更显得重要了。领导者的创新能力素质要求有洞察力、预见力、决断力、推动力、应变力。驾驭将领就是要懂得手下英雄们的想法,明白他们的内心活动,但是人不易被了解。汉光武帝是一个善于听取不同意见的明主,但他却犯了轻信宠萌的错误;曹操是个知人善任的人,却也曾被张邈蒙蔽。世上的事物很难分辨而容易使人迷惑。秦始皇听信他人之言,将李斯革职,但李斯临行前的一篇文章却表明了他的才华和对秦国的忠诚。作为一国之君,是金口谕语,但秦始皇能知错即改,立即对大将军蒙恬说:“立即将此人找回来哟!”蒙恬奉命找回了李斯。李斯终于有机会和秦始皇面对面地交谈,说出他的治国之道,这种超群的才华再次打动了秦始皇的心,于是,他决定再次重用李斯。赏赐有度,可以安民,可以光大帝业。人民看重利益;大臣看重爵位;君主看重权威。所以赏赐功臣,授予有办事能力的人以爵位,使得奸邪无机可乘。战争多的国家,它的爵位贵重;爵位贵重,君主就受到尊重;君主受到尊重,就能称王于天下。英明的君主在治国时,明确地行赏,这样老百姓就会互相劝勉立功;严重的用刑,这样老百姓就会看重法律。领导者要学会用度的艺术,善于把握尺度,我们常说“物极必反”、“欲速则不达”,就是要我们做事要适度。秦始皇在天下统一后,他吸取历史的教训没有对皇亲国戚封侯,对有功之人都进行了赏赐,有的人是名义上的,有的人是利益上的,这对稳定局面,增强力量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可惜后来滥用刑法,惩罚过度使得百姓怨声载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领导者用权的艺术也是很讲究的,要懂得巩固、分配与管理。秦始皇称帝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不仅大力推行五德终始说,加强思想控制,而且大力强化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官僚制度是政权的支柱,秦始皇通过设郡县制,设立三公九卿,组成中央行政的核心,三公、九卿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共同对皇帝负责,建立了一整套崭新的、有生命力的官僚体制。两千多年以来,中国历史上朝代虽然更迭不断,而秦始皇所开创的封建政体却相沿不衰。故有“历代都行秦政事”之说,可见其深远影响。秦始皇即位后,渐渐与有功之臣拉开了情感距离,并对他们进行剪除,因为这些人的势力会威胁到他的皇权。一国之主的威严不可动摇,如何掌握与身边大臣的关系,秦始皇是历代皇帝中把握的最巧妙的一位。用吕不韦为相,后来再除掉他,这体现了秦始皇的智慧。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事件将大臣的意志统一在他的意志之下,这种用权成了暴政。金无足尺,人无完人,古往今来,任何一位领导者都有可取的地方和不可取的地方,我们了解了秦始皇的领导方式,就应扬长避短,更好的实践领导活动。

    2009-02-04 作者:绿窗文学社
    • 0
    • 9836
  • 去土著部落,赤身裸体

    华南农业大学绿窗文学社荐稿文/丁铨在图书馆度过完全浸淫于书的海洋中的一天,这是目前我所接触的人类中,没有人会觉得奇异的事,毕竟这是一个记录人类文明思想的地方。有时我常是在想,如果我能回到初民的生活,我应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无意识地随便把几块石头敲得锋利,便是价值连城的文物了。这多美好。可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太长了,五千年,这个民族穿了五千年的衣服,五千年的裤子,五千年的鞋(这终于闷出了香港脚)。于是想回到原始时代,除非做时光飞船或是做梦。后来,约是初中时代,在一个关于动物的纪录片里,我知道这个世界还有一种名曰土著的人类存在,这些散落在亚马逊雨林或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仍处于原始状态的人类,生活在自己的部落,部落里的生活也挺不错的,只是浑身不着一物,天体运动每天都在这里进行,这多好。细想一下,孔子穿长袍和他的七十二贤人论道的时候,他们赤身裸体;苏轼《水调歌头》吟诵完了,他们没上穿衣服;英国工业革命早过了,他们依旧赤裸身体;直到今晚我对着电脑,敲打文字,他们的衣服还没穿上。在这群野蛮的人类中,亚马逊雨林中的一个部落声称他们是美洲豹的后代,于是他们练就很强的爬树能力。另一个部落则将骨头插进下嘴唇中,有空便拿出来洗洗。三毛生前的朋友眭澔平,作为第一个深入新几内亚的食人族部落的华人,在一个节目中披露的影像里,那些土著男子用瓜壳抱住生殖器,做朝天状。这些人类真可爱。以致在了解完这些之后,很想跑去融入这样的部落中,完成一个现实点的梦想。这个梦想很奇怪。如果真的我从小生长在这样的部落,我应是把穿衣服的文明人看成异人,这些部落应该没有暴露癖或是偷窥癖的人吧,把死去的祖先吃掉只不过是一次盛宴。在这里我不用背负过多的期望过多的理想,狩猎为族人,甚至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男女云雨之事也是正常,多荒谬,可是相对论来说又是多正常。

    2009-10-06 作者:绿窗文学社
    • 0
    • 9829
总42页,文章16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