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华南农业大学绿窗文学社荐稿06金融学3班程硕当飞燕清脆的鸣啼在空中传播的时候,我听到了春天;当老树枯槁的虬枝开满鲜花的时候,我看到了春天;当东风染绿历山,当雨点沾湿校园的时候,我,感受到了春天。春天,是一个生意盎然的时节,万物复苏,象征着新的一年的开始,我深深感受到了“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义。春天,更是一个诗意盎然的时节,每当我“飞车”经过紫荆桥,桥的两旁绽英缤纷,弥漫在朦胧的细雨中,这般诗情画意令我感慨不已,但有时候诗意是美的,有时候又带有丝丝惆怅。因为我总能回想起那首吟咏春天的名篇,那位歌颂春天的诗人。那个诗人的名字很特别——海子,诗的名字也很优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虽然是高中时代的回忆,但我常常这样设想,倘若当年才华横溢的海子没有英年早逝,那么我们品读他的作品,放眼满目春华的时候,是否将少一些沉重的回首,多一些生命的珍重。然而,历史不容臆想,斯人无法挽留。山海关的一声鸣笛,打落了新诗花园中最为艳丽的一朵。但葬送落红的,不是季节变换,不是雨打风吹,而是他热情但憔悴的心。所以,当一朵朵生命之花因为心灰意冷而无情陨落,这样令人惋惜的社会现实,这样不堪回首的憾事,频频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应该有所反思。虽然时过境迁,谁也无法揣摩浪漫诗人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令他伤心欲绝的事情,但是关于心态的话题,关于生命的追问,却是我们不能永远不能忘怀的。生与死只在一念之间,但人们往往因为这一念轻易让生命之花坠落,造成阴阳相隔,酿成千古大恨。“死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这句名言出自西汉著名文史学家司马迁所著一书《史记》。重于泰山,轻于鸿毛,同样是死,对比却何等的鲜明!司马迁,海子,同样满腹才情,对于生命的态度又何等不同!是的,每个人都有权力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是生命除了属于我们自己,还属于关系错综复杂的社会;个人除了要顾及自己的荣辱得失之外,还要顾及国家的兴废存亡。试一下回忆我们远方亲人殷切的目光吧!试一下关注我们身边朋友关怀的眼神吧!我们伟大的祖国尚未统一,中华民族尚未完全崛起,周遭环宇并不安宁,我们还能对那么高的校园自杀率视若等闲吗?我们还能对那么多的学生自杀者无动于衷吗?稍微有良知的大学生都会说:“我们不能!”因为我们不能让暂时的失意埋葬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我们不能让微小的挫折荒芜朋友真诚无私的感情,我们不能让错误的念头夭折自己追求已久的梦想,我们更不能让扭曲的心理断送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在我们重提“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之际,对于大学生来说,首先要做到的是“以生命为本”,珍爱生命之花,为我们社会、我们校园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不断磨练自身去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可是世间万物变化无常,古语有云:“不如意十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也许春天的天气有时候会变得淫雨霏霏,连日不开,温热潮湿的环境在人的心头上蒙上一层久久挥散不去的阴霾,使人在“昏沉”的状态下生活;也许鲜花在春天已经把其生命绽放到了极致,最后无情的落去,使人感到似水流年,时光飞逝,感叹生命的匆匆。如何适应世间万物的变化最重要还是取决于心态,如果持有一颗“以生命为本”的心,这个世界会因为变化而精彩。改革开放的春天依然存在,科学发展的道路指引着我们前进,人生在跌宕起伏中向前发展,但是我们要知道,人生在世,难免有波折起伏,但这断然不能成为我们畏葸不前的借口,自暴自弃的托辞。相反地,我们更要锻炼战胜困难的勇气,锻炼愈挫愈勇的魄力,我们要知道世界上不是每个人都能出人头地,不是每个人都要出类拔萃,所以“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的理念应该深入我们每位大学生的心中。虽然努力过后不一定能得到回报,但是不努力就一定不会得到回报,只要我们勇于尝试,敢于受挫,不在失败面前俯首称臣,抱着屡败屡战处世态度,我相信总有一天成功会属于我们。如此一来我们就能多一点快乐少一点烦恼,多一点热情少一点冷漠,生命之花将绚丽无比。落红化作春泥,为的是生命的长盛;碧雨笼罩大地,为的是万物的滋润;大学生研学于象牙塔,为的是祖国的富强。我们要用彼此的关怀,科学的理念,送给校园一串持续和谐的音符;我们要用健康的心态,让我们的生命之花绽放出新的精彩。
董振海第四届“碧草杯”广东省校园文学大赛参赛文章华南农业大学绿窗文学社推荐花开的六月是草样的年华风中的长发少女和雨中的玫瑰花那是青梅遍野落霞满天夜从天际一角翻开苍穹一叶那是少年心事如隐现的星辰和哭过的天空纸间的青春和彩色的童年成长路上有人在彼岸骄傲地笑当梦想照进现实当阳光照进梦想多少美丽云朵随风飘
华南农业大学绿窗文学社荐稿文/外国语学院经贸(1)班何伟杰三月之春,盎然生机,在这春风和煦的季节里,往往能读出锁在季节里的煦风凝眸。在大四毕业生的眼中,春天是烟雨锁眉的季节。以前,他们为离愁别恨而伤感,更为时光荏苒而慨叹。现在,他们为走出校门而烦恼,为就业前景而迷茫。此时此刻,于其而言,感叹逝者如斯仿佛已成为了奢侈。今年三月,我们的助班离开了校园,到中山的一家外企工作。助班的离开,并未使我过分神伤。相信对于现在每位大四毕业生来说,走出校园是一件令人释怀的事。纵然年少无知,但自己也能感受到初出茅庐的险阻。我心里默默地为助班加油。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四月初夏,助班休假回来了。某天晚上,我们几个男生迫不及待地请教她这段时间的“战果”。让我意外的是,想象中的小试牛刀并没有为助班添上几分惆怅和疲倦,取而代之的是对工作的满腔热情,对目标的披荆斩棘和对挫折的云淡风清。那个晚上,可能是因为出于对工作深深的感悟,也可能出于对后辈的关怀,助班谈了很多,谈到了她如何在众多面试中被刷下来的惨痛经历,最后又是如何以自己的信心和良好的心态脱颖而出。谈到了如何适应企业文化和面对接踵而来的挫折,更谈到了在这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要坚定自己的信念,树立自己的目标,并为此朝着自己的梦想不抛弃、不放弃地走下去。听完之后,我学到了很多,也明白了很多,本想雄心壮志一翻,凌云壮志一书,然而考虑到自己资历尚浅,知之甚少,不敢胡言。但终究按捺不住内心翻腾,只好提笔轻谈,感慨一二。.一直以来,大学生,被视作天之骄子,国之栋梁。毕业之时,企业争相要之,他们需要做的仅仅是挑出自己称心如意的公司,并与之讨价还价。但时至今日,今非昔比,大学生找工作却是“难于上青天”了。于应届毕业生而言,今年无疑雪上加霜,金融风暴,企业裁员……一个又一个的坏消息,无情地夺去了他们对生活的追求,对未来的憧憬,对前途的期盼。面对供过于求的人才市场,大学生丧失了讨价还价的特权,取而代之的竟是对工作“饥不择食”的无奈。一直以来,大学毕业生留恋着母校,怀念着纯洁的友情,久久不愿离开学校的怀抱而投身于社会的浪潮。现在大学毕业生纵然对母校依然不舍,对友情依然眷恋,更不愿意被卷入复杂的社会旋涡里。可是,他们却不得不时刻地渴望着离开学校,因为离开了学校意味着——找到了工作。以前,看到了室友离去的背影,他们感到一阵的离伤,忍不住抱头痛哭。但现在,当室友离去时,他们是否应该为此感到庆幸?毫无疑问,如此大的心理落差令无数莘莘学子尽折腰,他们或许消沉,或许慨叹,或许迷茫。寒窗苦读十六年,从小学到大学,他们过五关斩六将,用高分来换取晋升高等学府的机会,现在却为三餐而苦恼。一直被寄予厚望的他们,把衣锦还乡作为目标,可是毕业将至,竟不能自立于社会,挫败之感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并非每一条通途皆为康庄大道,并非每一段道路都能够走得潇洒从容。遇到就业的挫折,很多人选择了自暴自弃,选择了怨天尤人,最后竟沉浸在痛苦和无奈中而不能自拔。但仔细想想,这又于事何补呢?前路纵然艰辛,但一昧唉声叹气又能改变什么呢?难道身为大学生,我们就有权利豁免所有的挫折?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总会伴随着无数的挫折,难道因为初来乍到,就能够放纵自己的矫情?过度的悲伤只会让自己对号入座地成为悲剧的主角。破釜才能沉舟,背水才能一战,面对着形势的严峻,我们无暇被悲伤所左右,提高自身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心态,树立积极的目标,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挫折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挫折并不是一件坏事,如果我们能够用良好的心态来面对挫折,那么劣势将会变成优势,困难也会变成机遇。正如孟子所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诚然,心志虽苦,筋骨虽劳,体肤虽饿,但种种人世间之苦,在孟子看来并不是苦,乃大任之降于天也!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何尝不是一样呢?难道就仅仅是一场金融危机,仅仅是一次初出茅庐的失利就可以扑灭我们对未来,对幸福追求的熊熊烈火么?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最后只剩下一条,那就是成功的路。成功是需要求索的。也许很多同学都觉得,自己毕业后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就算是成功了。但真的是这样的么?尽管自己还没投身于社会,但也懵懂地知道,无论工作的好与不好,都会遇到很多复杂的问题,环境的适应、人际关系的磨合、岗位的竞争等等,任何一样都能成为我们的挫折。正因为如此,当我们追求自己的前程时,不应该抱着找到好工作就万事大吉,找不到就世界末日的思想。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与人世相比,所谓的金融危机,所谓的严峻就业形势,只不过是这漫漫长路的一段小插曲而已。或许当我们暮然回首时,仅仅会为当时的杞人忧天而付之一笑,更多的是为当时身陷绝望泥潭而跟柳暗花明的前途失之交臂的深深愧疚。与其坐等回首之蓦然,不如让我们将事后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的。助班又准备离开了。这次我在喜悦中渗杂了一丝悲伤。她只是众多求职者中平凡的一员,但同时她又是那么的特别。身为华农学子,她有足够的资本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中驰骋飞翔。身为华农人,她有足够的魄力在残酷的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尽管仍未踏进成功的殿堂,但她却在乱世中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她用乐观的心态去迎接挫折,用坚韧的决心去实现目标。这就是成功之路。这不禁令我想起一句话:“我很健康,我很快乐,我一定大有所为!”其实成功就是这么简单。在我们华南农业大学,想必也有着千千万万个这样既平凡又特别的“助班”。最后请允许我用这片苍白的文字来诠释着她平凡而艰难的点滴。也请允许我,一名刚上大三的学生,用这“纸上谈兵”的文字来为他敬爱的助班献上一点真诚的祝福。文浅道远,也希望我们华农的学子能够在这纷纭的乱世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乐土。
华南农业大学绿窗文学社荐稿文/丁铨在图书馆度过完全浸淫于书的海洋中的一天,这是目前我所接触的人类中,没有人会觉得奇异的事,毕竟这是一个记录人类文明思想的地方。有时我常是在想,如果我能回到初民的生活,我应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无意识地随便把几块石头敲得锋利,便是价值连城的文物了。这多美好。可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太长了,五千年,这个民族穿了五千年的衣服,五千年的裤子,五千年的鞋(这终于闷出了香港脚)。于是想回到原始时代,除非做时光飞船或是做梦。后来,约是初中时代,在一个关于动物的纪录片里,我知道这个世界还有一种名曰土著的人类存在,这些散落在亚马逊雨林或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仍处于原始状态的人类,生活在自己的部落,部落里的生活也挺不错的,只是浑身不着一物,天体运动每天都在这里进行,这多好。细想一下,孔子穿长袍和他的七十二贤人论道的时候,他们赤身裸体;苏轼《水调歌头》吟诵完了,他们没上穿衣服;英国工业革命早过了,他们依旧赤裸身体;直到今晚我对着电脑,敲打文字,他们的衣服还没穿上。在这群野蛮的人类中,亚马逊雨林中的一个部落声称他们是美洲豹的后代,于是他们练就很强的爬树能力。另一个部落则将骨头插进下嘴唇中,有空便拿出来洗洗。三毛生前的朋友眭澔平,作为第一个深入新几内亚的食人族部落的华人,在一个节目中披露的影像里,那些土著男子用瓜壳抱住生殖器,做朝天状。这些人类真可爱。以致在了解完这些之后,很想跑去融入这样的部落中,完成一个现实点的梦想。这个梦想很奇怪。如果真的我从小生长在这样的部落,我应是把穿衣服的文明人看成异人,这些部落应该没有暴露癖或是偷窥癖的人吧,把死去的祖先吃掉只不过是一次盛宴。在这里我不用背负过多的期望过多的理想,狩猎为族人,甚至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男女云雨之事也是正常,多荒谬,可是相对论来说又是多正常。